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肥力与苗木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需要多种化学元素作为营养,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碳水化合物,供其生长需要。苗木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3种元素需要量较多,而这3种元素尤其是氮、磷在土壤中含量较少,常感不足。长期以来,通过生产实践,人们把氮、磷、钾称为肥料3元素,它们是植物生长缺一不可的主要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方法,对白桦(Betula platyph ylla)、落叶松(Larix olgensis)苗木分别进行纯栽和二者混栽,通过研究混栽对白桦、落叶松苗木生长、生物量、叶片养分、土壤养分的影响,探讨混交林种间互作机制.结果表明:混栽能促进两树种苗木的生长,一个生长季内混栽的白桦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分别较纯栽提高7%、20%和97%(P>0.05),落叶松分别提高6%、15%和185%(P<0.05).两树种养分吸收动态存在明显差异,混栽时,白桦对氮素吸收集中在7-8月,对磷、钾吸收集中在6-7月;落叶松对氮素吸收集中在6-7月,磷集中在8-9月,钾集中在7-8月.混栽时两树种苗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存在时间差异,白桦对土壤氮的改善作用及落叶松对磷营养的改善可能是导致混栽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5.
红豆树苗期的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L9(34)的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对红豆树苗木的苗高、植株鲜重、茎鲜重、叶鲜重4个生长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均为磷→氮→钾,表明该圃地土壤的磷肥欠缺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氮和钾次之;该育苗圃地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红豆树苗木的地径、植株鲜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5项生长因子的效应具有一致性,氮、磷、钾3种植物生长元素的最优组合都为氮肥100 g 磷肥40 g 钾肥50 g,表明氮、磷、钾的合适施用量比例为2.5∶1∶1.25.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配大小依次为钾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为氮储量>磷储量>钾储量;地上部位氮、磷、钾储量占单株氮、磷、钾储量的比例为钾储量>磷储量>氮储量;磷和钾在地下部位的累积速率大于地上部位的累积速率。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松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松容器苗,进行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苗木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松容器苗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平衡施肥能够促进油松容器苗的生长量,通过6个配方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配方试验2(氮、磷、钾比例为2∶1∶1)和配方试验3(氮、磷、钾比例为2∶1∶2)最佳,其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1.18和1.10。  相似文献   

8.
为给香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香榧叶片为研究对象,对叶片中的氮、磷、钾、钙、镁、锰、铜、锌这8种矿质元素含量及其季节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香榧叶片中的8种矿质元素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在果实膨大初期,叶片中氮元素含量的下降幅度较大,为26.5%,而后保持平稳状态,并在次年1月有所回升;在整个采样过程中,磷、钾元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下降幅度分别为54.0%和42.9%;在果实膨大初期,叶片中的氮、磷、钾、镁、锌这5种元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叶片中的钙、锰、铜这3种元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呈现上升趋势,香榧叶片中镁元素的含量一直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香榧叶片中磷元素与钾、镁两种元素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这几个元素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而磷元素与钙、锰两种元素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这几个元素间存在着一定的拮抗作用;钙元素与锌元素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云杉是高山林区的主要更新树种之一,而氮、磷、钾是云杉苗木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弄清氮磷钾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有助于解决合理施肥的问题,从而为苗木的速生丰产提供有利条件.为此,1980年至1981年我们在四川理县米罗长河坝苗圃进行了一年生云杉苗在不同营养水平下生长反应的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给油用牡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就其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与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各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油用牡丹对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2.62、0.32和1.87 g·株~(-1),氮、磷、钾的年吸收量之比约为8∶1∶6;盛花期(5月)至果荚发育期(6月)是氮元素吸收最活跃时期,吸收的氮元素全部储存于地上部分;果荚发育期(6月)到种籽成熟期(8月)是磷元素与钾元素的吸收活跃期,此期磷与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其年吸收总量的50.00%与72.1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天然常绿阔叶林枯叶分解的养分元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部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不同的初始条件下研究了栲树叶的重量损失和养分释放.对构成森林的13个树种的叶子也用枯叶袋法进行了研究.两年后栲树叶的分解率为53%~67%,其他13个种的叶分解率为59%~96%.两年间落叶树种叶子的重量损失大于常绿树种.分解叶的氮磷含有率随实验时间逐渐增加,而钾、钠、钙和镁的含有率却在降低.氮和磷的释放慢于更具活动性的元素,如钾、钠、钙和镁.分解率与最初的氮和磷的含有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叶栎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叶栎容器苗的育苗期进行了氮、磷、钾3种元素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处理对其苗木生长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处理的大叶栎容器苗苗木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3种元素的平衡施用对大叶栎容器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最优施肥配比,经过4次施肥后苗木的苗高、地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分别是不施肥(对照)的205.2%、122.7%、375.3%、148.3%、240.7%、124.7%。  相似文献   

