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多数液相吸附应用领域,往往对活性炭的总灰分或某些无机杂质提出控制指标。这些非炭物质包括原料中的固有成份和外来混杂物,为使其含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必须对活性炭进行除杂处理,其处理方法有机械法和酸洗法。在具体应用时,有的在活化前进行酸洗,也有的在活化后进行酸洗,两种工艺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本文就部分工业生产实践和试验室所提供的数据对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油茶壳中半纤维素含量丰富,可作为制备木糖的潜在原料。笔者通过稀酸(H_2SO_4)水解方法处理油茶壳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详细分析了稀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因素对木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酸质量分数为1.0%、催化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0 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可实现最高为98.2%的木糖得率。稀硫酸水解油茶壳的同时也通过酸洗的方式去除了油茶壳原料中的灰分。用磷酸法活化水解后的固体残渣制备活性炭,所得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937.9和145.5 mg/g,其灰分仅为0.60%。在相同条件下,以油茶壳作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881.5和121.5 mg/g,其灰分为2.40%。采用FT-IR和XRD对水解后的固体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稀硫酸催化水解油茶壳主要水解其中的半纤维素,并未水解或破坏其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本研究中油茶壳的高值化综合利用方法制备出了高得率木糖及低灰分活性炭,实现了油茶壳的全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烟秆制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烟秆为原料,经炭化后用水蒸气活化制备活性炭。系统考察了影响活性炭质量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烟秆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活化温度750~800℃,水-炭质量比1.5~2.0∶1.0)下可制取碘吸附值840~912 mg/g、BET比表面积为522~590 m2/g的活性炭;对烟秆炭化料活化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是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而炭化温度和升温速度对烟秆炭化料活化的影响较小,可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一步法工艺制廉价粉状普通活性炭;烟秆原料中的灰分对活化反应过程有一定的催化作用。采用先水蒸气活化再用稀盐酸脱灰处理的工艺,可有效利用烟秆灰分的催化作用提高产品的吸附性能,同时使产品的灰分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芯酸水解制备糠醛的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制造活性炭,并做了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由糠醛废渣制得的炭质原料中加入2%的灰分促融剂,在900℃下进行水蒸气活化,活化料用15%的盐酸进行酸洗,极大的降低了物料中灰分的含量,可制得品质较好的活性炭。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到180 mg/g,灰分可控制在6%,铁盐质量分数为0.08%。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黑龙江省各种源蒙古栎橡仁淀粉、可溶性糖、粗纤维、单宁、蛋白质、脂肪、灰分和橡壳中糠醛和活性炭等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蒙古栎橡实各物质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比较,初步确定林口、绥阳和桦南等种源橡实中可制乙醇物质含量高,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6.
低温磷酸活化棉秆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棉秆为原料,活化温度在300~450 ℃之间,研究了低温磷酸活化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并测定了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等吸附性能指标;根据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Boehm 滴定方法分析了活性炭的各类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在磷酸的低温活化过程中,活化温度的升高显著促进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等的吸附能力.在 350 ℃下的低温磷酸活化棉秆能够制备出比表面积达 1 244 m2/g,表面官能团含量高达 10.4 mmol/g,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分别达到 190 mL/g 和 100 % 的孔隙结构发达和极性较强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磷酸活化法活性炭性质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空气、氮气和水蒸气3种气氛下,以杉木为原料分别制备了4种磷酸活化法活性炭。考察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和孔隙结构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根据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采用Boehm酸碱滴定方法测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并测定了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隙越发达,其亚甲基蓝吸附能力越强。提高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一方面有利于亚甲基蓝分子以更紧密的排列方式被活性炭所吸附,促进吸附;另一方面,对活性炭中吸附亚甲基蓝分子有效的孔隙可能产生屏蔽作用,不利于吸附。当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提高时,对于中孔发达的活性炭,前者占优势,亚甲基蓝吸附量增加;而对于微孔活性炭,后者则占优势,亚甲基蓝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8.
