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菜豆象是我国一类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该虫早已在朝鲜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发生危害。集安口岸从2000年至2004年已经连续9次从朝鲜进境菜豆中截获菜豆象,且虫量大,最严重达250头/kg.每粒最多有12个蛀孔,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2.
伊犁河谷苹果绵蚜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别名血色蚜虫、赤蚜,俗称棉花虫,是苹果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也是《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一种。该虫原产北美,目前分布于欧洲、澳洲和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等国,1914年传入我国山东威海。2005年传入新疆伊犁河谷,目前新疆只分布在伊犁河谷。  相似文献   

3.
日前,重庆检验检疫局国际邮局办事处工作人员在现场查验进境邮件时,截获两袋由土耳其邮寄的植物种子白芸豆Phaseolus vulgaris和眉豆Lablab purpureus(Linn.)Sweet,发现两袋种子都携带多头豆象类害虫。该种子送重庆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饲养,陆续羽化出87头成虫。经鉴定复核,确定该虫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菜豆象  相似文献   

4.
从世界分布、主要寄主、经济重要性、传入可能性和风险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菜豆细菌性萎蔫病菌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病菌是特别危险的有害生物。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非疫区输入、输出国应严格检疫、进境口岸加严检查等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泰国籍货轮实施检疫时,发现船上食品舱的一袋500g豇豆已经被严重蛀食,并从豇豆上截获豆象成虫。 经室内鉴定,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菜豆象。鉴定人员统计发现,在送样的25粒豇豆上竟有38只成虫,说明菜豆象的为害已非常严重。 据悉,这是海南口岸有史以来首次截获此类害虫,也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首次截获一类危险性害虫。检疫人员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货轮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防止了该虫的传入。检疫人员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检疫鉴定技术,确保了海南乃至我国豆类生产的安全。 据有关专家介绍,菜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植物害虫,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它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仓储害虫,为害菜豆、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赤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其幼虫一旦在豆粒内蛀食,将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刊辑)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4日从福建检验检疫局获悉,经专家鉴定,此前由福建省福清检验检疫局送检的虫样,为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咖啡果小蠹,这也是福建省检验检疫部门继2005年以来第二次在福州新港进境空箱中截获国家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这批有害生物是从福州新港一批来自阿联酋的进境空箱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从日本邮寄进境的鸡爪槭盆栽中检出一种短体线虫,该群体多为幼虫、雌虫,雄虫未见;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其鉴定为朱顶红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hippeastri。该线虫在国内尚未见分布报道,属于中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短体线虫非中国种),是中国首次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8.
不同寄主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了黄瓜、菜豆和番茄各5个品种对美洲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最有利于该虫生长发育,其次为番茄、黄瓜.用上述作物饲养,该虫的全生育历期依次为23.162、24.184和25.084 d;初孵幼虫到蛹态的存活率依次为84.57、83.21和82.60;蛹重依次为0.429 5、0.404 5和0.402 9 mg.供试品种中,黄瓜品种夏丰1号,菜豆品种地豆王2号及番茄品种L-42较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黄瓜品种西农58号,菜豆品种95-33架豆王较不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咖啡黑长蠹(Apate monachus Fabricius)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林木果树、木材等。对该虫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及经济重要性、生物学尧生态学、传播方式、防治技术等进行综述,分析了该虫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和风险性,为该虫的鉴定尧检疫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菜豆象在吉林省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象是我国进口植物检疫对象之一,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蔓延速度快,生态适应性强。菜豆象在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均有分布。朝鲜的咸镜北道,慈江道,两江道都有此虫发生。上述发生区与吉林省接壤,地理纬度及温度等与我省接近。本文从此虫的分布与危害。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环境条件等方面,探讨了菜豆象传入我省的危险性以及传入后生存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强进口植物检疫,在边境地区定期开展疫情调查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危险性植物有害生物传入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由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共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于5月28日发布并实施。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原来的84种增至435种。1992年7月25日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2.
黑双棘长蠹Sinoxylon conigerum Gersta咬cker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双棘长蠹Sinoxylon属(非中国种)害虫,主要危害木材、林木、果树等。首次发现该虫入侵我国广西钦州并在荔枝园发生危害,对该虫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及经济重要性、生物学、传播方式、防治技术等进行综述,分析明确了该虫对我国的潜在威胁和风险性程度,并提供了成虫主要形态特征图,为该虫的鉴定、检疫、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从进境木包装中截获的栉角窃蠹的分布、危害、形态特征等,以便今后在检疫过程中引起重视,防止该虫的入侵和扩散。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噻虫嗪在菜豆中残留的检测方法、噻虫嗪在菜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与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对噻虫嗪、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5×10-11g,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1,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94%和89%~9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4.2%和4.6%~7.7%。噻虫嗪在菜豆中的半衰期为2.0~4.1 d,药后5 d消解69.3%以上。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75.0、112.5 g·hm-2时,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0 d,收获的菜豆中噻虫嗪的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1,故推荐该药在菜豆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船用垫舱木料松材线虫的检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2月,天津动植物检疫局从进境垫舱木料中发现有蓝变现象松木。通过实验室分离、镜检,检出国家一类危险性害虫-松材线虫。基于此虫危害极大,更应加强对来自疫区垫舱木材的检疫和处理,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6.
牡丹江市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寄主有水稻、稗及禾本科、莎草科杂草,成、幼虫都能为害水稻,幼虫对秧苗的为害是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原因。该虫是全国植物检疫对象,是我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中规定的二类危险病虫,是本市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几乎每年均有发生,2010年发病率为8%,造成水稻减产30%-40%。  相似文献   

17.
二点委夜蛾在河北危害夏玉米的调查研究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欧洲等地,国内未见报道.2005~2007年在河北省发现该虫危害夏玉米幼苗.经饲养鉴定,该虫在形态学上与地老虎等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警惕危险性害虫 菜豆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国内曾称为大豆象,为我国规定的对外检疫性仓库害虫。该虫的分类地位属鞘翅目,豆象科Bruchidae。菜豆象原产于中美和南美,随着国际贸易和引种等渠道广泛传播,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害虫,分布于5大洲4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进境韩国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方法]从韩国进境的大花蕙兰植株病变叶片中分离到细菌菌株,并通过形态鉴定、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确认该病菌为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Erwinia cypripe-dii),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兰花中检出该病害。[结论]为我国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的预防及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对长小蠹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目前已入侵台湾、海南和云南.利用高空诱虫灯在海南的海口和儋州两地进行诱集,结果表明:海口高空诱虫灯下中对长小蠹的月度诱虫数量峰值主要集中在5—6月,而虫量较多的月份为3—9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虫量相对较少;儋州点2018年的诱集结果显示,中对长小蠹诱虫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