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十年代初,我县种植黄、红麻习惯于春播(即春麻)。1975年以前,春麻面积占全县种麻面积的80%。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春麻与粮油作物争地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75年以后,我县大力推广夏播红麻。到1980年,夏播红麻面积占全县麻面积85%,1982年  相似文献   

2.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  相似文献   

3.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灾害较重的一年,7——8月份降雨536.9毫米,占年降雨量900.9毫米的59%,比历年同期降雨量241毫米多195.9毫米。大灾之年,红麻丰收,这是由于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县黄、红麻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占全省麻田面积的15-20%,单产从320斤上升到550斤,总产25—30万担,占全省收购量30-50%。过去,我县麦茬麻的比例较大,黄、红麻要待麦收后播种,因小麦生育期长,不能保证黄、红麻有150天的生育期,产量不高。为了较好地统一粮麻双高产的矛盾,从1977年开始,  相似文献   

5.
1固始红麻生产概况及“红引135”品种推广的重大意义河南省固始县是全国重点红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30万亩,占豫南麻区总面积40%。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是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县红麻80%为夏播麦茬红麻,一般6月1...  相似文献   

6.
霍邱县沿淮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周汝意(安徽省霍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淮河流域麻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片商品红麻产区,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二分之一左右。该区主要是夏播红麻。其中,麦茬红麻约占红麻播种面积的70%左右。霍邱县是安徽省内沿淮种植红麻最大的一个县...  相似文献   

7.
麦茬套播红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张圣彩(江苏省南通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一)我县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是江苏省黄红麻主要生产基地。全县黄红麻种植面积常年为5万亩左右,占全省黄红麻种植面积的18—39%,总产占全省31.3—50%,收购商品麻占全省收购...  相似文献   

8.
何仕渊 《中国麻作》1983,(2):21-21,36
富驿公社幸福大队五生产队1981年种植红麻11.8亩,总产9138斤,平均亩产774斤。其中1.01亩干板田,3月育苗,4月移栽,9月收割,交售熟麻681斤,折亩产674斤,亩产值326.89元,较直播的春麻增产38.39%,较大面积直播的夏麻增产57.42%,创全县红麻单产最高纪录。其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9.
我县黄、红麻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占全省麻田面积的15—20%,单产从320斤上升到550斤,总产25—30万担,占全省收购量30—50%。过去,我县麦茬麻的比例较大,黄、红麻要待麦收后播种,因小麦生育期长,不能保证黄、红麻有150天的生育期,产量不高。为了较好  相似文献   

10.
我县种麻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高产麻区之一,1982年通过贯彻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黄、红麻生产又夺得了大丰收。全县21827亩黄麻和红麻,平均亩产982斤,比大丰收的1978年增产38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围塘精洗(即黄,红麻收割后,把黄、红麻地的田埂加高,然后灌水沤制黄、红麻)在我县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77年以来,红麻面积不断扩大,带杆精洗面积缩小,不少社队围塘精洗也逐年减少。近两、三年,“围垦”麻区大面积搞就地图塘精洗,使围垦种麻的连续年限有效地延长了的一、两年。  相似文献   

12.
富驿公社幸福大队五生产队1981年种植红麻11.8亩,总产9138斤,平均亩产774斤。其中1.01亩干板田,3月育苗,4月移栽,9月收割,交售熟麻681斤,折亩产674斤,亩产值326.89元,较直播的春麻增产38.39%,较大面积直播的夏麻增产57.42%,创全县红麻单产最高纪录。其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3.
1978年我县种植红麻3万亩,获得了大丰收,做到了当年全部沤洗成熟麻。具体做法如下:一、摸清水源挖塘蓄水:为了使红麻纤维当年沤洗成熟麻,我们对全县水源、水面逐村逐队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主要采取三项措施:①以种麻  相似文献   

14.
阳新是湖北的苎麻之乡,一年收三季。一般是头、二麻单产较高,三麻最低。全县三麻常年亩产仅30斤左右,只占全年三季总产的20%上下。但一些高产社队,三麻单产常达百斤以上:1975年,白沙公社吴东成大队堰头生产队30.5亩苎麻,三麻平均亩产117.5斤,比头麻亩产高12.35%,占全年产量的33.79%;1980年三麻单产也达到105.6斤。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廉江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壤肥沃,温,光,热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十分充沛,对发展红麻生产十分有利,我县自1966年以来开始发展红麻生产,目前全县种植红麻已达6万余亩,已成为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由于过去忽视红麻栽培技术,红麻单产一直较低,1978年全县红麻平均亩产只有384斤。  相似文献   

16.
围塘精洗(即黄、红麻收割后,把黄、红麻地的田埂加高,然后灌水沤制黄、红麻)在我县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977年以来,红麻面积不断扩大,带杆精洗面积缩小,不少社队围塘精洗也逐年减少。近两、三年,“围垦”麻区大面积搞就地围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江西黄红麻主产县之一,黄红麻收获后,历来利用河湾、池塘沤洗黄红麻,由于脱胶产物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人、畜生活用水和水产养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1988—1989年我们进行了稻田沤麻技术试验,获得了较满意的社会、经济效益,在麻区示范推广后,深受麻农欢迎,1990年全县共推广稻田沤麻(水面)达1500余亩。现将稻田沤麻试验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8.
红麻在我县俗称黄麻,是一种群众喜爱种植的经济作物,全县栽培面积在6万亩以上。据测定,红麻鲜叶含粗蛋白质3.08%,每亩可产鲜叶500公斤以上。过去仅少部分煮熟喂猪,大量露天堆放而腐烂,未能很好利用。为了提高红麻叶的利用率,我们进行了青贮用作饲料的初步试验,以探索其青贮效果及加入添加物对青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县种麻历史悠久,是浙江省高产麻区之一。1982年通过贯彻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黄、红麻生产又夺得了大丰收。全县21827亩黄麻和红麻,平均亩产982斤,比大丰收的1978年增产38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青皮麻是我县苎麻的主栽品种,面积达7000余亩,产量占全县总产的80%以上。过去品质也好,1960-1969年重庆麻纺厂十年大样统计单纤维支数达1780支,1979年参加全国10个地方良种鉴定,头、二麻的平均单纤维多数为1616支。1981—1982年,我们收集了66个头、二、三麻的样品测试,平均单纤维支数1255.3支,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