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4种不同栽培措施的日本落叶松、湿地松、马尾松和杉木等多种短周期工业材309株样木的材性进行了全面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大,木材生长率和纤维宽度大.但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木材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减小;立地指数相差两级,木材的年龄宽度、纤维宽度、长度和微纤线角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栽植密度小,木材的年轮宽度和干缩比增大但纤维长宽比及体积全干缩率减小;栽植密度增大,杉木和昭林6号杨木材的力学强度提高,但尾叶桉和I-69杨降低;不同栽植密度的木材pH值及酸碱总缓冲容量,都是心材大于边材,但木材的脲醛树脂胶凝速度,则是边材快于心材.与未间伐林分的木材比较,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年轮宽度增大.但纤维长宽比和微纤丝角度减小;间伐强度增大,针叶树村的力学强度降低,阔叶树树则提高.但将强度间伐材(间代40%)与未间伐材比较,结果完全相反;北京杨木材心材的pH值、酸碱缓冲容量及总容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边材却减小.施肥措施能够增大纤维直径,但将导致纤维长宽比、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的降低施肥可以使树木速生,但会降低木材密度和质量,在培育建筑结构材的林分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三种速生建筑材树种制造中纤板的制浆工艺和磨片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供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用的三种速生建筑材的制浆工艺和磨片齿形。试材树种为杉木、火炬松及湿地松;磨片齿形有中细齿、粗齿及中齿三种;木片蒸煮汽压固定为04~065MPa,蒸煮时间分别为3,6,9及12min,磨盘间隙01mm。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齿形制浆所得中长纤维(留于32~115目)占总纤维量的50%~70%,尤以中齿形磨片制浆,效果更好;在3~12min的蒸煮时间内,纤维分离效果及制板后板的平面抗拉强度无明显差异,因此以采用3min的蒸煮时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杨村新无性系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7个杨树新无性系和I-69杨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杨木新无性系的物理力学性质等主要指标均属于小至甚小级,无性系间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显著,据此可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因子选育优良无性系。尽管新无性系的生长速度超过I-69杨,但由于其某些强度指标低于I-69杨,8年生的速生材尚不能完全替代11年生的I-69杨使用,因此不能作为建筑结构材使用。  相似文献   

4.
18a、8a生湿地松人工林间伐试验表明:间伐对湿地松直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出材量无显著影响。间伐对生长轮宽度、晚材率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生长轮宽度增加,增加幅度为11%-22%,晚材率增加,增加幅度为2%-3.5%。间伐对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木材密度下降,下降7%-15%。间伐对弦向干缩有显著影响,随间伐的强度增加,弦向干缩率下降9%.12%;间伐对18a生湿地松径向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径向干缩率下降9%.18%;间伐对8a生湿地松径向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径向干缩率下降18%。间伐对体积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体积干缩率下降14%-39%。间伐对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下降2%,纤维长宽比呈不规则的变化。间伐对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增加2%.7%。间伐对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抗弯强度增加5%.7.5%,抗弯弹性模量增加15%.22%。湿地松中幼林间伐,其生长速度加快,其制浆特性降低不大,其力学性能提高,我省各地可适当进行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工作。  相似文献   

