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5年生岑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肥料养分配比对油茶叶片营养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对比,不同肥料养分配比油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按大小排列依次为F3(N∶P2O5∶K2O为16∶6∶8)F2(N∶P2O5∶K2O为15∶7∶8)F1(N∶P2O5∶K2O为14∶7∶9);就生理指标而言,与对照相比,不同肥料养分配比处理油茶叶片叶绿素a+b、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分别为1.19%~11.90%、9.92%~43.65%、-8.05%~42.95%;处理F3(N∶P2O5∶K2O为16∶6∶8)在提高叶片营养和生理特性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油茶苗期不同器官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对150株油茶苗期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各营养元素之间分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含量最高,K和Ca含量次之,Cu和B含量最低;油茶苗期叶片中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存在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其根与茎中N、P和K的吸附分配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苗期的油茶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分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可以针对营养吸收分配规律开发新型油茶苗期专用肥。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缺素处理对其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高州油茶幼苗为材料,设置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缺镁、缺硫6个缺素施肥处理,对幼苗根系长度、平均直径、体积、表面积以及干质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养分有效性不足,各缺素处理根系长度及体积均大于对照,通过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有效性;油茶根系对磷缺乏适应性反应,缺磷处理除根系干质量显著大于对照(p0.05),其它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各缺素处理对苗木根系各指标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其中缺镁对苗木的根系长度、表面积影响最大,缺氮处理对幼苗的根系平均直径生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氮添加对油茶幼苗养分积累和主要大量营养元素含量、比值等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探究氮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机理及其与碳、磷等互作关系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可为油茶苗氮素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1(N0,CK)、5 mmol·L-1(N1)、10 mmol·L-1(N2)、15 mmol·L-1(N3)、20 mmol·L-1(N4)共5个氮浓度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油茶苗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氮磷钾元素含量,计算养分累积量、养分利用效率和元素化学计量比。【结果】氮添加显著提升油茶体内N素含量,各器官N含量均在N3水平下达到峰值。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C、P含量和叶片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C和茎部C、P、K含量保持不变。中高浓度氮素(N3、N4)能促进油茶苗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N4处理促进作用最大。氮浓度处理改变了养分的分配格局,随着氮水平的升高,根系养分占比下降,叶片养分比例升高。氮添加降低了N素利用效率,对P、K利用效率影响...  相似文献   

5.
油茶树体氮磷钾养分的年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生产中采取合理的生产栽培措施提供指导,提高油茶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普通油茶为材料,测定油茶植株生长过程中N、P、K元素在各部位的含量,研究其在油茶树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树体中,各营养元素总含量最大为K元素,N元素次之,P元素最少。从油茶叶片营养含量变化情况来看,3—5月,叶片吸收的N、P、K元素不断增多;6月,叶片N、P、K元素积累达到最大。从树体部位来看,果实需要养分最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对矿质营养的需求不同,K、N、P的需求量依次为31.60、17.11、7.90 g/kg。  相似文献   

6.
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吸收情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叶片营养元素N含量最高,其次是Ca和K,Cu含量最低;油茶不同无性系叶片营养元素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综合评价油茶不同无性系营养元素吸收情况,按综合得分排序依次是桂软3号、桂软2号、湘林A5、湘林70号、桂软1号、桂软11号、桂软22号、桂软24号、桂软23号。  相似文献   

