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黄瓜耐热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两个耐热和两个热敏的黄瓜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连同亲本、F1代自交和回交世代(P1,P2,F1,F2,B1,B2)作为试验材料,对高温处理的叶片进行细胞质膜热稳定性测定。运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以Cockerham提出的遗传模型建模原理,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结果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耐热性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由主效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59.052,显性效应为18.509;广义遗传率为42.109%,狭义遗传率为55.308%。  相似文献   

2.
研究辣椒产量性状即单株果实数量、单果鲜质量以及单株果实干质量的遗传规律,为辣椒育种提供选择参考。以干制型辣椒材料9007-2和干、鲜兼用型材料1110B作亲本,采用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法,构建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群体。结果表明:3个性状的分离群体均表现为多峰分布,呈现数量遗传特征;辣椒单株果实数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B-1)模型,单个果实鲜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模型,单株果实干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模型。辣椒单株果实数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5.03%、57.05%和71.03%,单果鲜质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7%、24.79%和57.13%,单株果实干质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91%、78.92%和80.04%。单果鲜质量和单株果实干质量各分离世代多基因遗传率变幅分别为0~47.86%和0~50.01%。结论:育种实践中,对辣椒单株果实干质量和单株果实数量的遗传选择宜在较早世代进行,而单果鲜质量可在稍晚的分离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3.
辣椒叶片花青素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3个紫色辣椒和2个绿色辣椒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并构建3个杂交组合的6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辣椒叶片花青素相对含量,研究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的分离群体叶片花青素含量呈现出多峰或单峰偏态分布,表现为主基因+多基因的数量遗传特征;通过多世代联合分析表明,辣椒叶片花青素含量遗传模式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0模型);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78.89%~91.47%,多基因遗传率较低,为5.19%~17.00%.建议:对辣椒紫叶性状的遗传选择可在分离早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4.
辣椒果实硬度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软果自交系830( P1)和硬果自交系832(P2)为双亲,构建P1、F1、P2、B1、B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果实硬度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0.15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且在分离世代中,多基因的遗传率均比主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很高比重,即环境对果实硬度的遗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5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试材,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B1、B27个世代材料,对茎瘤芥营养生长期瘤茎蜡粉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瘤茎有蜡粉对无蜡粉为显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黄瓜把长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娟  司龙亭  田友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0):161-165
以2个性状稳定的华北型黄瓜自交系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1、B2、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把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把长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模型)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且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在分离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均比多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有一定比重,即环境对把长的遗传影响较大,对于这个性状适于高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赵刚  吴子恺  王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96-5098,5134
以2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合的P1、F1、P2、B1、B2和F2 6个世代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了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对2个不同组合的研究结果表明:组合I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穗位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27.27%、37.36%和58.59%。组合II株高的遗传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分别为18.41%、1.03%和12.61%;穗位高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  相似文献   

8.
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经典遗传分析方法,对来源于泰国和印度的2个辣椒疫病抗性资源Bangchang和P038的疫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将2个抗性资源分别与高感疫病自交系020和L23-9配对组合,建立各自的抗感亲本、F1(正反交)、F2及BC1(回交)4个世代群体,选用分离自广东的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作为侵染病原菌,用苗期灌根接种法对其各世代群体植株进行抗性鉴定,F2及BC1群体的抗感植株分离比例采用χ2测验进行适合性检测,结果表明:Bangchang对广东辣椒疫霉菌菌株ZLT0566的抗性遗传符合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模式,而P038的抗性遗传符合2对相互独立的不完全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9.
辣椒主要病害抗性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用6个亲本,按(1/2)n(n-1)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对辣椒TMV、CMV、疫病和疮痂病抗性进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TMV、CMV和疮痂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疫病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还存在显著上位性效应。F1代杂种抗性CMV是纯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疮痂病是杂合的显性基因决定的;疫病抗性F1代杂种显性效应之和和控制性状表现显性的基因组数很少,几乎接近零。  相似文献   

