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落叶或半常绿藤本植物,又名忍冬花、金银藤。金银花昧甘、性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为名贵药材。金银花又可加工成金银花茶、金银花啤酒等保健品,使其用途更加广泛。金银花栽植,投资少,见效快,在我地山区栽植,年产干花0.1kg/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被誉为天然的广谱抗菌素,是我国目前大宗出口的药材之一。金银花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在山区、丘陵、滩地均可栽植。金银花易生不定根,利用扦插繁殖,一年四季都可栽植,且生长快,三年就可达到盛花期,若选择优良品种,单株栽培,管理科学,集约经营,年可采3~4茬花,667平方  相似文献   

3.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6,(15):82-82
浙江读者(手机号:139××××4049)问:金银花的发展前景如何?到哪里引种苗?答:金银花被誉为天然的广谱抗菌素,是我国十大常用大宗药材,也是我国目前大量出口的药材之一。金银花耐干旱、耐瘠薄,抗逆性强、在山区、丘陵、滩涂均可栽植。金银花易生不定根,利用扦插繁殖,一年四季都  相似文献   

4.
2014年在清水镇齐家庄村进行春季和秋季不同季节栽植鲁峰王1号金银花品种成活率试验,结果显示,春季栽植成活率只有30%,而同样地力条件下,秋季栽植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2015年采用秋季栽植方法,在清水镇齐家庄推广栽植鲁峰王1号金银花100亩。通过两年的种植,探索了金银花秋季栽植丰产栽培技术,同时摸索了金银花加工工艺,对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了金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栽植地选择、扦插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金银花的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金银花耐寒、耐旱、耐瘠薄.种植时不占耕地,在山坡地或结合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种植金银花.只要技术得当,效益较可观.是山区农民创收的好门路。据调查,地埂栽植金银花.墩距70~80厘米,3年既可覆盖地埂.能保护土埂无冲沟,石埂不坍塌。同时金银花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抗旱能力强,农谚有“早死野草,旱不死金银花”之说一其种植特点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黄山贡菊是黄山市著名的优质品,是黄山市农民的主要经济创收来源。通过分析黄山贡菊的发展前景,结合歙县黄山贡菊种植的实际情况,从园地选择、精细整地、繁育、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黄山贡菊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全县黄山贡菊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 金银花又叫金花、银花、双花、二花、忍冬花,俗称花子,是国务院确定的名贵中药材之一,药用部分为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消炎化肿、调和药性等药用价值。 金银花抗旱、抗涝、耐寒、耐瘠薄,抗病、抗逆性极强。山区、丘陵、沙丘、平原均可栽培,pH值为8~8.5的盐碱地仍可栽植。金银花有保持水土和增加经济收入双重价值。它保持水土的能力不亚于野草。金银花春、夏、秋  相似文献   

9.
程新安 《山东农业》2002,(10):30-31
近年来,平邑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规模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突出特色建基地,找准结构调整的“切入点” 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抓区域规模,创名牌特色,搞集约经营,着力培植发展金银花、瓜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了种植业结构,粮经作物比例达到4:6。 一是大力培植金银花特色产业。平邑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近年来,我们把金银花栽植作为山区开发的重中之重,按照“巩固基地,扩大规模,提高品质”的发展思路,结合地埝绿化、荒山开发、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努力扩大金银花栽植规模。县里制订了关于加快金银花发展的意见和考核奖惩规定,县、乡、村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把金银花栽植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县财政每年从农业发展基金中列出30万元专款,设立“金银花发展基金”,采取“以补代奖”的  相似文献   

