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曲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曲病是我县近几年逐步蔓延、日趋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以前认为稻曲病的损失仅限于病粒,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据我们2年考查,稻曲病的危害损失不仅限于病粒,而且影响整个稻穗,随着病粒的增加,结实率不断降低,产量损失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危害对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中籼、中粳稻为对象,对稻曲病为害产量损失及精米下降率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个中籼、粳稻品种(组合)中,稻曲病对粳稻的为害程度高于籼稻。对参试的3个中籼稻品种(组合)的为害程度基本相似,建立籼稻和粳稻危害损失模型  相似文献   

3.
沈云树 《植物医生》2001,14(4):17-18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俗名“丰收果” ,是水稻上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 ,栽培制度的变革 ,水稻稻曲病在城口县逐年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已严重影响着城口县水稻的产理和质量。据1995至2000年调查 ,田间病穗率一般达0%~47% ,平均达25.8% ,单穗病粒率达0%~68% ,平均4.1% ,最高单穗病粒数达68粒 ,产量损失严重。为了掌握稻曲病在城口县的发生危害情况 ,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提高水稻品质 ,减少产量损失。受县政府委托于1995年开始对稻曲病的致病因素及防…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80年代以来,稻曲病危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不断扩大,随着病粒增加,产量损失加重.已成为我市水稻上第二大病害。为此我们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初步试验和观察,现将其结果报道于后。1发生危害特点1.1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曲果与穗重关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曲病曲果与穗重关系研究及其应用丁玉梅(云南省玉溪地区植保植检站653100)稻曲病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认识,以往仅限于曲果的直接损失,1992~1993年通过对自然形成不同曲果数考种、人工控制形成不同曲果数与谷粒经济性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稻曲病造成对空...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绿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称它为"丰年谷"或"丰收果".稻曲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我国亦早有记载.在浙南稻区,20世纪60年代前发生零星,危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4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调查测报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重要真菌性病害。本研究分析了13个供试水稻品种每穗稻曲病病粒数与水稻产量损失的线性关系,根据每个品种线性方程及南方稻区实际情况,得出了田间稻曲病经济允许水平、成灾因子,即平均每穗病粒数分别为0.57、5.44粒。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稻曲病的危害越来越重,为探讨其田间可靠抽样方法及产量损失估算准确性,作者于1987年和1988年在晚稻黄熟期对稻曲病的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布型采用聚块指标(M/M),群聚均数(λ)、K 值指数等聚集度指标及 Iwao 的 M—M 回归和 Tay-lor 幂的法则测定。结果表明,当稻曲病发病较轻时分布属聚集型,当发病较重时(病穗率大于45.8%),分布趋于随机型。抽样技术采用平行跳跃式、对角线式、棋盘式三种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其致病菌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vi-rens)产生的毒素也严重威胁着人畜健康.近年来,随着现代高产品种和两系杂交稻的推广、氮肥的过量使用以及全球气候的明显变化,稻曲病在我国水稻主产区频繁暴发.本文总结了稻曲病的发病症状、分布与危害特点、病原菌及其侵...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几个发病因素和损失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来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在我县年年有所发生,山区丘陵较重,已成为二晚穗期的重要病害。特别是1982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稻曲病在江南稻区发生面积大,发病重,为历史上少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为弄清稻曲病的发病因素及对产量损失的影响,1981~1982年我们进行了稻曲病田间发病调查和室内考种工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1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协同南通市植保站等单位,于1999~2002年开展了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稻曲病发生规律稻曲病通常在田边零星发生,田边四周稻曲病发病严重,田中间稻曲病发生较轻;一般仅发生于单个稻穗,很少有几…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是水稻穗期重要病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稻品种和杂交组合的变化,该病危害面积逐步扩大,遍及全国稻区,特别是近年来呈加重趋势,病穗一般有病粒1-5粒,严重的达20粒以上,既影响产量,又污染稻谷。为寻求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2000年我们在吉安市农科所二晚试验田进行了几种杀菌剂防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稻曲病(false smut of rice)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自1874年Cooke在印度首次发现稻曲病以来,现以遍及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替、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和栽培方式的变化,稻曲病在我国南北各省相继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稻曲病菌所产生的有害毒素能够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因此,安全有效地控制稻曲病,同时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稻曲病在贵州省剑河县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据1999年至2001年调查,剑河县稻曲病一般的病穗率为15%,最高病穗率达38.5%,全县每年减产稻谷310t左右,稻曲病除直接危害谷粒外,还可使稻谷的秕谷粒增加,千粒重降低,出米率下降,同时该病病菌会产生毒素,含有对人、畜有害的吡啶类生物碱化合物,严重地影响了稻谷的商品价值。为减少、控制稻曲病在该县的危害,2001年笔者对稻曲病作了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稻曲病危害症状及发生特点,分析了该病发生、流行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杂交稻制种生产中出现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危害严重,影响了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笔者研究认为,用抗菌剂“402”浸种结合割叶期喷施多菌灵液,对制种田稻曲病防效可达85%左右,大面积使用取得相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稻瘟病、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两大重要病害,属典型的“可防不可控”、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病害[1]。稻瘟病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水稻10%~30%的产量损失,严重发生时损失高达80%以上[2]。稻曲病虽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但会产生多种毒素,对稻米品质影响大,威胁人畜安全[3]。江苏水稻穗期易遇连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近年来,“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深入人心,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等用药方案获得持续推广,筛选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稻粒的真菌病害,对产量和米质均有很大影响,使稻米的品质和商品价值下降,严重影响优质稻米的生产。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稻曲病在思南县已成为水稻作物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进一步摸清稻曲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寻求一条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稻曲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曲病 Ustllaginoidae virens(Cooke)Tak,又名青粉病、谷球病、黑球病,是危害水稻穗粒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述的“粳谷稻、谷穗煤黑者”是有关此病的最早记载。1987年 Cooke 根据在印度获得的标本,首次对该病作了描述。据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天津、沈阳等省市报导,此病从1979年开始回升,1981、1982,1984年病害大发生,它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而且严重污染稻谷,影响人畜健康。据浙江省农业厅统计,稻曲病轻发年份,1985年早、晚稻发病面积231.40万亩,全面防治后仍然损失稻谷759.47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