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节对虾为我省主要养殖虾类,在南方俗称“草虾”,以个体大、壳薄、含肉率高、生长周期短(特别是在有淡水水源的地区)、耐高温和广盐性,具有高于其它对虾类的经济效益,深受广大虾农的喜爱。随着草虾虾苗需求量的增长,近年来虾苗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致使苗价大幅度的升高。虾苗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因水质日渐恶化,影响到育苗的成功率;二是亲虾人工催产技术尚不完善,母虾的产卵率一般仅为总数的1/3。若能解决好亲虾的人工催产,就可以大大提高亲虾的利用率。 1.亲虾的来源 本省草虾工厂化人工育苗所用的亲虾大部分是由国外空运而来,经检疫后运回育苗  相似文献   

2.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人工育苗在广东已进入集约化、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阶段,为对虾养殖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苗种基础。现从亲虾的选择和催熟、育苗水质、加温和充气、饵料、病害防治等几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以祈抛砖引玉达到虾苗质优价廉,使斑节对虾养殖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人工种苗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正凛 《海洋渔业》1993,15(2):74-78
<正> 斑节对虾系暖水性海洋生物,台湾俗称草虾。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斑节对虾自从我国台湾省1968年人工育苗首次获得成功以来,发展很快,现已成为  相似文献   

4.
草虾 (学名斑节对虾 ) ,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范围广 ,且耐高温、食性杂、产量高等优点 ,是目前世界上对虾类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 ,其养殖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草虾在我国南方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后 ,养殖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可观。近年来草虾北移山东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低盐海水双季养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珠口低盐海水(盐度24-1)早季养殖中国对虾、晚季养殖草虾技术进行了研究。2种种虾在盐度为26.0的育苗水中可直接移入盐度为10.4的低盐海水中养殖。盐度1.3-10.4范围内的海水中,成活率随盐度升高而提高。珠江口低盐海区一年可养殖两季对虾,早季养中国对虾,晚季养草虾,双季亩产可达280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1995,(3):14-16
《广东对虾养殖技术改革要点》,是参照农业部渔业局新修订印发的《中国对虾育苗技术规范》和《中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借鉴泰国养草虾的成功经验,结合广东对虾养殖生产的实际而制定的。各地可因地制宜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7.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又名草虾。我国台湾省在世界上享有“草虾王国”之荚誉,十几年来在草虾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目前台湾草虾的养殖方式为集约式养殖,这种高密度的养殖使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各种疾病不断产生。本文根据一些报道,就台湾斑节对虾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俗称草虾、花虾、虎虾,属热带性大型虾类,我国主要产于海南、广东和广西沿岸,浙江、福建也有少量分布。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离水耐干性强,便于活运,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人工育苗和养殖斑节对虾都有较长的历史,发展很快。我国台湾省于1968年首次人工育苗成功,二十几年来发展迅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东、福建经过多年试验,1992年进行大规模的人工苗种和养殖生产,草虾养殖业正在积极的开发发展中。1992年4—8月,受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的委托,在我所鼓浪屿实验场2.5亩的池塘中,用华大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马牌对虾饲料,进行养殖斑节对虾验证试验。经过116天的试养,收获斑节对虾580公斤,平均亩产232公斤,成活率为74.2%,个体规格为每公斤64尾,饲料系数1.98。该项试验结果,已于1992年8月17日通过专家验收确认。  相似文献   

9.
冯玉爱  符泽雄 《海洋渔业》1993,15(5):205-206
<正>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又称角虾、青根虾,台湾称草虾,它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且对饵料选择不严格(偏植物性),广盐性,耐高温,离水后的抵抗耐力强,具有活虾出口的优越条件,是虾类养殖的理想品种,是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南方、台湾省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来,斑节对虾工厂化育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量逐年增  相似文献   

