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机插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本文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防治机插水稻纹枯病药效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插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一次用药30%丙环·咪鲜胺EW 60 m L/667 m2、30%噻呋·己唑醇SC 25 m L/667 m2对机插水稻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持续期达到20 d以上;40%嘧菌酯WP 15 g/667 m2、24%井冈霉素AS 30 m L/667 m2对纹枯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但二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5%井冈·戊唑醇SC 50 m L/667 m2、40%酚菌酮EW 80 m L/667m2、30%苯甲·丙环唑EC 20 m L/667 m2不能有效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新药剂,对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20 g/667 m2防效分别为78.57%和72.10%,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和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0%;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50.17%和44.99%。药后2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30%醚菌酯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3.40%和83.53%,防效在各处理中最高,其次为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防效为61.25%,以上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及其他处理都达到显著性差异;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2.60%和18.28%,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仅有5.90%。因此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20 g/667 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经济的新药剂,本研究对多种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25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期较长,药后25d防效达87.95%;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 40 m L/667 m2,药后25 d防效达82.84%。上述药剂均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5.
通过浸泡法测定了32.5% SC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对甘蔗凤梨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甘蔗下种期使用32.5% SC苯醚甲环唑·嘧菌酯1 500倍液浸泡蔗种茎5 min,对甘蔗凤梨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68.93%,显著优于25% SC嘧菌酯1 500倍液、50% WP多菌灵1 000倍液的。该药对蔗种安全、高效,是防治甘蔗凤梨病较为理想的新一代农药,使用剂量,以1 5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30%富苗EC 20 ml/667 m2于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各施药一次,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生育后期纹枯病、稻曲病,防治效果优于20%井冈霉素WP 50 g/667 m2,同时具有延缓功能叶早衰、调节水稻灌浆的作用,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明显,增产效果显著,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40%已唑醇·嘧菌酯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己唑醇·嘧菌酯SC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连续施药2次,间隔15 d,对纹枯病最高防效为80.13%,经方差分析,处理药剂48 g(a.i.)/hm~2与对照药剂40%嘧菌酯SC防效相当,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己唑醇SC,处理药剂72、96 g(a.i.)/hm~2剂量下的防效与对照药剂防效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且对供试作物安全。适用剂量以48~96 g(a.i.)/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使用20~25 ml/667 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在85%以上.推荐用药量为20 ml/667 m2左右,对水50 kg/667 m2,水稻纹枯病盛发时用药一次,均匀喷雾,可以控制纹枯病的扩展为害.  相似文献   

9.
隋亚云 《北方水稻》2020,50(1):43-44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配合药剂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嘧菌酯+苯醚甲环唑配合药剂安全性好、防效高,可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不同施药次数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1 350 g/hm~2、24%噻呋酰胺悬浮剂345 g/hm~2、25%丙环唑乳油60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均在87%以上,43%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效为74.38%;4种药剂的田间药效比生产上常用药剂井冈霉素的防效分别提高0.79倍、0.75倍、0.69倍、0.43倍,头季和再生季每hm~2综合增收6 499元、4 042元、2 051元、1 913元。从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来看,25%嘧菌酯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均可以作为本地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体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12%苯醚甲.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菌剂及其不同浓度与用药次数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甲.井冈霉素A可湿性粉剂40 g/667 m2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校正防效达76.14%。  相似文献   

12.
通过9%吡唑醚菌酯、75%肟菌酯戊唑醇、35%氟唑嘧菌酯等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好,而且水稻色泽明显好于其他处理;常规使用配方75%三环唑WP30g/667m^2效果表现最差,可能与其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病菌抗性上升有关;稻瘟酰胺表现和三环唑相当,但和春雷霉素减量复配后效果均好于各自单剂的使用效果,建议复配使用。综合比较,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9%吡唑醚菌酯CS60mL/667m^2、35%氟唑嘧菌酯SC50mL/667m^2、2%春雷霉素AS100mL/667m^2+20%稻瘟酰胺SC100mL/667m^2以及75%肟菌酯戊唑醇WG20g/667m^2这5个药剂配方均可作为穗颈瘟的优选防治配方。  相似文献   

13.
10%井·蜡芽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贯彻落实“绿色植保”理念,研究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10%井·蜡芽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10%井·蜡芽菌悬浮剂(150ml/667m^2)破口前7d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优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15ml/667m^2)和10%井·蜡芽菌悬浮剂(100ml/667m^2)。  相似文献   

14.
田间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用5%己唑醇悬浮剂和20%井冈霉素防治相比较,325 g/L苯甲·嘧菌酯SC(龙彩)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同时能调节水稻剑叶的增长增宽和穗长,改善农艺性状,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5.
穗颈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发生时可引起水稻的大幅减产。近年来水稻灌浆期间天气十分利于其发病,加上长期使用三环唑,虽用药频繁,但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筛选出更高效的杀菌剂。本文收集了几种新药剂及新结构化合物,以期可以筛选出比现在常用杀菌剂三环唑有更好效果的农药新品种。结果表明:对叶瘟防效最好的为27%三环己唑醇SC,达74.76%;其次为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64.53%)和35%氟唑嘧菌酯SC(64.41%),病指防效超过60%的还有32.5%苯甲·嘧菌酯SC(62.51%)和40%富士一号EC(61.95%);最差的是20%稻瘟酰胺SC,仅为28.5%。对穗颈瘟防效最好的是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防效达100%;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99.25%)和75%三环唑WP+43%戊唑醇WP(98.11%);防效在90%以上的还有10%嘧菌酯SC(95.85%)、9%吡唑醚菌酯SC(94.72%)、20%稻瘟酰胺SC(93.96%)、32.5%苯甲·嘧菌酯SC(92.45%)、75%肟菌酯戊唑醇WG(92.08%)、27%三环己唑醇SC(91.7%)和40%富士一号EC(90.57%);防效最差的是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为72.08%。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水稻营养土育秧中传染性烂秧的病因及防治措施,于2015-2016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环山乡环联村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传染性烂秧可分为绵腐型烂秧和立枯型烂秧,是由不同的真菌侵染引起;30%苯甲·嘧菌酯SC、25%咪鲜胺EC、50%嘧菌酯WG、30%霜霉·嘧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 1000倍液对烂秧均有较好的防效,防治效果均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11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10.1叶期(11叶品种)和孕穗期施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或12.5%氟环唑悬浮剂等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水稻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30%爱苗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爱苗EC不同剂量、次数防治水稻稻曲病与常用农药25%粉锈宁WP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 20 ml/667m2、30%爱苗EC 15 ml/667m2和25%粉锈宁WP 140 g/667m2各喷2次,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喷施30%爱苗EC具有保护上三片功能叶、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结实率及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在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安徽、湖北、江苏、广东和广西等地进行18.7 %丙环·嘧菌酯的水稻纹枯病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8.7 %丙环·嘧菌酯在600-750 mL/hm2使用剂量下,纹枯病发病初期(丛发病率达5 %左右)时用药1次,隔10 d再用药第2次,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突出,且显著优于对照,对水稻安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达到高效和节本降耗的目的,本试验选择了2组药剂于播后13 d进行茎叶化除试验,一次性地防除水直播稻田内杂草。试验表明:20%二氯喹啉草酮SC 200 m L/667 m2+20%氰氟草酯EC 50 m L/667 m2+75%氯吡嘧磺隆WP 2 g/667 m2作为水直播稻田杂草茎叶处理组合药剂,对水稻安全性好,对稗草、千金子和扁秆藨草的防效较好,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