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为了探索硅藻土防治储粮害虫的经济有效剂量、防治方法和条件等,本方设计了不同温度和湿度组合,不同的硅藻土剂量分别对生活在小麦和稻谷中的谷蠹和长角扁谷盗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1)硅藻土对小麦的防护优于对稻谷的防护。(2)在25℃时对谷蠹的防效高于30℃的防效,对长角扁谷盗则相反。(3)硅藻土的防治效果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提高。(4)长角扁谷盗对硅藻土的敏感度是谷蠹的5 ̄6倍。在应用时从经济、有效的原则考虑,建议防治以谷蠹为主要害虫的储粮时以400mg/kg的剂量,防治长角扁谷盗时则以70mg/kg即可。  相似文献   

2.
用3种低毒农药对生活在稻谷中的玉米象和赤拟谷盗2种储粮害虫用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1.8%阿维菌素乳油(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乳油(EC)对玉米象的致死中剂量(LD50)分别为0.01mg/kg、0.07mg/kg、4.65mg/kg,而对赤拟谷盗的LD50分别为0.08mg/kg、0.50mg/kg、5.89mg/kg;(2)在相同剂量下,3种药剂中以1.8%阿维菌素EC对2种害虫的毒杀速度最快;(3)玉米象比赤拟谷盗对这3种药剂更敏感。建议采用1.8%阿维菌素EC、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48%毒死蜱EC防治玉米象的使用剂量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2.0mg/kg,而防治赤拟谷盗则分别为0.05mg/kg、0.80mg/kg和8.0mg/kg。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性物质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应用5种植物粉剂和5种食用植物油分别对两种重要储粮害虫谷蠹(Rhizophertha dominica Fab.)和长角扁谷盗(Crplolestes pusillus (Schonherr))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菜籽油和大豆油以4.0mL/kg拌和稻谷对这两种害虫的防效在3周内均达到90%以上,而以10mL/kg剂量在10天即可达97.5%~100%;2.0mL/L的大豆油和玉米油对谷蠹的熏杀效果在72小时内均达98.6%,对长角扁谷盗可达100%。2.0‰w/w的胡椒粉、五香粉和辣椒粉对长角扁谷盗的防效分别为84.6%,92.5%和100%。  相似文献   

4.
刘洋 《粮食储藏》2005,34(1):28-28
美国粮食产销研究中心的Frank H.Arthur通过一系列试验对不同配方的昆虫调节剂烯虫酯防治储藏小麦中的谷蠹效果进行了评价。在第1个实验中,应用10ppm剂量的R,S-烯虫酯,1ppm和5ppm剂量的S-烯虫酯可完全抑制谷蠢F1代达24周。第2个实验中,在27℃、57%RH和32℃、75%RH条件下,分别将谷蠹暴露于未处理过的小麦和用1~10ppm剂量的S-烯虫酯粉末处理过的小麦中。烯虫酯浓度越高,害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15%,10%水分的粳谷,采用四种储藏温度(15℃、20℃、25℃、常温),八种储藏形式(露天散装、露天包装、仓内散装、仓内包装密闭、磷化氢低剂量1g/m3、28/m3、对照)储藏三年.试验证明,粳谷品质的变化与储藏温度、储藏年限、储藏形式有关。低温15℃、准低温20℃条件下储藏,稻谷的品质变化效慢,储藏三年后,粳谷粘度12cst,脂肪酸值17mg/100g,品尝回归评分70分.30℃常温条件下包装稻谷储藏三年后,稻谷粘度6cst,脂肪酸20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8分.散装稻谷三年后,稻谷粘度4cst左右,脂肪酸25mg/100g,品尝回归评分65分左右.根据品质指标,初步得出各种储藏模谷的安全储藏期,15℃、20℃条件较谷可以储藏3年以上,常温条件包装稻谷可以储藏2~3年,散装稻谷可以储藏1.5~2年。  相似文献   

6.
黄杜鹃花对3种仓库害虫的毒杀试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黄二鹃花甲醇抽提物对赤拟谷盗、米象、谷蠹具有毒杀作用,处理后30天的LC50分别为3.51mg/g、5.57mg/g和4.38mg/g,且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种群有较强的繁殖抑制作用,用10mg/g浓度处理60天和90天的繁殖抑制率分别为94.10%和92.30%,说明黄杜鹃花能有效抑制拟谷盗成虫种群的繁殖达90天。  相似文献   

