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分析测定不同季节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其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居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细菌数量和总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冬季最大,夏季次之,春季和秋季最小。不同季节放线菌数量的排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真菌数量在不同季节间差异不大。自冬季开始至第二年秋季,土壤含水量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土壤pH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季节间差异不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春季最高,夏季和冬季次之,秋季最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以春季最高,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夏季最高,全钾含量以秋季最高。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土壤磷和钾元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可在春季施肥时适当补充磷肥和钾肥来促进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灰木莲、巨尾桉和厚荚相思3种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变化,为制定相应的营林措施提供参考,对3种8年生人工林0 ~ 20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的土壤微生物总量为灰木莲>厚荚相思>巨尾桉.同一树种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是:灰木莲林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巨尾桉林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厚荚相思林地秋季>春季>冬季>夏季.(2)3种林地土壤的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特征表现为细菌最多,真菌数量最少,但在不同季节里有变化.灰木莲林地和厚荚相思林地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巨尾桉林地;而巨尾桉林地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春夏两季均大于另外两种林地,但秋冬两季则是3种林地中最少的.(3)3种林地的土壤蛋白酶活性在春季基本持平,但在夏季和冬季的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种林地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在夏季和冬季出现两次高峰,冬季的酶活性最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分析表明不同树种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组成以及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苗木的生长必须从太阳辐射中得到光和热。苗木在太阳的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的生长制造营养物质;太阳辐射的热量,是苗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条件之一,它关系着苗木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及其生长发育。太阳辐射能,由冬季到春季再到夏季,是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秋季又减少,冬季达最低值。春季林  相似文献   

4.
北京天坛公园绿地两种主要生态保健因子功能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北京天坛公园内4种绿地结构类型及13种不同配置模式(一种为水泥铺装空白地面对照)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公园绿地的空气负离子、PM_(2.5)两种主要生态保键因子的单项保键效应定量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天坛公园春夏两季各样地的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呈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趋势,秋冬两季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规律。四季负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样地中夏季最高平均值为1577.04个·cm~(-3),冬季最低平均值为311.94个·cm~(-3);PM_(2.5)浓度日变化除春季外,其他三季的均呈早晚高、中午低的日变化趋势;各样地消减能力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消减率范围为0.01%~12.98%;各类绿地结构类型生态保健功能效应排序为乔-灌-草最好,乔-草较好,灌-草和纯草类型次之。绿地与裸地两种样地在春夏秋三季节里在8:00~18:00左右均适合进行户外游憩活动,但最佳游憩时间不同。冬季只有绿地内10:00~12:00时间段内在适宜户外游憩。  相似文献   

5.
正春季,南宁市林科所马尾松第二代种子园。翠绿的枝头上,挂着一颗颗绿珍珠般的小球果。黄永利走在松林里,摘除了有松稍螟等虫害的春稍。二代种子园凝聚了黄永利29年的心血。自1987年参加工作,黄永利像辛勤的蜜蜂,一年四季劳作不已。春季给松树人工授粉,夏季翻山越岭搜集种质资源,秋季记录和分析杂交松树生长,冬季又忙着松树的"鸳鸯谱"。上万次的试验,终于筛选  相似文献   

6.
桤木人工林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桤木人工林细根、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桤木细根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2)土壤各层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3)细根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在冬季存在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Fe、Ni、Cd含量在一年四季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Cu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负相关关系,Zn、Pb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磴口近52年(1954—2005)逐月扬沙天气。结果表明:(1)该区扬沙天气一年四季均出现,但主要发生在春季,其次为冬季;一年中扬沙天气高峰出现在4月,低谷出现在8-9月。(2)年及春季、冬季、夏季扬沙日数各年代际变化规律一致,均为逐年代递减。秋季与其他三季扬沙日数变化略有不同。(3)年及四季扬沙日数均为线性下降,线性方程均通过了置信度0.001的显著性检验,下降率为年>春季>冬季>夏季>秋季,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期,体现为"先多后少"的特点。年扬沙日数与春季扬沙日数滑动序列的波动趋势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以红芽肉桂和白芽肉桂为试材,对肉桂枝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出油率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芽肉桂在整个生长周期的不同季节里,枝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在春季和秋季呈上升的趋势,夏季和冬季则呈下降的趋势;出油率以春季和秋季较高,夏季和冬季较低,尤以夏季出油率最低;红芽肉桂与白芽肉桂枝叶内总含醛量随着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各月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差异不大;枝叶出油率随着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各月份差异较大,在春梢生长时出油率能达全年最大值,夏季树体生长最旺盛,而出油率则达全年最小值,秋季和冬季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扦插时间 扦插选择在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夏季温度过高,难以管理,冬季温度过低,不易生根。  相似文献   

10.
利用Li-6400光合仪对湖南浏阳、桑植、永顺、福建建瓯和湖北恩施等5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钩栗1 a生幼苗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里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讨钩栗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分析珍稀树种日趋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为钩栗的良种选育与迁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钩栗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3个季节中呈现为"双峰"曲线,在冬季则呈现为"单峰"曲线,4个季节钩栗的日均Pn值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5个钩栗种源的光合能力强弱顺序为:恩施桑植永顺浏阳建瓯。钩栗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效率(R_d)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且夏季光合优势明显。钩栗的光合能力在生理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具有阳性树种的特点。恩施种源的LCP、LSP、AQY、R_d和P_(nmax)在4个季节中均表现为最大,这表明恩施种源是光合能力最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柳杉等24个喀斯特山地主要适生树种一年生幼苗不同季节的耗水量进行比较研究、各树种幼苗在不同土壤干旱水平(A:无干旱胁迫;B:轻度胁迫;C:中度胁迫;D:重度胁迫)下的耗水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幼苗耗水量的季节变化为:常绿树种幼苗耗水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落叶树种幼苗耗水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不同土壤干旱水平下,各树种幼苗耗水量均表现为:A>B>C>D。  相似文献   

