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对防治黄瓜疫病的生防菌株LY-38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组分中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筛选,在确定适合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基础上,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LY-38拮抗物质产生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黄豆粉,含量为葡萄糖1.0%、玉米淀粉0.5%、蛋白胨1.0%和黄豆粉2.0%;最佳无机盐为MgSO4·7H2O和CaCO3;最佳培养温度为32℃、培养时间为44h、初始pH 7.2、接种量为3.0%(体积分数)、转速为150r/min。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下,LY-38菌株发酵滤液的拮抗圈直径可达21.2mm,比基础培养基的拮抗圈直径提高41.3%。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7-4菌株的发酵产抗菌蛋白量,采用单因素法对B.polymyxa7-4菌株发酵培养基所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对7-4号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5.0%,大豆蛋白胨5.0%,MnSO40.02%,MgSO4.7H2O 0.10%,培养基初始pH 7.5,种龄10~12 h,30℃摇床培养48 h。经过优化抑菌圈直径增加了50.4%。  相似文献   

3.
从泰山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多种动物病原细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细菌—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XDH。采用摇瓶培养法对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确定了XDH菌株发酵培养基最佳组成为:葡萄糖1.5%、黄豆饼粉3.0%、蛋白胨0.2%、NaC l 0.1%、(NH4)2SO40.5%、CaCO30.6%、MgSO40.6%。发酵液效价达到1456.8μg/mL,比基础培养基效价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4.
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较优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g/L,当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5∶2)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培养基提高18.35%;棉籽蛋白为最优氮源,25.0 g/L棉籽蛋白与15.0 g/L玉米蛋白胨或0.6 g/L硫酸铵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0%和45.3%;乙酸钠和谷氨酰胺质量浓度为1.0 g/L时,均能使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1.5%;K2HPO4对多杀菌素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2.5 g/L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提高24.5%;ZnCl2对多杀菌素合成也有促进作用,而MgSO4和CoCl2则显著抑制多杀菌素合成;通过2次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利用该培养基时多杀菌素产量可达395.54μg/mL,比对照提高了62.5%。【结论】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0.0 g/L,棉籽蛋白25.0 g/L,玉米蛋白胨20.0 g/L,(NH4)2SO40.8 g/L,谷氨酰胺1.25 g/L,乙酸钠0.8 g/L,NaCl 3.0 g/L,K2HPO42.5 g/L,FeSO450.0 mg/L,ZnCl225.0 mg/L,CaCO31.0 g/L。  相似文献   

5.
对枯草芽孢杆菌FS106产杆菌肽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单因素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玉米粉,最佳有机氮源是蛋白胨,最佳无机氮源是KNO3,最佳生长因子是牛肉膏。通过二水平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g/L):玉米粉7.5、蛋白胨15、KNO31、牛肉膏7.5、NaCl 5、CaCO30.75、ZnSO4.7H2O 0.0075。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棉花黄萎病拮抗菌TUBP1的发酵培养基,为进一步开发其作为棉花黄萎病菌的生防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并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其最佳配比进行优化。结果棉花黄萎病拮抗菌TUBP1菌株发酵培养基中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MnCl2。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2.58%、蛋白胨2.96%和MnCl20.048%。在此条件下,拮抗菌TUBP1的抑菌率达到最高的53.3%。结论响应面分析法可用于TUBP1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产谷氨酰胺转胺酶菌株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设计的低廉简便的凝胶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icrobialtransglutami-nase,MTG)的菌株,初步鉴定属于放线菌纲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摇瓶发酵试验表明,其最适产酶氮源和碳源分别是蛋白胨和葡萄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产酶培养基为(g/L):葡萄糖20.0,蛋白胨20.0,酵母提取物3.0,MgSO4·7H2O2.0,K2HPO4·3H2O2.0,KH2PO42.0,CaCO35.0。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培养时间和最适pH分别为72h和7.0;在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MTG酶活达1.04U/mL。  相似文献   

8.
为获取丁酸梭菌芽孢高密度发酵工艺,以丁酸梭菌DSY-1为试验材料,以芽孢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碳源、氮源、接种量、初始pH值、培养温度和正交试验,并通过5 L发酵罐进行中和剂选择.结果表明,菌株DSY-1以C6H12O630 g/L、酵母提取粉10 g/L、NaCl 5 g/L、乙酸钠5 g/L、K2HPO43 g/L、MgSO4·7H2O 0.3 g/L、L-半胱氨酸酸盐0.5 g/L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35℃,接种量为2.5%,5 L发酵灌发酵使用12.5%氨水作中和剂时,菌株DSY-1芽孢数最大,达9.3亿CFU/mL.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ilae Kleb)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8-28菌株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在摇瓶发酵基础上对影响菌株芽孢形成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麦芽糊精、氮源黄豆饼粉、无机盐K2HPO4和MuSO4·H2O;采用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摇瓶发酵生产芽孢的最佳条件为:麦芽糊精2.0%、黄豆饼粉2.0%、K2HPO40.05%和MnSO4·H2O0.01%、培养液初始pH值为7.0、种龄18 h、装瓶量50mL·(250mL)-1.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8-28茸株的芽孢微量迭到2.67×1 08个·mL-1.芽孢形成率迭到90%.  相似文献   