5.
三种速生建筑材料树种制造中纤板的制浆工艺和磨片选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忠荣  黄洛华 《木材工业》1999,13(3):3-6,13
研究了供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用的三种速生建筑材的制浆工艺和磨片齿形。试材树种杉木,火炬松及湿地松;磨片齿形有中细齿、粗齿及中齿三种;木片蒸煮汽压固定为0.4-0.65MPa蒸煮时间分别为3,6,9及12min,磨盘间隙为0.1mm。结果表明;三种齿形制浆所得中长纤维(留于32-115目)占总张的50-70%,尤以中齿形磨片制浆,效果更好,在3-12min的蒸煮时间内,纤维分离效果及制板后板的平面抗拉强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15个家系木材材性遗传变异及优良家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产湿地松15个家系的基本材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管胞长度、管胞宽度、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差异极显著,管胞壁厚差异显著,胞壁率、冲击韧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家系内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壁厚差异均显著且高于家系间的差异,但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胞壁率和冲击韧差异不显著,表明在家系水平上进行木材气干密度、力学强度和管胞形态的家系选择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5个家系木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壁厚和胞壁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466、0.3910、0.7173、0.1598,说明湿地松家系木材管胞性状(胞壁率除外)受中度或中下度遗传控制,通过一定强度的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综合评定结果表明,04-28、06-17、06-20、08-7和08-9,5个家系为适用于培育纸浆材的优良家系,04-25、04-28、06-17、06-20和08-16,5个家系为适用于培育建筑材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湿地松和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除冲击韧性以外的力学强度均稍大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而冲击韧性则恰恰相反.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湿地松和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弦面顺纹抗剪强度和冲击韧性差异极显著,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和端面硬度差异显著,除此之外的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杉木地理种源材性变异及建筑材优良种源评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孙成志  谢国恩 《林业科学》1993,29(5):429-437
对4个试验点12个杉木种源的材性测定研究表明,种源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纤维特征有较明显的变异,木材化学组分的变异相对较小。从与建筑材相关的主要性质发现南,北亚热带种源好,中亚热带种源较差的“V“形纬向变异趋势。种源原产地的气温因子是影响材性变异的主要作用因子。经综合评定,贵北,广东信宜和带陕西汉中,安徽霍山种源材质性能较好,可以在种源杂交或无性系选择中改良利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柏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成分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福建柏材性好,结构细而均匀,树干通直,节疤少,材质稳定,强度中偏低,加工性能良好,干燥质量好,不易产生变形、翘曲、开裂,是一种优质装饰材树种。福建柏作为纤维原料使用时比杉木好,比马尾松差,但易造成黑液污染。福建柏木材的可溶物含量高,随着树龄增加,其木材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增加,20年生达到工艺成熟;它的木材属于低强度木材,坚性小、荷重小,幼龄材特别严重,不宜作为承重构件,但可作为装饰材。  相似文献   

10.
徐有明 《木材工业》1992,6(3):44-48
本文就中条山油松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差异的比较研究,讨论对幼龄期划分的依据。根据木材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径向变异规律,确定其幼龄期为14年。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油松木材幼龄期逐渐缩短、株内幼龄材范围及所占断面上的比例变小。株内幼龄材与成熟材材性差异显著。幼龄材管胞长度短、直径小,胞壁薄,微纤丝角度大,生长轮较宽,晚材率低,浸提物含量高,基本密度较大。幼龄材的力学强度远远小于成熟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油松建筑材林木材性质及生长过程,为油松建筑材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油松建筑材林高效培育技术措施。【方法】选取河北平泉黄土梁子林场的油松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树龄油松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间的差异研究,并分析油松建筑材林树高、胸径生长过程。【结果】50年生油松木材基本密度达到0.449 g/cm3,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顺纹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差异干缩比分别为3.8%、5.7%、0.5%、9.7%、1.459,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分别为4 005.75、3 136、3 247.75 N,抗弯强度为119.94 MPa,抗弯弹性模量为13.79 GPa,顺纹抗压强度为78.61 MPa。各项指标均优于30年、40年、60年生油松,且50年生油松木材各项指标等级均处于中等或较高级别,满足建筑用材的需要。油松树高连年生长量在5~20 a时达到峰值,峰值为0.36~0.40 m·a~(-1),平均生长量在10~30 a达到峰值,峰值为0.31~0.35 m·a~(-1)。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5~10 a时达到峰值,峰值为0.51~0.55 cm·a~(-1),平均生长量峰值在5~15 a,峰值为0.51~0.63 cm·~(-1)。【结论】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随着树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年生油松木材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均优于其他树龄,且差异显著。油松在0~20 a时生长最快,20~30 a时林内竞争加剧,林木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减缓,且树干容易产生弯曲、节子、裂纹等现象,50 a以后生长速度再次下降。从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生长过程考虑,应在50 a时对油松建筑材进行采伐利用,期间为了保持良好的木材品质,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湿地松标准地调查材料及标准木材性分析资料,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湿地松生长效应和纤维变异规律,提出了营造湿地松纤维材林是适宜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世界林业研究》1996,9(3):57-63
一种简单、经济的测定硬材密度的方法木材的密度是木材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它可以估计木材的重量、判断木材的工艺性和物理力学性质(如:强度、干缩及湿胀等),因此,它也是一个一直受到树木遗传学家重视的指标。目前人们测定木材的方法有:直线测量法、水银测容器...  相似文献   

