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樟叶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78-178
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 Rohwer),属鳞翅目,广腰亚目,叶蜂总科,叶蜂科。此虫为早春专食嫩叶、嫩梢的樟树害虫,对树木生长产生很大影响,是樟树食叶类重要害虫。樟叶蜂因发生地区不同,发生世代各异,同一地区食料不同而引起世代变异。在池州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而且以早春的第一代虫口密度大、危害重,常将嫩叶吃光。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土结茧以预蛹越夏越冬。极少部分幼虫入土结茧化蛹,发生第2代。  相似文献   

2.
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Bulter)和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Rohwer)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生长和影响景观效果的2大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3代,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10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一般年发生2代,4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通过试验,印楝素、杀虫安、抑太保、毒丝本、甲胺基阿维菌素和安打等高效低毒农药对1~2龄樟巢螟或樟叶蜂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樟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幼虫取食樟树叶片及当年新抽的嫩梢,单食性,严重为害时将整片叶食光,影响樟树生长,使樟树分叉,枝条丛生,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南方各地樟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樟叶蜂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习性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给香樟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上海市金山区的香樟主要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樟巢螟、刺蛾类、香樟齿喙象的发生及危害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金山区香樟的主要虫害有7种,分别为樟巢螟、刺蛾类、樟木虱、樟叶蜂、香樟齿喙象、苹果透翅蛾、樟脊冠网蝽等。樟巢螟在6-7月间及8-9月间有两个危害高峰,株发生率最高可达5 0%。刺蛾类危害期从6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7月为黄刺蛾发生高峰。香樟齿喙象在金山地区1年发生1-2代,幼虫主要为害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以啃食韧皮部及浅层木质部为主,部分林地踏查株发生率可达9 0%。  相似文献   

5.
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及其对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伊藤厚丝叶蜂生物学、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伊藤厚丝叶蜂在吉林省1年3代,以预蛹在落叶层下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羽化。第一代卵于6月上旬孵化,7月初可见成虫。第二代幼虫于7月末进入暴食期,第三代幼虫于8月下旬再次进入暴食期。9月中旬幼虫下树结茧于落叶层内开始越冬。该虫暴发危害期通常为2a,间隔周期为8~10a。人工模拟危害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一次性失叶,可影响3年材积生长,其中以第2年生长损失最大。受害当年,当失叶率为20%~30%时,落叶松表现出超补偿现象。如果针叶全部被食尽的话,第2年材积生长损失率最高可达65.6%。  相似文献   

6.
利用田间调查的方法探讨了宽颊纹潜叶蜂(Kaliofenusa genata Wei)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宽颊纹潜叶蜂能危害大叶榆、圆冠榆、白榆等多种榆树,并可在相应寄主上完成发育。成虫寿命较短,田间调查约10 d,成虫4月初开始羽化,至4月20日左右结束。成虫羽化后5~7 d 开始产卵,卵5~8 d 孵化,幼虫是危害榆树的唯一虫态,危害持续近1月,至5月20日前后幼虫全部落入土壤化蛹,蛹具滞育习性。  相似文献   

7.
1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发生规律 1.1 虫害 1.1.1茶黑毒蛾 茶黑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油茶.幼虫群集叶背取食茶叶成半透膜枯斑,以后取食叶片呈缺口.喜食嫩叶,严重时可将老叶、嫩梢全部啃光.多数地区1年发生4代,以卵块在茶树叶背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6月上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产卵在茶丛下枯叶或土隙间结茧化蛹.  相似文献   

