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兵 《中国麻业》1985,(2):20-21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产量近1000万斤(精麻)。为了进一步提高红麻产量和品质,1984年我们会同供销部门进行了麦套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栽培方式不但产量高,而且对提高纤维强力、改进纤维品质也有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浙江省麻区的“青皮红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和总产也不断增加,但是,在红麻的旺长阶段,有些田块的麻株常因生理缺钾而引起黄叶现象,特称之为“黄叶病”。此病对红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有些麻区有一年比一年严重的趋势,是夺取红麻全面稳产高产的障碍之一。为了不断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必须注意加强对它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形、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麻叶龄促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麻裂叶型晚熟品种青皮3号为材料,研究了叶,叶龄的变化及其与麻株生长、干物质积累、纤维发育、生理变化、纤维产量、纤维品质的内在相关性,进行叶形、叶龄指标的生长阶段划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叶龄指标管理技术,为红麻叶龄模式栽培体系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红麻“浙萧麻1号”不同花期的种子质量及其对出苗的影响傅福道,胡兆金(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红麻新品种"浙萧麻1号"属中熟偏晚类型,同期收剥在纤维产量、品质、结实性、以及抗病性等方面,均比"青皮3号"为优,熟期比"青皮3号"早25天,在我省麻区均能留种...  相似文献   

6.
前言 应用植物种,属间杂交做为育种手段,已成为世界上培育新物种和新类型的有效途径。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纤维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黄麻、红麻新类型,以锦葵科木槿属的红麻、玫瑰麻,金钱吊芙蓉等种和田麻科黄麻属的长果种,圆果种进行种间杂交。同时,还结合探讨红麻和柽麻、黄麻和柽麻科间杂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ZH-01"是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从中熟红麻"浙萧麻1号"中选择植株大小中等,茎杆上下粗细均匀、茎色清秀无斑点,中熟偏早,结果集中的优良单株,多次选优、南繁加代、多点品比于2003年育成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浙江省多点品比平均纤维产量3533.25kg/hm2,比青皮3号增产12.95%。2004-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三年平均纤维产量3262.75kg/hm2,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604.25kg/hm2。除株高与对照相仿外,其它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居参试8个品种的前三位。是一个优质、抗病、丰产性较好,符合墙纸等工艺品生产要求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麦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黄麻、红麻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已做到用麻基本自给。黄麻、红麻生产中以收割和剥制加工最为费工,收获不及时则影响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麻区群众要求以机器代替手工操作。目前黄麻、红麻的剥制加工作业已有定型机具可供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浙江省麻区的“青皮红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和总产也不断增加,但是,在红麻的旺长阶段,有些田块的麻株常因生理缺钾而引起黄叶现象,特称之为“黄叶病”。此病对红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有些麻区有一年比一年严重的趋势,是夺取红麻全面稳产高产的障碍之一。为了不断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必须注意加强对它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ZH-01"是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从中熟红麻"浙萧麻1号"中选择植株大小中等,茎杆上下粗细均匀、茎色清秀无斑点,中熟偏早,结果集中的优良单株,多次选优、南繁加代、多点品比于2003年育成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浙江省多点品比平均纤维产量3533.25kg/hm2,比青皮3号增产12.95%.2004-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三年平均纤维产量3262.75kg/hm2,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604.25kg/hm2.除株高与对照相仿外,其它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居参试8个品种的前三位.是一个优质、抗病、丰产性较好,符合墙纸等工艺品生产要求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我区种植红麻只有9年历史。虽是新麻区,但历年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区农民喜爱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红麻枯腐病(又名茎枯病)发生逐渐严重,大部分麻田均有发病,有的麻株成片枯死,严重影响了红麻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信阳红麻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市红麻不同播期的纤维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红麻最适播种期是5月5日。从5月15日后。随着播期推迟,纤维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逐渐降低。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确保较高的红麻产量,建议改夏麻为春麻。  相似文献   

14.
前言应用植物种,属间杂交做为育种手段,已成为世界上培育新物种和新类型的有效途径。为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纤维产量高,品质优良的黄麻、红麻新类型,以锦葵科木慬属的红麻、玫瑰麻,金钱吊芙蓉等种和田麻科黄麻属的长果种,圆果种进行种间杂交。同时,还结合探讨红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黄麻红麻不同脱胶程度与熟麻产量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鲜皮厚度脱胶适度所需的时间,掌握黄麻红麻鲜皮脱胶技术,我们于1979年、1982年进行了脱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材料与方法脱胶试验于1979年10月13日至11月8日在余杭县五杭公社红卫大队进行,熟麻品质分析于1982年5月在浙江供销学校进行。所用材料系红卫大队同一块黄麻或红麻田中挑选。脱胶试验尽量选用高度、粗  相似文献   

16.
从1979年开始,我省红麻生产发展较快,年产熟麻(下同)均在100万担以上。但部分纤维品质存在强力偏低和强力不匀率偏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生育期不足,收获加工等环节比较粗放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红麻播种期和收获加工上采取了以下措施,来提高红麻纤维强力和降低纤维强力不匀率,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红麻新品种H318出苗早、生长速度快、现蕾与开花特迟,植株高大粗壮,整齐度好,纤维产量高,抗旱、抗倒伏等性能明显地优于对照中红麻10号,平均纤维产量(干生皮)达到6589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9.9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特别适宜于在安徽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闽红964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所在1990年以闽红82/34与红麻917杂交后的F3再与芙蓉红麻369杂交,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闽红964经多年区域试验与示范,试验种植表现为经济性状优、高产稳产、纤维品质好,抗炭疽病、立枯病,适应性广,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的红麻新品种。2010年3月,闽红964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19.
用砂培和土培试验研究硼营养对红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硼明显影响红麻的生长,尤其是根系的生长。适量施硼可促进麻株的生长速度,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加速麻茎纤维细胞的分化发育,增加茎横切面内纤维束数、单束纤维细胞数及纤维带厚度。而缺硼或硼过量的麻株,生长速率均不及适量施硼处理的,麻株各部位干物质的积累量也相对较少,纤维细胞的分化、仲长与增厚受阻,纤维群体结构发育不良。适施硼肥既提高株高、茎粗,又增加各部位干物质积累量及缝维带厚度,故产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结合高产试验,从研究麦茬红麻的生长发育规律入手,揭示麦茬红麻器官发展不协调,根系发育弱,单株纤维生产力不高;后期氮素营养水平高,纤维发育不良,出麻率和经济指数低;叶面积发展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迟,麻株纤维得不到充分发育和成熟。根据影响麦茬麻纤维产量低的原因,研究提出以快播争早苗,铁茬播种,麦麻套种和选用熟期适宜的7804良种为骨干的大幅度提高麦茬麻单产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