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饲料不同成型剂对稚蚕饲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含桑绿枝粉稚蚕人工饲料配方中,以淀粉和卡拉胶为成型剂,进行稚蚕饲育对照试验,除2龄眠蚕体重外,各项饲育成绩无显差异,3龄改喂桑叶后,淀粉区饲育成绩迅速提高。含淀粉饲料价格低廉,在加水量适宜时,可以采取切条给饵方法。  相似文献   

2.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日本研制成功家蚕人工饲料后,很快实现了产业化,在养蚕与蚕种生产中广泛应用。我国对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研究,也有30多年历史,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近几年来,我所在省内建立了莒县、诸城、五莲、青州蚕种场、沂水蚕种场等稚蚕人工饲料育中试基地,其中,莒县和青州蚕种场还建设了设施较完备的人工饲料育专用蚕室。我们通过小区试验及四年中试,已开发出适合人工饲料用蚕具,研制出添加桑绿枝粉的低成本稚蚕人工饲料,制定了人工饲料质量标准、饲育技术规范,部分蚕品种(杂交种)1—2龄人工饲料育在发育整齐度及产茧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桑嫩芽叶粉对提高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探讨了桑嫩芽叶粉在人工饲料配方中的含量组成对饲养家蚕的效果。用含20%桑叶粉 20%桑嫩芽叶粉的配方对养蚕效果较好,其疏毛率、2龄起蚕率、2龄眠体重、4龄眠体重比含40%桑嫩芽叶粉或含40%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配方优。在人工饲料原料中加入适量的桑嫩芽叶粉,可提高人工饲料的养蚕效果。  相似文献   

4.
桑前  李瑞 《江苏蚕业》1993,(3):11-15
试验认为,生产中稚蚕期采用人工饲料育,由于蚕儿摄食性、发育整齐度好,蚕体质强健、发病少,有利于共育;饲育成绩和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无大差异。采用稚蚕期1~3龄一回平板下层给饵饲育,操作简单,劳动生产效率至少可以提高5倍以上。还可调整养蚕布局,不需配备稚蚕专用桑园,能提高桑园产叶量,扩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粉为成型剂的稚蚕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崔为正  王伟东 《蚕业科学》1998,24(4):210-214
玉米粉作为家蚕人工饲料成型剂,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和保水性能,并具有促进蚕儿摄食和生长发育的作用。稚蚕人工饲料中添加40%左右的玉米粉,取代琼脂、淀粉等传统成型剂。以玉米粉为成型剂的稚蚕人工饲料新配方,饲料成本不到普通琼脂饲料的30%,茧丝质近似全龄桑叶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的现状及我国的实用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外研究概况 有关家蚕人工饲料的探索,早在30年代就有报道,但直到1960年,日本的福田和伊藤才首次用人工饲料养蚕完成了一个世代,从而开创了养蚕史上的新纪元.用人工饲料养蚕与桑叶育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养蚕不受季节、气候和桑对生长的限制,可任意调整养蚕时间和全年连续养蚕,从而打破了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其次,人工饲料营养均一,可使蚕获得同样的营养条件,饲料消毒无菌,有利于防病、防污染.更重要的是,人工饲料育便于实现饲料生产和养蚕生产的机械化、工厂化,简化生产环节,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是蚕业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此外,人工饲料还是开展家蚕营养学、病理学等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蚕的基因工程产业化等蚕业高新技术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受到世界各养蚕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自其诞生以来,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其人工饲料的研究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到1975年,日本已完成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研究,1977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普及率逐年提高,成为其蚕业生产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又培育成功广食性蚕品种,并开发出相应的低成本LP饲料、颗粒饲料及相应的饲育机械,可实现1~4龄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5龄分户桑叶育的"蚕农一周养蚕"的蚕桑生产新模式.近来,日本由于高度工业化,传统农业包括养蚕业出现了极度萎缩的局面,为挽救其养蚕业,日本蚕业界结合家蚕新用途和新型蚕丝的开发,又进行了全龄一次给饵、一年饲养36批蚕的超省力全年连续无菌养蚕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生产中试.  相似文献   

7.
小蚕人工饲料育生产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试验比较了稚蚕人工饲料育饲育式与小蚕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了生产上应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及1~2龄封闭饲育技术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的疏毛率、全龄发育经过及生命率等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差异,蚕体重在人工饲料育期间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但后期生长加快、差距缩小。全茧量、张种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有所降低,但茧丝质量基本达到了全龄桑叶育水平。生产上应用该技术,小蚕饲养总费用可减少50%以上,养蚕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  相似文献   