10.
冬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3个差异显著的冬瓜自交系为材料,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获得2个杂交组合(BH995482×CQ997112和BH996275×CQ997112)的亲本及F1,F2,B1,B2各世代;以BH995482和BH996275为亲本,获得正反交F1及其测交后代和自交后代F2.按照遗传学理论对其各世代群体的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瓜肉厚、果色、种子类型、瓜瓤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6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效应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后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第1雌花节位、单株座瓜数、单瓜重、瓜长、瓜径在遗传中表现为部分显性,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果色以粉皮显性遗传,种子以有棱子显性遗传,瓜瓤类型在遗传中表现为部分显性,有倾中轴胎座亲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西葫芦果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长遗传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组合1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长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番茄红素含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番茄红素含量差异大的番茄品种为杂交亲本,对F1、F2、B1、B2、P1、P2等6个世代材料进行番茄红素含量性状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番茄红素含量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5.80%和44.4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西葫芦果长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长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长遗传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组合1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长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4.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20-2622
[目的]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1,B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形指数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果形指数遗传均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遗传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2个组合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形指数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genetic effect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conferring heat tolerance at flowering stage in rice. A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279 F2 individuals from the cross between 996, a heat tolerant cultivar and 4628, a heat-sensitive cultivar, was analyzed for their segregation pattern of the difference of seed set rate under optimal temperature condi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difference of seed set rate under optimal temperature condi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 showed normal distribution, indicating the polygenic control over the trait. To identify main effect of QTL for heat tolerance, the parents were surveyed with 200 primer pairs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 The parental survey revealed 30% polymorphism between parents. In order to detect the main QTL association with heat tolerance, a strategy of combining the DNA pooling from selected segregants and genotyping was adopted. The association of putative markers identified based on DNA pooling from selected segregants was established by single marker analysis (SMA). The results of SMA revealed that SSR markers, RM3735 on chromosome 4 and RM3586 on chromosome 3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heat tolerance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7 and 3% of the total variation respectively. The heat tolerance during flowering stage in rice wa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gene. The SSR markers, RM3735 on chromosome 4 and RM3586 on chromosome 3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heat tolerance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17 and 3% of the total variation respectively. The two genetic loci, especially for RM3735 on chromosome 4, can be used in marker-assistant-selected method in heat tolerance breeding in rice.  相似文献   

16.
爆裂玉米蛋白质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爆裂玉米杂交组合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F1、P2、B1:2、B2∶2和F2:3 6个家系世代群体为材料,对爆裂玉米蛋白质含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爆裂玉米蛋白质含量受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遗传.主基因存在显性效应,显性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17.
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遗传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耐光氧化鉴定筛选技术、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了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是一遗传性状 ,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 .其中加性效应基因作用更强 ,遗传率较高 .在杂交早代结合优良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筛选 ,可望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和遗传进展 .亲本的遗传效应值分析表明 ,0 2 42 8、Lemont、IR661 5 8-3 7和 IR65 60 0 -85具有较强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 ,可以作为优良亲本应用于水稻高光效育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不同种植季节下水稻株高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择株高差异大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建立相应的P1、F1、P2、B1、B2、F2群体,将其分为中、晚2个生产季节种植,考察其株高性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理论的Akaike信息准则(AIC)在B1、B2、F2代中鉴定影响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存在与否,主基因存在时通过分离分析估计主基因和微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及所占总变异的分量。[结果]株高在所有2个季别B1、B2、F2中均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式,主基因遗传率为38.63%~78.53%,多基因遗传率为1.72%~36.04%,总基因型遗传率为45.52%~92.93%;2个遗传群体2个季别下株高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分别为-4.56、-9.16、-7.19和-9.38,表明主基因加性效应会降低株高性状的表达。[结论]水稻茎粗性状的遗传率受种植季别及所配组合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烤烟耐烤性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变褐时间是衡量烟叶耐烤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分析并阐明烤烟耐烤性遗传效应。【方法】通过在暗箱试验中统计烟叶变褐比例,算出变褐指数(BI=∑B/n)作为耐烤性量化标准,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6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2个杂交组合(云烟85×大白筋599和中烟100×翠碧1号)的6个世代群体(P1、P2、F1、B1、B2和F2)中部叶烤烟耐烤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供试组合的烤烟品种耐烤性的遗传符合E-0模型,即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控制。主基因都以负向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率都较高,其中F2群体最高;多基因遗传率都较低。【结论】基于烤烟品种耐烤性的遗传效应,重视亲本材料和高世代对耐烤性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