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景洋 《现代农业》2011,(11):38-39
一、为什么说种植紧凑耐密型品种要比种植稀植大穗型玉米容易实现高产 目前,国内外玉米生产前沿技术领域发展动态。为“理想株形+杂种优势”的育种理论之说,所谓“理想株形”,就是选择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叶片上冲的耐密型优质品种,依靠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正> 通过几年来对紧凑型玉米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我们认为紧凑型玉米株型结构和生理特性的优势是平展型玉米所无法比拟的。发展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所谓紧凑型玉米,就是指其株型比较紧凑,其叶片在茎杆上的空间分布近似纺锤型,上部叶片短小挺立,中部叶片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对3种株型玉米分别在3种密度下建立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平展型品种“吉单159”密度分别为4.0,4.5,5.0万株/hm2,中间型品种“农大3138”密度分别为4.5,5.0,5.5万株/hm2,紧凑型品种“四密25”密度分别为5.5,6.0,6.5万株/hm2,并测定了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特性。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的中层叶片的叶向值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叶向值小约3.0,“吉单159”和“农大3138”在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叶宽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宽0.5~1.0 cm;叶面积指数(LAI)在抽雄开花期至灌浆期比正常种植的玉米大0.1~0.3;大垄双行种植的玉米群体比正常种植的玉米群体中层叶片的透光率提高约10%,中下层叶片接受的PFD平均比对照增加100~160μE/(m2.s);冠层内CO2浓度有一定增加,具有明显的冠层和微环境优势。试验表明,大垄双行种植方式可使“吉单159”和“农大3138”的种植密度比正常密度增加0.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吉新3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经人工杂交选育的粮饲兼用玉米单交种,2001年5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植株幼苗绿色,叶鞘紫色,株高310厘米,穗位130厘米,株型平展,叶片平展,成株叶片25  相似文献   

6.
在灌溉条件和肥力较差的粤北山区旱坡地种植玉米,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效益,应把玉米生育季节安排在雨季;每667m^2种植紧凑型杂交玉米4000-4500株,平展型杂交玉米3500-4000株,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每667m^2施氮量,中上肥力和低肥力的旱坡地分别以10kg,15kg为宜;季节安排以3月上,中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推广耐密型玉米杂交种是玉米进一步高产的重要途径。紧凑型玉米上部叶片直立,叶片和茎秆的夹角小,果穗以下叶片稍平展,中矮秆,这种株型通风透光性良好,适宜进行高密度的栽培,每亩株数可达到5000~5500株,实现了叶面积系数的突破(5.5~6.0),能更充分有效地利  相似文献   

8.
耐密型玉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明 《吉林农业科学》1993,(1):10-11,49
<正> 耐密型玉米是指相对于平展型品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提高种植密度,能够获得较高产量的一类玉米品种。由于耐密品种一般都具有株型收敛,上部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小的特点,通常也被称之为紧凑型玉米。耐密型玉米的出现和发展是玉米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  相似文献   

9.
直立株型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株幅和叶面积小,叶柄短,上部叶片挺拔,中下部叶片平展。而开展株型分枝角度大,株幅和叶面积大,叶片多平展或者下垂。直立株型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而开展株型叶绿素含量较直立株型低,并且光合利用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贵州高原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638、S9914、方玉2号的适宜密度分别5.985万~8.50万株/hm2、6.12万~9.6万株/hm2、5.37万~8.35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分配比例、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等群体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紧凑型玉米和半紧凑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小,而平展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皖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玉米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穗粒数、千粒重等参数的监测,研究淮北地区密度对主栽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以‘郑单958’、‘鲁单981’、‘隆平206’为试验材料,以审定密度为基准,每7 500株/hm2为一个密度阶梯,设置从减少7 500株/hm2至增加30 000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在充分满足水肥需求条件下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上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除平展型玉米品种‘鲁单981’外,其他2个品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紧凑型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3 3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隆平206’适宜种植密度为68 600株/hm2左右,平展型品种‘鲁单981’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由此得出,品种株型越紧凑,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随密度增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与密度呈越显著负相关,品种‘鲁单981’生产上应适当稀植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以3种不同株型夏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及冠层不同叶位叶片表观自由空间的大小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随生育期推进,各株型夏玉米叶片表观自由空间逐渐降低;不同玉米品种冠层叶片表观自由空间在全生育期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从不同株型品种叶片表观自由空间看,以紧密型品种陕单902叶片表观自由空间最大,中间型品种农大108与平展型品种陕单9号间较小,二者差异不显著;平展型品种各生育时期间叶片表观自由空间的差异较小,而紧密型品种的差异最大。全生育期内不同株型品种不同叶位间叶片表观自由空间存在明显差异,但缺乏普遍规律性;比较不同生育期内不同叶位,以拔节期不同叶位间差异较大;比较同株型品种不同叶位,以中间型品种农大108不同叶位间差异较大。以上结果说明了在研究和评价植物叶片表观自由空间时,不仅要考虑植物遗传特征,而且还需考虑植物生育期及叶位。  相似文献   