7.
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适宜采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样品的适宜采集期,采用定点定期连续叶片样品采集方法,测定并比较分析了油茶叶片中的N、P、K、Ca和Mg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油茶叶片中的N、P、K素含量随其年生长发育进程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Ca素含量的变化特点是先降低后升高,Mg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则为先升高后下降。油茶叶片中养分元素含量在6月和8月间的数值变化较小,6~8月可为N素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6、8和10月P素变化相对平缓,此时为P养分测定的适宜采样期;K、Ca和Mg养分测定以8月采样为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油茶叶片营养诊断分析为目的的样品适宜采集期为6~8月。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N、P、K不同配比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时,阻碍苗木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利于苗木生长,氮素过量时,会阻碍苗木根部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但能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缺磷时,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降低,体内叶绿素含量低,磷的增加能促进苗木根系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钾的缺乏及过量都不利于银杏苗木叶绿素的合成,钾的增加能够促进苗木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处理苗高相对生长率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处理5(N5P1K1)苗高的相对生长率最大(57.09%).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缺素处理对杜仲幼苗橡胶合成的影响,以华仲15号当年生种子为材料,以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为基础营养液,对杜仲幼苗分别进行13种必需营养元素N、P、K、Ca、Mg、S、Fe、Mn、B、Zn、Cu、Mo、Cl的缺素培养,观察幼苗缺素特征及缺素培养对杜仲幼苗生长发育和橡胶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缺素处理的杜...  相似文献   

10.
不同龄期及不同长势核桃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苗期、幼龄期、始果期的植株叶片和果实营养元素N、P、K和微量元素Fe、Zn含量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核桃1年生苗木叶片中N、P、K、Zn含量高于幼龄期和始果期植株;核桃各龄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叶片中的N、P、K、Fe、Zn养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N素含量在第2次生长期7月较年生长初期低,比其它生长时期高,在年生长中N、P、K养分含量的比例存在差异,N、K素营养相对含量经历“低-高-低”的过程,N素营养相对含量表现尤其明显;核桃幼龄期、始果期植株长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同一时间叶片及果实中N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对樟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樟树当年生幼苗为材料,设置全素、缺N、缺P、缺K、缺Mg 5个处理,观测其营养缺乏症状及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樟树幼苗缺N时症状出现较早,表现最为明显,其叶片偏小、变黄绿色,整株矮小,长势较弱,其次为缺Mg,而缺P和缺K幼苗症状出现缓慢,表现相对不明显.不同缺素处理的樟树幼苗的苗高、地径、各组织生物量、主根长、侧根数量和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全素处理(P<0.05),其中缺N影响最大,其次为缺Mg处理.缺素处理增加了幼苗叶生物量比,降低了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其中缺Mg对根系生长影响最大.因此,N和Mg是限制樟树幼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樟树苗期营养管理中,应及时施用N肥,并保证Mg、P和K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12.
对大花序桉幼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茎>根>叶。幼苗主要营养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为K>N>P>Fe>Mn>Zn>B>Ca>Cu>Mg。大量元素N、P、K贮量最高的部位均为茎,根部和叶中含量相近。大花序桉苗期叶片对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Mg与Ca,Cu与P、K,Zn与N、K、Cu、Fe,Fe与N呈现互相促进关系;Mn与N、Fe、K、Cu,B与P、Cu为相互抑制关系。据此,大花序桉苗期以氮、磷、钾肥为主,其中要求养分K2O>N>P2O5,并有针对性地添加铁肥、锌肥和铜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油茶林进行营养诊断,为高效经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选取7年生小果油茶中的‘龙眼茶’和普通油茶中的‘长林166’‘长林18’‘长林4’,测定果实成熟期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和部分叶片形态指标等特性分析差异,并探讨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1)4种油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均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2)同一类型枝上叶片相同养分含量中‘长林166’和‘长林18’养分含量整体比其他两种油茶高,不同养分含量结果枝叶全氮>全磷>全钾,营养枝叶全氮>全钾>全磷;3)4种油茶中不同类型枝上结果枝叶的面积和比叶重比营养枝叶小;4)同一类型枝上的叶面积属‘长林18’的最大,而叶形指数最小;5)‘龙眼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与其他3种油茶相比均较低;6)果实产量和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包括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全氮和全钾、叶面积和比叶重等,且叶片全氮、叶面积和比叶重都与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营养枝叶、结果枝叶与果实间的养分存在积累与转移,可以从不同类型枝上叶片养分含量和形态特征上判断油茶生长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根据不同树种调整营养枝与结果枝的比例,促进叶片养分高效利用,实现油茶优质丰产。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枝上叶片特性进一步为提高油茶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油茶林果实成熟期养分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宁市10年生油茶作为试材,对油茶养分分配规律、油茶林土壤养分与树体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油茶营养诊断以及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茶各器官中,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Ca、K、Mg、P,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n、Fe、Pb、Zn、Cu、Cd;土壤大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a、N、K、P、Mg,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Fe、Pb、Zn、Cu、Mn、Cd。土壤养分含量与油茶各器官养分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与油茶干的养分含量相关性最为紧密;土壤N、Zn、Mn、Pb、K含量与油茶植株养分元素含量的关系最为紧密;土壤Mn与油茶各器官Mn元素含量均呈现正相关;土壤N与油茶干中N含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土壤Cd元素含量和油茶各器官中Cd元素含量多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油茶高产植株营养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4株油茶高产植株叶片N、P、K、Ca、Mg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出油茶高产植株营养诊断指标的初步标准,以及油茶专用复合肥的基本配方。这对正确指导油茶高产施肥及其专用肥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施肥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2011-2013年在南缘油茶主产区广西三江县进行油茶配方施肥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油荼人工林土壤养分、叶片营养、鲜果产量及出油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配方为相对最优配方,能有效提高树体叶片N、P、K、Ca元素的含量;鲜果产量最高为4 695 kg/hm2,出油率也最高,达到7.10%.  相似文献   