微波-催化剂法制取山核桃壳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山核桃壳为原料。采用微波-催化剂法制取活性炭。结果表明:山核桃壳中灰分、挥发成分、固定炭等成分符合活性炭对原料的要求;采用微波-催化剂法制竿的活性炭.因催化剂种类不同性能存在差异,用酸性催化剂A时,随用量的增加,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能力明显增强,碘值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用中性催化剂B时,没有这种规律性。以磷酸为活化剂、微波为热源生产的活性炭性能较好,亚甲基蓝脱色力达12ml/0.1g,碘值为784mg/g;并且随着活化蒯含量的增加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力有明显的增加,碘值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此外,微波功率对亚甲基蓝脱色力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磷酸-复合活化剂法制竹屑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竹屑为原料,用磷酸 复合活化剂(由磷酸添加一种酸性化合物A和一种盐类化合物S)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磷酸 复合活化剂用量、炭活化温度、炭活化时间等对活性炭的得率、灰分和pH值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制备竹屑活性炭工艺条件:磷酸浓度为38°Be′/60℃、添加剂A2%、添加剂S4%(A和S以磷酸质量分数计)、炭活化温度450℃、炭活化时间3h。在此条件下所得活性炭的得率为36%、灰分含量4.8%、pH值4.6。对竹屑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比表面积和孔隙性质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竹屑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500m2/g、比孔容积1.10mL/g、平均孔隙半径1.46nm、焦糖脱色率(A法)120%和亚甲基蓝吸附值225mg/g。  相似文献   

10.
对糠醛渣制得的活性炭,采用S2Cl2回流负载,再微波焙烧的方法进行改性,采用Boehm滴定法和FT-IR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对比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孔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的Hg2+吸附性能.Boehm滴定分析表明活性炭改性后的总酸度、羧基、内酯基皆有增加;FT-IR谱图上700~500 cm-1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增加了C—S、S—S键,孔径分布分析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微孔更加发达.在Hg2+初始质量浓度1~6 mg/L、温度25℃、pH值6.0~7.0、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经S2Cl2改性后活性炭用量为2.5 g/L时,对水体中Hg2+去除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厚壁毛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热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v.pachyloen)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和热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均达差异显著性水平。灰分含量叶片最高,竹竿3/4部位最低,不同部位与厚壁毛竹灰分含量呈现类似开口朝上的抛物线的变化趋势;从地面到顶部冷水抽出物含量总体上趋于增加,而纤维素含量出现相逆的现象;苯醇抽提物含量除基部较高之外,其它部位的抽提物含量相差不大;1%NaOH抽出物含量高,平均值约为33.36%;综纤维素含量约57.75%,不同部位对其含量影响不明显。灰分与热值以及灰分与纤维素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纤维素和综纤维素与热值呈正相关且有相同变化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厚壁毛竹的热值与灰分、纤维素和综纤维素含量的回归方程为:Y=-4060.956+200.560X1+247.674X2+5.929X3。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酸洗处理对生物炭性质的影响及其对生物油浆体系中生物炭吸附生物油的影响,笔者采用HCl酸洗处理,分别制备了对松木原料酸洗和对热解炭化料酸洗的生物炭,同时在相同的热解条件下制备了仅水洗处理的生物炭作为实验对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手段对上述3种生物炭进行表征,并利用3种生物炭吸附生物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被不同生物炭样品吸附的生物油的成分差别。实验结果表明,松木原料酸洗对热解炭的性质影响更大,炭表面的C=O和C—O含量增加,比表面积也更大,而晶体结构和石墨化程度变化不大。3种生物炭均对生物油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对糖类、酚类、酸类、酮类、醛类都有较强的吸附力。由于酸洗预处理松木原料的生物炭具有较高含量的C=O和C—O、较大的比表面积,对生物油有更高的吸附能力,也对生物油中酸类、酮类的吸附选择性更好。生物炭能够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吸附易促进结焦的酸类、酮类,通过π-π相互作用吸附易结焦的酚类,有利于抑制生物油浆的结焦,推动生物油浆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活性炭表面含氮官能团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以硝酸氧化预处理后的水蒸气活化椰壳活性炭(ACO)为原料,在300~1 000℃范围内采用了3种模式进行氨气改性,制得含有各类含氮官能团的改性活性炭。采用元素分析法、Boehm滴定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了活性炭的元素含量、酸碱性和表面含氮官能团种类。结果表明:在改性温度700℃之前的氨气改性过程中,活性炭表面含氮官能团主要来源于表面含氧官能团与氨气的结合所形成酰胺、酰亚胺和内酰胺等氮氧型(N-X),以及部分氨气与碳原子直接结合形成的吡啶型(N-6)和吡咯型(N-5)等含氮官能团;当氨气处理温度达到800℃时,炭表面的含氮基团主要来源于氨气与炭表面的碳原子直接结合形成的N-6、N-5和季氮型(N-Q)含氮官能团。在热处理温度升高过程中,N-X逐渐转变为N-6、N-5和N-Q含氮官能团;当温度大于800℃时,N-6、N-5含氮基团能逐渐转化为N-Q含氮官能团。氨气改性温度达到800℃之前,活性炭表面没有形成N-Q官能团。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活化方法,空气-磷酸活化法,利用此方法活化原料木炭制备了酸性颗粒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和二氧化碳吸附等温线,分析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采用Boehm酸碱滴定法测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含量。研究结果显示:空气-磷酸活化是空气和磷酸活化两种活化机制作用的结果。空气活化以形成中孔为主,而磷酸活化则以形成微孔为主;空气-磷酸活化在活性炭中形成了具有强酸性的含磷表面官能团。而且,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改变浸渍时磷酸浓度和活化温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5.
