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沙物质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准噶尔盆地系统采集样品的机械组成分析揭示了该盆地中多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的沙物质粒度分布状况。该盆地沙物质组成主要为细沙和中沙,比塔里木盆地的要粗。对比盆地内部沙物质粒级发现,中部最粗,北部中等,南部偏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沙物质粒度总体特征首先受物源这一大背景制约,其次在区域构造、沙漠地貌、植被气候条件影响下,不同小区和不同产状的沙物质间粒度特征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了尼雅河下游沙漠沙、土样品的矿生全量及微量元素分析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矿物全量及微量元素在不同类型的沙、土样品中的分布规律。而且还通过引入一系列的氧化物比值来更进一步提示不同类型样品中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及其反映的环境特征。同时,本文对沙,土样品中氧化物、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产生的原因给予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该沙漠的形成、演变、危害及防治,吸引着中国和世界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中国科委和日本科技厅签订的《中日沙漠合作研究》项目矿物组(由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同日本地质调查所组成),1990年10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和田河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通过研究对比该流域主要岩石和沙物质矿物成分,讨论了沙漠沙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了尼雅河下游沙漠沙、土样品的矿物全量及微量元素分析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矿物全量及微量元素在不同类型的沙、土样品中的分布规律。而且还通过引入一系列的氧化物比值来更进一步揭示不同类型样品中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及其反映的环境特征。同时,本文对沙、土样品中氧化物、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产生的原因给予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选择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典型下垫面,通过连续野外定点观测、室内粒度分析等手段,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复合纵向沙垄区不同地貌部位近地表大气降尘的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发现:沙漠公路沿线大气降尘的平均粒径在3.28Φ~3.47Φ之间,以细砂、极细砂为主,粒径分布呈双峰态,表明降尘来源的多样性.沿线不同下垫面降尘中粒径<50μm的细粒物质组成差异明显,位于沙漠北部和中部开阔的垄间区是沙尘的潜在源地.复合纵向沙垄区不同地貌部位的降尘细粒物质组成(粒径<50μm)差异明显,垄间区降尘中的细粒物质含量最高.非尘暴降尘较之尘暴降尘偏细,粉砂和黏土含量更多,分选性更差.大气沉降颗粒的粒度分形维数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出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和级配特征,是描述大气沉降颗粒物粒度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统计描述阜彩路、准东沙漠油田公路两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的油田公路扰动带内植物样方和采集不同年龄草方格内表层,次表层及草方格外的表层沙样,在室内实验分析,比较沙样粒度配比,有机质和盐分含量,初步总结出了草方格沙障对公路扰动带的生态恢复作用;降低近地表风速,草方格内积沙,表层细粒沙物质含量增加,形成稳定的沙面环境,使植物种子易于着床、生长、沙表层的有机质、盐分含量随着时间而增加,促进了生物结皮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关于沙漠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科尔沁沙地为例,着重探讨了第四纪环境、气候变化、沙物质来源和运送机制、沙漠水文特征和利用方式、植被特征及其演变等在沙漠化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指出沙漠化是一种综合的白然地理过程,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施加作用的结果,它导致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平衡的严重紊乱和瓦解,导致灾难性的生态恶果。对沙漠化环境的改善和逆转,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下沙丘表层风沙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荒漠植被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胡杨、骆驼刺、柽柳、花花柴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粒级组成均以极细砂(57.20%-60.37%)为主,其次为极粗粉砂(18.47%-21.34%)和细砂(16.56%-19.03%),骆驼刺灌丛沙堆表面整体风沙沉积物平均粒径最细(84.06μm),胡杨沙堆表面整体沙物质平均粒径最粗(88.88μm)。四种植被沙堆表面沙物质的分选性总体上在中等-较好水平,分选系数介于1.44-2.02之间,胡杨沙堆表层沙物质的偏度值在顶部附近属于极负偏,骆驼刺、柽柳、花花柴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均为负偏。峰度值介于0.95-1.51之间,胡杨沙堆顶部附近及骆驼刺沙堆表层沙物质主要属于窄峰态,柽柳、花花柴沙堆表面沙物质属于中等峰态。沙物质平均粒径与偏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沙物质的分选系数与峰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沉积物粒度特征空间差异主要受物源、植被高度、冠型、疏透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考察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实地观测、样品分析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沙漠地区的基础数据。沙漠面积约2.29×104km2(2001年),沙漠存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和周边扩大的趋势;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羽毛状沙丘为特色,星状和其他复合型沙丘大量分布的特点;羽毛状沙丘的"羽轴"是一种较特殊的复合型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前后相连,在沙垄和沙垄之间的沙平地有地形起伏,形成较宽大的弧形沙埂,基本与沙垄走向垂直,由这些沙垄和沙埂组成了独特的羽毛状沙丘;沙漠内部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全年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m/s,年总输沙势944.46 VU;调查记录了沙漠区107种植物和79种脊椎动物,发现野骆驼在沙漠西部的水源地,3种稀有荒漠植物的新分布区;提出沙漠最早形成于70万年的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
