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1.外部观察法。配种后的母牛在经过一个发情周期后,未出现发情就可能已妊娠,而出现发情的,则未妊娠。这对发情周期比较正常的母牛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主要依据。因为饲养管理不良时,母牛虽未妊娠也可能表现不发情,少数已妊娠的母牛也可能出现假发情。2.阴道检查法。1阴道黏液色泽。母牛妊娠后阴道黏液膜由粉红色变为苍白,无光泽,表面干燥。2黏液  相似文献   

2.
母牛的发情周期为18~21 d,发情持续时间短.观察母牛发情判断排卵时间以确定何时输精对提高母牛的受胎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笔者根据闽南黄牛发情时的爬跨表现和卵泡发育情况,摸索出母牛发情、排卵、受精的一些规律,从而合理安排输精时间,获得较好的情期受胎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超 《农家参谋》2013,(11):22-22
1.母牛的发情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受光照、温度、饲养管理、个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变动的范围为17-25天,发情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母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短,一般平均为18小时,范围是6~36小时,个别牛长达48小时。因母牛的发情持续时间短,加上人工授精,因此,要注意观察母牛的发情,以免错过发情期而失去配种的时机。母牛的排卵以在夜间居多,要掌握其特点,把握适时输精的时间,提高一次输精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5头贵州香猪和5头上海小型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的孕酮含量.发现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的9~12 d.贵州香猪为26.00 ng/mL,上海小型猪为24.36 ng/mL;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贵州香猪和上海小型猪在妊娠-3~12 d与发情周期-2~12 d的孕酮含量变化相近,妊振第12天峰值贵州香猪为21.40 ng/mL,上海小型猪为27.78 ng/mL在妊振12 d后两品种猪孕酮含量略有下降;16~20 d后又开始回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16 d后有明显差异,可供早期妊娠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三年,我们对闽北群牧黄牛的繁殖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闽北黄牛初情期为1.5~2岁,自然繁殖率为58%,可繁殖年限为13—15年,发情月份多集中在6—12月份,发情周期平均20.9±10.2天,发情持续时间为11.99±6.12小时,排卵时间在发情停止后9.32±3.97小时,适宜输精时机应掌握在母牛接受爬跨后的9—11小时,受胎率较高。母牛的类别、膘情、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输精的方法和部位对受胎率均有直接的影响,而情期内输精一次和二次对受胎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妊娠母牛有61%的胚胞附植在右侧子宫角。有18.42%怀孕母牛表现不规则的妊娠发情,妊娠期平均为270.9±6.6天。分娩过程持续时间平均为1.40±0.5小时,有53.7%母牛在白天分娩。公母犊性别比例接近1∶1,母牛有良好的保胎和护仔性能。  相似文献   

6.
 特定电磁波(TDP)辐射器,通过电热激发,可产生2-25μm红外光谱,其峰值为9μm,具有对生物体有益的特异生物效应,目前在中国已广泛地应用。奶牛产后乏情达3个月以上且无卵泡发育者,用特定电磁波(TDP)居髎穴区照射,照射组(30头)在照射的21天内16头发情,对照组(30头)在此期间仅1头发情,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经3个情期配种,照射组16头发情牛中15头妊娠(第一情期配种8头妊娠),对照组1头发情牛经3个情期配种没有妊娠,两者比较,差异极显著。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经照射发情16头奶样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含量变化曲线与正常发情牛周期中两种性腺激素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对照组牛奶样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没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1 人工授精前提条件 1,1 母牛的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是实施人工授精最基础的前提条件,当卵泡由小到大直至排出的生理过程中,牛亦呈现周期性的发情变化,因此,要了解母牛的发情周期(一般平均为21天)、在每次发情初期就开始留心观察,鉴定母牛发情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即外观法、阴道检查法和直肠检查法。  相似文献   

