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为试验材料,在同一施氮水平(纯氮150kg/hm2)下,按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不同施氮比例设计5种氮肥运筹方式,研究氮肥运筹对寒地粳稻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氮肥利用率影响显著,M2处理(50%N作基施、30%N作分蘖肥、10%N作穗肥、10%N作粒肥)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粒肥对氮肥的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影响显著,均高于未施粒肥处理;两品种M2、M3处理产量较高;氮肥吸收利用率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农学利用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肥的基肥施用比例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松粳6号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23%时,可获得理论最高产量,而松粳9号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氮肥基肥比例为45.84%。  相似文献   

2.
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超高产粳稻品种龙稻5号、晚熟超高产粳稻品种松粳9号和优质晚熟品种五优稻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高产品种的产量,但导致了优质品种贪青晚熟,降低了优质品种的产量;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但也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表现程度不一。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对超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对优质品种的蛋白质有影响。从高产和优质的协调考虑,龙稻5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2棵/穴为宜,松粳9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4棵/穴为宜,五优稻1号以施纯氮119.94kg/hm2、4棵/穴为宜。  相似文献   

3.
施肥量对2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超级稻品种‘松粳9 号’和‘松粳15’叶片SPAD 值的变化规律,明确叶片SPAD 值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超级稻‘松粳9 号’和‘松粳15’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超级稻‘松粳9 号’和‘松粳15’上部4 个叶片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SPAD 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2 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 值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施肥量越高增加的幅度越小。在整个调查期内,‘松粳15’叶片SPAD 值明显高于‘松粳9 号’。2 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 值与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公顷产量呈正相关,与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相关性更为紧密,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种植方式对寒地粳稻生育期、产量和温度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龙粳21号和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旱直播、湿润直播和插秧栽培对寒地粳稻生育期、温度利用和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插秧稻相比,旱直播稻和湿润直播稻的全生育期缩短,生育时期推迟,直播稻生育期缩短主要是营养生长期缩短所致;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对温度资源的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全生育期积温表现为湿润直播<旱直播<插秧栽培,直播栽培拔节前对温度资源利用减少,拔节期至成熟期与插秧栽培差异较小;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和结实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千粒重、穗数和穗粒数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旱直播和湿润直播的穗数或千粒重较插秧栽培有显著增加,穗粒数却有显著降低。发挥小穗、多穗的产量构成优势,利于实现寒地直播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1年与2012年于水培池种植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粳4038 (粳稻)及常规高产品种扬稻6号(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观察各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高产品种相比,超级稻品种具有强大的产量潜力,其高产潜力主要得益于较多的每穗颖花数与较大的总库容量(单位地面积颖花量)。超级稻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较大的根量、生育早中期较高的单株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活跃吸收表面积及根系中较高的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是其产量库容大和产量高的重要原因。超级稻存在着结实率较低的问题,这可能与其在灌浆期根系活性下降较快有关。提高超级稻灌浆期根系活性,是提高其结实率、促进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插秧密度与苗数对不同分蘖类型寒地水稻群体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插秧密度和苗数对寒地不同分蘖类型水稻品种群体构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的影响,以多蘖型东农428和寡蘖型龙稻5为试材,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插秧苗数、密度对寒地不同分蘖类型水稻品种群体构成、叶片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多蘖型东农428分蘖数量影响更大,而插秧苗数对寡蘖龙稻5影响更为明显。密度和插秧苗数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SPAD值影响较为一致,即栽植密度较小、插秧苗数较少的处理SPAD值较大。龙稻5在插秧数为8,插秧规格为30 cm×12 cm时产量最高,东农428在插秧苗数为8,插秧规格为30 cm×14 cm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1,(4)
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为研究对象,以松粳9为对照,设置4个栽培密度和5个施肥水平处理,分别对有效穗数、实粒数、瘪粒数、穗长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及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开展调查,探讨松粳15的最适栽培技术条件及高产机理。结果表明,松粳15在栽培密度为30 cm×13.2 cm,施纯氮13 kg·(667 m~2)~(-1)条件下产量最高。对不同肥力下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数进行分析,表明松粳15能够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极大地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并为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硅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波 《中国种业》2017,(3):40-42
为探明硅肥与寒地香型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香稻绥粳18和中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硅肥施用量对寒地香型粳稻齐穗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对香稻齐穗期LAI作用并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齐穗期剑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适宜的硅肥可以显著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硅肥正是通过这三者来显著提高产量,但过高或过低施用硅肥都不利于高产的形成。本研究还获得了2个香稻品种的最佳施硅量,绥粳18在60~90kg/hm~2范围,中龙粳3号在90~120kg/hm~2范围。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形成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盐胁迫对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合成积累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寒地粳稻耐盐研究的生理基础。通过盆栽试验,以耐盐性不同的2个寒地粳稻品种供试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间的关系,揭示寒地粳稻籽粒淀粉合成代谢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盐胁迫对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盐胁迫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寒地粳稻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降低,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下降,而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同时,随着盐浓度的升高,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逐渐下降,盐胁迫主要影响牡丹江30的穗粒数及结实率从而影响产量,影响龙稻5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当土壤含盐量大于0. 075%时,理论产量受到较大影响。就品种而言,与牡丹江30相比,由于盐胁迫下耐盐性品种龙稻5具有相对较高的淀粉合成酶活性,使其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较高,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确保其产量在盐胁迫下仍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是不同耐盐性品种响应盐胁迫的差异产物,其活性变化规律及高低可作为耐盐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13个粳稻品种为材料, 设计5种氮肥用量, 研究高肥环境下氮肥用量对粳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并比较不同产量、结实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水平粳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结果如下: (1) 粳稻产量以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 多数粳稻品种在施氮量为150~225 kg hm-2时产量最高; 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当施氮量超过225 kg hm-2时反而下降, 而千粒重和结实率随施氮量的增加一直呈下降趋势。(2) 氮肥对不同产量水平、穗数水平粳稻品种的增产效应不同。不施氮时产量越低的粳稻品种对氮肥越敏感, 少量施用氮肥即起到较好的增产效果, 而不施氮时产量越高的粳稻品种对氮肥相对钝感, 氮肥施用量<75 kg hm-2时对其产量无明显促进作用。穗数<220×104穗 hm-2和>310×104穗 hm-2的粳稻品种的适宜施氮量低于穗数居中的粳稻品种。(3) 1980年以前育成的品种对氮肥的反应相对一致, 多数在施氮量225 kg hm-2时产量最高; 而1980年后育成的粳稻品种最高产时的N水平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时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粳稻品种农大3号为材料,利用盆栽的方式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时期干旱胁迫都会导致减产,孕穗中期、后期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分蘖中期、前期。分蘖后期(无效分蘖期)干旱虽然穗粒数有所增加,但是祢补不了由于穗数下降造成的产量损失,出穗前各阶段干旱胁迫的减产幅度大于出穗后各阶段。分蘖期干旱使单穴有效穗数减少,孕穗期干旱穗粒数减少;孕穗期、产量形成期(出穗—乳熟期)干旱千粒重、成熟粒率降低;孕穗中期干旱结实率下降,混合千粒重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提高单穗平均粒数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产量,提高饱满千粒重和混合千粒重有助于提高成熟粒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等生物肥料,研究了有机肥、氮肥及生物菌肥的施用量、配比以及对水稻优质米品种秋田小町产量、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生物菌肥与氮肥配施比氮、磷、钾;氮、磷;氮、钾配合以及单独使用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明确了各种生物肥料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农肥、生物菌肥及磷素活化剂与氮肥配施,减少氮肥用量12.5%~37.5%,不施用磷、钾肥的高产配方。  相似文献   

