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常亮 《森林工程》2014,(2):135-137,156
依托某自锚式悬索桥配重跨静载试验工程实际,对悬索桥检测技术进行简单论述.介绍工程概况和检测原因,对桥梁进行外观检测和静载试验,并对桥梁静载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桥梁结构强度、正截面抗裂性、竖向刚度满足规范要求,为该桥的竣工验收及后期的安全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宏祥  李万德 《森林工程》2013,(2):107-109,114
以绥化市诺敏河大桥加固后静动载试验为工程依托,通过荷载试验评估该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分析比较了在静载作用下跨中截面挠度和应变,以及动载作用下结构的冲击系数、自振频率、振型和竖向阻尼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查干沐伦河特大桥箱梁静载试验研究,检验桥跨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结构变形及使用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了解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和工作状况,为日后运营、养护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静载试验,建立该类桥梁有关的技术档案,为今后兴建同类桥梁完善设计、优化结构、改进工艺积累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银河大桥静载试验研究,检验了中承式肋拱桥桥跨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结构变形及使用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了解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和工作状况,为日后运营、养护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静载试验,建立该类桥梁有关的技术档案,为今后兴建同类桥梁时完善设计、优化结构和改进工艺积累了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5.
陈建兵  艾军 《森林工程》2003,19(5):44-46
通过对加固梁桥的动载试验研究 ,测定了该加固桥在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动态特性 ,确定了其实际工作状态 ,为该类型桥梁加固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黏弹性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特性之一,也是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重要因素。为了对南京四桥钢桥面铺装的车辙进行正确预测,利用贯入试验获得了沥青混合料的实际黏弹性参数,通过静力等效方法预测桥面铺装车辙量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首先通过沥青混合料贯入试验获得沥青铺装层基于修正Burgers模型的黏弹性Prony参数;其次,建立了包含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桥面铺装层的结构局部节段的ANSYS有限元模型,利用桥梁监测系统实测的铺装层温度历程,将其转化为等效温度作用,并将桥梁设计车辆荷载转化为规定的双轮恒定静荷载,通过计算确定了车辆横向最不利加载位置;然后利用获得的沥青路面结构层的黏弹性参数和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不同车道位置处的沥青路面车辙量;最后将计算车辙与南京四桥实测车辙量进行了对比。计算和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利用Prony级数模型参数和静载等效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桥梁铺装层的实测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吻合度较好,证明笔者提出的沥青路面黏弹性参数获得方法以及路面车辙模拟方法是可靠的,可用于实际车辙的分析和预估。  相似文献   

7.
坝陵河大桥是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省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主跨1088m的单跨吊悬索桥。西锚碇为隧道锚,该隧道锚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隧道式锚碇。由于锚碇上端的明洞一侧有汽车荷载的作用,而另外一侧只有土压力的作用,为了验算结构的受力状况,建立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本次分析根据结构的空间尺寸建立计算模型,考虑明洞在最不利荷载工况组合作用下承受的最大内力,进行结构应力分析,并据此进行结构强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木结构建筑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值得传承和发扬。本研究针对湖南洞口雪峰山胶合木连续梁廊桥,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考虑廊屋和桥面结构之间的受力变形耦合效应,建立整体结构模型,分析胶合木廊桥的静力与稳定特性。计算廊桥在不同荷载工况下结构内力和变形,按最不利荷载组合,验算廊桥结构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获得了廊桥结构的受力规律,验算表明廊桥设计满足结构安全要求,同时也证明了国产兴安落叶松可用于木结构桥梁。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铜陵路桥静载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详细介绍铜陵路桥静载试验,试验内容包括试验方法、试验加载车辆确定及控制断面、应变片布设和测试内容等。通过对桥梁结构物直接加载后进行有关测试,记录和分析工作,以达到了解桥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在本桥静载试验过程中完全按照既定的试验方案进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公路桥梁冲击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与桥梁的相互作用是一十分复杂现象,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①车辆的动力特性,包括车辆的轴数、轴距、轴重、自振频率以及由减振装置和弹簧中摩擦装置提供的阻力;②桥跨结构的动力特性,如桥跨结构的几何尺寸、结构型式,支承条件、质量和刚度分布;③车速;④桥头引道与桥面平整度,桥头沉陷及伸缩装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自锚式悬索桥结构设计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主梁边中跨比、主缆矢跨比及主塔高度等结构参数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边中跨比的合理范围为0.32~0.47,主缆矢跨比为1∶4.5~1∶9.0,主塔高度为20~80 m。边中跨比的变化会引起结构线形及内力的变化,对自锚式悬索桥受力性能的影响较大。