10.
以实验室前期从红曲米中筛选的高产淀粉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35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响应面分析法相结合,对M-35菌株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摇瓶发酵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培养温度、初始pH值、碳源种类和含量、氮源种类和含量、金属离子种类和含量等。采用Minitab 17软件的P-B试验设计法,筛选对淀粉酶活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淀粉含量、蛋白胨含量和NaCl含量。根据P-B试验结果,运用响应面法分析,确定M-35菌株产淀粉酶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淀粉含量7.5%,蛋白胨含量4.0%,NaCl含量0.5%;在此条件下,淀粉酶活最高为276.14 U/m L,较优化前提高约1.57倍。利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和条件进行5L发酵罐发酵试验,结果表明,M-35菌株发酵80~116 h,淀粉酶活可稳定在296 U/m L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佳木斯地区肇东苜蓿无药害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方法]通过茎叶处理除草剂小区试验研究7种除草剂对肇东苜蓿分枝期苗情和草情的影响。[结果]对肇东苜蓿无药害的药剂处理有5%普施特水剂、4%金豆水剂和10%利收乳油苗后2~4叶期喷雾。施用除草剂处理干草产量正常的有5%普施特水剂苗后2~4叶期喷雾、4%金豆水剂苗后2~4叶期喷雾、75%阔叶散悬浮剂苗后2~4叶期喷雾和10%利收乳油苗后2~4叶期喷雾,对干草产量影响大的是44%克莠灵水剂苗后2~4叶期喷雾和25%虎威水剂苗后2~4叶期喷雾。[结论]肇东苜蓿无药害除草剂品种和使用方法推荐5%普施特水剂苗后2~4叶期喷雾。  相似文献   

12.
选用 4只装有瘤胃瘘管的山羊 ,采用尼龙袋法对 4种不同方法处理的稻草按 4× 4拉丁方设计 ,测定纤维类物质 (NDF、ADF、CEL和 HC)瘤胃降解率 .同时对 4种稻草进行了脆性测定 .结果表明 :氨化、微贮、调理稻草和普通干稻草 (对照组 ) NDF动态降解率分别为 32 .6 3%、30 .32 %、2 6 .79%和 2 1.6 6 % ;ADF动态降解率分别为 2 8.32 %、2 4 .87%、2 5.4 2 %和 19.35% ;CEL动态降解率分别为 35.15%、30 .19%、32 .51%和 2 7.51% ;HC动态降解率分别为 4 0 .0 4 %、2 9.88%、2 6 .77%和 2 3.0 4 % ;脆性测定结果分别为 56 .0 2 %、56 .16 %、57.87%和4 8.6 9% .可见几种处理都可使稻草瘤胃降解率提高 ,增加反刍家畜的采食量 ,尤以氨化最为明显 ,其次是微贮 .  相似文献   

13.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粉1.01%,酵母膏0.47%,(NH4)2SO40.05%,K2HPO40.06%,MgSO40.05%,pH值5.79,28℃培养。研究结果为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的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花生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花生高效再生体系,选用外引及自选共8个花生品种(系)胚小叶作外植体,研究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分化率。结果表明: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分化率均差异显著。品种冀花4号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98%;太空1号、唐油4号、豫花9626、花育20较高,泉花646、阜花13次之;品系452-2最低,为43%。不定芽分化率为5%~73%,其中冀花4号最高,为73%;太空1号68%较高;豫花9626次之,为35%;花育20、泉花646和452-2较低,分别为13%、11%和10%;阜花13、唐油4号最低,均为5%。  相似文献   

