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间布施绿僵菌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接种式放菌后3个月寄生率达到高峰,未清理蕉园、清理蕉园和对照蕉园象甲成虫寄生率分别为18 60%、14 29%和4 0%.其后未清理蕉园寄生率为8%~16%,清理蕉园寄生率为5%~9%.淹没式放菌处理不同类型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处理留头蕉茎的控制作用强于处理成长蕉株.当绿僵菌孢子浓度为8×108mL-1时,成长蕉株、秋季留头蕉茎和冬后留头蕉茎上假茎象甲被绿僵菌寄生所对应的存活率分别为0 3215、0 1286和0 106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 3568、0 1415和0 1222.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巴西蕉假茎对香蕉假茎象甲和香蕉球茎象甲的诱捕效果,为利用巴西蕉假茎防治香蕉象甲这一农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假茎田间诱捕试验及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研究了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的诱捕效果。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具有有效的诱捕作用,其5d和10d的诱捕量分别达8.3~11.3和14.7~18.0头/诱捕器;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2种香蕉象甲对巴西蕉假茎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趋性。因此,巴西蕉假茎可用于蕉园香蕉象甲的诱捕防治。  相似文献   

3.
春季香蕉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4.348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3.6628;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1.9256。留头蕉茎上为2.357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成长蕉株为1.3607,留头蕉茎上为1.3554;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成长蕉株为1.1988。留头蕉茎上为1.1668。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同时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香蕉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其单宁含量为7.21~16.60 mg/g,而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单宁含量。香蕉假茎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该研究旨在探索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机理,为抗虫香蕉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比较4种方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幼虫的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应用生命表方法系统评价了用喷淋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注射法、缓释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防治效果好。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斯氏线虫喷淋法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控制作用。所试验的组合中大部分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降到1以下,同样使用浓度下,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即控制作用增大;在同样使用次数下,干抗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冬夏季较小。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1.9974,留头蕉茎上平均为1.5237。“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上为1.8443,留头蕉茎上为2.6446;“自然死亡”作用次之,“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蕉各品种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为7.21~16.60 mg/g,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斯氏线虫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使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注射法使用斯氏线虫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有的试验组合均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压到1以下:建立了斯氏线虫的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回归模型:Y=0.9627-0.1308A-0.0382B,并分析了两因子对控制作用的影响。通过拟合给出了不同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为斯氏线虫的田间使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海燕  陆永跃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1):93,98,封三
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是我国香蕉主要害虫之一。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喙上感受器类型,发现有5类6种感器,包括2种毛型感器、1种刺型感器、1种芽孢型感器、1种锥形感器和腔锥型感器。  相似文献   

