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观察、调查及实验测定,主要研究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症状及土壤条件和立地条件与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发现,油松枯梢病于5~7月发病,发病初期的症状是油松针叶枯黄,部分油松针叶尖端逐渐枯死。至10月份,油松感病的枝干上会出现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进行越冬,分生孢子器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是次年侵染油松的主要病原。土壤肥力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油松枯梢病的病害程度加深;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油松枯梢病的发生测定无明显关系。立地条件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坡向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并无明显关系;坡位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坡下的发病率较高,坡上的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杨树烂皮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石山林业局杨树烂皮病多年跟踪调查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杨树的树种、林龄、环境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不同林龄的杨树感病株率不同,树木越大,感病株率越小,树木越小,感病株率越大,杨树幼林平均感病株率为3.0%,杨树新植林平均感病株率为45.0%;杨树树种不同感病株率也不同,生长速度快的比生长速度慢的感病株率大,在新植林中,大青...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感病松树中致萎毒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研究用我国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15年生以上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3年生黑松的木质组织进行萃以和粗提纯,方法为高压蒸煮法和氯仿碱法。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有致萎活性的毒性物质仅存在于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木质组织中。自然感病死后1年的黑松和马尾松以及健康松树不中含有这些毒性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System)对上述木质组织萃取物作定性分析发现,自然感病未死的黑松、马尾松和人工感病未死的黑松有致萎活性的萃取物中均含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自然感病死后1年的松树和健康松树中则无。而在健康松树和感病松树中都发现有苯甲醛存在。表明毒性物质与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有关,苯甲醛则是松树正常的代谢产物。苯乙酸和2-甲氧基肉桂酸均为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次生物质。说明感病松树中的毒性物质是松树组织由于松材线虫侵染而产生的异常代谢产物,应称之为致萎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感染松树并导致该树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死亡的一种森林生物灾害。此病主要危害松属植物,在河南省主要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雪松和日本落叶松。松树一旦感病即很难治愈,最快的仅在40多天内即可枯死,因此又被称为松树的“癌症”。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多个组织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对松材线虫的鉴定目前除了对感病松树进行外观和生物学判断以外,主要采用对疑似感病松树进行取样,然后对线虫进行分离,在显微镜下进行鉴定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松树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叶建仁教授主持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林业项目我国南方松树枯梢病 (Sphaeropsissapinea (Fr.)Dyko&Sutton)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已于 2 0 0 0年 10月通过成果鉴定 ,并被列为“十五”推广项目。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国南方国外松的进一步发展与栽植 ,防治松树枯梢病的发生与流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广应用前景。1 主要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在病害侵染规律方面 ,确定了松树枯梢病菌普遍存在着潜伏侵染现象 ,病菌在有病松林的植株体内 ,潜伏带菌率2 0 %~ 90 %之间…  相似文献   

6.
油松落针病发生与地形因子及林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清原县油松天然林及人工纯林进行全面踏查,分析了油松落针病发生地的地形因子和林分条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地形因子中,不同坡向油松发病率有差异,阴坡发病率较高;坡位对油松落针病的发生程度有影响,下腹发病程度较重;林分树种组成及密度对油松落针病发生的程度有显著影响,油松人工纯林发病重,林分密度、郁闭度大时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2015年10月系统调查了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落针病的发生危害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为:经形态学鉴定,引起该地区松落针病的病原菌为斑痣盘菌科Rhystimataceae 2属4种,即针叶树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num、松针散斑壳菌L.pinastri、光亮散斑壳菌L.nitens、华山松舟皮盘菌Ploioderma pini-armandi,其中松针散斑壳菌分布广泛,感染率高,针叶林感病率34.7%,苗木感病率32.6%;主要寄主有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华山松P.armandii和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几种常用药剂防治,45%代森铵200~300倍液防治率为86%,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枯梢病的研究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松树病害,病原菌为松球壳孢菌.该病原菌很少侵染危害15 a生以下的森林,主要对于一些生长不良樟子松林,如干硬的土壤、根系的生长受限的装饰树,受干旱、冰雹或雪害的林分以及郁闭度过大、昆虫危害或其他机械损伤等均易使樟子松感病.对有关樟子松枯梢病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做了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松树枯梢病发生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我国南方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等树种的重要病害。文章综述了松树枯梢病的发生规律研究的进展情况,着重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的感病性以及环境等与病害发生规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球松树枯梢病发生状况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寄主范围广,可侵染8个属约60种(含变种)针叶树。对全球松树枯梢病为害较严重国家(新西兰、南非、美国和中国等)的发生状况以及近年有关该病发生发展的流行诱因和抗性研究等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以树种生态适应性、提高寄主生长势为主以及控制病菌增量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江西和江苏等省17个县(市)的松树枯梢病的危害程度及发病特点调查,把松树枯梢病的发生区域归纳为:轻(无)度病害区、中度病害区和重度病害区三大类.感病程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4、5月份的月平均湿度、月降水量和月降水天数,以及年平均湿度与病害发生关系较为密切.以上述气象因子为自变量,发病程度为因变量,建立了病害的回归预测模型:y = 98.60 13.54x1-9.33x2-3.62x3 0.07x4 0.07x5-11.97x6 3.26x7 (R=0.933 3).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南方主要县(市)的病害进行了预测和划分,并提出了该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应用正交试验研究72%霜脲·锰锌的稀释倍数、施药量及施药间隔期对橡胶树幼苗黑根病感病率及参试幼苗的主根长、须根数、株高、苗粗及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稀释倍数对幼苗感病率、主根长及苗粗有显著影响,施药量和用药间隔期对幼苗感病率、主根长有显著影响;72%霜脲·锰锌防治黑根病的最优组合为稀释500倍液+施药量2.4 L/次+施药间隔期5 d。  相似文献   