8.
家蚕壮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不同添加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国内已在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日系原蚕稚蚕饲育及杂交率检验等方面得到大面积使用并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家蚕全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在饲育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壮蚕期人工饲料的食下量张种在100kg左右(干量),特别是5龄蚕期要占全龄人工饲料食下量的85%左右,因此,饲料费用高,是制约家蚕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不影响饲育成绩的前提下,研制适合家蚕(现行品种)壮蚕用低成本人工饲料, 可大幅度降低饲育成本.根据壮蚕期的营养需求,在壮蚕用人工饲料中适量添加廉价的桑树绿枝粉,成为研制低成本饲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不同剂型人工饲料对家蚕的饲养效果,本试验以‘优食一号’为试验品种,采用1~2龄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模式,研究粉体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疏毛率基本一致,低于桑叶育;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体重和龄期经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桑叶育;颗粒饲料育家蚕的生长发育略低于粉体饲料育和桑叶育家蚕;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的茧丝长、茧丝纤度和解数率比桑叶组低,茧丝质量无显著性差异。表明2种剂型的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小蚕期使用,大蚕转桑后补偿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用说,家蚕实用的天然饲料是桑叶,但最近新出现了蚕的人工饲料。因为人工饲料的技术,使蚕的营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与营养学发展同时,人工饲料的组成又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人工饲料育的技术体系。人工饲料的稚蚕饲育技术是使蚕茧生产现代化、合理化的革新技术,所以在人工饲料的实用化方面,现在正在推广适合稚蚕饲育室的人工饲料稚蚕共同饲育技术。此外,原蚕人工饲料育的推进,也正在探讨中。人工饲料的组成改善、饲料调制等已成为养蚕业的新领域;此外,人工饲料的养蚕技术、蚕病防治以及与此有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显著开展,对人工饲料的有效应用寄与很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稚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的添加效果及加工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家蚕稚蚕人工饲料中分别添加 15 %的桑绿枝粉、冬桑条粉、桑皮粉等 ,并与豆腐渣、市售纤维素粉末等进行了对照试验 ,结果以添加桑绿枝粉的稚蚕人工饲料各项成绩最为理想 ,稚蚕对其有良好的摄食性 ,从而为研制稚蚕低成本人工饲料开辟了新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保育的部分家蚕品系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从而为选育适宜安徽省地理气候条件的人工饲料育适应性蚕品种奠定基础,挑选了 Z18等14份家蚕品系资源进行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稚蚕饲料育)适应性及饲育成绩调查,以优食一号、菁松x皓月作为品种对照,以全龄桑叶育作为饲育方式对照...  相似文献   

13.
家蚕人工饲料育1977年在日本实用化后,很快显示出:(1)养蚕不受季节限制、(2)隔离野外病源、(3)节约劳力等的优越性,普及率逐年增加,据1987年统计,丝茧育普及率已占全国总收蚁量的35.0%,种茧育已占45.8%,日本出于政府的决策,人工饲料育目前只限于稚蚕期,壮蚕仍行桑叶育。我省的蚕桑生产,特别在苏南地区,近年来出现劳力紧张以及工业废气排放、农药污染等的威胁日益加剧,为确保蚕茧、蚕种生产安全,借鉴日本的经验,逐步推行人工饲料育,殊有必要。为此,特约苏州蚕专桑前同志撰稿系统地介绍家蚕人工饲料的发展、饲料种类、配方、调制以及饲育环境、饲育方法等,由本刊陆续连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全龄饲育2HG×春54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通过全龄人工饲料育方式,对2HG×春54正反交蚕进行了饲育研究,结果是:该品种蚕对低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配方有较好的适应性,随着桑叶粉含量的增加,疏毛率、起蚕率、眠蚕重成绩呈上升趋势,在含有15%桑绿枝粉及叶柄粉的前提下,稚、壮蚕的饲料中桑叶粉配比可在20%~30%。  相似文献   

15.
<正> 稚蚕人工饲料育作为养蚕业划时代的技术,于1977年开始普及,已经七年了。它与桑叶育相比各有利弊,然后在不受气候影响和节约小蚕用桑园和饲育劳力等方面,为养蚕经营的现代化和合理化作出了贡献。一、人工饲料育的普及状况家蚕人工饲料自从1960年开发以来,反复进行了大量的饲育试验研究,1977年开始普及,目前在进行茧生产的45个都府县中,  相似文献   

16.
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养蚕业,目前依靠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蚕桑生产在家庭收入的比重,蚕桑生产必须向规模化、专业化、省力化方向发展。家蚕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是上述养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实施的不同形式小蚕共育,有些地方在组织管理上、桑叶采摘、蚕病防治、分蚕等方面存在许多难题。通过实施稚蚕人工饲料规模化、工厂化饲育,能解决稚蚕饲育技术要求高、对叶质要求严、蚕病防治难、饲育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达到3龄蚕在进入养蚕农户后好饲养、蚕病…  相似文献   

17.
姜玲 《江苏蚕业》1997,19(4):49-52
本文通过农村稚蚕人工饲料育的规模化饲养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饲育方法及技术处理规范,并与桑叶育的实绩作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实行人工饲料养稚蚕,对于合理调整养蚕布局,控制蚕病和农药、氟化物等中毒的发生,确保蚕茧生产的稳定高产、节省耕地,提高养蚕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通过全龄人工饲料育方式,对2HG×春54正反交蚕进行了饲育研究,结果是:该品种蚕对低桑叶粉含量的人工饲料配方有较好的适应性,随着桑叶粉含量的增加,疏毛率、起蚕率、眠蚕重成绩呈上升趋势,在含有15%桑绿枝粉及叶柄粉的前提下,稚、壮蚕的饲料中桑叶粉配比可在20%~30%。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利用秋季自然晒干法生产桑叶粉、配制人工饲料饲育小蚕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自然晒干法生产桑叶粉时,秋季不同时期及不同方法加工的桑叶粉,养蚕效果有明显差异;霜后的桑叶,仍可能生产出能够满足家蚕人工饲料生产需要的合格桑叶粉。  相似文献   

20.
著者为了谋求人工饲料育的低成本与省力化,在无菌室和普通蚕室对稚蚕期(1—3龄)人个饲料一回给饵的蚕进行了大量饲养。关于此生产法的安定性已进行了病理学的探讨(松原等1989)。人工饲料育中,开发饲料与饲育方法关系极为密切,两者不能简单的分离。著者认为在普及饲育方法中,有必要探明饲料种类与饲育法的关系。为此,本研究在普通蚕室中为其向养蚕现场普及稚蚕期(1—3龄)人工饲料一回给饵育,使用市售的2种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