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棚栽黄瓜生产使用的品种必须在高湿条件下才能高产。棚内达65%~85%的相对湿度是黄瓜生长的适宜湿度。用明水沟灌的夜间棚内湿度往往都在90%~100%,到早晨揭苫子后,棚内就有大量雾气产生,这时有人就想打开通风口进行放风排湿。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早晨室内外温差小,放风根本排不出湿气。上午正是黄瓜利用室内的高二氧化碳浓度、高湿、高温来合成有机物的时候,一放风,温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也下降,这很不利于有机物的合成,所以产量就不高。正确的做法是:关闭放风口,使温度尽快升到30℃左右,用升温来降湿。试验证明,棚内温度每升高1度就能…  相似文献   

2.
棚栽黄瓜生产使用的品种必须在高湿条件下才能高产。棚内达65%~85%的相对湿度是黄瓜生产的适宜湿度。用明水沟灌的夜间棚内湿度往往都在90%~100%,到早晨揭苫子后,棚内就有大量雾气产生,这时有人就想打开通风口进行放风排湿。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早晨  相似文献   

3.
赵霞 《河南农业》2020,(7):43-43,46
一、防治难的原因(一)低温高湿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其发病适温为20~25℃。但是,因其发病适宜温度与绝大多数棚室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相近,所以在管理上难以通过对温度实行单独管理来控制灰霉病的发生,需要配合排湿一并进行。灰霉病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易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棚室内持续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导因素,尤其在连阴雨多天气,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会使灰霉病突然暴发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黄瓜霜霉病对黄瓜危害大,一般造成10%~20%的减产,重的达30%以上,应做好黄瓜霜霉病的综防工作。1生态防治早晨在棚室外界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放风1h左右排湿气。上午闭棚使温度增至32℃;下午放风,将温度降至20℃,湿度降至60%,保证叶片上无水滴,傍晚再放风3h左右,可减少夜内黄瓜叶  相似文献   

5.
黄瓜霜霉病对黄瓜危害大,一般造成10%~20%的减产,重的达30%以上,应做好黄瓜霜霉病的综防工作. 1生态防治 早晨在棚室外界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放风1h左右排湿气.上午闭棚使温度增至32℃;下午放风,将温度降至20℃,湿度降至60%,保证叶片上无水滴,傍晚再放风3h左右,可减少夜内黄瓜叶缘、叶尖生理吐水50%左右.  相似文献   

6.
刘莉  陈超 《甘肃农业》2014,(10):77-78,80
结露时间长、露水重是导致温室病虫害严重的元凶。由于人们对湿度(相对湿度)的片面理解,错误地把高的相对湿度与结露等同,造成了所谓的“放风排湿”谬论,给温室生产造成了困顿。放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温室的温度,更加重了结露,从而加重病害,也加重了温室低温给生产造成的损失。温室实行高温管理,减少放风,恰恰能有效控制结露,从而为温室生产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瓜是喜温蔬菜,既不耐寒,又不耐高温.黄瓜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为15~32℃,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适宜温度不同,种子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5~30℃,幼苗期适宜的温度为10~30℃.气温低于12℃时黄瓜生长发育缓慢,低于5℃停止生长受到冷害,在栽培中把8℃作为黄瓜生产的最低温度限.气温高于35℃,黄瓜的生长发育受阻,植株早衰,畸形瓜增多.黄瓜生长适宜的相对空气湿度为60%~90%,生育过程中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苗期低、成株高,夜间低、白天高.黄瓜根系的适温范围基本上与地上部分植株相同,但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比地上部分的最适温度低,地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瓜的生长.黄瓜的光合作用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棚栽培中人工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作用.黄瓜喜湿,又怕涝怕旱,根系分布较浅,根群弱,吸水肥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病又名“跑马干”,是温室黄瓜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越冬茬温室黄瓜生产处在一年中光照最差、温度最低、不易通风的环境条件下,棚内温度、湿度非常适合霜霉病的发生。当温度15℃~22℃,空气湿度达到83%以上,中午高湿,叶面有结露,适宜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从多年的防治经验看,一旦发病,单纯被动用药剂防治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以防为主,关键时期结合化学药剂防治,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主要防病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1.冷库贮藏。入库的栗果必须装入湿麻袋,以保持湿度。麻袋下面须用木板托地.上垒三层麻袋,垛与垛之间须间隔30厘米左右以便通风。库内温度以-1-2℃为宜.相对湿度90%左右,二氧化碳浓度为3%,并有一定的通风条件。冷藏是目前较好的贮藏方法,栗果消耗小,保鲜度高。  相似文献   

