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仕印 《作物研究》2003,17(3):125-126
1999~2002年,在五强溪蜜柚幼林地问种147hm^2湘杂油1号油菜,结果表明:湘杂油1号籽粒产量1530~2625kg/hm^2,与涪油1号、湘杂油2号、油研7号对比.表现角短籽密.平均角长6.8cm,每角22.6粒,适宜密植;与稻田湘杂油1号对比,表现越冬绿叶多3片、一次分枝多2.1个、单株角果多151个,16%的植株基部腋芽萌发成一次分枝.适宜高肥冬发栽培;并且茎秆压壕复种西瓜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高含油量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高产品种宁油七号为母本,双低品种马努为父本,杂交育成高产、高含油量、油用和菜用双低油菜新品种浙双72。浙江省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059.4kg/hm^2,比对照九二58系和浙优油2号增产12%以上。原种芥酸含量0.67%,硫甙含量22.73μmol/g,含油量43.52%。  相似文献   

3.

从全国各地引进的109个花生品种(系)中筛选出的5个适合辽宁地区生长的高产品种,分别为徐花5号、R03-3、唐油4号、丰花5号和汕油101,比较研究这5个品种在辽宁地区的开花特性。结果表明,5个花生品种在辽宁地区出苗后27~36d进入始花期;唐油4号始花期较早(6月18日),花期较长(50d),单株总开花量(258朵)和有效花量(87朵)较多;丰花5号和汕油101各指标居中;而徐花5号和R03-3始花期较晚(6月28日),花期较短(37d和41d),单株总开花量较少(160朵和185朵)。徐花5号第1、2对侧枝开花总量占全株总花量的比例最高,为86.8%;汕油101所占比例最低,为74.9%。5个品种侧枝上第1、2节位开花量较多,其余各节位开花数量较少,仅开2~4朵花。徐花5号、R03-3和丰花5号整个花期的每5d开花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唐油4号和汕油101呈双峰曲线变化,高峰期过后,各品种每5d开花量均迅速减少。 [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诱导油菜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用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对甘蓝型油菜品种陇油2号和白菜型油菜品种陇油3号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以诱发突变。结果得到52株雄性不育株,其中从陇油2号中得到13株,从陇油3号中得到39株。现蕾期链霉素注射处理,只从陇油3号中得到3株不育株,在陇油2号中没有找到不育株。苗期喷施链霉素处理,只从陇油2号中得到4株不育株,而在陇油3号却没有发现不育株。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油莎豆块茎在种植过程中萌发较慢的问题,以A2、中油莎1号和内蒙古大粒(ND)为材料,通过对3个油莎豆品种的浸种条件、消毒方式以及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筛选,探究油莎豆块茎的最佳消毒方法及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在75%酒精3 min、氯气16 h时消毒效果最好;3个品种均在35℃浸泡3 d时萌发率最高,分别为58.33%、51.67%和43.33%;A2和中油莎1号均在MS+1.0 mg/L 6-BA+0.5 mg/L NAA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分别为70.00%和63.33%;内蒙古大粒在MS+0.5 mg/L 6-BA+0.2 mg/L NAA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为55.00%。6-BA对块茎的萌发有显著作用,但随着浓度升高对块茎的萌发由促进转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91-1     
1来源采用(湘油10号×Marnoo)F_1作母本,中油821作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三次优良单株选择和一次夏繁加代选育而成.2 产量鉴定结果株系鉴定:折合产量2102.5 kg/hm~2,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8.08%.品系比较:1992年折合产量2052.4kg/hm~2,比湘油11号和中油821分别增产15.47%和9.89%,1993年折合产量2110.5kg/hm~2,比湘油11号和中油821分别增产11.83%和22.93%.  相似文献   

7.
金油1号是长沙金田种业有限公司利用化学杀雄法,将母本J258和父本T02组配选育的双低优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已于2022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证书。其具有较好的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且产量高,品质优,株型佳,适合机械化生产。在2018—2020年的湖南省新品种区域试验中,金油1号成熟期株高168.9 cm,全株有效角果数211.1,每角果粒数22.15,单株产量14.6 g,千粒质量4.05 g,含油量46.5%,平均产量2 698.0 kg/hm2,比对照增产15.6%,产油量比对照增加30.45%,饼粕中硫苷含量26.0μmol/g。金油1号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适宜在湖南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湘油13号     
湘油13号湘油13号(原编号224-2)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室用湘油1l号作母本,湘油10号作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早熟油菜新品种。1994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油13号1991至1993年度参加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平...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评价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采用人工茎秆菌丝接种法对四川省33个主栽油菜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菌核病抗性评价和稳定性研究,以川油21为耐病对照品种,将供试品种分为耐病、感病两个类型,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和高感六个等级。结果显示:四川省种植的油菜无高抗菌核病品种,仅27.27%的品种抗(耐)菌核病;35.37%品种表现为低感菌核病,高感、低抗、中感的品种分别占22.23%、20.20%和15.13%。品种的菌核病抗性稳定性受油菜花期环境和基因型影响显著,仅科源油9号和蓉油12号表现出稳定的耐菌核病特性;11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丧失,20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湘杂油1号     
湘杂油1号(湘油11号X466)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育成,1995年元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试验示范结果及其栽培要点如下:1 选育过程湘杂油1号是利用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配制的杂种.母本为双低油菜湘油11号的自交系,父本466为单低油菜品系(来自81011的自交选系).1985年春配制杂交组合,经两年比较试验,比对照湘油10号增产29.3%,比对照湘油11号增产18.26%.1982年正式参加湖南省杂交油菜区试.  相似文献   

