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种秸秆腐熟菌剂在稻田上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秆资源丰富,采用传统还田方法,稻秆分解腐熟速度很慢。为探索稻秆直接还田方法,笔者开展了应用秸秆腐熟菌剂的比较试验。试验表明:施用有机废物发酵茵曲、腐秆剂、微生物发酵茵剂,稻秆提早5-10d腐熟,与无稻秆还田相比,增产效果显著;与稻秆还田不施用腐熟茵剂相比,施用三种秸秆腐熟茵剂虽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差异都不达显著标准。三种秸秆腐熟茵剂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4种腐熟剂品种进行了对比及模式试验。结果表明,4种腐熟剂品种处理比对照(无秸秆还田)增产291.2~371.9kg/hm2,增产率为4.0%~5.1%;比秸秆还田但无腐熟剂的处理增产75.1~155.8kg/hm2,增产率1.0%~2.1%;因此,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施用腐熟剂效果良好,4种腐熟剂品种的施用对小麦有增产效果,但各品种之间差异不大,以湖北太阳雨腐熟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不同种类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效果,在东至县开展了秸秆腐熟剂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一般还田与不还田对水稻增产效果不大;施用秸秆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烂进程,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平均增产459 kg/hm2,该结果可为筛选、应用低耗高效、使用方便、质优价廉的秸秆腐熟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秸秆腐熟剂不同用量对下茬小麦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施用三种腐熟剂都能加快秸秆腐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小麦群体数,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1.83-10.22%;三种秸秆腐熟剂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佳淇秸秆腐熟剂的增产效果优于其它两种秸秆腐熟剂,施用量相同情况下,增产幅度最高。玉米秸秆还田推荐每亩用腐熟剂2kg,既达到分解秸秆的目的,又可控制秸秆还田成本。  相似文献   

5.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稻草还田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大田条件下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选择了3种秸秆腐熟剂,研究其对稻草还田腐熟程度、土壤理化性质、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腐熟剂对稻草还田腐熟效果明显:能有效缩短腐熟时间;能够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酸度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水稻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为8.6%~10.3%,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秸秆腐熟剂在河南省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了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腐熟剂、谷霖微生物腐秆剂和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4种秸秆腐熟剂对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秸秆腐熟程度、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前提下,4种秸秆腐熟剂均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小麦分蘖数和群体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8.18%~9.27%,增产效果为谷霖微生物腐秆剂>绿状元有机物料腐熟剂>秸秆生物降解专用菌剂>秸秆腐熟剂。  相似文献   

7.
不同秸秆腐熟剂品种在翻耕模式下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铜梁区不同秸秆腐熟剂产品在翻耕模式下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南方稻田实施秸秆还田可以培肥土壤,改良土壤耕性,但施用腐熟菌剂对水稻秸秆腐烂进度影响不大,腐熟菌剂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应用的实际效果,2 0 1 3年研究了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菌剂在前期能有效加快秸秆腐熟;麦草全量还田时无论是否施用腐熟剂,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但对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施用腐熟剂对还田效果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时施用腐熟剂能增加水稻产量及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9.
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腐熟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几个时间段内施用腐熟菌剂处理与不施腐熟菌剂处理的秸秆失重率,10 d时2个处理之间腐熟度差异不明显,20 d和30 d施腐熟菌剂与不施腐熟菌剂处理间,秸秆腐熟度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该菌剂对秸秆具有良好的腐熟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早稻秸秆还田方法,稻秆分解腐熟速度慢,影响了晚稻耕作和插秧。为探索秸秆还田方法,特开展了应用秸秆腐熟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秸秆还田,早稻秸秆还田加施腐熟剂的产量平均增加13.8%。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有机质含量,与不还田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为0.2%~7.0%。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研究不同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腐烂程度和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可以加速还田秸秆的腐烂,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稻草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大新县的应用效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小区试验。试验设置:A.农民常规施肥、B.测土配方施肥、C.测土配方施肥加秸秆还田、D.空白对照4个处理,三个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对四个处理的产量结果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比单纯的测土配方施肥每666.7m2增产33kg,增长8.9%,增效46.1元;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常规施肥增产31kg,增长9.1%,增效65.3元。表明秸秆还田和测土配方施肥在大新县有增产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应当在该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连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共设3个处理:常规施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常规施肥+秸秆全量还田配施腐熟剂。利用秸秆失重率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分别增加6.5、5.1 g/kg,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2.6、31.2和2.1、26.6 mg/kg;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较对照高出550、333 kg/hm2,增产6.37%、3.86%。[结论]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能加速秸秆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简要阐述了EM生物菌分解作物秸秆的营养机制,分析了EM生物菌分解作物秸秆的环境效应,并举例说明了EM生物菌和秸秆在有机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方法与效果。作物秸秆和EM生物菌相结合,将在有机蔬菜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田使用秸秆腐熟剂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向阳 《广西农学报》2011,26(5):18-20,24
选用3种秸秆腐熟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腐熟、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加速了秸秆腐烂,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提高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腐秆剂在稻草还田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翻耕稻草还田与免耕稻草覆盖还田两种耕作方式,研究了施用不同稻草腐秆剂对晚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改土培肥的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翻耕稻草还H还是免耕稻草覆盖还田,与对照比较,晚稻生育期都略有推迟,但晚稻穗部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水稻产量呈显著增产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的增产效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比稻草还田平均增产达到...  相似文献   

17.
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素物质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猪粪、稻草、菌荆混合堆肥与单纯猪粪堆肥对比试验,定量化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形态氮素转化和氮素损失途径。结果表明,在猪粪中添加稻草和菌剂堆肥,全氮损失减少,损失量为38%,其中氨态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80%,有机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21%;而单纯猪粪堆肥其氮素损失78%,其中氨态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38%,有机氮损失占氮总损失量59%。堆肥过程中主要是氨态氮和有机氮的变化,硝态氮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以香蕉杆、鸡粪和甘蔗渣为堆肥原料,在自制的强制通风静态堆肥装置中进行堆肥试验,研究香蕉杆和甘蔗渣不同比例组合在其堆肥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微生物种群总数呈“波浪型”的变化规律,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种群的数量变化与微生物种群总数的变化规律一致,真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呈降低趋势。在整个堆肥化过程中,中温微生物数量始终高于高温微生物,细菌种群的数量也总是最高,是香蕉杆堆肥的优势菌群。结果同时表明,香蕉杆堆肥化处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甘蔗渣不仅可以提高堆肥的温度,还能提高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尤以香蕉杆:甘蔗渣=3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作和当季分别施用不同的有机肥料(腐熟猪粪、菜籽饼和腐熟秸秆)种类对烟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或当季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及其高峰持续时间有不同影响,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分别在移栽后14d(当季施用猪粪的处理在移栽后35d)和63d达到最大。前作或当季施用腐熟猪粪移栽后63d增加了真菌总量,其增量分别为14%、13%;当季施用腐熟猪粪、菜籽饼、腐熟秸秆在移栽后63d增加了放线菌总量,其增量分别为2.4%、41.13%、23.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