13.
<正>科试880由河北科润种业技术有限公司选育成功,2008年通过河北省审定,编号为冀审玉2008018号。属于高产、大穗、抗旱、抗病、抗倒玉米新品种。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下部叶片平展,上部叶片上冲。夏播生育期98d。株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冠层特性与光能截获量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相比,茎叶夹角较小(19.9°~23.6°),叶向值大(43.9~62.6),株型紧凑,群体内透光率随密度增加降低幅度较小,其受光态势优于平展型玉米.紧凑型玉米群体光能截获量达到90%的叶面积系数为4.85,远大于平展型玉米3.49.紧凑型玉米具有叶片净同化率相对稳定、叶面积系数适宜值大、耐密植、干物质生产效率高、单株生产力和产量潜力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玉米株型育种亲本选配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Griffing2设计,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亲子相关以及玉米株型育种亲本选配的一些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亲本之间玉米株型性状遗传力差异很明显。故在玉米株型育种时,要先对目标性状进行配合力研究,以增加预见性,减少盲目性。同时,要组配紧凑型杂交种,必须是双新均为紧凑型;要组配半紧凑型杂交种,亲本之一必须是紧凑型或中间类型,另一亲本可以是中间类型可平展型;平展型亲本之间以及平展型和中间型亲  相似文献   

16.
赤早5引入单位:白山市种子管理站特征特性:1.种子性状:种子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5克。2.植株性状: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紫色。株高286厘米,穗位104厘米,株型平展,叶片平展,成株叶片18—19片,花药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业科学》2012,(13):2770
品种来源:云南隆瑞种业有限公司用YL051×910-1配组而成的玉米新品种,审定编号是2011019。特征特性:该品种在西南地区种植,出苗至成熟121 d,与对照渝单8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叶缘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平展,株高276 cm,穗位高110 cm,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20.3 cm,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密度制约对源库形成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大丰26和平展型太单23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5万,4.5万,7.5万,10.5万株/hm2共4种群体规模,系统研究了不同株型的光合系统与干物质生产、籽粒形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源库关系等在群体调节上的异同,并提出挖掘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潜力途径。结果表明,紧凑型大丰26最适密度为7.5万株/hm2,平展型太单23最适密度为4.5万株/hm2,前者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群体调节作用小于后者,但获得最高经济产量适宜经济系数都在0.5左右,适宜源库比均为1.50左右;生长发育后期,紧凑型大丰26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次作用因株型而异,平展型太单23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主攻粒质量为主,稳定粒数为辅,而紧凑型大丰26在充足穗数前提下,为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宜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科技》2006,(3):41-41
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半紧凑,穗下部叶片平展,上部叶片上冲。夏播生育期95-100天,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110厘米,果穗大小均匀、无空秆。果穗简型,穗长22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5,粉轴。籽粒黄色白顶浅马齿型,千粒重340克,出籽率86%左右。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高抗倒伏、耐旱性强。高抗玉米大、小斑病,抗玉米粗缩病毒病、青枯病,活秆成熟。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2008,(8):39-39
16.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玉2007016号 品种名称:伊单314 申请单位: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性状描述:幼苗:叶片浅绿色,叶鞘紫色.第一叶圆形。 植株:株高288厘米左右。穗位122厘米.总叶片数19片,株型为平展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