7.
葡萄汁的品质因其澄清工艺不同而存在差异,本试验中,分别用果胶酶法和小麦谷朊蛋白法对葡萄汁澄清效果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VC的护色机理。结果表明,果胶酶澄清的最佳用量是0.2mL/kg、最佳酶解温度是50.5℃、最佳酶解时间是60min;小麦谷朊蛋白澄清的最佳用量为500mg/L,并且它因绿色环保不失为一种新型的澄清剂。在榨汁过程中,向榨得的葡萄汁中加入VC,经过比较试验发现,VC通过减少葡萄汁中呈色物质被氧化,来发挥护色作用以辅助澄清。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高产栽培生产中,随着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小麦产量也不断提高,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为了研究铁锌微肥在本所良繁基地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我们开展了本项试验,以期为小麦合理施用锌铁微肥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1年在本所东坡良繁基地进行。土壤为粘质壤土,试验前测定的0~20cm土壤养分为:有机质1.25%、全氮0.12%、速效磷32mg/kg、速效钾104mg/kg、有效锌0.46mg/kg、有效铁2.91mg/kg。供试小麦品种为本所选育的豫麦24,锌肥为硫酸锌,铁肥为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9.
研究0.5%多杀菌素粉剂在5种处理浓度下对三种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 Motschulsky)、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的防治效果.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0.5%多杀菌素按有效浓度1 mg/kg或以上处理粮食15 d后,粮食中的玉米象、谷蠹的校正死亡率均达100%,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0%以上,防治效果很好,达到储粮害虫防治要求,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多杀菌素粉剂作为储粮防护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双氧威处理小麦防治四种主要储粮甲虫的研究已进行了两年多,试验在模拟实际条件下进行,处理的小堆粮食约0.6吨,在0,6,12和18个月用赤拟谷盗、锯谷盗、谷蠹和谷象各300头进行感染。在药剂处理和害虫第一次引入后,每三个月取一次样,检查害虫情况、粮食品质及粮食中杀虫剂残留。另外还评价了粮食制粉和烘焙品质,测定了面粉、麸皮和面包中药剂残留。双氧威的效果通过与对照和甲基毒死蜱处理的粮食进行比较评价。甲基毒死蜱3.9mg/kg处理的粮食能防治锯谷盗9个月,谷蠹和赤拟谷盗12个月,谷象15个月。用双氧威4.2mg/kg处理的粮食能防治锯谷盗、谷蠹、赤拟谷盗2年,但对谷象不完全有效。双氧威8.2mg/kg处理的粮食能防治所有的四种害虫2年。粮食品质和面包制作品质在害虫数量较低时能较好地保持。甲基毒死蜱和双氧威的残留在面粉和制作的面包中很低,但麸皮中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硅藻土对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不同产地硅藻土对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蠹、锯谷盗、锈赤扁谷盗)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1号硅藻土(产于浙江省嵊州市)对玉米象、锈赤扁谷盗、谷蠢、锯谷盗均有显著的毒杀效果,处理后5 d,杀虫效果可达100%,与对照硅藻土(普粮泰)无明显差异;2号硅藻土(产于吉林省长白县)除对玉米象无明显毒杀作用外,对其它三种害虫的杀虫效果在96%左右.实验说明不同产地的硅藻土对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药膜法和混粮法通过苦皮藤素和硅藻土两种新型储粮药剂对常见5种储粮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和嗜卷书虱Lis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odonnel进行药效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苦皮藤素和硅藻土对以上5种储粮害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苦皮藤素对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防治效果优于硅藻土。  相似文献   

13.
王梅  陈雨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52-58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是中国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杀菌剂之一。为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分别于2011和2012年在小麦田进行小麦纹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施药后不同时期采集小麦籽粒、植株与土壤样本,通过气谱(配ECD检测器)进行相关样本的药剂残留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033 mg/kg和4.0498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5.5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40 mg/kg和2.0329 mg/kg,T1/2分别为23.9天和6.8天;2012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10 g/kg和4.0498 mg/kg,T1/2分别为13.0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723 mg/kg和2.3507 mg/kg,T1/2分别为22.1天和6.5天。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苯醚甲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730~2.0880 mg/kg、<0.01~0.0363 mg/kg和<0.01~0.3649 mg/kg;丙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461~1.6396 mg/kg、<0.005~0.0307 mg/kg和<0.005~0.1036 mg/kg。由此得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可以在小麦上使用,但施药剂量最高为135 a.i.g/hm2,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相似文献   