8.
小鼠发情周期观察与最佳超排时期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验以阴道涂片的方法观察ICR小鼠不同发情周期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类型,并同时记录其外阴部的特点,根据小鼠不同发情周期所表现出的阴部特点依次将其分为发情前期(实验1组)、发情期(实验2组)、发情后期(实验3组)、间情期(实验4组)4个实验组别。超排处理后比较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发情周期未观察小鼠)的超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处于阴道口紧闭的间情期和外阴略肿胀呈粉红色、阴道口开张、腔内浆液性液体较多的发情前期小鼠在超排成功率、每只小鼠平均可用胚胎数上均好于对照组和其他组别。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生殖激素的分泌变化规律,选取24只处于发情周期内的甘加藏羊,采集甘加藏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甘加藏羊发情周期血浆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和雌激素(E)的分泌变化。结果显示,FSH含量在发情期最高,为3.406 m IU/m L,发情后期降低至2.492 m IU/m L,间情期又开始升高,至发情前期达2.727 m IU/m L,发情期含量极显著高于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LH含量在间情期最高,为4.377 m IU/m L,发情后期显著低于间情期和发情前期;P含量在发情前期最高,为18.039 ng/m L,发情期降至16.196 ng/m L,发情后期缓慢升高,间情期达17.127 ng/m L,发情前期极显著高于发情期与发情后期;E含量在发情前期最低,为29.625 pg/m L,发情期升高(36.035 pg/m L),发情后期达到最高,为38.573 pg/m L,间情期又降低(35.531 pg/m L),发情后期极显著高于发情期、间情期以及发情前期,发情期与间情期极显著高于发情前期。  相似文献   

10.
母牛达到初情期以后,其生殖器官及性行为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周而复始,一直到绝情期为止。只有母牛怀孕或非繁殖季节内,此种循环暂时停止,分娩后经过一定时期,又重新开始。这种周期性变化过程,称为发情周期。发情周期通常指从某一次发情开始起,至下一次发情开始之前一天这一段时间。母牛的发情周期为21天左右。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抗EIA检测奶牛发情周期中奶孕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应用双抗EIA测定了14头奶牛发情周期中奶孕酮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配种后1—5天奶中孕酮含量较低,小干3ng/mL,配种后6-10天,奶中孕酮含量逐渐上升(>3-<8ng/mL),配种后11天,奶孕酮含量迅速上升,并维持到配种后19天,奶孕酮含量超过8ng/mL,配种后20天,未孕牛奶孕酮开始下降,并在21天陡降到低水平(<1ng/mL),配种后21—24天,孕牛奶孕酮含量显著高于非孕牛(P<0.01)。本试验表明:双抗EIA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具有实用价值。可用于奶牛早孕诊断。  相似文献   

12.
Concentrations of norepinephrine in plasma of rats during estrus and pregnanc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during diestrus. Epinephrlne concentrations in the plasm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oth estrous and diestrous females than in males.  相似文献   

