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振昌 《农技服务》2009,26(10):7-8
讨论了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差异性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检验2个品种小麦千粒重均值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年度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情况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年度不同品种病情指数与千粒重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r=0.897 7**),病情指数越高,千粒重下降越多;反之则越少.相同品种不同年度病情指数与千粒重相关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豫麦49、豫麦57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 2和0.963 5);2个品种不同年度千粒重减少率(y)与病情指数(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8566x-5.398 4和y=2.234 2x-6.265 2.  相似文献   

4.
光照强度对小麦不同品种结实率及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1997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就光照强度在小麦灌浆期对小麦不同品种结实率、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光照强度减少1/2时,小麦的结实率、千粒重普遍下降,结实率平均减少19.3%,千粒重损失27.3%,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郯城县冬小麦冻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调查、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与小麦冻害发生程度的相关关系,提出合理选用品种及适宜播期是预防小麦冻害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产小麦穗粒重补偿性增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去除小穗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1-3个小穗,小麦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同步提高,穗粒重补偿性增长,平均增加7%-10%;8个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皆因去小穗而增加。且存在增长极限。各品种的千粒重和穗粒重最大增长幅度均与粒重成负相关,说明8个小麦品种皆为“源”限制性品种。  相似文献   

7.
2020年山东省小麦条锈病具有发生早、扩散快、危害时间长、发生范围广、未防治地块发病重的特点,发生流行的原因可总结为外地菌源充足、气象条件适宜、主栽品种抗病差以及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化4个方面。本文系统总结了山东小麦条锈病防控经验,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和病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禾谷镰刀菌对小麦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引起的产量损失,以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为材料,于小麦扬花期接种不同致病性禾谷镰刀菌,研究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病粒率与千粒重、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807 9**;r=-0.785 7**),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2 1**)。不同菌株对各品种产量、病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较大,以11#菌株对各品种病粒率的影响最大,并使小麦千粒重显著降低;以西科2号产量的变化率受不同菌株的影响最大,其变化范围为10.87%~33.26%。  相似文献   

9.
2003~2004年在长春对6个春小麦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的抽穗期和穗粒数均对产量产生了正效应。而成熟期、千粒重和植株高度则在不同的年度中对产量的效应表现各异。因此,在长春地区选育小麦品种时应适当延长抽穗期、调节植株高度和成熟期,以达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黄雨  张宏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46-48,159
为筛选符合当地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指导农民科学选择使用良种,2011年秋季蚌埠市面向种子企业广泛征集小麦品种,开展了不同地点统一方案对比试验。通过对28个小麦品种4个不同地点同一生产水平对比试验,从产量、熟期、株高、千粒重、赤霉病表现等方面比较各品种表现情况,试验表明轮选22和皖垦麦102小麦品种在各点试验中综合表现都较好,建议在蚌埠地区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小麦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最高分蘖基本苗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等。  相似文献   

12.
在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边行与内行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性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边行优势特性,筛选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邢麦4号边行优势明显,小麦产量达到6919.0 kg/hm2,是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中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3.
张保民  黄芳  李萌  李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7-6397,6406
为了研究玉米不同时间套种浇水对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良星66为试材,套种浇水时间按2006年5月162、12、63、1日和6月5日设5个处理,重复3次,研究了玉米套种浇水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5月16~26日小麦需水量较大。5月21日套种浇水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最高,千粒重为48.92 g,产量为7 000.0 kg/hm2,分别比其他时间套种浇水的提高0.14~3.91 g1、33.0~1 066.4 kg/hm2。5月31日以后套种的玉米麦收前不宜浇水,否则严重影响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5月21日前后浇水最有利于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西南麦区套作不同品种小麦机械播种与人工点播时的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套作小麦机械播种优于传统人工挖窝点播,平均折合产量较传统人工挖窝点播高215.17 kg/hm~2,增幅5.86%。套作小麦不同品种间增产幅度不同,单位面积有效穗增加是机播小麦增产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受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理想的机播品种应实现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边行与内行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性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边行优势特性,筛选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邢麦4号边行优势明显,小麦产量达到6 919.0 kg/hm~2,是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中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麦品种在麦棉套作模式中的边行优势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下,以6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调查边行与内行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性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边行优势特性,筛选适宜麦棉套作模式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邢麦4号边行优势明显,小麦产量达到6 919.0 kg/hm2,是麦棉套作种植模式中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凤灵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6-11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与6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基本苗〉千粒重〉有效分蘖率〉最高总茎蘖数。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等。  相似文献   

18.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 12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与 6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 :穗粒数 >千粒重 >公顷穗数 >最高分蘖数 >基本苗 >有效分蘖率。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等。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高产育种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中的11个代表性品种为供试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进程,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品种9次更新换代过程中,小麦千粒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大达53.64g(豫麦54);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平均灌浆速率(R)增加,灌浆持续时间(T)延长,籽粒干物质积累也呈增加的趋势。快增期的灌浆速率(R2)及灌浆持续时间(T2)与成熟时的理论千粒重(Y)呈正相关;品种更替过程中,不同灌浆参数对千粒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RTT2R2。因此,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较快的平均灌浆速率和快增期灌浆速率是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小麦品种(系)黑胚病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目前推广及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黑胚病的田间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并在室内对田间收获的各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幼芽鲜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陕229和豫优1号发病最轻,黑胚率为2.0%和2.1%;漯麦4号发病最重.小偃803等43个品种黑胚子粒的千粒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71~6.96 g;仅有豫麦49号等5个品种黑胚子粒千粒重是降低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08~-5.2 g.豫麦68号等35个品种的健康子粒发芽率高于病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20.0;新麦18等4个品种的黑胚子粒发芽率高于健康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10.0;山东95519等9个品种黑胚子粒和健康子粒的发芽率是一致的.豫麦70号等13个品种黑胚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6~0.004 4 g;郑麦9023等35个品种的黑胚子粒萌发后幼芽鲜重比健康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鲜重减轻,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2~-0.016 4 g.不同小麦品种的黑胚率与病、健子粒千粒重、发芽率和幼芽鲜重的差值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