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樟树幼树光合特性及其对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用Li COR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樟树幼树的光合特性及其对CO2 升高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樟树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出现在 10 :0 0 ,次高峰出现在 14 :0 0 ,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中午光照强度大 ,叶片与空气之间的水汽压差达到最大值 ,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达到最小值 ,诱导叶片光合午休。正常大气条件下 ,樟树叶片光饱和点为 12 5 0 μmol·m- 2 s- 1 ,光补偿点 4 0 6 μmol·m- 2 s- 1 ,在 10 0 0 μmol·m- 2 s- 1 光强下CO2 饱和点为 12 0 0 μmol·mol- 1 ,CO2 补偿点为 5 0 μmol·mol- 1 。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不同的CO2 浓度梯度下 ,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 2 4~ 35℃时 ,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 ,温度升高导致樟树光合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3种不同CO2浓度(360 μmol·mol-1、800 μmol·mol-1、1 200 μmol·mol-1)下马尾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当前CO2(360 μmol·mol-1)浓度下,当光强为1 000 μmol·m-2·s-1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3.46 μmol·m-2·s-1、0.273 mmol·m-2·s-1、0.0254 mmol·m-2·s-1,针叶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800±2) μmol·m-2·s-1和(24±2) μmol·m-2·s-1.当CO2加富到1 200 μmol·mol-1时,针叶的光饱和点降低了200 μmol·m-2·s-1,而光补偿点增加了4 μmol·m-2·s-1.在光照强度为50~2 000 μmol·m-2·s-1的条件下,不同CO2浓度下的水分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 2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9.163 μmol·mmol-1,800 μmol·mol-1浓度下的12.912 μmol·mmol-1,360 μmol·mol-1浓度下的11.192 μmol·mmol-1.短期的CO2加富降低了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而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则上升.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国槐和核桃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国槐与核桃半年生蛭石盆栽苗在盐 (NaCl溶液处理浓度为 5 0 ,10 0 ,2 0 0mmol·L- 1)胁迫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 ,核桃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并且随盐浓度增大、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更多。国槐受盐胁迫后净光合速率增加 ,在短时间胁迫下增加多 ,随胁迫时间延长增加幅度变小。国槐与核桃在 2 0 0mmol·L- 1NaCl胁迫 2 4d内叶绿素a和b的含量变化不大 ,但核桃的叶绿素a/b之值下降。并且国槐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盐胁迫后先增加后与对照相平 ,而核桃则明显下降。两个树种CO2 响应曲线的主要差别为国槐光呼吸速率下降为对照的4 3 7% ,核桃则比对照增加了 71.6 0 % ;国槐的CO2 补偿点比对照下降了 13.5 8% ,而核桃则比对照上升了 194 .15 %。两个树种在光响应曲线上的差别为国槐的暗呼吸速率比对照增加了 3倍多 ,而核桃则下降为对照的 6 5 .2 8%。核桃发生明显的光抑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CO2 浓度对4个桤木品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H1、H12、J5和J10 4个桤木品系苗期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4个桤木品系净光合速率呈上升趋势,其CO2补偿点为39~154 μmol·mol-1,CO2饱和点为800~2 000 μmol·mol-1,净光合速率最大值Pm以6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羧化效率(CE)介于0.001 5~0.051 5之间,H1、H12在7月份有较大的CE;4个桤木品系蒸腾速率(Tr)下降、胞间CO2浓度(Ci)上升,气孔导度(Cond)下降,光合特征值在10月份最低,可能是10月初突然降温、秋天干旱等对桤木生长有影响;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随着CO2浓度的增加缓慢上升,增加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CO2浓度(380、720 μmol·mol-1)的密闭式生长箱内,对5年生油松和侧柏苗、3年生元宝枫和刺槐苗进行培养,研究CO2浓度升高与干旱胁迫对4种树苗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均能增加正常水分和重度干旱胁迫下4个树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而降低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rd);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Pn、Ci、Tr、Cond和WUEi增加,刺槐的WUEi却减少.CO2浓度增加,4个树种在同一干旱时期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减少.