13.
用孕酮阴道栓治疗乏情牛,一至三天内同期发情率为89.6%。72头牛采用冷冻精液授精,第一情期受孕率为33.3%,笫二情期受孕率为19.4%。证明孕酮阴道栓治疗乏情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小鼠下丘脑中GPR30的分布和GPR30mR-N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PR30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分布于发情周期小鼠下丘脑中的大部分核团以及部分胶质细胞的胞膜,其中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室周核、弓状核、乳头体外侧核分布较多;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的GPR30相对表达量分别在间情期与发情前期以及发情前期与发情期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均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核团中GPR30相对表达量在发情各期相对稳定且无显著差异(P>0.05);下丘脑中GPR30的相对表达量以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较高,整个发情周期呈先升后降趋势。发情前期和发情期下丘脑中GPR30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但与其他各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下丘脑中GPR30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对动物发情周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荆豆凝集素-1(ulex europaeus agglutinin-1,UEA-1)受体在发情周期和早期妊娠犬子宫内的分布以及激素调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UEA-1受体主要存在于犬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其表达量随妊娠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动态性变化。UEA-1受体在休情期犬子宫内未见表达,而在发情期犬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内的表达量很高。在早期妊娠犬子宫内,在妊娠第6天和12天犬子宫内的表达量较低,此后其表达量逐渐增加,在妊娠第17天时,UEA-1受体在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内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此后其表达量又逐渐下降,在妊娠第23天时未见表达。注射雌激素可明显促进卵巢切除后犬子宫内膜UEA-1受体的表达。结果表明,犬子宫内UEA-1受体的分布与胚胎着床前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黏附和植入有关,UEA-1受体在犬子宫内的表达受母体分泌的激素所调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低繁山羊子宫中FSHR基因和LHR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本研究从沂蒙黑山羊子宫中提取总RNA,使用相同的RT-QPCR方法,分别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沂蒙黑山羊子宫各段中FSHR基因和LHR基因在mRNA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FSHRmRNA和LHRmRNA在整个发情周期的子宫各段中都有表达.FSHRmRNA的整体表达量水平均高于LHRmRNA的表达量;FSHRmRNA在子宫角发情后期表达量最高,渐低至发情前期最低;子宫肉阜在间情期表达量最高,至发情前期最低,四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颈在发情期表达量最高,间情期表达量最低,与其它时期差异显著(P<0.05).LHRmRNA在子宫角、子宫肉阜、子宫颈均在间情期表达量最高,且与其它三个时期差异显著(P<0.05).两基因在子宫体的表达量较低且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ERα、P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牦牛子宫中ERα和PR mRNA及ERα和PR蛋白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均有ERα mRNA和 PR mRNA的表达,ERα和PR蛋白免疫阳性产物表达于子宫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子宫内膜中ERα mRNA和PR mRNA在发情后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显著下降(P<0.05),发情前期回升;ERα和PR蛋白表达在发情期最强而间情期最弱;子宫肌层中ERα mRNA和PR mRNA的表达在发情期较高,发情后期显著下降(P<0.05),间情期降到最低,发情前期显著回升(P<0.05),且达到最高值;ERα和PR蛋白发情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最弱,但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α和PR在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随发情周期不同呈周期性变化,参与调节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及肌层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不孕症疗效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取产后60 d以上不发情,患有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的不孕奶牛50例进行复方益孕液临床治疗试验,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方法对部分患牛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后,发情率分别为83.3%和77.3%,受胎率分别为80.0%和7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久黄体患牛在处理后血清中E2水平不断升高,最高值为(17.81±7.32)pg/mL,P4水平逐渐降低.最低值为(0.75±0.46)ng/mL;卵巢机能减退患牛在处理后血中E2和P4水平均升高,最高值分别为(14.16±9.45)pg/mL和(4.23±1.85)ng/mL.结果表明复方益孕液对治疗奶牛持久黄体和卵巢机能减退引起的不孕症疗效显著,且具有微调体内激素,溶解黄体和诱导发情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轴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本试验选取健康且在发情周期内的甘加型藏羊32只,运用qRT-PCR、Western blot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ERβ mRNA及蛋白在HPO轴中的表达和分布差异。结果显示,甘加型藏羊整个发情周期(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及间情期)ERβ mRNA及其蛋白在HPO轴中均有表达和分布。下丘脑中ERβ mRNA及其蛋白在下丘脑中发情前期表达最多,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垂体中ERβ mRNA及蛋白均在发情前期表达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P<0.05);在卵巢中间情期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Rβ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下丘脑大神经元胞体和轴突中;在垂体中多分布在远侧部及中间部嗜酸性细胞胞浆中,胞核中分布较少;在卵巢中,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和胞核、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胞浆中均有分布。ERβ mRNA及其蛋白在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HPO轴的差异性表达表明雌激素受体β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以毛为样品,应用竞争性蛋白质结合分析法测定孕酮含量,进行摩杂一代水牛早孕诊断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14天以前,孕与未孕牛的毛孕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16—18天差异显著(P<0.05),20—24天差异极显著(P<0.01)。据此,确定配种后24天的毛样判断妊娠与未妊娠的孕酮标准是:大于4.5毫微克/100毫克毛为妊酮,小于3.5毫微克/100毫克毛为未妊娠,介于两者之间为可疑。孕与未孕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9%和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