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陈莉 《中国蚕业》2004,25(4):58-59
在市场日益竞争的大潮中,产品质量是竞争核心,是一个单位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宿迁市蚕种场在如何创出一流蚕种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进行了大胆改革、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一套"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玉君 《中国蚕业》2004,25(1):44-45
蚕种是蚕种场的主要产品,但随着近年蚕茧形势的持续低迷,农村蚕种饲养量的剧减,蚕种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海盐县蚕种场在进一步搞好场内改革,理顺管理制度,开展增收节支的同时,既抓好常规性的蚕种收入,又广开门路抓好特殊的增收方法,努力培育好新的增收增长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10年来国家和地方对蚕种场建设与改造的投资状况,分析了我国蚕种场建设与改造的背景及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当前蚕种场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蚕种场布局分散、规模小,整体产能过剩与局部供不应求并存,蚕种市场管制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较差,蚕种生产风险加大等问题.鉴于蚕种在蚕桑及茧丝绸产业中的基础地位、蚕种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保护蚕品种资源和确保蚕种质量所具有的公益性,提出在促进蚕种业向市场化和民营化方向改革的同时,政府投资重点和管理措施应转向做好产业规划,引导蚕种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完善法规制度,强化蚕种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政策扶持,完善蚕种繁育的支持保障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蚕种科技创新;建立蚕种余缺调节制度,科学调控蚕种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4.
王九龙 《蚕学通讯》2001,21(1):39-42
笔者认为 ,当前全市蚕种场经济发展总体策略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解放思想 ,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大力推进蚕种场经济运作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 ,全面实施科技兴场措施 ,强化内部科学管理 ,注重减亏扭亏增盈 ,确保全市蚕种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1 进一步解放思想 ,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市蚕种场广大干部职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探索 ,通过分步的改革实践 ,使蚕种场经济运作机制和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我市蚕…  相似文献   

5.
一、蚕种生产经营上的铁饭碗蚕种场只管生产不管经营、产销,不存在流通渠道的问题,由省包揽,这样做蚕种场有严重的依赖性.改革的办法:采取产销见面,以合同的  相似文献   

6.
丝绸行业已持续滑坡多年,而处于行业基础地位的蚕种场的生产经营状况更是举步维艰.如何正视困难,转变观念,改革发展,已成为蚕种场的当务之急.一、面临的主要问题1.市场严重萎缩,销售十分困难.(1)种场太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供大于求十分突出.目前,虽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自然“死亡”和市主管部门通过加强管  相似文献   

7.
原蚕户是蚕种场的基础,原蚕户的积极性高低制约着蚕种场的巩固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蚕桑生产兴衰成败的问题。因此,蚕种场应把原蚕区的管理及原蚕户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翁源县蚕种场自一九八六年秋建场投产以来,积极推广芙蓉×湘晖优良品种,深受广大蚕农欢迎,为翁源蚕桑生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布局的调整,适土经营规模的落实,使我县的蚕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已由原来的年发种五、六万张增  相似文献   

8.
朱坤林 《蚕桑通报》2002,33(3):51-52
专业蚕种场在蚕种生产领域中一直占有优势地位。然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专业蚕种场生产成本大幅度增高 ,从而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所以 ,从蚕种场内部管理看 ,只有对专其生产形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才能使专业蚕种场带来生机和活力。为此笔者在盐官蚕种场工作时就对该场的生产形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1改革的目的与方法盐官蚕种场是本市生产规模最大的蚕种场 ,承担了全市近二分之一的生产任务。全场生产分为场本部与原蚕饲育区二大块 ,共有在职人员78人 ,场本部有专业桑园18.7hm2,蚕室8幢 ,3200m2 ,以及相…  相似文献   

9.
一、蚕种场的领导问题,改委任制为聘任制.蚕种场领导都由主管单位委任,当然有些是有胆有识有能力胜任的,但不容讳言,有的蚕种场成为照顾场所,安排不称职的干部充任.建国三十五年来,国家给蚕种场传送了大批蚕桑技术干部,他们熟悉业  相似文献   

10.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每个公民、每个机关和单位应尽的义务.蚕种场如何绿化?笔者在此谈谈个人浅见.1.蚕种场和其它机关、单位一样,是建在祖国的国土上的.为了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蚕种场必须绿化.蚕种场环境需要绿化,可能有人说蚕种场的空地应全部打成混凝土地面,既好打扫,又好消毒.然而盛夏时节,混凝土地面的辐射热将使环境温度升高,使人难受,养蚕室的温度、湿度难于控制.若在种场的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的空地上植树造林,不但可以挡风沙,净化空气,使工作人员有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减少辐射热,调节环境温、湿度,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1.
1 基本概况嘉兴市蚕种场创建于1 936年,是嘉兴市农业经济局下属实行企业化运作的自收自支国有事业单位。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给蚕种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蚕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全省实行“资格认定、分级管理、合同定购、统一供种”,为维护蚕种产销秩序,我场主动压缩  相似文献   

