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菜是青海省六大作物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每年种植杂交油菜面积10万hm^2左右,约占青海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8.7%,是青海省农牧民在农业经济中的主要收入之一。2009~2010年青海省小寨良种试验站为了促进杂交春油菜新品种的引进和品种更新换代,使小寨园区真正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样板、新品种的展示平台,为我省春油菜主导品种的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试验依据,从不同区域共引进多个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唐志坚 《耕作与栽培》1999,(3):43-44,48
我省是全国油菜主产省之一,常年播种面积40多万hm2,油菜籽总产量50万t以上。油菜生产在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是我省开发冬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我省油菜生产水平不高,油菜籽单...  相似文献   

3.
宜油 35 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核不育两型系宜 10AB 为母本、恢复系 13-5987 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油菜双低优质新品种,2016-2018 年度参加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具有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强、产量优势突出、适应性强等特点,于 2020 年 9 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0)510156,适宜在四川省大部分平坝、丘陵区秋播种植。  相似文献   

4.
田红  邓勇  张明  张伟福  杨勇胜  刘先友  陈甫玖 《种子》2007,26(7):102-103
云油杂二号系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用自育亲本99F121AB和99F1549C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贵州省是油菜栽培大省,近年来早春干旱发生较重,而我省主栽油菜品种大多为晚熟品种,常造成大季水稻、玉米栽种延晚,错过了雨水,无法打田栽秧和播种,致使农民受到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全省优质油菜杂交种推广步伐,筛选出适合我省春油菜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系),2002年从省内外征集了8个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系),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全省双低油菜品种(系)示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优980油菜新品种是河南省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应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理论培育出的集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优良品质于一身的"三系"杂交种。2003-2005年参加了河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04-2005年破格参加了河南省油菜新品种生产试验,参试名称为遂9902。2006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  相似文献   

7.
贡油 070 是以杂黄籽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两用系 BZ207AB 与双低恢复系 6173R 杂交,鉴选出的双低、高产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17-2019 年度参加四川省科乐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2 年度平均产量 180.21kg/667m2,平均芥酸含量 1.67%,商品菜籽硫甙含量 32.55μmol/g(饼),含油量 46.90%,籽粒花籽。2021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510022。该品种是一个角果较多、产油量高,适合四川平坝、丘陵冬油菜区种植的双低花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试论优质油菜在贵州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饶勇 《耕作与栽培》1996,(4):22-23,38
试论优质油菜在贵州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饶勇(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油菜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80年代至今的常年播种面积399960hm2(600万亩)左右,其菜油是我省食用及食品加工的主要植物油、在文革前,油菜种植面积、总产曾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四川)...  相似文献   

9.
常杂油2号(G212A×S15)为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两系法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2010年进入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3月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常杂油2号(审定编号:湘审油20110061。该品种具备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2009年开始生产试验和高产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青海省第一大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油菜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特殊的生产资料,其质量尤为重要。青海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种条件,现已成为国内油菜北繁和制种的基地。我省杂交制种开始于1996年,截止2007年杂交油菜种子制种面积达2900hm^2;给外省繁殖杂交油菜1000hm^2。要想获得高质量种子,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我市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7万hm^2,在品种上存在着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双低油菜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筛选适合我市生态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加快优质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步伐,我市分别引进了7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系),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我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业上新台阶为已任大力推进新农业科技革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我所是具有60余年历史的综合性农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及豆类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研究。现有职工170人,科技人员150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52人,博士、...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继玉米、稻、麦、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作物,而杂交育种是国内外油菜育种的主要方向。高油两系甘蓝型油菜杂交新品种贡油 6240 是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用雄性不育两用系 BZ545AB 中的不育系 BZ545A 作母本、雄性不育恢复系 7(50)R 作父本配制的杂交油菜组合(BZ545A/7(50)R)。2018-2020 年度在四川科乐组油菜联合试验中,2 年度平均产量为 183.72kg/667m2,较对照德油 6 号增产 7.76%。籽粒含油量 48.06%、芥酸 0.0853%、硫甙 36.25μmol/g(饼)。于 2022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2)510023。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以及品质检测结果来看,贡油 6240 具有稳产、高油、双低的特点,是一个适宜在四川平坝及丘陵地区冬油菜区种植的高油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2012-2017年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显性核不育系宜15A与恢复系11-6052配制育成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宜油31。在2016年、2017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联合试验中平均产量2330.25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6.03%,种子芥酸含量0.127%,菜籽硫苷含量25.34μmol/g饼,含油量43.58%。该品种于2020年9月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GDP油菜(2020)510157]。  相似文献   

15.
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是将油菜菜籽生产、蔬菜、饲料、绿肥、旅游、蜜蜂采蜜等功能有机整合,形成适用不同区域的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模式。油菜多功能利用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汉白玉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新培育出的首个适宜观赏、油用两用的油菜新品种,2017-2019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观赏型油菜品种试验表现优良,2021 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610001。  相似文献   

16.
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原代号为黔杂ZW99004)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和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系ZW004杂交选育而成。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为162kg/667m2,比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9·6  相似文献   

17.
宁杂1号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1996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是我省目前较好的高产优质油菜。通过1995~1997年的试验,初步明确了如下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18.
早熟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云油杂10号、种都油998和科乐521)是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入,经过多年筛选试验和田间鉴定而推广应用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示范应用面积达2.9406万hm~2。早熟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示范应用大大提高了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保山市的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黑龙江省第一生态区农业的生态特点,结合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综合效益高等指标为育种目标,定向选育适应我省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需要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如皋地处长江中下游,属高沙土农业大市,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在品种上存在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芥酸优质油菜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寻求更多适合我市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成为当务之急.1999年我市分别引进6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以原生产当家品种秦油2号为对照,比较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全市油菜品种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