13.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探究秋季施肥对苗木质量、养分贮存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明确苗木生长与养分回流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施肥水平,为苗木培育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顶芽形成后进行秋季施肥,每周1次,连续6周平均施入(9月2日—10月7日)。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秋季施肥水平和1个对照,每株施肥0、5、10和20 g(水溶肥花多多1号:20%N+20%P2O5+20%K2O+TE),分析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养分贮存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水平以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生长和养分回流等的影响。【结果】1)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可显著促进苗木尤其是根系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茎、根氮浓度分别提高2.4%~12.0%和17.4%~48.1%,根淀粉浓度提高17.9%~34.5%;秋季同时施用氮、磷、钾肥,主要提高氮贮存而不影响磷、钾贮存,表现出氮元素利用偏好性; 2)翌年造林后,苗高、地径和茎体积生长量在施肥量每株10 g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40.0%、80.4%和85.3%),苗圃施肥效果得以充分体现;苗圃施肥量每株20 g的苗木造林后生长受抑,成活率最低(63.3%); 3)造林后苗木(施肥量每株10 g时)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氮回流效率(71%),降低落叶氮淋失(56.4%); 4)回流效率的变化并非受单一元素控制,而与叶片中多种元素的浓度变化相关;氮回流效率与落叶氮、落叶钾浓度呈负相关,与绿叶磷、落叶磷浓度呈正相关;磷回流效率与绿叶氮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苗木氮贮存量、非结构性碳积累量、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是评价秋季施肥效果的主要指标,苗圃合理秋季施肥能够提高苗木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进而提高苗木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表现;造林后,苗木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叶片氮回流效率,降低落叶氮淋失。秋季施肥是一种理想的养分加载方式,但合理秋季施肥量的确定尤为重要,施肥量每株10 g时最有利于苗木养分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贮存及造林后成活和生长,施肥量每株20 g时则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桉树的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钙、镁、锌和硼等营养元素,这些元素对桉树都很重要,但桉树对这些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结合林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科学施肥。该文结合广西国有六万林场土壤养分监测评价结果,提出了适合当地林场桉树施肥的策略方法,对促进桉树林地科学施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落叶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根际土壤中养分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东 《林业研究》2002,13(4):269-272
在落叶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中,采集林地土和根际土,测定了氮、磷、钾浓度,目的是探讨养分条件变化在混交林增产上的作用。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地土全氮浓度和水解氮浓度与水曲柳纯林相近,但要高于落叶松纯林。水曲柳在混交林中根际土全氮和水解氮浓度与纯林中的相近,而落叶松在混交林中根际土水解氮浓度明显高于纯林中的。混交林林地土全磷和全钾浓度与两个树种的纯林相差不大。混交林林地土有效磷、有效钾浓度均高于水曲柳纯林,而且水曲柳在混交林中根际土的有效磷和有效钾浓度与纯林中的相比明显增加,分别高出44.1%~79.6%和13.5%~25.6%。这说明水曲柳在混交林中磷和钾的利用状况得到了改善。表2参15。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油茶树体对氮磷钾元素年吸收和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年生油茶为试材,研究了树体对大量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油茶年发育周期中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量分别为44.05、5.50、23.31 g.株-1,吸收比例约为8∶1∶4。抽梢期(4月)至果实发育期(7月)是油茶吸收氮、钾元素的活跃时期,该段时期内的积累量超过了年积累量的50.00%,其中的氮、钾元素分别有43.64%和26.97%被根系所利用;植株对磷元素的积累量在4月至10月没有明显的起伏,从果实发育期(7月)至成熟期(10月)这段时间内,植株磷元素的积累量达到2.63 g,其中35.36%保留在根系中。油茶叶片、枝干和根系中氮、磷、钾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氮>钾>磷,成熟果实中为钾>氮>磷;在新梢期(4月),根系中的磷、钾元素向叶片和新梢进行了部分转运,而在果实膨大、成熟期,钾元素从枝干和叶片转运至果实中。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N、P、K不同配比对银杏幼苗养分吸收、叶绿素含量及苗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时,阻碍苗木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利于苗木生长,氮素过量时,会阻碍苗木根部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但能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缺磷时,苗木对养分的吸收降低,体内叶绿素含量低,磷的增加能促进苗木根系对营养液中养分的吸收,增加苗木体内的叶绿素含量.钾的缺乏及过量都不利于银杏苗木叶绿素的合成,钾的增加能够促进苗木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处理苗高相对生长率虽有差异,但并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处理5(N5P1K1)苗高的相对生长率最大(57.09%).  相似文献   

19.
银杏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并分析了银杏种子中氮、磷、钾、钙、镁、锌、铁、锰等8种营养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银杏种子中各种营养元素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多元素间的加合效应大于单一元素的作用;不同营养元素两两间的相互作用各有其特点,氮与磷、钾、镁间相互促进,钙与钾呈正相关,而与氮,磷呈负相关,微量元素锌、铁相互促进,锰则妨碍对锌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杨属高大乔木,为速生树种。耐水湿,适于河滩地或草甸土上生长。主要栽植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向南至长江中、下游,我省各地皆有栽植。为了适应绿化的需要,培育速生、优质、丰产的加拿大杨苗木,我们于一九七九年在所内进行了加拿大杨苗期施肥试验。探讨加拿大杨苗期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需要,以及氮、磷、钾对苗木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试图为苗圃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