13.
不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胜爱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94-198
为了寻求高产小麦所需的最佳播种方式和行距,实现冬小麦高产和稳产。2011—2013年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冬小麦三密一稀(A)、四密一稀(B)和六密一稀(C)三种种植方式,其中三密一稀(A)种植方式为目前生产上大面积采用的种植方式,三种种植方式的平均行距分别为17.6 cm、15.0 cm和11.7 cm。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四密一稀(B)种植产量最高,其次为六密一稀,三密一稀产量最低,四密一稀和六密一稀种植的冬小麦产量分别比三密一稀种植的产量2年平均提高12.2%和9.0%(P<0.05)。四密一稀(B)处理与三密一稀(A)处理相比具有增产效应,与六密一稀(C)处理相比农业生产中的可操作性强。因此,建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小麦四密一稀的播种方式。7).。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组合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了揭示玉米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同时分析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 研究 13个玉米新组合的穗长、 穗行数、 秃尖、 单穗粒重、 百粒重、 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数是穗行数(0.293)和单穗粒重(0.304),均达显著水平。可见, 提高穗行数和单穗粒重, 同时降低秃尖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的保护性耕作方法,研究了寒地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高产群体平均产量为8467.54kg/hm2,比常规耕作增产3.0%,且在总肥料为509.7kg/hm2时,最有利于增产;保护性耕作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小于常规耕作,是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高的负相关造成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增加,是水稻保护性耕作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对棉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苗、定苗是黄河流域棉区十分普及却费工费时的棉田管理措施。通过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将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提供新的技术途径。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临清市、夏津县、惠民县和东营市4个地点,以常规播种保苗方式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播种保苗(播量11.25 kg hm–2,出苗放苗后不间苗、定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年份、地点和播种保苗方式对棉花收获密度、籽棉产量和铃数皆有显著的互作效应。12个点次(3年4个地点)中有10个点次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收获密度达到4.5~8.5株 m–2,铃数和籽棉产量与常规播种保苗方式相当;2011年东营点和2012年惠民点精量播种保苗方式的密度分别只有3.53株 m–2和3.63株 m–2, 铃数比常规播种分别减少13.8%和9.7%,单铃重与各自的对照无显著差异,籽棉产量分别减少14.2%和5.5%。精量播种处理中2个点次减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收获密度过低,导致铃数降低。通过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较高的收获密度,精量播种减免间定苗能够实现省工节本不减产,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简化栽培措施在黄河流域棉区推行。  相似文献   

17.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我国玉米育种的骨干亲本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30个F2:3家系群体为材料,通过条件分析结合QTL定位方法探讨了单株产量(GYPP)与单株粒数(KNPP)和百粒重(KWE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百粒重比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遗传力高,受环境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更高。单株产量非条件QTL分析共定位到5个遗传主效应QTL和5对上位性位点,其中4个是控制3个性状(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一因多效性位点,1个是控制2个性状(单株产量和单株粒数)的一因多效性位点,全部5对上位性位点都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有关。条件QTL分析还检测到14个QTL位点及10对上位性位点,这些位点在非条件QTL分析中未被检测到,其效应较小。因此,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条件QTL分析方法在单个QTL水平上证实了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较强的遗传相关性,并且能够检测到更多效应较小的QTL;发掘的两个效应较大的一因多效位点可为玉米高产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陕西关中地区60多年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 目前的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近1倍(95%), 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3.1%和58.4%, 90年代以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千粒重增加, 在90年代则千粒重和穗粒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 单位面积穗数相对稳定。 现代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