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共计95科463属763种。按其观赏部位及其用途可分为庭荫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及地被植物6个类型。对开发利用和保护九龙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对旗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67科193属268种(含变种)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赏植物。按照生活型分类,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观赏乔木56种,观赏灌木99种,观赏草本108种,观赏藤本5种。根据园林应用形式将筛选出的野生观赏植物分为盆花植物、花境花坛植物、地被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园景树植物5类,采用心理物理学法对筛选出的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观赏特性评价,并针对旗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丽水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共计115科400属792种.按其观赏部位及其用途可分为庭荫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及地被植物6个类型.笔者对开发利用和保护白云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荣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6):58-58,60
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共计98科391属632种。依园林用途将所选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分为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盆栽和盆景植物6个大类,并对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乌云界自然保护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选择出155种具有较高开发利用潜力的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探讨目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为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引种驯化野生观赏植物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舟山海岛野生观赏植物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舟山群岛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耐盐碱植物、耐干旱瘠薄的阳性植物、耐阴植物和彩叶植物等海岛野生观赏植物的资源种类和特点,论述它们在营建沙滩风景林、海岛植物群落及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和方法.针对目前舟山海岛野生观赏植物开发应用不足,缺乏地方特色等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野生观赏植物,筛选沙滩风景林树种和规划营造海岛群落景观等方面的建议,特别强调应采用海岛特色植物以体现海岛城市风格.参10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对陆河县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陆河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共1 319种,隶属154科627属,其中裸子植物仅有3种,分别为竹柏、罗浮买麻藤、小叶买麻藤。本文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生活型的分类对陆河县野生观赏植物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野生观赏植物观赏部位的特征以及调查范围的实际情况,将观赏植物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观形类4种,同时提出陆河县野生观赏植物的主要园林应用方式及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贵州紫云县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其植物资源类型,可为当地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线路调查法,实地记录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基本情况并采集标本、拍照,经标本或照片鉴定,结果表明:紫云县有野生木本观赏植物68科125属181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5属6种,被子植物63科120属175种。按观赏类型分为5类:观形类植物26科38属50种(含竹类植物1科4属6种);观花类植物28科47属71种;观果类植物11科12属15种;观叶类植物21科23属25种;蔓木类植物14科16属20种。针对紫云县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的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庐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为木本观赏植物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对庐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统计出庐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有69科214属约473种,依照其生活型,筛选出分布广,观赏价值高及开发潜力大的93种树种,其中乔木类39种,小乔木或灌木类42种,藤本类12种,进一步分析了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形式。[结论]建议增强植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野生木本观赏植物引种驯化、栽培繁殖研究及保护利用,充分考虑野生木本观赏植物生态学特性,因地制宜种植。  相似文献   

10.
陈法志  郑伟  谭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00-3402,3446
通过野外调查武汉天子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发现天子山有乡土观赏植物60科97属127种,其中包括国家珍稀保护树种——秤锤树。论述了天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分布及主要观赏植物类型的观赏特性,筛选出13种观赏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突出的植物种类进行了重点描述。同时,对天子山乡土观赏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野生观赏植物是植物种质资源重要部分,随着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野生观赏植物在园林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文献也在逐步增加.研究主要总结了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现状、调查方法及进一步评价野生观赏植物的方式,从重点省份、重点区域和重点科属几个方面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法等对其观赏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根据野生观赏植物具体的调查和园林应用结合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园林应用的前景,并提出了我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园林植物种类,提高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筛选出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观赏植物370种(含变种),隶属93科260属,其中乔木78种、灌木131种2变种、草本152种和藤本7种。利用心理物理学法对筛选出的370种野生观赏植物进行观赏价值评价,并根据植物不同的园林应用形式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梁野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通过野外调查统计,目前已查明的有60科189种。根据植物的观赏用途,将松山野生观赏植物分为5类:观花植物、观果植物、观枝叶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和地被植物。本文作者简要叙述了部分常见种类的生境及园林用途,并对松山新发现的6种观赏植物:细叶白头翁、叉歧繁缕、球果黄堇、笔龙胆、斑种草、丁香叶忍冬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根河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河位于大兴安岭北麓,具有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当地野生观赏植物的种类与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根河野生观赏植物有299种,分属于47科131属。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地76种主要野生观花植物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开发利用价值高的观赏植物25种,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的29种。通过对根河观赏植物资源的分析与评价,为今后当地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神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在植物调查、标本采集、室内整理的基础上,从科、属、种3个层次对其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共有野生观赏植物220种,隶属于168属73科,其中被子植物占主导地位。优势科明显,生长型以草本植物占据优势,观赏型以观花植物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对于研究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在野外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野生观赏植物约658种,隶属于142科429属。其中,蕨类植物约27科34属47种,裸子植物约4科7属11种,双子叶植物约96科299属454种,单子叶植物约15科89属146种;同时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野生观赏植物越来越少,因此,建立野生观赏植物数据库可以有效的方便环保、植物学者对植物实施研究,以便能够从繁多的资料中迅速的查找到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摸清了庆元县有野生木本观赏植物715种。按其观赏部位及用途分为庭院和行道观赏树种、花灌木园林树种、树桩盆景类园林树种、垂直绿化树种和竹类植物,通过对庆元县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评价,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布在宁夏的野生灌木资源划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栲胶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纤维植物、防污植物、野生果树、观赏植物、水土保持与固沙植物及宁夏稀有珍贵濒危植物12种类别,分别描述各类别的种类及其分布范围,并对野生灌木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黑龙港流域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港流域的野生植物资源可分为野生药用植物、野菜植物、野生饲料植物、野生纤维植物、野生蜜源植物、野生观赏植物和野生种质资源七大类,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