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14个大豆品种在单、间作条件下进行了花荚脱落习性的观察,结果表明:1.大豆花荚脱落的顺序和开花习性是一致的,开花早的花朵,脱落早,同一品种,单作的花荚脱落比间作早。花朵开放早的部位,脱落也早,主茎花荚脱落早,分枝花荚脱落较晚。2.落花落荚在整个开花结荚期都能发生,花荚脱落的高峰期多出现在末花至结荚期,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出现得早,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则较晚,同一品种单作比间作出现得早,处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个高峰期。3.花荚脱落的部位与大豆始花部位的商低有关,始花早,始花部位越低;始花越晚,则始花部位越高;开花早的部位,花朵数多,落花数也较多,但成荚数也多;开花晚的部位,则反之。同品种间作比单作最早出现花荚脱落的节位高1~2个节位;分枝上的花荚脱落大于主茎。4.单株开花数、花开天数、结荚天数与花、荚脱落率呈正相关,成荚数与花、荚脱落率呈负相关。5.耐阴品种的花荚脱落率低于不耐阴品种;除少数品种外,落荚率高于落花率;单作的落花率、落荚率和花荚脱落率除个别材料外,均低于间作,单、间作之间的t测验除落荚率接近显著水平外,落花率与花荚脱落率达到了显著水平。大豆花荚脱落是普遍而严重的,单作大豆一般花荚脱落率为50~60%;严重的可达70~80%。贵州,大豆种植多是间套作,尤以玉米、大豆间作为多,间作大豆的花荚脱落率未见详细报道。为探讨在贵州的生态、栽培气候条件下,特别是间作大豆花荚脱落的习性,我们开展了大豆花荚脱落习性的观察,为贵州大豆增花保荚,减少脱落以及为提高杂交育种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慧民 《种子科技》2001,19(3):167-167
大豆花荚脱落极为普遍。据观察 ,每株大豆蕾、花、荚脱落数一般占总花数的 4 5%~ 70 %。花荚脱落比例大致是花蕾占 10 % ,花朵占 50 % ,幼荚占 4 0 %。因此 ,寻找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 ,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1 原因1.1 重迎茬地导致花荚脱落。据宜川种子站试验 ,大豆重茬栽培较正茬株高降低 5.3~ 19.8cm,单株粒荚数减少 1.6~ 4 .5个 ,单株粒数减少 7.1~ 8.8个 ,百粒重下降 0 .4~ 2 .9g,虫食率增加 0 .5%~ 2 .3% ,减产14.2 % ,迎茬减产 9.7%。据张德俭等 1996年报道 ,重茬二年和三年的落花率分别是正茬的 12 1.5%和135.4 % ,落荚…  相似文献   

3.
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做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找出呼和浩特地区扁蓿豆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中的限制性因子是生殖枝数/株;预测栽培扁蓿豆单株实际种子产量的模型为Y=1.651+0.025X1。利用种子产量构成因子计算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4.
扁蓿豆种子发育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常规发芽法测定了扁蓿豆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发芽能力,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扁蓿豆种子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栽培驯化后的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千粒重和体积小于野生扁蓿豆。(2)种皮外的角质层、种皮的栅状细胞和种脐的结构是造成扁蓿豆种子硬实的重要原因之一。(3)开花后21天左右,种子形成成熟胚。成熟种胚存在3片子叶的异常现象。(4)胚乳发育属核型发育类型。(5)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后期发芽率最高为81%,硬实率最低为19%;野生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前期发芽率最高为20%,硬实率也最高为80%。  相似文献   

5.
扁蓿豆是青藏高原草甸化草原和草原化草甸草场上唯一的优良豆科野生种,通过对野生青藏扁蓿豆种子进行引种驯化研究发现,青藏扁蓿豆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驯化3年后其干草产量达到7 716 kg/hm2,种子产量达到225.0 kg/hm2,自然越冬率迭96.3%,粗蛋白质含量达19.3%,粗脂肪含量迭5.1%,种植青藏扁蓿豆的地块,土壤全N、全P等成分有明显提高.在高寒地区建立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场改良时,选取青藏扁蓿豆作为多年生豆科牧草草种,不仅能提高高寒草地牧草的蛋白质含量,改善牧草适口性,而且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6.
<正>落花落荚现象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一般大豆花荚脱落率在50%~60%,高的达到70%~80%。造成大豆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包括植株营养失调、土壤水分失衡、种植密度过大、病虫危害、田间管理不当等,直接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生产者应根据大豆落花落荚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花荚脱落,确保大豆产量稳中有增。措施一: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保证大豆群体和个体协调生长、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落花落荚的有效途径。大豆播  相似文献   