17.
金山葵缺素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Machlis营养配方 ,用砂基培养法方式 ,采用加入诊断法 ,探讨金山葵矿质元素缺乏症症状。并总结了金山葵缺氮、缺磷、缺钾、缺镁、缺锰和缺铁的缺素症  相似文献   

18.
景洪橡胶分公司2005年橡胶树和胶园土壤营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景洪橡胶分公司橡胶树叶片和胶园土壤的营养分析结果:橡胶叶片N、P、K、Ca、Mg含量均值和各元素之间比值均在正常指标范围;土壤样品总体表现速效P明显偏低,而速效K大幅度增高。与1998年资料相比,2005年资料表明胶园橡胶叶和土壤营养水平虽有显著提高,但仍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性:土壤有机质和全N有明显下降趋势,虽然叶样表现的各营养元素缺素症数量比1998年低,但从叶样的分布可以看出仍有1 918.9hm2(占全部胶树的16.9%)胶树叶片缺N;3744.2hm2(占32.9%)胶树缺P;1 544.5hm2(占13.6%)胶树缺K;140.4hm2(占1.2%)胶树缺Ca。需要在营养诊断基础上对症施肥、配方施肥,进一步提高胶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析油茶叶片矿质养分含量与其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油茶树体营养状态科学评估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广泛栽培的国家油茶良种‘长林4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等角对数比(ILR)方法对矿质养分含量多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与产量、种仁含油率、花芽数量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长林53号’叶片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2.72、0.89、3.65 g·kg~(-1),显著高于‘长林4号’叶片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1.40、0.80、3.11 g·kg~(-1)),且3种矿质元素含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0.01);‘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_([N, P|K])值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405 6和0.713 6;‘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_([N, P|K])值与花芽/叶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2值分别为0.943 7和0.988 7;‘长林4号’和‘长林53号’叶片ILR_([N, P|K])值与种仁含油率则呈显著负相关,R~2值分别为0.807 4和0.857 3。[结论]不同油茶品种叶片的氮、磷、钾含量差异显著且存在显著正相关,以ILR_([N, P|K])值为参考指标在评估不同品种的单位面积冠幅产量和种仁含油率时较单一元素指标更稳定可靠,油茶林分的叶片ILR_([N, P|K])值宜控制在0.40~0.43之间。本研究为油茶营养状态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ASI),对乌桕幼林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进行评价,结合乌桕的营养需求特性,开展养分不同用量配比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养分处理N(氮)-P2O5(五氧化二磷)-K2O(氧化钾)为75∶55∶60 kg·hm-2能显著促进乌桕树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该配方适宜于乌桕幼林施用。同时,土壤N、K是影响乌桕幼林粗生长和高生长最主要的养分因子,而N、P、K则共同影响其冠幅的增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