10.
温室栽培黄瓜,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如果放风不及时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棚内温度有时可高达40~50%,有时午后可高达50℃以上,对黄瓜生长发育造成为害,轻者植株小叶萎蔫停止生长,重者整个植株叶片萎蔫,对黄瓜产量及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鸡腿菇临J-12是中温偏高型喜湿性食用茵.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以温度10℃~35℃、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出菇时以温度10℃~30℃、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温度20℃、湿度90%时,子实体品质好,最高产量为155.0kg.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在大棚里栽种黄瓜,结瓜期往往有一批小黄瓜还没有长成商品瓜就大量化掉,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化瓜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是:①棚内温度、湿度不稳定,忽高忽低。晴天气温高没能及时放风,引起棚内高温,或者遇到阴雨天,棚内湿度又下降,寡日照,空气湿度大,或土壤过湿、过干,根系吸收受阻,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冬季以后,棚室内温度低、湿度大、二氧化碳含量少,植株生长缓慢且病害加重,使菜农很苦恼。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天津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结合菜农种植经验总结出的"一日三放风"制度,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棚内湿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促进光合作用,还能提高产量,增加植株抗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早晨拉开草帘1h左右,开始放风,时间为15~20min,这时风口要开的小一点,在10cm左  相似文献   

14.
放风时间应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无风晴天要早放风,晚闭风;阴天晚放风,早闭风;寒潮到来,夜间如降温于零下还要采取防霜措施,确保幼苗在棚内不受冻害。放风时主要看棚内温度,棚内温度达30℃以上时就放风,棚内温度下降到18~20℃时就关闭风口。西瓜育苗应用的营养杯,有塑料碗型可连续使用的营养杯,有塑料袋形一次性使用的薄膜营养杯。还有用旧报纸自行制作的筒型营养杯,其规格一般杯高大约10—12厘米,直径7—8厘米。若育大龄苗,杯高与直径还要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15.
高振 《现代农业》2014,(11):35-35
<正>设施蔬菜主要病害:黄瓜灰霉病、角斑病和黑星病;番茄灰霉病、叶霉病和早疫病;菜豆疫病、根腐病。主要虫害:美洲斑潜蝇、小菜蛾、菜蚜和温室白粉虱。生产中可采取的综合防治技术如下:一、加强栽培管理根据天气状况和温度,通过放风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上午8~11点,晴天棚内温度保持28~30℃,空气湿度保持60%~70%,超过30℃应注意放风。下午12时到日落前,通过放风使温度降到20~  相似文献   

16.
生姜喜温暖湿润.既怕冷又怕热.既怕干又怕湿。生姜贮藏在10℃以下易受冻害.贮温高时又易发芽.相对湿度过低.姜块会失水萎缩.湿度高时易腐烂,促进发芽。一般贮藏温度应控制在13~15℃.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所以.生姜在贮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冬季棚室黄瓜栽培中,最让菜农们感到头疼的有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为了预防以上病害,首先要做好棚室内部环境的调控,一般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30℃,夜间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2~15℃。同时要加强通风排湿,即使低温的时候,在棚内温度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尽量拉开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防治1.调控棚内温、湿度。采用地面传统畦灌方式的,在棚内两端各挂1支温度计,定时测定棚内温、湿度,以确定是否放风降温及盖帘增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3~27℃,夜间温度控制在16~20℃,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外界气温大于15℃时,逐渐昼夜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大棚里栽种黄瓜,结瓜期往往有一批小黄瓜还没有长成商品瓜就大量化掉,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1化瓜的原因1.1棚内温度、湿度不稳定,忽高忽低。晴天气温高没能及时放风,引起棚内高温,  相似文献   

20.
平顶山冬春茬黄瓜病虫害防治河南平顶山市蔬菜办公室1.霜霉病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浇水,控制浇水次数,浇水后加大放风量,湿度大时早晨揭苫后即开始放风半小时,然后迅速升温至25~30℃,下午日落前再次放风,使室内温度迅速降到15℃以下。化学防治,从定植后每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