15.
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干物质和纤维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干物质和纤维瘤胃降解率的影响,本试验将尿素和氢氧化钙均按麦秸风干重2%,3%和4%的量分别添加,共9个试验组,各试验组尿素和氢氧化钙的添加量依次为1组2%+2%,2组2%+3%,3组2%+4%,4组3%+2%,5组3%+3%,6组3%+4%,7组4%+2%,8组4%+3%和9组4%+4%,对照组为原麦秸,通过短期人工瘤胃技术测定不同复合处理麦秸干物质和纤维的瘤胃72 h降解率。结果表明:7组,8组和9组三个组的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瘤胃72 h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1);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瘤胃72 h降解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0.96%,85.24%,75.03%和139.38%,132.06%,130.94%;7组和8组两个组的中性洗涤纤维瘤胃72 h降解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6组(P<0.01),显著高于9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瘤胃72 h降解率比对照组提高92.06%和82.51%。在本试验设计条件下,用占秸秆风干重4%的尿素+2%的氢氧化钙共同处理是最适宜的麦秸复合化学处理法。  相似文献   

16.
底物浓度对产甲烷菌群产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置6种不同TS浓度(2%、4%、6%、8%、10%、12%)的牛粪发酵液,在保持相同的恒温条件下,对比各处理在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沼气中CH4含量,pH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酵浓度不同,甲烷的产量也不同,以TS 6%、8%最高,10%、12%次之,4%、2%和CK较低,但是各处理产气高峰出现的时期相同。在相同的发酵温度条件下,沼气中的CH4含量与发酵浓度有关,牛粪料液浓度越高沼气中的CH4含量越高,试验的6种发酵浓度,以TS 12%的处理CH4含量最高,平均可达50%以上。发酵浓度不同的牛粪发酵料液在启动发酵初期,pH均下降,然后上升,后期又趋于稳定,发酵浓度越大,越易发生酸化。  相似文献   

17.
 野藿香蜜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研究到目前为止未见报道。本试验用丙酮提取和气相色谱法对野藿香蜜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56个峰,确认了其中的27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27.96%);4-甲基-4-羟基-2-戊酮(5.27%);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4-吡喃酮(5.22%);2,2-二甲基-1,3-二氧-4-甲醇(2.77%)。胸腺嘧啶(2.02%);4-甲氧基苯甲醇(1.82%);4-甲氧基苯甲酸(1.34%);软脂酸(0.46%);α-亚麻酸甲酯(0.83%)。占挥发性成分的47.69%。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蜀山地区山羊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市蜀山地区24只山羊进行体表寄生虫检查和粪便检查,并对其中4只山羊进行蠕虫学完全剖检。结果发现,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50%(15/24);粪检线虫卵感染率95.83%(23/24),吸虫卵感染染率45.83%(11/24),球虫卵囊感染率91.67%(22/24);剖检线虫感染率100%(4/4),吸虫感染率25.00%(1/4),细颈囊尾蚴感染率50.00%(2/4)。  相似文献   

19.
K营养对烤烟叶片中几种抗性物质及野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中部地区不同生长状况、不同发病程度的34个烤烟样品的钾、总酚、类黄酮含量分析和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烟叶一般K含量为1%~4%,K含量高于4%的较少,无低于1%的样品;在K含量为2%~4%的范围内,随钾含量的增加,总酚、类黄酮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烤烟野火病病情逐渐减轻; K含量>4%及<2%时,总酚、类黄酮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弱,野火病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不同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秸秆腐解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化学添加剂处理下水稻秸秆腐解产物的理化特性、养分含量、腐殖酸性质变化以及腐解产物浸提液对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为秸秆高效、高质腐熟以及有机废弃物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水稻秸秆作为供试有机物料,EM菌作为供试腐解菌剂,FeSO4、Na2SO4、石灰和碱渣作为添加剂,布置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水稻秸秆腐解产物的pH,有机质,氮、磷、钾养分,腐殖酸性质的变化,分析各处理腐解产物浸提液对萝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培养54 d后,各添加剂处理的pH为8.17—8.65,呈微碱性,并且其物理特性也达到腐熟标准;10%碱渣、3%FeSO4、10%碱渣配合3%FeSO4处理下秸秆腐解产物的有机质残留和养分含量水平较高;3%FeSO4和10%碱渣配合3%FeSO4处理下,秸秆腐解产物的腐殖酸含量分别为76.1、78.0 g•kg-1,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化学添加剂处理也显著提高了腐殖酸品质,10%碱渣和10%石灰处理下,秸秆腐解产物中的胡敏酸(HA)含量为47.7和50.3 g•kg-1,胡敏酸与富里酸比(HA/FA)>2;添加10%碱渣、3%FeSO4以及10%碱渣配合3% FeSO4处理下,萝卜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均达到80%以上,表明上述处理不仅能促进秸秆的高效腐熟,还能有效消除秸秆腐解产物的毒害作用。【结论】有机物料腐解过程中添加碱渣和FeSO4能明显促进秸秆腐熟,提高腐解产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