7.
大豆落花落荚率与品种生育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2 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 ,研究不同大豆品种生育阶段的遗传差异对大豆花荚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的生育日数 ,遗传差异达极显著平准 ;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落花落荚时期基本相同 ,但出现的高峰期有差异 ;落花落荚率不仅与品种的开花阶段、结荚阶段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并均有显著的回归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胡卢巴和扁蓿豆、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遗传基因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胡卢巴、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的遗传基础,而且扁蓿豆种质材料相对于胡卢巴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但是,相对于黄花苜蓿,扁蓿豆与胡卢巴的亲缘关系更近,黄花苜蓿与胡卢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虽然,在这个结论里得出了扁蓿豆相对于黄花苜蓿与胡卢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不一定能说明扁蓿豆这个种属于胡卢巴属。  相似文献   

9.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7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扁蓿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扁蓿豆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筛选的15个条带清楚且稳定的引物,共获得12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0个,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85.61%,平均每个引物的多态扩增位点为7.33个;居群间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基因分化系数3个指标均大于地区间,内蒙古地区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北京地区的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将49个扁蓿豆居群分为6大类,供试扁蓿豆种质资源呈现出较好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多态位点百分率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优异的扁蓿豆育种新材料,本研究采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于中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15份扁蓿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8对SSR引物扩增出109个多态位点,8个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640条带,其中472条多态带.AFLP标记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遗传分化系数均高于SSR标记.15份扁蓿豆种质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与地理类群很接近.AFLP和SSR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15份扁蓿豆种质分为4大类,但是聚类结果与地理类群不完全相符,主成分结果与聚类结果相似,Mantel 检测表明:AFLP和SSR数据有较高的显著相关性,AFLP和SSR标记能够有效地对扁蓿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结果为扁蓿豆育种和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是指母本吐丝期与父本抽雄散粉期相遇不良或不能相遇,影响母本授粉结实,造成制种减产甚至失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抽穗开花期不同高温处理对水稻开花习性和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水稻的伤害机理,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对2个耐热性不同早稻品种进行不同高温处理,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开花习性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日开花数减少,日开花峰值降低,开颖角度减小,花粉粒直径增大,花药开裂、花粉活力、柱头活力下降,结实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2个品种的结实率与花粉活力、花药开裂系数、柱头活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9733*,0.9768*和0.9270*)。水稻抽穗开花期受高温的危害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同高温胁迫下,耐热品种996受高温的伤害小于热敏感品种4628。  相似文献   

13.
大豆[Glycine max(L.) Merrill]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光周期反应敏感品种在一定的短日一长日条件下可发生开花逆转。本实验室以大豆品种自贡冬豆为材料,将SD(短日)、LD(长日)和SDl3d-LD相结合,建立了大豆光周期反应机制研究的新的实验系统。本研究通过筛选自贡冬豆成熟花的cDNA文库得到MADS-box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GmNMH7,采用RNA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GmNMH7基因在大豆顶端分生组织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了GmNMH7基因在幼叶、幼茎、根瘤等器官中的表达情况。主要结果总结如下:在短日照(SD)条件下,自贡冬豆植株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开花诱导、正常开花和结实。GmNMH7基因在可观察到的花芽分化出现之前即开始在大豆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其表达时间贯穿成花诱导、花芽分化、花器官发育及种子形成的全过程。在长日照(LD)条件下,植株持续进行营养生长,没有任何形式的花器官出现,GmNMH7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中一直不表达。在短日照13天一长日照(SDl3d-LD)条件下,60%以上的植株出现花序逆转和花逆转,另一部分植株顶端出现短花序,开花期比持续短日处理的植株晚。在出现开花逆转的植株中,GmNMH7基因的表达可随长日处理日数的增加和营养器官的出现而减弱。当顶端分生组织完全恢复叶片分化时,GmNMH7基因的表达停止。在出现短花序的植株中,GmNMH7基因一直表达,但表达量低于持续短日处理。对部分时期GmNMH7基因在幼叶、幼茎和根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未发现明显的规律性。GmNMH7基因在大豆花芽分化启动之前就开始表达的现象为大豆开花诱导提供了早期证据,该基因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表达受光周期调控的事实说明,GmNMH7与大豆光周期反应、成花诱导及花器官发育有密切关系。我们推测,GmNMH7基因在上述过程中可能发挥着类似于分生组织特征基因的作用。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本实验室利用开花(短日处理)、持续营养生长(长日处理)、开花逆转(短日-长日处理)三种发育状态(光照处理)建立的实验系统在大豆(短日植物)光周期反应和个体发育研究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油用牡丹花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菏泽市2008—2019年油用牡丹花期观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要素,利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菏泽市油用牡丹始花期早晚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温度条件是影响油用牡丹始花期主要的气象因子之一,并与花期呈显著负相关;日照、降水及日较差等气象条件与油用牡丹始花期相关均不显著。选取2008—2018年对牡丹花期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油用牡丹始花期预报模型,可分别于3月21日、4月1日发布花期预报。模型历史回代(允许误差均在±1天),并对2019、2020年进行试报,准确率均为100%,拟合程度较为理想,试报效果较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Flower formation of most sweet potato clones in the collection at Manokwari was poor and when seed for breeding purposes was desired flowering had to be stimulated accordingly.Of various methods applied to stimulate the flowering some proved to be satisfactory.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raining tendrils to racks and grafting on different species of the genus Ipomoea.  相似文献   