阿拉善沙漠地质遗迹全球对比及保护行动规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气候条件形成了阿拉善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地质遗迹有沙丘(沙山)、沙波纹,沙漠湖泊、戈壁、峡谷、花岗岩风蚀地貌、阿拉善奇石等,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以沙漠地质遗迹为主的国家地质公园。文中对阿拉善沙漠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全球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地质遗迹主要有沙漠分布面积大、景观丰富,沙漠湖泊多、水源条件好,鸣沙区面积广,高大沙山分布密集,与文化遗产关系密切等主要特征。在全球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行动规划,认为主要应从沙漠形成演化与全球变化、沙漠地质遗迹与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从乡土科普、教学实习等方面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出了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的构想,对其拟建地质公园概况、地质遗迹分级保护开发等进行了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修筑长500余km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其难度之在,当属世界前列。本文训这一工程实施中,适用的沙漠公路选线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沙漠公路布设原则的研究及选定;沙漠公路的几何特征与沙害对应关系的研究,沙漠公路的测设技术及主要技术指标的选定以及从地貌方面研究的沙漠公路防护等,都为沙漠公路的成功修筑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小尺度风沙地貌形态的空间变异过程,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高大复杂纵向沙垄横断面上简单横向沙丘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沙丘形态野外测量采用RTK(real-tim e k inem atic)技术,并通过南方测绘软件(South Survey)量算形态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简单横向沙丘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具有空间变异性。在8个地貌部位之间,沙丘形态特征参数(不包括迎风坡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垄顶、沙垄背风坡、其他地貌部位(包括垄间地和沙垄迎风坡)三者之间的差异。地貌部位、输沙风强度以及沙丘活动强度是驱动沙丘形态空间变异的因素。沙丘高度与翼展度余弦有负对数关系,发育指数与高度、迎风坡度成负线性相关,这些相关性的显著程度在垄顶、背风坡较高,在垄间和迎风坡较低。  相似文献   

13.
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北部(一号点)、中部(二号点)、南部(三号点)3个不同样点的裸沙和藻结皮、地衣结皮与苔藓结皮3种生物结皮类型,对比研究了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性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生物结皮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黏粒、粉粒和细沙的含量随生物结皮演替显著...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沙漠公路风沙危害形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0,他引:30  
塔里木沙漠公路南北横贯塔里木盆地 ,全长 5 6 2km ,其中近 80 %的路段穿行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 ,是世界上穿越流动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 ,因而风沙危害是制约沙漠公路正常运行的主要病害。研究表明 ,1)沙漠公路沿线风力强劲 ,沙丘形态各异 ,地表组成物质松散 ,为风沙危害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和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为风沙危害的受灾对象 ,沙漠公路防沙体系结构以及公路纵横断面也直接作用于风沙危害形成过程 ;2 )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主要源于防沙体系沙物质的侵入和防沙体系内部因近地面气流变异而产生的风蚀与堆积 ;目前沙漠公路风沙危害的主体是防沙体系 ,危害的形式包括风蚀、风沙流滞留积沙和沙丘前移压埋。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两大沙漠风沙土土壤理化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沙土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大沙漠风沙土土壤肥力无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很低;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土在全盐、CaCO3含量上高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土分选好,颗粒组成以细沙为主,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分选较差;两大沙漠风沙土在24种化学元素含量上多数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The grain size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eolian sand soil on distinct positions across two longitudinal dunes and interdune area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conventional grain size analysis and geo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study, 184 samples of eolian sand soil from the 0-30cm layer were systemically collected and measured from two longitudinal dunes and interdunes in the southern Gurbantunggut Deser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grain sizes are fine and very fine sand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grain size compositions between the distinct geomorphologic positions are significant. The contents of clay and silt are highest on the interdune areas and lowest on the crests, and higher on the leeward slopes than on the windward slopes. The contents of very fine and fine sands are highest on the windward slopes and lowest on the crests. The contents of medium, coarse and very coarse sands are lowest on the interdune lands, and highest on the crests, and are identical on the two slopes. The coarser sizes (φ1) and mean sizes (Mz) for eolian sand soil all have a varying tendency from fine to coarse sizes with interdune area → leeward slope → windward slope → crest, and the sorting (σ) are poorly to well sorted. The results of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 that φ1, Mz and σ values are moderately to strongly spatially autocorrelated. The values of the spatially correlated ranges are φ1<σ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将所提取的巴丹吉林沙漠颗粒物中的样品,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以便为该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1)在巴丹吉林沙漠北部颗粒物中总磷的含量为824.45-865.62μg/g,黑风口颗粒物中总磷含量为828.48-1915.38μg/g。其中钙磷(Ca-P)的含量最多,有机磷(Org-P)的含量次之,各形态磷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a-P>Org-P>Al-P>Ex-P>Fe-P>Obs-P。(2)不同目数的颗粒物总磷:巴丹吉林沙漠北部,B(Mmax)>原样;黑风口,随颗粒物目数增大而增大。(3)不同地点的颗粒物总磷含量不同,巴丹吉林沙漠北部:原样,B3>B1>B2;筛分后质量最大的颗粒物,B1(Mmax)>B2(Mmax)>B3(Mmax);黑风口:B4>B5。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植被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塔克拉玛干浙江省公路为主线,调查由沙漠北缘至腹地自然概况,植物组成及分布特点,植被类型等,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植物组成非常贫乏,仅18种;生态学特性则以中生,耐盐的高位芽植物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植物以根蘖为主要繁殖形式;植被类型简单、隐域性盐化草甸植被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