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生态水文学理论,充分利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长期生态监测数据及其研究成果,在流域尺度上,围绕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及经验进行论述。内容涉及森林水文、森林气象、冻土水文等领域,尤其关注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水分动态及时空分配、森林对降水及河川径流的调节、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水文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源涵养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防护林种,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等功能。从森林植被对水量、径流泥沙和水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水源涵养林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从各国的研究成果来看,普遍认为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可以增加流域产水量;森林植被可以减少径流泥沙含量并能有效改善溪流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径流小区法对4种森林类型径流小区的液体径流量和固体径流量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证明,各种森林类型均有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类型不同,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效果不同,其液体径流量和固体径流量均比全垦荒坡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景观类型的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建立的水文模型,对在假设的不同景观类型情号下的研究区水文过程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假设了5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设置为5种不同的情景,结果表明:随着森林和草地的数量的减少,研究区域的地表径流量将有增大的趋势;流域草地和林地具有消减洪峰,涵养水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祁连山(张掖段)生态屏障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张掖段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核心区和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主要径流形成区。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也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目前面临冰川退缩,雪线上升;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物种减少,病虫害蔓延;投入不足,建设能力弱;生态治理缺乏重大项目支撑等问题。提出了6个方面的发展对策:保护森林植被,增强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保护湿地资源,修复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狠抓节约用水,减轻祁连山生态环境压力;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建议国家尽快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建议国家增加张掖生态用水、建立黑河调水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集水区法的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具有减少地表径流、调节河川流量、减小土壤侵蚀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功能。森林植被变化对森林水文过程的影响会改变水量平衡方程的各个变量, 从而影响森林流域的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量, 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森林结构、森林类型、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经营4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基于集水区法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的结论, 即小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增加河川径流量, 而大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减少河川径流量。最后指出, 在研究单位和研究项目合作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各相关学科的新兴技术和研究设备, 通过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过程与机理, 是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指标监测,采取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文特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为:(1)建立了水位与河川径流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河川径流量变化规律;(2)建立了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冻土冻融、积雪消融等因子与河川径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气温、降水与河川径流的变化趋势;(3)得出了苔藓、枯落物、土壤水热特征以及土壤特性与土壤蒸发之间的生态因子关系。研究结论为山地森林和水资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北山区马尾松,麻栎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北山区马尾松、麻栎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初步研究王鹏黄礼隆邱进贤罗成荣(四川省林科院生态所)四川盆北山区的森林位于长江上游川江流域的源头,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稳定河川流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盆北山地森林的水文作用,对于本区合理经营...  相似文献   

9.
泰山几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森林水文作用过程分割研究法,对泰山5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枯落物饱和持水量在122~588mm之间;土壤总孔隙度在385%~609%之间;30cm厚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在1155~1527mm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涵养水源能力。以上几个评价涵养水源功能的指标都以阔叶林(麻栎林和竹林)和胡枝子灌木林明显大于针叶林(侧柏和油松)。尤其是灌木林,在涵养水源方面有非常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祁连山北坡黑河流域径流量建立了灰色拓扑预测GM(1,1)模型群,同时分析了影响黑河径流量的森林生态环境要素,其关联度是:降水量>≥0℃的积温>森林生态水文要素,并对1989—2005年的黑河径流量作出了预测,从而找到了黑河径流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为河西工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车克钧  傅辉恩 《林业科学》1992,28(6):544-548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净化水质的有益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是河西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本文宗旨是探讨森林涵养水源的机理,筛选涵养水源功能最佳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发展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祁连山排露沟林草复合流域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土壤水分状况随土壤结构、土壤层次、空间分布、季节动态等因子发生规律性变化;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径流形成.