主梁挠度对边中跨比的变化较为敏感,主梁跨中弯矩和主塔根部弯矩对边中跨比变化的敏感程度大致相同。主缆矢跨比的变化对主梁变形和弯矩的影响明显,主缆水平分力和主梁轴力对主缆矢跨比的变化并不敏感。主塔高度的变化也会引起主梁和主塔弯矩的显著变化,主梁轴力对主塔高度变化敏感度较低。自锚式悬索桥的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不仅要满足结构受力要求,也应兼顾结构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锚固装置是既有桥梁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性及可靠度要求高,具有受力性能复杂及非线性程度高等特点,理论分析难度大.为研究CFRP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梁中锚固装置的实际受力性能,掌握锚固装置的可靠程度,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手段,在CFRP体外预应力筋张拉阶段及试验梁加载破坏过程中,对直线型锚固装置锚固齿板应变和高强螺栓螺杆应变进行了测试,并对应变及变形参数等试验结果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锚固装置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满足要求.通过试验分析,掌握了锚固齿板及高强螺栓螺杆的受力特点及提高锚固装置安全性的方法,为CFRP体外预应力筋锚固装置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单索面曲梁悬索桥属于新型结构体系,其复杂的结构性能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基于Midas/Civil建立了一双塔单索面外侧悬吊曲线梁桥成桥状态模型,通过对其结构的静动力特性和舒适度分析,研究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力学性能和人行舒适度问题。主要结果为:偏载布置下主缆变形在主梁变形中起主导作用,呈现悬索结构的特征;半跨径满载工况控制主梁弯矩及扭矩包络图的形状及极值;中跨主缆索力数值远大边缆,主塔承担较大不平衡力;主塔吊索索力产生突变,呈现斜拉桥拉索特征,其余吊索呈现一般悬索吊索特征。单索面曲梁悬索桥结构展示了复杂的悬索、曲梁及拉吊的组合特征,在特定荷载工况下某一结构特征比较凸显,且结构轻柔的特征易导致特定人流密度下舒适度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节能环保理念越来越受关注,木材作为绿色环保的可再生建筑材料可应用在工程中,目前国内木建筑中应用的木柱主要局限于原木圆柱,为了提高木材利用率,同时降低成本,改善受力性能,满足工程需要,提出一种新型的空心胶合木柱,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方法】使用相同尺寸拱形锯材作为骨架,利用环氧树脂胶粘剂进行胶合,制作3根空心胶合木柱试件进行轴心加载受压试验,研究空心胶合木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在试验过程中通过仪器记录应变、应力和位移等数据,主要分析木柱的竖向与横向应变、竖向与侧向位移、稳定承载力等特性,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对比分析,探讨木柱最终破坏特征。【结果】空心胶合木柱破坏形态主要是整体压屈破坏,达到极限荷载80%左右时,承载能力快速下降,侧向位移随荷载增加而迅速增大,加载过程中存在多个增长台阶;与同截面积原木圆柱比较,理论承载力提高了4.3%,计算得承载能力稳定系数为0.9,材料缺陷对轴心承载力有影响;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材料在弹性阶段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程度较好。【结论】空心胶合木柱应用在实际工程中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工程使用需求,充分利用小型锯材,提高了木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相较于原木圆柱受力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沙柳顺纹方向的动态力学特性,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技术对沙柳顺纹浸泡材、生材和气干材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应变率效应对试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不同类型的沙柳顺纹试件在平均应变率为300,500和800 s-1条件下的动态屈服应力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原因,阐述了沙柳顺纹试件在动态压缩试验中的阶段特性,得到了3组试件分别在不同平均应变率条件下的破坏形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对试验结果分析后发现,沙柳顺纹方向具有较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在同一平均应变率条件下,沙柳顺纹材的动态屈服应力依次为浸泡材生材气干材。沙柳顺纹方向的动态应力-应变响应特性可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坍塌和失稳压溃3个阶段。3组沙柳顺纹试件在较高平均应变率的冲击载荷作用下均被压溃形成细小的片状碎屑,但是由于浸泡材和生材中的水分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这两组试件中的细小片状碎屑仍黏在一起,未出现散落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合木T梁的负弯曲性能,观察极限状态下构件的破坏形式,解析极限状态下构件的破坏机理,推导极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以期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跨中荷载试验与理论计算对比方式进行研究,实测分析了两组试件的应变、挠度、抗弯刚度、极限承载力及延性结果,观察分析了胶合木梁的破坏形态与破坏机理,基于Rammer剪切强度公式将弯剪强度理论值和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用兴安落叶松作为原材料,以剪跨比、跨高比为参数,设计制作2组即A组3根(高跨比1/12,剪跨比5.2)、B组3根(高跨比1/14,剪跨比6.1),共计6根平行胶合木T梁试件。将T梁反转成倒T梁,在两端简支条件下跨中加载产生正弯矩,使肋板受压、翼板受拉,模拟连续T梁跨中支承截面的受力性能。【结果】1)两组构件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受弯时极限破坏形态均为中部顺纹剪切破坏。2)两组构件相比,B组较于A组试件,屈服荷载降低9.7%,跨中屈服位移提高27.5%,极限抗弯承载力降低10.4%,跨中极限位移提高42.7%,抗弯刚度降低36%,延性系数提高22.4%。3)两组构件的荷载应变曲线在达到屈服点之前呈比例关系,满足平截面假定。4)受剪力滞效应影响,两组构件的跨中截面翼缘板正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匀,呈现随距离肋板中心位置越远而越小的关系,最大差值比率达30%。5)构建了弯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差3.1%,匹配度较高。【结论】总结了胶合木连续T梁在跨中支承截面的受力变形规律,揭示了其破坏机理,构建了极限弯剪承载力计算模型,经验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