10.
香蕉假茎象甲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会东香蕉产区香蕉假茎象甲危害严重问题,应用15%乐斯本缓释剂,3%呋喃丹颗粒剂.48%乐斯本乳油,90%敌百虫4种农药对香蕉象鼻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5%乐斯本缓释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5.0%,成为本区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8818香蕉进行留果梳数处理,并对其果穗形状、果穗重量和果梳重量等11个果指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产上香蕉每穗留8-9梳果时,香蕉果指各个性状符合行业标准,且能提高香蕉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香蕉枯萎病菌对香蕉苗期生长的影响,袁模拟3种病菌侵染途径(带菌土壤、带菌香蕉苗、带菌土壤与带菌香蕉苗),及中低高3种带菌浓度(10、10³、106 CFU/mL)监测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对香蕉苗期茎围、株高、叶片长宽等生长指标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接种后第64 d,所有处理香蕉苗的茎围、株高、叶片长宽增长均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接菌浓度越大,香蕉苗的茎围、株高、叶片长宽生长就越慢,甚至停止生长;接菌浓度低至10 CFU/mL(带菌香蕉苗)依然能使蕉苗发生香蕉枯萎病;90%香蕉苗被香蕉枯萎病菌侵染后叶片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肥料对香蕉和粉蕉果实挥发物成分和含量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香蕉巴西(Musa AAA Cavendish subgroup cv.Brazil)和粉蕉广粉1号(Musa AAB Group Fenjiao cv.Guangfeng NO.1)为试材,研究了增施鱼粉和花生麸对果实挥发物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巴西中检测到32种挥发性物质,粉蕉广粉1号中检测到25种挥发性物质,均以酯类为主,其次为醛类,粉蕉果实中没有烃类及酚类物质;香蕉果实挥发物总量为6 113.43~20 253.89μg/kg,粉蕉果实挥发物总量为1 614.09~4 383.99μg/kg。增施鱼粉和花生麸能增加香蕉和粉蕉果实的挥发物总含量和种类,促进大多数挥发物的积累,以增施鱼粉的效应最大;增施鱼粉和花生麸能够提高香蕉和粉蕉果实醇脱氢酶和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增施鱼粉的效果最明显;在香蕉和粉蕉果实后熟过程中,醇脱氢酶活性不断下降,醇酰基转移酶则出现一个活性高峰,香蕉和粉蕉具有相似的酶活性变化模式,但酶活性水平存在差异。香蕉和粉蕉果实在挥发物成分和含量上都存在差异,增施鱼粉可以提高果实醇脱氢酶和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与增施鱼粉后香蕉和粉蕉果实挥发物总量和种类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香蕉干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干制品的成分与鲜蕉成分近似为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七成熟阶段的香蕉加上0.5%的柠檬酸处理,可使干制品甜酸可口,熏硫或NaHSO3浸,喷有明显的护色效果,柠檬酸主要用来调节酸度,并协助NaHSO3起色作,2%NaHSO3 0.5%柠檬酸混合喷洒处理有利于生产线的形成,真空冷冻升华干燥若能解决糖分析出的技术问题,将是极有发展前途的香蕉干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广西野生蕉为父本开展香蕉远缘杂交研究,为野生蕉资源抗寒、抗病等优良性状(基因)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野生蕉LW和RF为父本,自主选育的金粉1号、35b号、30b号和32b号为母本组配8个杂交组合,统计各组合单株种子数、单果种子数及不同授粉梳序的单梳种子数和单果种子数等指标,分析雌花授粉梳序、雌花发育阶段和授粉时期对杂交组合结籽的影响.[结果]不同杂交组合间的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以金粉1号为母本的杂交组合结籽情况整体较其他组合好,其中金粉1号×LW(L1组合)的单株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均最高,分别为142.0和1.980粒,其次为金粉1号×RF(R1组合),分别为73.0和0.896粒.8个杂交组合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从第1梳至第7梳整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中间梳序(第3和第4梳)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较高,头两梳(第1和第2梳)和尾两梳(第6和第7梳)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较低,除32b号×LW(L4组合)的头(第1梳)和尾(第7梳)两梳未获得种子外,其他杂交组合各梳序间均获得种子,各杂交组合不同梳序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均存在差异,其中以L1组合不同授粉梳序的单梳平均种子数和单果平均种子数最高,分别为12.318~36.001和0.712~2.081粒.于雌花发育第2阶段(雌花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10°~80°)授粉,各杂交组合的单果平均种子数均较第1阶段(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10°)和第3阶段(苞片与花蕾中轴间开张角度大于80°之后)授粉的高.第Ⅱ时期(9—10月)授粉各组合的结籽株率和单果种子数均明显低于第Ⅰ时期(11—12月)授粉,说明较低气温不利于花粉萌发及受精.[结论]在实际生产中杂交授粉应选择中间梳序(第3和第4梳),当雌花苞片与花蕾中轴开张角度10°~80°时进行授粉的效果较好,且授粉时期应避开寒冷、潮湿的冬季.  相似文献   

16.
以香蕉(香牙蕉)为主要原料,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香蕉果酱的生产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香蕉果肉用沸水热烫5 min,每100 g香蕉果肉用NaHSO3(0.05%)和Vc(0.1%)混合溶液护色8 min,加入白砂糖45 g、柠檬酸0.7 g、羧甲基纤维素钠1.7 g、山梨酸钾0.05 g,经打浆、加热浓缩、装罐、杀菌等工艺过程,即可生产出风味甚佳、营养丰富的香蕉果酱。  相似文献   

17.
香蕉是广西南部亚热带区域主栽果树品种之一,近几年来蕉区遭受台风危害,造成香蕉倒伏、折断等.香蕉抗风栽培技术主要针对香蕉易受风害影响的情况,选择抗倒性强的品种,采取竹木搭架、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提高香蕉抗风害能力,以减轻焦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栽培香蕉遭受台风危害倒伏折断造成的损失,确保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香蕉一直是祖国宝岛--台湾的第一大外销鲜果.台湾香蕉在亚热带气候条件孕育下香甜可口,风味独特,为其他热带国家生产的香蕉所不及,因而数十年来从未间断过香蕉外销日本(占台湾外销量的90%),近年外销又添加了韩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香蕉清洗小车的仿真设计与试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香蕉采收后田间落梳清洗问题,设计了一种移动式香蕉清洗小车.选取不锈钢材料为矩形箱体,铝合金框架作支架,下装4个带刹车的滑轮,构成香蕉清洗小车主体.经仿真分析和强度校核,可达到香蕉清洗的要求,据此研制了香蕉清洗小车样车.实验室试验证明,该小车强度可满足香蕉清洗要求.  相似文献   

20.
香蕉果实护理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抹花、疏果、套袋等香蕉果实护理技术对促进香蕉提早成熟,提高品质、商品率和销售价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抹花、疏果、套袋;只抹花,不疏果、不套袋;不抹花、不疏果,只套袋;不作任何处理(CK)4种技术措施比较,最终得出香蕉套袋后可促进果实早熟达13天以上;抹花对香蕉提早成熟没有明显影响;但抹花、疏果和套袋措施综合应用后,可使香蕉产品优质果率达82.5%,平均销售价格比对照增加0.8元/kg;综合利润提高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