12.
《四川蚕业》2017,(1):53-54
<正>凉山州蚕种场是四川省唯一的地级选、原、普三级蚕种场。1992年制种生产因微粒子危害几乎全军覆灭,种场处于停产整顿的边缘。自1993年以来,新的领导班子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质量管理,以质量求发展,生产的各级蚕种长期保持良好品质,深得用户好评,为种场赢得了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蚕种生产量逐年增加,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蚕种场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蚕种质量,我厅于10月8日至23日对我区部分蚕种场进行了一次以蚕种质量为重点的检查评比.先后抽查了区蚕业指导所原种场,南宁、钦州地区蚕种场,邕宁、横县、贵县、平南、灵山县蚕种场和钦州市蚕种场.通过检查评比,基本上摸清了各场蚕种生产质量情况;发现了一批办得较好的蚕种场.蚕种质量问题已引起各场的普遍重视.现将检查评比的结果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区农业厅经作处组织的广西蚕种生产赴江苏学习考察小组一行9人于1992年7月14日到苏州市学习考察,先后参观了浒关蚕种场、吴江市蚕种场、西漳蚕种场、镇江蚕种场,还参观了吴县横经乡南章村和吴江市梅埝镇龙北村两个农村养蚕样板点,还到了苏州市蚕桑站、省蚕种公司、省丝绸公司、镇江市丝绸公司、中国蚕业研究所.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有关领导和负责人的热情款待和介绍.经过16天的学习考察活动,我们看到了在新的改革浪潮中,江苏省城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同时我们也看到蚕业发展的希望,对前途充满了信心.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国有经济将从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退出。本行业中 ,绝大多数丝绸企业进行着产权制度的改革 ,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直接参与市场竞争。随着全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行业链中的一环节 ,目前属于事业性质的蚕种场也同样面临着产权制度的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势在必行 ,产权将得到明晰。蚕种生产和经营将加速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最终开放市场。那么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 ,蚕种场将遇到哪些新的问题 ,又如何应对呢?笔者试图从蚕种场今后的经营战略角…  相似文献   

16.
蚕种场是蚕种生产与经营的微观主体。通过对全国136家蚕种场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我国蚕种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生产设施陈旧,基础条件落后;人员负担沉重,科技力量薄弱;生产经营规模小,产能过剩严重;蚕种销售范围狭窄,区域分割依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多元化拓展的技术支撑;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蚕种场整体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利用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除广西、广东和云南3省(区)外,其它省份的蚕种场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从所有制结构来看,虽然各类所有制蚕种场总体都是亏损的,但私营蚕种场的亏损相对最小。建议通过深化蚕种场体制改革,放松对蚕种价格与流通的管制,实现规模化蚕种生产经营,推进科技创新步伐,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以及发挥政府扶持作用等途径,努力提高我国蚕种场的生产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不放松蚕种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工副业,提高经济效益。”这是我省蚕种系统一直倡导的经营方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省各蚕种场在工副业生产上取得了很大成绩。1987年全省32个国营蚕种场的  相似文献   

18.
<正>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工作,牵及栽桑、养蚕、制种的全过程.下面就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蚕种场桑园微粒子病防治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一代杂交种感染微粒子病主要是由于食下传染而引起,故蚕种场在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应十分重视微粒子孢子污染桑叶而感染此  相似文献   

19.
1 浙江蚕种业概况 蚕种是蚕桑生产和茧丝绸产业的基础.浙江的蚕种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品质优良,不仅为浙江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动我国蚕种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伴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浙江蚕种制造业逐步形成了与蚕桑相配套的一项独特产业.早在清代,浙江制种技术已渐趋完善,余杭、嵊县、新昌、诸暨等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蚕种产区.1897年杭州蚕学馆的创立更标志着近代蚕种业的开始.此后,微粒子母蛾镜检法在浙江开始得到推广,专业蚕种场也开始得到发展.1912年在杭州成立农事试验场并设蚕种场.1915年创建浙江省立原蚕种制造场.1927年两场合并扩充为浙江省蚕种试验场.1924年开始生产一代杂交种,此后逐年推广.1929年全省制种量约8.15万张,1931年全省已有蚕种场75所.  相似文献   

20.
关于“蚁量”问题的讨论,近十年来在我省蚕种行业中一直没有间断.问题的焦点是“准确称量,如实上报”的必要性究竟如何?讨论的起因是十多年前曾有专家提出,蚕种场可适当多收蚁量,多淘汰不良个体,使群体蚕儿整齐强健,减轻劳动强度,从而提高蚕种质量.提出这一观点的初衷是好的,也是符合科学的.但在实践中,这一观点却发生了畸变.蚕种场往往多收蚁量,而不舍得多淘汰不良个体.其结果是造成蚕种场超计划生产,成为蚕种场缺叶和蚕种过剩的直接原因.为此,省蚕种主管部门坚持要求“准确称量、如实上报”,以便加强宏观管理,较准确地掌握和控制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