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CO2浓度下4个树种的Pn、Tr和Cond减少,而720 μmol·mol-1 CO2浓度下4个树种和380 μmol·mol-1CO2浓度下刺槐和元宝枫的WUEi和δ13C增加,而380μmol·mol-1CO2浓度下油松和侧柏的WUEi和δ13C先增加,到重度干旱时又下降.CO2浓度增加与干旱胁迫的交互作用减弱了干旱胁迫或者CO2浓度增加中的某一因子对气孔变化的敏感性,使得气孔变化缓慢,延迟了水分胁迫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幼树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 6400光合分析仪,研究了太行山退耕还林地山茱萸幼林在20℃温度条件下,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强度及不同CO2浓度内的叶片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00μmol·mol-1CO2浓度条件下,山茱萸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PAR之间的回归方程:Pn=-8×10-6PAR2 0 0222PAR 1 9509,相关系数可达0 9524(n=33);光饱和点、补偿点及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1387 50μmol·m-2·s-1、17 4μmol·m-2·s-1、0 0663mol·mol-1;叶片蒸腾速率(Tr)与PAR间回归方程:Tr=0 0013PAR 5 637,线性相关系数达0 9830;叶片水分利用率(WUE)随PAR增强呈明显的抛物线状变化趋势,二者相关系数可达0 9222(n=33);(2)1200μmol·m-2·s-1PAR条件下,Pn与[CO2]之间回归方程Pn=-2×10-5[CO2]2 0 0502[CO2]-2 9656,相关系数接近于1 0(n=30),CO2饱和点、补偿点及羧化效率分别为1255μmol·mol-1、60 5μmol·mol-1、0 0406;Tr随[CO2]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但二者关系并不明显,WUE与[CO2]之间回归方程为:WUE=-4×10-6[CO2]2 0 0084[CO2]-5 5052。相关系数接近于1 0(n=30)。  相似文献   

7.
黑樱桃与山樱桃幼苗光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美国黑樱桃、加拿大黑樱桃、中国山樱桃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是中国山樱桃最大、美国黑樱桃居中、加拿大黑樱桃最小.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6.381 μmol·m-2·s-1、5.550 μmol·m-2·s-1、4.952 μmol·m-2·s-1,气孔导度分别为0.200 mol·m-2·s-1、0.151 mol·m-2·s-1、0.134 mol·m-2·s-1,胞间CO2浓度分别为251.7 μmol·mol-1、234.7 μmol·mol-1、230.1 μmol·mol-1.(2)3种苗木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有显著差异.(3)3种苗木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相似,都呈单峰曲线,但美国黑樱桃达到峰值的时间在上午10时,早于加拿大黑樱桃和中国山樱桃,后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都在中午12时.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都是从早晨开始逐渐下降,到下午降低到最小值,然后又有所增加,所不同的是,美国黑樱桃苗木下降到最小值的时间较早,在14时,而中国山樱桃和加拿大黑樱桃则较迟,都在16时.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8.
在合肥地区播种浙江楠,施基肥并以稻草覆盖,出苗率可达到80%以上。以Li-6400XT型光合作用仪测得浙江楠的光饱和点约为1 0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0μmol·m-2·s-1。当光强值为1 000μmol·m-2·s-1时,浙江楠的CO2饱和点为1 300μmolCO2·mol-1,CO2补偿点为90μmolCO2·mol-1。浙江楠虽然苗期生长缓慢,但是其播种繁殖幼苗方法简单,抗寒性强,建议可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在相应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中度水分胁迫(50%~60%)和重度水分胁迫(30%~40%)条件下,胡杨和灰叶胡杨2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在正常供水条件下,胡杨、灰叶胡杨的最大光合速率(Pn max)分别为24.59、16.68 μmol CO2· 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9、0.036 μmol CO2·μmol-1photons,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03、517 μmol photons·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42、41 μmol photons·m-2s-1、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2.99、1.45 μmol CO2·m-2s-1.土壤水分胁迫能显著降低胡杨、灰叶胡杨Pn max、AQY、LSP,而对LCP及Rd无显著影响.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胡杨均表现出更高的光合活性,其Pn、Pn max、LSP、AQY及Rd值均比灰叶胡杨高,而LCP值,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胡杨对光照、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灰叶胡杨.  相似文献   

10.
试验就CO2 浓度 ( 35~ 4 50ambient,10 0 0或 2 0 0 0 μmol/ml) ,空气交换速率 ( 0 5或 2次 /h)、温度 2 4± 1℃ ,光合光子通量 (PPF 140 μmol/ ·s,光周期 16h)和相对湿度 ( 70 %~ 80 % )对非洲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调查。外植体 (芽 )取自光合营养微体繁殖的幼苗 ,置于Murashige和skoog培养基 (不加糖 )培养 35d。结果 ,CO2 增加使鲜重、干重、高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 ,对干物质比率和叶的数量则无明显影响。空气交换速率增加 ,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 ,而鲜重、干重、高度和叶的数…  相似文献   

11.