14.
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对壤质潮土磷素含量及磷盈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长期小麦秸秆还田壤质潮土土壤中磷素演变特征,可为潮土区土壤磷素管理和磷肥高效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壤质潮土长期定位试验(1992-2015年),比较单施化肥处理(NP、NPK)和小麦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NPS、NPKS)土壤有效磷、全磷含量变化,量化土壤磷盈亏和累积磷盈亏,并解析土壤有效磷变化量与累积磷盈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和小麦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提升了磷活化系数(PAC),其年增量分别为0.68~0.78mg/kg、0.0031~0.0047g/kg和0.07%~0.09%,且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速率有抑制作用,对全磷含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小麦秸秆还田增加土壤磷盈余。在土壤磷盈余时,土壤每盈余100kg/hm2磷,有效磷增加9.7~10.0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其影响不大;在土壤磷亏缺时,土壤每亏缺100kg/hm2磷,秸秆不还田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12.6mg/kg,小麦秸秆还田土壤降低1.95mg/kg,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维持有缓冲作用。小麦秸秆配施磷肥是提高和维持壤质潮土土壤磷素水平、增强土壤供磷潜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小麦基因型间籽粒镉积累差异及低镉积累资源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镉(Cd)污染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对102份不同基因型的小麦资源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下小麦籽粒Cd积累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Cd含量为20mg/kg时,102份小麦中73.53%的籽粒Cd积累为4~7mg/kg,17.65%籽粒Cd积累〉7mg/kg,8.82%籽粒Cd积累〈4mg/kg。将在Cd浓度为20mg/kg下筛选出的9份低积累和16份高积累材料进-步在Cd浓度为0.4mg/kg, 5mg/kg和20mg/kg土壤环境下分析籽粒Cd积累差异, 结果表明,小麦籽粒Cd积累与基因型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基因型小麦在不同Cd浓度下籽粒Cd积累差异显著,籽粒Cd积累量与土壤中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籽粒Cd积累系数与土壤Cd含量呈负相关。同时根据材料在不同浓度Cd积累情况,筛选出3份低Cd积累小麦,为进一步选育小麦籽粒低Cd积累品种奠定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Fe2+浓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旭燕  俞慧娜  赵超 《种子》2004,23(11):34-36
以大豆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Fe2 浓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5mg/kg Fe2 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最有利,低浓度的Fe2 处理(0.01mg/kg、0.1 mg/kg)使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较少;较高的Fe2 浓度(10mg/kg、30mg/kg、50mg/kg、75mg/kg和100mg/kg)会使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且Fe2 浓度≥50mg/kg时,下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不同有机物料相同碳氮比矿化1年对植烟土壤肥效作用,通过盆栽试验,将猪粪、玉米秸秆和生物炭调节碳氮比为25:1,经过1年自然矿化后在添加基础肥料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有机物料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和玉米秸秆分别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最大值2.91 mg/(g·d))和蔗糖酶活性(最大值17.02 mg/(g·d))。与对照(不施有机物料)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在自然矿化1年后对土壤氮素仍有显著提升作用,其中猪粪处理表现出明显优势。同时,猪粪与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最大值分别达到1101 mg/kg和54.56 g/kg;猪粪也明显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727.95 mg/kg)。综上所述,相同碳氮比下豫中烟区土壤施用猪粪和生物炭在自然矿化1年后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间作产量和水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探讨小麦/玉米间作体系中氮肥对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调节作用,达到合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监测小麦/玉米间作不同生育期土攘水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31~1.53,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CRwm)约为1;在小麦收获时,间作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39.0 ~46.7kg/mm.hm2)远远高于玉米(1.28~4.81 kg/mm.hm2),也高于单种小麦(25.43 ~30.75 kg/mm.hm2);在小麦收获后,间作玉米(除N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当玉米收获时水分利用效率高达32.49 ~47.46 kg/mm.hm2,明显高于单种玉米(27.30 ~38.77 kg/mm.hm2);【结论】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小麦玉米两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分布时间上的错位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用氮肥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控制储粮害虫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ier的有效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不同剂量硅藻土对麦蛾卵及幼虫的F1成虫孵化数和初孵幼虫钻蛀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温度处理条件下,硅藻土在低湿度(RH 65%)的防效优于高湿度(RH75%)的效果;随温度的升高以及剂量的增大硅藻土的防效逐渐增强;硅藻土对麦蛾幼虫的控制效果强于对其卵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云南省旱地小麦的氮磷钾养分丰缺指标,推荐小麦种植合理的施肥量,根据近10年来在云南省开展的旱地小麦肥料试验,分析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与小麦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小麦相对产量>90%,75%~90%,60%~75%和<60%为标准,将对应的土壤速效养分分别划分为高、中等、低和极低等级,建立小麦养分丰缺指标,并推荐施肥量。结果显示,云南旱地小麦种植土壤的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平均值分别为145.3、26.6和143.0 mg/kg,三者变异均较大。当小麦种植土壤碱解N高(>175 mg/kg)、中等(155~175 mg/kg)、低(125~155 mg/kg)和极低(<125 mg/kg)时推荐施N量分别为:25~45、45~115、115~185、185~210 kg/hm2;种植土壤有效P高(>30 mg/kg)、中等(15~30 mg/kg)和低(<15 mg/kg)时推荐施P2O5量为:15~30、30~75、75~110 kg/hm2;种植土壤速效K高(>145 mg/kg)、中等(85~145 mg/kg)和低(<85 mg/kg)时推荐施K2O量为:15~30、30~75 和75~11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云南省旱地小麦种植合理施肥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