16.
万茜  胡志辉 《种子》2002,(2):38-38
以凤仙花为试材,喷施CCC后使植株显著矮化,叶片变小,加厚,花期推迟,花序长度、花序节间长度缩短,叶绿素含量增加,呼吸强度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上述一系列变化,促使植株矮化、株型紧凑、生长茁壮,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We modeled the flowering and capsule set dynamics, quantified the level of variation in seed characteristics, elucidate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eed and capsule physical dimensions, and quantified their impact on single seed weight in the cuphea germplasm line PSR23. Temporal patterns of flowering and capsule set were largely time-dependent and highly auto-correlated, with significant autoregressive parameters of number of flowers (0.76) and number of capsules (0.74). Large numbers of seeds per capsule were associated with lar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single seed weight. Seed number and seed weight per capsule, when log-transformed, exhibited a slope of −0.65 indicating that cuphea plants have only a limited capacity to maintain seed weight by adjusting seed number if resources vary. Capsule tissue/seed weight ratio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capsule have the largest potential impact on single seed weight. Sensitivity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capsule perimeter (>76 mm), capsule major (>23 mm) and minor axes (>7.0 mm), capsule circularity (between 0.350 and 0.375), capsule area (<85 mm2), capsule tissue/seed weight ratio (<0.40), and number of seeds per capsule (∼9.0) would optimize single seed weight. This information would help plant breeders exploit genotypic variability in seed and capsule characteristics and agronomists identify optimum trait combinations to produce high yields of this potential oilseed crop.  相似文献   

18.
开花期低温胁迫对四川攀西稻区水稻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荣萍  马均  蔡光泽  孙永健 《作物学报》2012,38(9):1734-1742
以3种籼稻品种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 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攀西稻区籼、粳稻开花和结实及两者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的开花习性、花药和花粉特性和结实表现不同。常规粳稻开花对低温有较高的耐冷性。低温胁迫下籼稻品种(组合)花药体积、花药开裂率、可育花粉率、柱头着花粉数和柱头花粉萌发率较对照降低幅度均比粳稻品种(组合)大; 籼稻品种(组合)各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降低幅度比粳稻品种(组合)大。相关分析表明, 结实与水稻花药和花粉主要性状有密切关系。开花期低温胁迫影响花药和花粉发育成熟, 使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不足, 可育花粉率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 直接影响受精结实, 成为结实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试管开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银河 《种子》2013,32(2):16-18,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铁皮石斛的花期调控试验结果表明,不经低温诱导或者其他方法处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铁皮石斛开花。植物生长抑制剂PP 333能够促进花芽的起始和开花,但最高开花率仅为20.0%。本研究采用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结合植物生长抑制剂(PP 333)来剌激铁皮石斛提前开花,以期为铁皮石斛花期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石斛兰花期调控对石斛兰栽培生产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简述了石斛兰的生物学分类以及观赏价值,并从光照、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营养调控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石斛兰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指出石斛兰花期调控技术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进行进一步探讨,提出几个具有研究价值的方向,以期为石斛兰花期调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解决生产上花期与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实现按需供花,促进石斛兰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