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我国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低,人工投饲劳动强度大的现状,利用轨道传动、传感器和PLC技术,设计了新型的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从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和关键部件结构的设计3个方面进行介绍,主要对行走装置、料仓、定量控制装置、抛撒装置、上料装置和自动控制装置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设计。同时,利用Pro/E软件对室内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饲机的整机结构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结果证明,该投饲机各部分组装合理,可以进行后续的样机制作,并有望应用于国内现有的室内水产养殖工厂,来替代效率低、成本高的人工投饲。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养殖模式.在工厂化车间养殖条件下,共放养驼背鲈60 000尾、波纹唇鱼2 600尾,进行名贵海水鱼类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驼背鲈养殖成活率30.8%,波纹唇鱼养殖成活率81.9%.试验证实工厂化车间养殖系统可以用于名贵海水鱼类驼背鲈和渡纹唇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3.
今年.受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在上海对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主持的“淡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关键技术与模式”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和评价。该成果在现有工厂化养殖设施的基础上.创立了基于物质平衡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提高了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理论水平.研发了悬浮颗粒物快速去除技术、高效稳定生物过滤器技术和溶氧控制技术.并开发了低能耗纯氧溶氧装置(LHO)、浮粒式生物过滤器、鱼池颗粒物收集装置、水力旋流分离装置等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养殖是未来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养殖模式。在工厂化车间养殖条件下,对我国北方优良养殖品种半滑舌鳎在南方地区开展苗种培育试验。340 d共培育体长300 mm半滑舌鳎雌鱼13 800尾。结果表明,在我国南方地区工厂化车间内开展半滑舌鳎苗种培育,可安全度过32℃高温,为后续工厂化车间养殖半滑舌鳎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产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需要,设计一套适用于标准化池塘养殖场的生产自动管控系统,采用太阳能水质浮标和岸基式水质浮标对池塘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借助气象站对养殖场区域的天气情况进行自动监测,通过布置在养殖区域的控制柜实现对增氧机和投饲机等设备的远程集中控制,通过高清摄像机和光纤网络构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养殖过程的可视化监管。所有监测仪器和控制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入养殖场监控中心,采用监控计算机及专用软件对监测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实现养殖生产的集成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曝气释放器养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研制的曝气释放器装置——工厂化养鱼池曝气释放器,在工厂化循环水养鱼车间的6个试验池进行了2种曝气释放器试验池排污量、溶氧分布检测以及罗非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增氧装置增氧显著、养殖效果良好,与无罩曝气释放器相比溶解氧高出2.46mg/L,养殖产量提高了34.21%,且能使水体产生轻微蜗流,有利于鱼池污物排放和鱼类的生长,适合于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池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水产养殖自动投饵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需要,以电脑及可编逻辑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为核心,运用自动控制技术、通信网络和监控软件组成综合性的工厂化养殖自动投饵系统.系统收集和存储投饵及系统运行数据,具有监测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和自动投饵等功能.实现饲料的实时全天候自动投放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饲料投放状况,较为准确地进行定时定量投饵,减少残余饲料量,可有效降低饲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8.
在工厂化水产养殖中,准确有效地诊断微滤机的故障,提高水质环境,改善养殖环境,是水产养殖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鉴于人工方法针对微滤机故障无法快速做出诊断,本研究设计了工厂化水产养殖微滤机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包括监测模块、调度模块和总控模块,分别用于获得工作微滤机的监测数据,接收第一或第二调度命令,记录监测模块和调度模块的运行状态,并构建了基于经验熵决策树的模型,用于微滤机故障的快速诊断。该系统实现了微滤机故障诊断的自动化、智能化及故障的快速定位,保障了养殖水产的安全,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虾船载投饲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解决对虾养殖中人工投饲强度大、饲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自动船载投饲机的研究开发。设计了一种采用蓄电池驱动的电动投饲船,通过牵引绳引导在池塘四周进行投饲。船体采用双体船结构,推进装置为螺旋桨推进器。牵引绳穿过固定在岸边的导向支架,组成环绕池塘四周的导向装置,能够手动调节高度,使投饲船能随水位一起上下变化,从而保证船体能够与牵引绳接触。该装备投饲简单,操作方便,符合投饲机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现有鱼塘养殖投饲模式粗放,养殖效率低的问题,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理论,设计一种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采用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和均方根误差(RMSE)对传统投饲模式和精准投饲模式的决策性能进行评估,利用池塘试验,以鱼生长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投饲模式对鱼生长的影响。设计的鱼塘养殖精准投饲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系统、投喂决策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3个部分。首先通过水质监测系统获取投饲区养殖水体水质参数溶解氧饱和度(DO)和温度(T),结合投饲决策模型计算出目标所需投饲量,然后通过模块子程序控制驱动执行机构步进电机,带动齿轮齿条运动以调控供料斗开度,并采用测角法反馈饲料流量信息,调整目标投饲量,实现精准按需投饲作业。