13.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在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清水河县油松疑似"红针病"的可能发病原因,文章比较了疑似"红针病"和健康油松的各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结果显示:与健康油松相比,感病油松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东部地区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县的油松发病林分内共有4种森林土壤类型,分别为石质棕色森林土、暗棕色森林土、草甸棕色森林土、生草棕色森林土。石质棕色森林土类型发病率(86.34%)和发病指数(50.01)最高。土壤肥力测定显示共同规律是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钙和镁含量的减少而油松落针病均呈现病情加重的趋势,速效氮含量比正常下降了87.73%,表现最明显。发病林分的土壤pH值皆呈弱酸性,林分病情随着土壤的pH值减小而加重。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定点观察、抽样调查和室内实验测定等方法,对辽东地区油松落针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松落针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特点明显,每年5~7月针叶枯黄脱落,8~10月针叶上出现明显的无性和有性子实体,该病原菌的侵染循环周期为1年;油松落针病的发生与坡向关系不明显,与坡位有明显关系,坡下腹发病较重;人工纯林病害的发生程度最重,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的发病程度较轻;林分密度越大发病越重,郁闭度越大发生越重;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减少,其中速效氮表现最明显;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病害发生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6.
<正> 泰山为五岳之尊,驰名中外。解放后营造的成片林木,已起到了改变自然面貌,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的作用。1973—1974年,岱顶油松成片枯死,经调查研究,确定为松树腐烂病(Cytospora. sp)所致。在摸清该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防治,现已基本上控制了  相似文献   

17.
松枝枯病又名松干枯病、松烂皮病。危害赤松、黑松及油松等多种松树,在我省崂山、昆嵛山、徂徕山、泰山、沂蒙山区及沿海松林中分布较普遍,危害时轻时重。作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症状特点 松枝枯病,一般先在树冠下部的侧枝发病,如蔓延到主干上易引起整株枯死。病枝上的针叶初期呈绿色、黄绿色,后期变褐色枯死;这时病枝皮层内已变褐色腐烂,渐见有集生的黑色菌丝体,并形成了囊盘雏形,后突破木栓层或从叶痕处长出茶绿色或黑褐色,卷曲成丛的子囊盘。一  相似文献   

18.
据普查,云杉落针病在阿坝林区发生较普遍,危害林木严重,全州发生面积501812亩,其中金川、马尔康、黑水、理县、松潘发生较严重.如金川发生面积6874亩,林木受害株率73%,感病指数为34%;黑水县发生面积4874亩,林水受害林率80—100%,感病指数36—67%.为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给防治提供资料,我们对云杉落针病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inn.茎腐病是麻疯树人工幼林中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在病区标准地调查,重病区病株率达35.2%,主要发生在西坡低海拔林区.经过感病植株组织分离、优势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初步鉴定为镰孢霉属真菌Fusarium sp..用敌克松、多茵灵、硫茵灵,代森锌和土茵灵室内毒力测定,敌克松、多茵灵、硫菌灵对病原茵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力,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95%以上.筛选出的药剂在林间灌根处理,敌克松对病害防治效果最好,控制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之一,自2000年传入湖北省以来,已在13个市州82个县(市、区)发生,对全省森林资源危害十分严重。通过进行松树树干注射免疫激活剂药效试验及使用不同剂量对比试验,研究注射免疫激活剂对松材线虫病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药剂注射对松材线虫病防控效果存在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各处理与对照组在5%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打孔注药效果显著;正常剂量与增加剂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生产性防治时,使用更经济的正常剂量处理即可。进行树干注药的松树感病率都小于1.00%,感病率最低为0.09%,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丹江口市松涛山庄、黄梅县五祖寺风景旅游林场、武当山景区4个地区没有整株枯死树,病死率为0;未进行树干注药的对照组松树感病率最低为3.00%,最高达15.00%,病死率最低为1.00%,最高达11.00%。丹江口市松涛山庄和武当山景区的试验结果是树干注药后2 a的调查结果,病死率都为0,说明树干注药后2 a仍对松树有保护效果,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