芫花乙醇粗提物对菜粉蝶幼虫消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菜粉蝶(Pieris rapae)幼虫取食芫花粗提物24h后,中肠淀粉酶、蛋白酶、酯酶、转化酶的活力增强,其中肠组织中淀粉酶及肠腔中蛋白酶活力增强的程度达显著水平;粗提物使海藻糖酶活力下降,差异达显著水平。石蜡切片表明,芫花引起细胞核向肠腔内侧移动,围食膜逐渐消失,肠壁细胞中的空泡显著增多、增大,肠组织结构变得没有层次性。电镜观察表明,芫花粗提物处理24h后,引起细胞内粗糙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内嵴开始模糊、肿胀。因而认为,粗提物刺激组织超量分泌消化酶,加之抑食作用使取食量减少,导致体重减轻,体能逐渐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2.
锈色粒肩天牛卵期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锈色粒肩天牛是我国森林植物检疫一类重要的钻蛀性害虫 ,幼虫蛀入木质部后 ,一切防治手段较难奏效 ,准确掌握卵期预报是防治成败的关键。通过 1 997~ 1 999年恒温、变温饲养测定 ,2种方法统计计算 ,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 =1 2 2 9± 3 1 0或C =1 2 2 6± 0 81或C =1 2 0 2± 1 57;有效积温K =1 64 63± 3 2 1 2或K =1 74 67± 9 0 2或K =1 75 52± 1 6 3 0 ,理论表达式为Y =1 2 2 9± 1 64 4 2X、r =0 .983 1 >r0 .0 1=0 .60 55或Y =1 2 2 6± 1 74 67X、r =0 .991 0 >r0 .0 1=0 .683 5或Y =1 2 0 2± 1 75 52X、r =0 .93 3 4 >r0 .0 1=0 4 487,其预测式N =1 64 .4 2± 3 2 .1 2T -( 1 2 .2 9± 3 .1 0 ) 或N =1 74 .67± 9.0 2T -( 1 2 .2 6± 0 .81 ) 或N =1 75.52± 1 6.3 0T -( 1 2 .0 2± 1 .57) 。其中以变温饲养更趋简便、实用 ;以变温加权法计算更趋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3.
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使用一定浓度的印楝提取物 (NeemEC)处理的构树枝条作为天牛的食物 ,研究了其对桑天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在室温下 ,将成对的天牛放在盖有铁砂网的直径 2 5cm高的塑料桶中进行实验。用含印楝素 5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处理组天牛 ( 7对 )在 1 5d试验中 ,其每天对平均产卵量为2 0 0± 1 56个 ,而对照组每天平均产卵量为 1 0 33± 3 33个。经T—检验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用含印楝素 1 0 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在 1 5d试验中 ,处理组 7对天牛从第 5d开始死亡 ,至第 8d全部死亡 ,按实际成活天数计算 ,其每天每对平均产卵量为 1 0 0± 1 4 1个 ,而对照每天每对平均产卵量为 1 3 73± 2 90个。经T—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取食含印楝素 5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后天牛产的卵需经 1 9d达到其最终孵化率 ,33 33% ;而对照组 9d达到最终孵化率 98 96%。在进行了 2 4d的选择取食试验中含印楝素 1 0 0× 1 0 -6g/mL的印楝提取物处理枝条 ,1 0对对照组天牛每天每对平均取食量为 3 53± 0 38g,而处理组天牛每天每对平均取食量 3 4 2± 0 60 g。经T—检验两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桑天牛不能分辩含印楝提取物的食物 ,即印楝提取物对桑天牛不具拒食性。  相似文献   

14.
刺槐共生菌盆栽接种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盆栽实验条件下通过生物接种技术 ,对豆科固氮树木刺槐进行联合共生体的人工构建 ,定量研究了VA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根瘤菌不同组合情况下对刺槐生长的促进作用并对 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外生菌根菌与内生菌根菌两者之间的混接具有增效作用 ;菌根菌与根瘤菌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的最佳接菌组合是根瘤菌 ) 36 6 ) VAR 毛边华锈伞 (H .mesophaseum 870 191)  相似文献   

15.
收集油松分布区范围内的种源 4 5个 ,经两次全分布区及局部分布区历时 1 8年试验结果表明 ,种源间生长和适应性状差异显著 ,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种源高生长与年龄、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据 1 7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 ,参试种源分为速生型、中生型和慢生型 3类 ,黄陵、洛南、南召 3个最优种源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6 5%、1 0 2 %和 2 6 4%,增产效益显著。陕西、河南一带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 ,是甘肃今后油松调种的主要范围 ,分布在边缘地带的油松种源生长普遍较慢 ,一般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6.