14.
拟海桑是海桑属中一个新种,可长成直干乔木,其木材无边材和心材的区别,材色浅,结构细,纹理略斜,无特殊气味。木材密度、硬度、强度、干缩和湿胀等物理力学性质均属中等。木材的刚性较好,韧性较差,差异干缩、湿胀较大,不耐腐,不抗白蚁蛀食。木材可作一般的室内材使用。文中还对拟海桑与海桑的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作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工林及天然林长白落叶松木材材性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59年材性室代林业土壤研究所试验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强度时,发现该树种在人工培育条件下生长迅速,木材物理力学性质优良。为此作者等于1960年赴长白山林区,在天然林和人工林内重新采伐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A.Henry),比较其木材构造及其物理、力学性质。除按幼龄材和壮龄材来分别考虑其材性外,并初次应用“生长轮的年龄”这个方法和理论来阐明在不同树高部位上解剖特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10种人工林和4种天然林的幼龄材与成熟材及4个树种的人工林木材与天然林木材的构造特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33项材性指标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幼齿林与成熟材之间,在统计上表现差异显著性的为幼龄材比成熟材生长轮宽,管胞列数多,管胞短,直径小,微纤丝角大,密度小,径向干缩法,差异干缩大,流体扩散性高,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径面抗劈力和冲击  相似文献   

17.
枫香木材性质及其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浙江各地不同树龄枫香木材,系统研究木材解剖性质,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刨切、旋切等加工利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树龄20~25年是枫香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一个转折点,其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指标居国产阔叶树材中等水平;旋切单板胶合强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通过工艺改进后枫香材完全适合生产胶合板;刨切贴面板的刨切效果和贴面后的性能都较好,综合指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杨木单板连续式热压干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生长在苏北地区的美洲黑杨单板(名义厚度1.7mm)为试材,在连续式热压干燥机上进行了生产型试验研究,采用高温导热油为载热体,热板温度192℃,热板压力0.09MPa(前段)至0.18MPa(后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温连续式热压干燥的方式辅以适当的“呼吸”周期,可在2min内将生材单板(初含水率149%)干至8%以下的终含水率。干单板基本平整、光滑,终含水率均匀,无撕裂。单板厚度干缩率平均5.3%,横纹干缩率4.9%。胶合强度平均0.812MPa略高于网带对流干燥的0.779MPa,结果说明此法干燥人工林场木单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量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固定泡桐压缩木回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浓度的低分子量水溶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溶液浸渍泡桐木材,并对其进行压缩。结果表明:浓度为6%的MF树脂处理的泡桐压缩木在室温水中几无回弹,而用25%的MF树脂处理的压缩木试样,即使在沸水中也很少回弹。而且,25%MF树脂处理的试样在压缩率为50%时,表面硬度可从0.122MPa增加到0.366MPa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量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固定泡桐压缩木回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岭 《木材工业》1996,10(6):15-18
采用不同浓度的低分子量水溶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溶液浸渍泡桐木材,并对其进行压缩,结合表明;浓度为6%的MF树脂处理的泡桐压缩木在室温水中几无回弹,而用25%的MF树脂处理的压缩木试样,即使在沸水中很少回弹。而且25%MF树脂处理的试样在压缩率为50%时,表面硬度可从0.122MPa增加到0.366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