8.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危害多种园林植物。最常见的有樟树、乌桕等,为害时常将树木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特别在郊区的幼林最为严重。该虫在宁波地区1年发生2代,以茧蛹在寄主枝叶上或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幼虫5龄。为害期分别为5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0月下旬。1代蛹期遇高温有滞育现象,平均蛹历期49.9d.最长达61d.比常态下的蛹历期增加23.5d。幼虫、蛹的天敌寄生率较高,可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来实现控害作用,保持生态区系的平衡及生物的多样性,必要时也可进行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9.
樟叶蜂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1年中分别在4月、5月和6月出现幼虫危害高峰。介绍了樟叶蜂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特性 白蛾在山东省平度市1年3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6月上旬至7月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今年足6月20目进入危害盛期)。6月末至7月初幼虫开始化蛹。8月份是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1.
毛竹黑叶蜂Eutom ostethus nigritus xiao,主要危害毛竹,其次是刚竹\淡竹。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6月成虫羽化、产卵,7月中、下旬幼虫老熟入土结茧越冬,其中部分于8月中下旬化蛹发生2代,幼虫于10月中下旬老熟下竹入土结茧越冬。防治以烟剂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毛竹黑叶蜂(Eutomostethus nigritus Xiao)取食不同程度受害毛竹叶对毛竹黑叶蜂种群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受害林分毛竹黑叶蜂种群数量变动特点.结果表明,以不同程度受害竹叶饲喂毛竹黑叶蜂第1代幼虫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取食中、重度受害的竹叶,幼虫各龄历期较取食轻度受害竹叶和未受害竹叶普遍延长,死亡率明显上升;其化蛹率低、雌性比低、每雌生殖力显著下降,下一代种群数量明显衰退.而取食轻度危害程度竹叶的第1代幼虫与取食未受害竹叶的幼虫死亡率、化蛹率、雌性比、每雌生殖力相近,下一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研究结果为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提高虫情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规律桃小食心虫在我国各地发生代数不同。在河南和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僵果、玉米秸秆内等处结茧越冬。在黄河流域越冬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成虫白天静伏在叶片背面或树冠内膛的叶片上,以双果、三果或贴叶果着卵较多。卵散产。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孵化后,在果实上爬行很短时间即蛀入果内。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果外或果内吐丝结茧化蛹,个别幼虫爬到树皮裂缝处化蛹。第一代成虫发生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仍产卵于桃果上。7月下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蛀果危害。第  相似文献   

14.
尘污灯蛾在南昌郊区一年发生1~2代.一年发生两代的,以蛹休眠过冬,春季和秋季各繁殖一代;一年发生一代的,以幼虫过冬,春季化蛹后进入夏季滞育,仅在秋季繁殖一代.蛹的夏季滞育是由于幼虫期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诱导的,采用短日照处理幼虫,可抑制蛹的滞育,未龄幼虫是感应光周期的敏感虫龄.本文最后讨论了该虫夏季滞育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松黄叶蜂在陕西主要为害油松 ,1年 1代 ,以卵在油松针叶上越冬。翌年 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 ,5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 ,以预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夏 ,有滞育现象。在郁闭度较小的中、幼林中发生危害严重。新发现 5种茧期寄生蜂 ,即尖胸青蜂、翠金小蜂、邻凹姬蜂、恩姬蜂和田猎姬蜂 ,茧期寄生率高达 40 % ,且以前两种为优势种。加上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 ,对松黄叶蜂茧的致死率为 48.7%~ 6 4.0 %。用 1.5 %甲敌粉粉剂 ,3.75 kg/ hm2 防治叶蜂幼虫 ,防治效果可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松黄叶蜂在陕西主要为害油松,1年1代,以卵在油松针叶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以预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夏,有滞育现象。在郁闭度较小的中、幼林中发生危害严重。新发现5种茧期寄生蜂,即尖胸青蜂、翠金小蜂、邻凹姬蜂、恩姬蜂和田猫姬蜂,茧期寄主率高达40%,且以前两种为优势种。加上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茧的致死率为48.7%-64.0%。用1.5%甲敌粉粉剂,3.75kg/hm^2防治叶蜂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一、杨小舟蛾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大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危害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杨小舟蛾1年发生5~6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出现,第1代幼虫5月上旬出现并危害,5月下旬为盛期;第2代幼虫于6月上旬出现,6月下旬化蛹、羽化为成虫;第3代幼虫集中在7月危害;第4代幼虫从7月下旬开始危害,8月达到盛期,9月上旬开始化蛹;第5  相似文献   

18.
2015—2016年对太白林区主要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叶蜂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华山松叶蜂在太白林区中山区1年发生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爬行寻找场所结茧化蛹越冬。该虫在中山地带山坡、沟谷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5~20年生华山松有虫株率为16.70%~35.50%,虫口密度为63~536头/株。受害最重的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河林场。该虫每年5月下旬始发,至10月下旬幼虫老熟后下树结茧化蛹越冬结束。针对华山松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永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5-175,148
松茸毒蛾是东至县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第二大食叶害虫。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茧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5—6月危害,第2代幼虫7—8|月危害,第3代幼虫9月下旬至10月危害,11月上旬结茧化蛹越冬。根据发生规律,采用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尹湘豫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205-205,181
栗实象(Curculio davidiFairmaire),30%左右1年发生1代,70%左右2年发生1代,均以幼虫在地下土室内越冬,1年1代者,翌年7月化蛹,成虫8月出土;2年1代者,翌年幼虫继续滞育,第3年5月化蛹,成虫6月出土。二者皆于板栗采收前20d产卵。早熟品种受害轻,晚熟品种受害最重。加强经营管理是防治的根本,温水浸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