杉木和秃杉群体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5个杉木和7个秃杉天然群体进行胚的叶绿体微卫星分析,每个群体分析了12 ̄36粒种子,试用了两种DNA提取方法,这两种方法获得的DNA数量和质量相仿,可以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法。研究了各种DNA扩增条件并获得了合适的条件组合。应用Arlequin和PHYLIP软件分析了群体分子变异模式及群体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叶绿体微卫星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出杉木和秃杉的群体以及树种内的变异情况,对于研究针对树种的进化历  相似文献   

17.
用感染了植原体并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组培苗作接穗或砧木,在无杂菌条件下嫁接7个表现不同田间抗性的无性系健康组培苗,并用DAPI荧光显微镜和16SrRNA基因扩增(PCR)技术检验嫁接传病效果。C125和XuH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接种诱发坏死反应,ZH和T35028坏死反应中等,QLM、C020和C161的坏死反应较弱。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6BA或NAA)可降低坏死程度,提高嫁接成功率,水杨酸处理或去掉健株砧木叶片和根系皆加重坏死反应程度。用病接穗嫁接抗病的QLM无性系时,用PCR检测到侵染砧木的植原体,但未表现丛枝症状,而将此无性系健康接穗嫁接到丛枝病砧木上时可诱致典型丛枝症状,从而表现出与根系和成熟叶相关的抗性反应。除C125外,其余6个无性系皆被嫁接传染,其继代培养表现出差异不显著的丛枝症状,其韧皮部金黄色自发荧光随着症状的加重而累积,也与抗病性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松球壳孢菌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证明 ,国内供试松球壳孢菌 (Sphaeropsissapinea)的致病力明显高于美国的B型菌株 ,与A型相似 ,致病性较强。B型也能无伤侵入 ,只是发病率明显低于A型。伤口并不是病菌侵入的唯一途径 ,自新梢伸长至针叶发育完全期间 ,病菌可直接侵入树木当年嫩梢并使之枯萎 ;此后 ,随着梢部组织的不断成熟与老化 ,伤口对病菌侵入与危害的作用才得以显现出来 ,无伤接种时不发病或只产生部分枯叶。气孔也是病菌侵入的途径之一。病菌不但可侵入当年新稍 ,而且还可于枝梢的 2a和 3a生处有伤侵入 ,使之染病甚至死亡。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赤松 (P .densiflora)、彰武松 (P .densifloravar .zhangwuensis)较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抗病 ,且彰武松主要表现为“耐病”。幼龄的樟子松较大龄的抗病。树势削弱的枝梢抗病性能降低 ,发病快而重。潜育期和繁殖期的长短与寄主、树势、组织的成熟程度和气温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混交条件下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土钻法调查了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根系分布 ,并在温室内用盆栽和床栽方法测定了混栽及纯栽水曲柳、落叶松的根系生长。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在混交林中 ,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水平分布不同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水曲柳带内 1、2行间 ,水曲柳根密度分别为 32 37 2g·m- 3 和 3130 2g·m- 3 ,无明显差异。而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落叶松带内 1、2行间 ,落叶松的根密度分别为 939 4g·m- 3 和2 745 3g·m- 3 ,差异明显。水曲柳根系有向落叶松带伸展的趋势 ,而落叶松根系的分布则受到水曲柳的抑制。混交林中根系的垂直分布更加均匀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 ,0~ 10cm、10~ 2 0cm和 2 0~ 30cm土层内根量分别占总根量的 41 9%、2 8 7%和 2 9 4%。而水曲柳纯林中分别为 6 1 0 %、31 6 %和 7 4% ;落叶松纯林中分别为 5 5 6 %、2 7 9%和 16 5 %。温室栽培实验表明 :无论盆栽和床栽 ,混栽水曲柳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纯栽 ,尤其是≤ 2mm细根生物量增加明显 ,盆栽时增加 2 8 8% ,床栽时增加 36 5 %。而混栽时落叶松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纯栽。水曲柳的地下 地上比较高 ,约是落叶松的 2倍。水曲柳的根生物量约是落叶松的 4~ 6倍。上述结果说明 ,水曲柳的地下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主要生态气候因子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利用呼伦贝尔草原 2个组 8个站点的 33个变量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的生态气候因子主要是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地温、1月蒸发量和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等 4个 ,它们主要是通过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施加限制作用。因此 ,在造林生产实践中应选择适宜的立地克服其消极影响 ,必要时应采取人工措施促使其天然更新 ,保障其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