10.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花虾,在我国浙江以南沿海广泛公布。斑节对虾耐高温,具广盐性,适宜于我省沿海尤其珠江口海区高温、低盐且盐度变化大的特殊环境,是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斑节对虾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耐干性强能销售活虾,故养殖斑节对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俗称草虾、花虾,属热带性大型虾类,我国主要产于海南、广东和广西沿岸,浙江、福建也有少量分布。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是养殖的优良品种。东南亚许多国家养殖斑节对虾有较长的历史,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近年来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发展较快。我国除台湾省在斑节对虾人工育苗、养成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外,广东、福建还处于初期阶段。为了开辟新的养殖品种,促进我省对虾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外合资马尾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承担省水产厅科教处下达的“斑节对虾高产养殖试验”的任务,于1988年6  相似文献   

12.
引言台湾省在斑节对虾(又称草虾)繁殖技术取得成功以后,不断改进技术,1985年生产斑节对虾3000吨,1986年达到6000吨,预计到1990年,有突破年产10万吨大关的可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口味,增加池塘中放养的品种,选择了三种对虾—短沟对虾Penaeus semisulcatus、巴西对虾P.brasili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进  相似文献   

13.
吴宝仙 《水产科技》1992,(3):40-40,33
印度尼西亚华侨在当地主要养殖的对虾品种是草虾,在祖国称它为斑节对虾(Peneus monodon)。印尼养殖草虾的技术和饲料来源,主要依靠台湾,但台湾草虾饲料价格较高,一般在800~1000美元/吨。为此在印尼从事养虾的华侨都想得到质优价廉的祖国大陆生产的对虾饲料。我们在印尼东爪哇(JAWA TIMOK)的伟南梦(BANJUWANGI)市郊海边,  相似文献   

14.
以三氧化二铬(Cr_2O_3)为指示物质,用华大饲料公司生产的“金马牌”草虾对虾配合饲料,对草虾(Penaeus momodon)和日本对虾(P.japcnicus)进行消化率参数试验。其总消化率分别为83.7%和77.3—82.9%、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9.8%和87.3%.  相似文献   

15.
张俭 《科学养鱼》2006,(7):32-32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养殖品种。以下结合本人开展的斑节对虾健康养殖试验介绍其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渐次形成规模很有必要。 1 引种养殖斑节对虾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从斑节对虾人工养殖的情况看,斑节对虾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斑节对虾又称草虾,是对虾类中最大的一种,盛产于东南亚地区。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和食性杂的优点。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特别是福建等地已成功地进行工厂化育苗并开始大面积养殖出口,效益十分显著。近几年来,在我国其它一些省市如河北、江苏和山东等地也  相似文献   

17.
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 Hohhuis俗名白虾,五须虾。白虾是河口咸淡水地区:养虾的主要敌害,不仅与草虾(斑节对虾)争饲料,争空间,争氧气,并能吃掉刚脱壳的草虾。笔者在多年的养虾实践中注意到:白虾和草虾虽同属甲壳类,但在生活习性上还是有些差别的。  相似文献   

18.
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itrans(Paulsen)Takana是一种单细胞浮游硅藻。我们于1979年在厦门海区采样分离培养而得。据报道(Tobias—Quinitio,E.,1982)此藻营养成份含有:粗蛋白23.94%、粗类脂物8.69%、碳水化合物19.01%。经用于菲律宾蛤仔、缢蛏、太平洋牡蛎、栉江珧、海湾扇贝及长毛对虾、日本对虾、草虾等人工育苗幼体饵料试验,证明它是多种贝类和虾类幼体前期的优良饵料。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 Fabricus)因其幼虾多附着于河口海藻或海草上,体色呈绿色,台湾省渔民称之为草虾。由于其适应性强,生长快,个体大,成为世界重要的养殖对象。最近几年,北方沿海地区利用小型池塘进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成功,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但由于斑节对虾属于高温品种,苗种对北方低温环境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因此,在北方开展养殖,养殖户在选购苗种时更加青睐体长2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多年的对虾育苗经验,重点从水质调控和生物饵料投喂方面着手,于2007年在我站进行了大规格斑节对虾育苗技术研究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草虾,学名斑节对虾,又称黑壳虾,属对虾科.由于该虾喜欢栖息于水草场所,故称为草虾.草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广盐性、养殖周期短、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成虾产量高等特点.所以,该虾已成为当前养殖的重要对象.现将其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