试验结果表明,精准投饲模式与传统投饲模式相比,NS值由-0.772提高至0.903,RMSE降低了19.671,鱼生长参数和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饵料系数同比降低9.23%,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研究表明,精准投饲模式系统决策控制性能良好,在不影响鱼类生长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饵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浪费,达到精准按需投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浠水县现代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规划为例,分析了项目区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立项指南的技术指标要求,从项目区的实际出发,进行7个专项的详细用地规划,并跟踪和观察规划落实情况。规划的结果显示,健康养殖水面占有率提高了8%;混凝土道路密度达到34.9 m/hm2,比规划前增加了1.25倍;给水、排水系统分离,给水到池,排水到边;两座泵站取水,联合调度;每公顷水面用电7 k W,总用电量399 k W。这些规划指标对类似地区和渔业健康养殖规划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 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物数量也存在差异,对照塘波动变化大,循环塘相对较小;(3)循环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大于对照塘.聚类分析表明对照塘和循环塘群落相似性水平较低.表明该系统能够改变藻类组成,抑制微囊藻水华暴发,并能调控藻类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使池塘生态系统更趋稳定,有利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决鳜鱼养殖过程中全自动增氧机的密封、安装不便等问题。【方法】2014年7月至11月,在鳜鱼养殖的整个周期中,对该机具的清洗周期、测量精度、控制可靠性展开鱼塘试验,研究长期使用该机具对养殖水质和用电量的影响。通过改变O形密封圈与三角沟槽的尺寸提高溶解氧传感器的密封性和安装便利性,通过改变上、下盖的倒角尺寸提升溶解氧传感器的安装便利性。【结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与丹麦Oxy Guard溶解氧测控仪相比,全自动增氧机平均清洗周期相差不大,温度测量误差为±0.8℃,溶解氧含量测量误差为±0.6 mg·L~(-1),调控的鱼塘溶解氧含量均大于设定的溶解氧含量下限值(4 mg·L~(-1))。同时,与手动控制增氧机的鱼塘相比,使用全自动增氧机的鱼塘溶解氧含量较高,最高达7 mg·L~(-1),且水质参数中平均氨氮含量低35.9%,平均亚硝酸盐含量低50.7%,节约用电29.5%。【结论】该机具长期使用时,具有抗污性强、清洗方便、改善水质、节能省工的优点,可满足鱼塘养殖的实际要求,且密封好、安装方便,具有大面积推广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木材加工厂小型制胶车间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试验提出了制胶车间在厂房设计,投料方法;放空管道配置及取样方法和设备等方面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产养殖过程中精准投喂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深度图的鱼类摄食活动强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不以目标跟踪为基础,不受养殖现场光照条件限制,无须依赖于清澈的水体与稳定背景,通过对深度数据直接处理,以最低的计算量实现鱼类前景目标提取及背景图像剔除,用新方法获取清晰的鱼类摄食图像。进而通过深度图的目标像素点总数判断抢食鱼类的数量,结合目标像素点的变化率,实时反映出鱼类摄食活跃程度;与传统的基于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大幅度地降低了计算量,为养殖现场的实时测控提供了可实施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深度图不受养殖现场成像条件的限制,能以简洁的数据形式有效地表征鱼类的摄食规律,其方法对于分析在水面抢食浮性饲料,并在非摄食阶段栖息于水体底部的鱼类具有理想的分析效果。论文为鱼类行为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对精准投喂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创立了二种水产养殖池塘底泥总氮含量简易测定法,分别称为总氨法和硝酸盐法.通过与使用LECO公司的全自动CHN分析仪(Dumas仪器法)进行12个池塘底泥样品的测定结果比对,以及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与Dumas仪器法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并回归极显著.二种土壤总氮含量的简易测定法,均实现了简化检测步骤、减少检测工作量、节省检测时间及降低成本,能满足许多水产技术推广站及养殖场等普通的实验室开展池塘底泥总氮含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水产养殖中,检测鱼类的摄食状态对于投喂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镜鲤为实验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群图像的形状及纹理特征和BP神经网络的鱼群摄食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图片进行背景减、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得到图像形状与纹理信息,然后计算鱼群图像的形状参数和图像熵,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对鱼群的摄食状态进行检测识别。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8.0%。与单一的基于纹理的检测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把因水面抖动、水花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作为纹理的特有属性进行分析,而且考虑了图像的形状信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用于指导水产养殖中的精准投喂控制。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水稻育秧棚监控现状的不足,设计了一套智能育秧群棚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育秧棚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无线数据上传、数据显示,上传的数据在智能监控中心保存,海量数据可为农业生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监控中心依据设定的农艺要求,可实现通风设施与灌溉设备的全自动控制,确保秧苗生长在最佳环境中,为水稻工厂化育秧提供技术支持。监控中心与育秧棚采集控制器利用无线方式进行通信,解决了布线难等问题,该系统还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和可靠性高、GSM短信远程提醒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单环刺螠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潜在药用价值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极具养殖开发前景。本文对单环刺螠的形态结构、温度、盐度、pH的适应范围、摄食习性、繁殖习性、苗种繁育、营养价值、对硫化物的耐受与解毒能力、人工养殖潜力进行了综述,以期有效地开展滨海地区单环刺螠的保护以及管理工作,有序推动室外池塘养殖、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滩涂放养模式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