研究结论对评价土壤水分的径流作用及水文过程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掖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了开始于1973年,经过23年的努力,已建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区温带高山寒温性针叶林生态定位研究站,并与全国联网。“八五”期间主要开展了植物区系划分,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生物生产量,能量平衡,养分循环,水分循环等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抠系分为东段小区和西段小区,水源林总生物量为4187.7万t,乔木层年净生产量为3.67t.hm^-2.a^-1地被物层为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森林水文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阐述了森林水文的研究动态,以及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研究进展和实际运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森林与水相互作用的特点和森林的水文效应,为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森林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森林的水分调节功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处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以独特的水文作用成9为山前平原及川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以典型山地森林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要群落青海云杉林为例,通过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森林调节小气候的水文规律及功能,揭示了森林对降水的分配调节作用。森林通过林冠层截留降水使到达林内的降水量减少、强度降低、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减弱,避免林内发生地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森林通过林冠层遮蔽减弱太阳辐射降低了林内土壤蒸发,保持林内湿度较高、土壤含有较多水分,为喜湿耐荫植物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阴湿环境,并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条件;森林的蒸腾发散使同一高度林区上空的湿度比草地或裸地高,改变了局地大气环流,为降水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起到了增加林区降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集水造林林分水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环境 ,从而影响到林分物质生产水平。根据不同集水造林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改善程度与林分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 (水分生产力 ) ,以“双优”模式标准 ,可以确定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供试的 5年生和 1 0年生刺槐林 ,分别以小于 1 0 0 0株·hm-2 和不大于 840株·hm-2 为合理的集水造林密度 ,其林木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6 71 4 4g·kg-1和 1 2 1 6 32g·kg-1,符合“丰产理想株型”模式标准 ;林分水分生产力分别达到 8 4 1 0 3kg·hm-2 ·mm-1和 2 1 6 6 46kg·hm-2 ·mm-1,实现了“最佳群体结构”模式标准。在发展“节水”型林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中 ,这种以水分与林分物质生产的关系为理论依据 ,确定造林密度 ,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林类型划分与组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由干性灌丛林、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湿性灌丛林4种森林类型组成,组成简单、结构单一,呈现高寒半干旱气候特点;青海云杉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主体,相对其它森林类型,其组成、层次结构复杂;干性灌丛林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先锋林型,分布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浅山地带;湿性灌丛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类型,分布在山地森林草原带上限,调节水资源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8.
森林枯落物对流域水文过程调节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关键要素对水文过程的调节机理是国际水文学及水资源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森林枯落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区水文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能够延滞流域产/汇流、减缓洪水灾害,还能增强流域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因此,亟需深入研究森林枯落物对流域坡面水文过程尤其是产/汇流的调节机理。鉴于此,文中总结分析了森林枯落物自身持水特性及其对土壤入渗、蒸散发、坡面产/汇流等方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基本特征,系统梳理了研究进程中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森林区的枯落物水文功能及其调节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金沙江流域华山松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裸地为对照 ,对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华山松人工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营养成分、林分涵养水源的能力、林冠层降雨截流功能、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土壤渗透能力、林地地表径流及泥沙量以及地表生物量和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定点、定量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华山松林对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与裸地相比 ,其林地有机质、土壤月均含水率、渗透性能分别是裸地的 2 74、 1 14、 4 6 1倍 ,土壤最大蓄水量比裸地高5 6 74 % ;华山松林分年降雨截流量为 6 3 7mm ,截流率为 2 0 2 % ,径流率为 5 7%。径流削减率为 91 3% ,泥沙削减率为 95 6 % ;土层 2 0cm之上根系占总量的 83% ,对地面固土保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hydrological effects of forest litter and soils in the Simianshan Mountain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nual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forest litters is about 6.80–20.21 t/hm2 and the maximum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ranges from 1.8 to 4.6 mm. Among them the water carrying abilities of the litter of Lithocarpus glabra and natural deciduous forests are larger than that of Pinus massoniana. A power function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accumulated water-carrying volume and time.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shows that forest soils, to a depth of 1 m, have a powerful water-carrying ability, varying from 7.84 to 18.87 mm.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il infiltration rate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im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5, 27(1): 33–37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