薄皮核桃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农林废弃物薄皮核桃壳为原料,通过化学活化-高温炭化法制备多孔活性炭材料,优化制备工艺过程,表征吸附性能机理,为薄皮核桃壳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碘吸附值和亚基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进行活化剂的筛选,并进一步考察原料粒度、料液比、活化时间、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制备出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元素分析仪和FTIR测定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主要元素组成和表面官能团,扫描电镜分析形貌结构,XRD和TG分析活性炭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结果】选用磷酸为最佳活化剂,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核桃壳粉100目、料液比1:4、活化时间120 min、炭化温度500℃、炭化时间60 min,此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657.42±3.1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8.55±1.94 mg/g。制备出的活性炭的表面积为449.80 m2/g,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孔容积为1.11 m2/g,平均孔径为7.87 nm。碳元素含量为65.56%,结晶度不高,为无定型结构,活性炭在400℃左右发生热降解,主要含有羧基、酚基、醇羟基等活性官能团。【结论】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出的薄皮核桃壳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发达,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均高于国家标准,具有将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毛竹笋矿质元素含量区域分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江西11个设区市毛竹集中分布区的毛竹春笋的矿质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坡向、海拔和林分类型4个因素对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规律相对一致,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林分类型对各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异性影响最小,除镁元素外,其他矿质元素的含量均以纯林较高;坡向对灰分及除镁以外的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较大,其中钙、镍、镁均以北坡含量较高,氮和灰分以东坡含量较高;海拔则对氮、磷和镁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磷和镁元素均以海拔800m以上含量较高;地区因素在4个因素中排在第二位,对各矿质元素的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力,以赣北地区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杉木屑为原料,三聚氰胺固体废弃物(OAT)为氮源,基于碱/尿素体系溶解纤维素,通过一步热解制备氮掺杂活性炭,并考察活化温度和OAT加入量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材料的表面结构和孔结构;采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EIS)等测试手...  相似文献   

18.
以蒙古栎非粮乙醇燃料林培育为目的,对收集的66株蒙古栎优树的橡仁淀粉、可溶性糖、粗纤维、蛋白质、脂肪、单宁和灰分,橡壳糠醛和活性炭等成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蒙古栎橡实各项成分指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可制乙醇物质总量、单宁、脂肪含量、橡壳单位重量可制活性炭重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对各家系进行聚类分析,初步确定TL-1、HS-1、HS-2、HS-3、HS-4、SY-1、SY-2、SY-3、SY-5、SY-6、SY-6、SY-7、SY-8、SY-9、HN-6和DJC-5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青藏高原森林的热值特征,对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热值和灰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省云杉属和圆柏属5个乔木树种全株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在22.34 MJ/kg~22.92 MJ/kg之间和23.19 MJ/kg~23.48 MJ/kg之间,灰分含量在2.23%~3.54%之间,云杉属的干质量热值显著高于圆柏属,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圆柏属。2青海省主要乔木树种各器官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分别在21.20 MJ/kg~26.60 MJ/kg和22.20 MJ/kg~28.28 MJ/kg之间,灰分含量在0.43%~8.33%之间。就干质量热值而言,每种植物叶片的热值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就去灰分热值而言,除紫果云杉外,每种植物叶片的热值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就灰分含量而言,不同树种灰分含量最小的器官均为干。3树种热值和灰分含量均会受到年龄和海拔影响,但这种影响总体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对糠醛渣制得的活性炭,采用S2Cl2回流负载,再微波焙烧的方法进行改性,采用Boe-hm滴定法和FT-IR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情况;对比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孔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体中的Hg2+吸附性能。Boehm滴定分析表明活性炭改性后的总酸度、羧基、内酯基皆有增加;FT-IR谱图上700~500 cm-1范围内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了改性活性炭表面增加了C—S、S—S键,孔径分布分析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微孔更加发达。在Hg2+初始质量浓度1~6 mg/L、温度25℃、pH值6.0~7.0、吸附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经S2Cl2改性后活性炭用量为2.5 g/L时,对水体中Hg2+去除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