10.
金银花在寒旱地区砂田规模化种植,可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本文从种苗引进、栽植、田间管理、修剪、采摘加工等方面总结了金银花寒旱地区砂田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不同蔬菜套种的立体栽培模式。[方法]树型金银花中银一号与萝卜、辣椒和甘蓝进行金银花+萝卜+甘蓝、金银花+辣椒+甘蓝2种不同模式套种,每种套种作物设计1.0、1.4、1.8和2.2 m4种种植幅宽,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2个小区。[结果]套种萝卜以幅宽2.2 m效果最好,产值159 940.48元/hm2,收益为97 901.79元/hm2。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产值和收益随幅宽的增加而增加,幅宽2.2和1.8 m的最终效益分别为106 845.24和105 595.24元/hm2。金银花的产量随套种辣椒的幅宽增加而减小。套种幅宽1.0、1.4、1.8和2.2 m的分别减产863.39、1 077.53、1 102.23和1 273.66 kg/hm2,减幅达7.3%、9.1%、9.3%和10.8%。[结论]江汉平原种植金银花中银一号套种萝卜比辣椒更适宜。金银花+萝卜+甘蓝种植模式以在金银花行间套种1.8 m幅宽萝卜为宜,金银花与萝卜之间的间距以50~80 cm为宜,其效益可达105 595.24元/hm2。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园地选择、园地开垦、育苗、定植、搭架、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山地百香果篱架栽培技术,以期为百香果山地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方法]以吉林省东北山区的5个主要人参产区(抚松、长白、集安、靖宇、敦化)的林下土壤、老参地土壤和人参栽培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利用形式下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结果]结果表明,与新林土相比,栽参土和老参地不同人参产地的微生物总数普遍降低,其中栽参土中细菌总数降低了48.6%~63.7%,老参地降低了57.1%~82.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新林土相比,栽参土和老参地放线菌的数量分别降低了60.0%~75.3%和42.1%~77.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真菌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栽参土真菌总数是新林土的1.6~3.9倍,老参地是新林土的2.8~6.3倍。3类土壤微生物分布具有不同的季节性规律。[结论]为克服人参连作障碍,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人参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娟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609-9611
根据2006~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宁夏南部山区隆德县的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隆德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推进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种植业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联度最大,农民人均种植农业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最大,这表明隆德县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县域,但林业和牧业收入的关联度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改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黄山市博村林场森林资源和可持续经营现状,围绕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功能,提高经营成效等目标,从林地功能区划分、森林经营分类管理、森林经营类型组织和经营措施设计、科学制定森林培育和采伐利用规划设计等方面,探讨了黄山市博村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现途径,为博村林场及其他具有类似条件的森林经营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总结山桐子林下套种油莎豆栽培技术,包括山桐子种植、整地施肥、浸种催芽、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石漠化治理区林草植被恢复后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布、结构稳定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以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4种林草植被(金银花、火龙果、花椒和草地)与传统种植方式玉米地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湿筛法进行团聚体分离和测定,对比分析了石漠化治理方式与传统农耕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5种样地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粒级含量为主,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表现出草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玉米地>花椒地,团聚体含量总体上随粒级的减小而降低;②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均为草地>金银花地>火龙果地>玉米地>花椒地;③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金银花地>草地>火龙果地>花椒地>玉米地,说明从传统种植方式转变为林草植被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得到提高。除花椒地外,其他样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均优于玉米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都高于玉米地。综上所述,石漠化治理区退耕还林和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和碳库容量提升,促进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例,通过对气候特点、气候优势、气象灾害以及农业生产结构关系的分析,以"尊重自然、趋利避害、持续发展、提高效益"为原则,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方案:粮食作物扩大优质水稻、玉米、甘薯的种植面积,压缩小麦、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扩大烤烟、蔬菜、榨菜的种植面积,压缩大豆、花生、油菜的种植面积;水果干果扩大龙眼、甜橙、红心柚、猕猴桃、核桃、板栗的种植规模,压缩葡萄、桃子、李子的种植规模;林业药材扩大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黄连、杜仲、红豆杉的种植规模。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提升农林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刺绿绒蒿天然繁殖能力较弱,资源日益稀少,进行人工栽培种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中有很大的潜力。宝库林场经过两年的实际种植和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播种量和收益的试验对比,多刺绿绒蒿的适宜播种量为15!/hm2时,经济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粮食、渔业、牧业生产基地,为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较好、适合南方红壤区旱地种植的高效模式,根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开展的红壤旱地作物的田间试验,采用2015—2017年江西省红壤研究所5种旱地3年轮作模式的试验数据,开展红壤地区旱作物不同种植模式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一致性准则法采用Lingo软件求解,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效益较好的不同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冬闲→玉米(鲜食)—芝麻→花生—玉米(鲜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均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综合效益评价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