12.
杨振武 《作物研究》1994,8(2):47-47
棉花与油菜套种栽培技术杨振武(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415600)1品种选择与种植规格棉花与油菜套种的棉花品种主要有泗棉2号、湘棉15号等。油菜应选择高产、早熟或中熟偏迟的高杆品种,如杂交油菜秦油2号,双低油菜湘油13号,还有湘油10号等。棉油两熟套种,...  相似文献   

13.
以白木香[Aquilaria sinesis (Lour.) Spreng.] 6个不同种质(3个已认定良种:海香1号、海香2号、海香3号;3个待审品种:皮油种、大叶种、囊泡种)为研究对象,其中皮油种来源于广东省揭阳市,大叶种来源于海南省定安县,其余均来源于海南省文昌市。分别采用GB/T 6043—2009《木材pH的测定》、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和硝酸-乙醇法测定树干木材的pH、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并利用SPSS 26.0软件对以上5个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沃勒邓肯法、LSD法)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木香6个不同种质树干木材均为酸性,pH为5.40~6.06(海香3号最高,大叶种最低);淀粉含量为13.16~33.85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3号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为3.60~20.16 mg/g(大叶种含量最高,海香1号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17~0.25 mg/g(海香1号含量最高,皮油种含量最低);纤维素含量为0.46~0.61 g/g(海香1号含量最高,海香2号含量最低)。白木香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高油玉米品质及产量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吉林省3个不同生态区域种植3种高油玉米:吉油1号、通油1号、春油1号,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高油玉米子粒脂肪含量和子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域高油玉米的脂肪含量以东部低温地区(吉林)最高,平均含量达到8.90%,长春次之,松原最低;产量变化趋势则不同:长春>松原>吉林。其中子粒脂肪含量与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收集不同油梨和羊奶果资源,对油梨和羊奶果果肉粗提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6份油梨果肉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弱,而9份羊奶果果肉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强,其中羊奶果6号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达到99.84%,仅次于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7.
湘西地区油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湘油11号、湘油13号和秦油2号不同播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湘西三熟制地区最适宜的油菜播种期为9月20日左右,并对不同播期各品种的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冬油菜区域试验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稳产和广适性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对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提升油菜新品种的选择效率和推广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6-2017年长江下游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1) 油菜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组试验平均环境主效占处理平方和的66.0%,而基因型主效占8.1%,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26.1%。2)德徽油88和中油600丰产性好,稳产性较好;创油17号在区域试验中丰产性好而稳产性差;对照品种秦优10号丰产性较好,稳产性有待提高。3)理想指数分析揭示了中油600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秀,德徽油88次之,而对照品种秦优10号的综合表现一般。4)德徽油88适宜种植区域最广,是所有参试品种中适应性最广的品种;创油17号的适应区域也较广,但同时在其余区域的表现有待提高;秦优29和中油600的适应性较好;而秦优10号、秦优29、宁杂118、宁杂158、荣华油50和苏6006等品种仅在个别区域适宜种植,适应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城步县引进秦油2号进行试验示范,试种面积142亩,平均亩产155.6公斤,比湘油10号等常规品种亩增64.2公斤,增产70.1%。为了摸索这一新品种在我县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山区大面积推广秦油2号制定高产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近期育成的若干高产品种(系),研究前期营养生长基础、花期前后株型演变及成熟期冠层结构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宁杂1号始终占优势,92—7—58前期弱后期强,宁油10号和荣选长势一直较弱。宁杂1号干物质的分配较为合理,各生育期生长中心的转移较快,宁油10号营养物质利用率高。总光合面积指数,宁杂1号亦占优势,其最大值出现在花后期。成熟期宁杂1号结角层分布偏上,92—7—58偏下,而宁油10号较分散。宁杂1号属于多枝多角、小粒、高产的优势型品种,宁油10号属于少枝少角、大粒、多粒、高产的经济型品种,油菜育种以选育优势型和经济型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