12.
2017年7月—2018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开展持续监测并分析其活动节律。研究累计16 84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在62个相机位点拍摄到四川羚牛活动,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1 455次(春季267次、夏季158次、秋季823次、冬季207次)。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来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四川羚牛在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均有2个活动高峰(春季:06:50—09:10, 14:50—19:50;夏季:06:50—08:00,14:50—20:10;秋季:07:10—10:00, 15:30—19:00;冬季:08:50—09:40,14:40—19:50),均主要在晨昏活动。四川羚牛在早上的活动高峰期秋季(2.83 h)>春季(2.33 h)>夏季(1.67 h)>冬季(0.83 h),而傍晚的活动高峰期夏季(5.33 h)>冬季(5.17 h)>春季(5 h)>秋季(3.5 ...  相似文献   

13.
李连生 《中国林业》2011,(12):60-60
化隆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夏季短促,秋季多雨,冬季寒冷,风沙较大。全县林地面积95,716.3公顷。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昆明市城市森林常见树种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净化作用的年内季节性动态变化,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选定的树种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圆柏Sabina chinensis在4个季节中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中的氟化物主要来自于大气中,并且与大气氟化物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70~0.999(P0.05)之间。大气中氟化物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由高到低依次是:冬季(58μg·dm-2d-1)春季(47μg·dm-2d-1)秋季(31μg·dm-2d-1)夏季(26μg·dm-2d-1),出现的最高浓度值是最低浓度值的2.23倍。(2)春季、夏季、冬季植物叶片中氟化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均为:蓝桉圆柏华山松云南松;而秋季植物叶片中氟化物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蓝桉云南松华山松圆柏。春季到夏季、秋季到冬季过程中,叶片中氟化物积累量由高到低依次均为:蓝桉圆柏华山松云南松;夏季到秋季过程中则为:云南松华山松蓝桉圆柏。(3)大气氟化物浓度与叶片中的氟化物含量具有一元线性关系。随着季节变化,华山松对氟化物最为敏感,春季和秋季,华山松叶片的氟含量与大气氟化物含量的相关性最高;夏季为圆柏和华山松;冬季为蓝桉。在土壤生境相同的条件下,两者的相关性越高,就能更准确的指示大气氟化物浓度变化的高低,准确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2019年红外相机调查中采集到的红腹角雉相关信息,使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预测红腹角雉在保护区内的适宜栖息地;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了其在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节律差异。结果表明,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红腹角雉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30.38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1.5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皮条河两侧中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中;在活动节律方面,红腹角雉在春季活动强度最高,秋季、夏季次之,冬季最低,红腹角雉在秋季的日活动节律与春季、夏季、冬季差异显著,而春季、夏季、冬季之间红腹角雉日活动节律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腹角雉在卧龙保护区内的潜在适宜栖息地分布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活动节律差异,为保护区红腹角雉乃至同域分布的其他雉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克什克腾     
桦木沟: 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是高山草甸草原与原始森林的接合带,区内植物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明艳。夏季葱翠。秋季绚丽,冬季清幽,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相似文献   

17.
城市樟树人工林冠层光合作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Licor—6400对长沙市近50年生樟树人工林冠层光合作用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冠层内不同方位、不同高度的叶片光合速率日进程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光合作用日进程呈现出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的时刻不一致;(2)冠层叶片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依光合速率高低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夏季7月份光合速率明显低于8月份;(3)冠层光合速率潜力依不同季节而不同,依最大光合速率潜力排序为夏季(15.944 0μmol.m-2s-1)>秋季(12.567 4μmol.m-2s-1)>冬季(10.351 7μmol.m-2s-1)>春季(9.331 4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排序为春季(0.09)>夏季(0.07)>秋季(0.05)>冬季(0.048);拟合方程与观测值结果间相关系数r2在0.961~0.989(P<0.001)之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磴口县1954-2005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分析该地区四季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气候以干旱为主,且持续时间长,最长达14a之久。冬季与春季以重旱为主,重旱频率分别为40.4%与36.5%;夏季以中旱为主,中旱频率为38.5%;秋季重旱与中旱频率一致,为32.7%。这种气候特点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有关。以年代际划分,70年代春季干旱最为严重,80年代夏季干旱最为严重,60、90年代秋季干旱最为严重,60、80及90年代冬季干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热值及灰分含量的季节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凋落物的热值、灰分含量及其季节动态的分析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凋落物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介于 2 0 6 37~ 2 1 96 0kJ·g-1之间 ,观光木凋落物各组分干重热值介于 19 6 35~ 2 0 0 5 8kJ·g-1之间 ,杉木纯林凋落物各组分的干重热值介于 2 0 70 5~ 2 1 90 8kJ·g-1之间 ,各树种凋落物均以叶、花的热值较高 ,而果、枝的热值较低。观光木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高于杉木。杉木落叶灰分含量季节间变化均较小 ;而观光木落叶灰分含量的变化模式为 :夏季 >秋季 >春季 >冬季。杉木落叶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季节变化模式均为 :冬季 >秋季 >春季 >夏季 ,而观光木落叶则均为 :冬季 >夏季 >秋季 >春季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红外相机观察研究了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日、年活动节律,结果为,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都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红腹锦鸡日活动高峰期在8∶00-10∶00和16∶00-18∶00,红腹角雉日活动高峰期在6∶00-8∶00;红腹锦鸡在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其次是秋季和夏季;红腹角雉在春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和秋季差距不大,冬季活动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