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增加森林碳汇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国际和国内的重视。广东省近年来碳汇林发展迅猛,通过阐述广东省碳汇林经营现状,对广东省碳汇林经营参与者分为经营主体和经营客体进行分析,指出广东省在碳汇林经营中具有以政府推动为主导、非政府组织高度参与、乡土阔叶树种为主、林地权属不清晰、监管多元化以及主要面向国内碳汇市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的响应机制是指市场内各要素通过理性决策,积极互动,共同推动市场不断走向扩张和繁荣的过程,也是反映市场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案例,结合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对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的响应机制与程序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各主体要素对市场发展响应积极,其中:需求主体(企业和公众)对林业碳汇的支付意愿达76.2%,供给主体(农户和村集体)对林业碳汇交易的参与意愿达82.6%,政府积极推进市场发展的意愿达89.3%,这些有利因素无疑为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不断走向扩张和繁荣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在条件,同时也将为浙江省政府通过林业碳汇来减缓碳释放,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同时,对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发展的响应机制与程序因素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丽梅  王跃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46-2648,2667
介绍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性质,即林业碳汇交易是一种要式、诺成、有偿、双务、继续性法律行为,遵循了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合同的性质。分析了对林业碳汇交易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一是制定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需要;二是确立林业碳汇交易主体权责分配的需要;三是为环境保护其他领域提供参考的需要;四是发展林业碳汇志愿市场的需要。基于此,从9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即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交易第三方,确定林业碳汇交易法律行为的具体生效要件、交易价格、交易的3种履行方式、交易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和交易纠纷解决途径,明确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4.
需求不足是我国森林碳汇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对347位成都市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运用条件支付意愿法和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成都市民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预测支付意愿水平,试图为自愿市场视角下拓展森林碳汇市场需求主体提供政策参考。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平均月收入、是否知道温室效应及成因、是否知道森林具有固碳作用、是否认为个体具有减排责任、是否知道森林碳汇的交易渠道、是否认为森林碳汇购买能够获得投资收益、愿意购买的频次等因素与城市居民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高支付意愿为310.08元/(户·a)。  相似文献   

5.
森林通过吸收CO2进行固碳,是现阶段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我国森林碳汇交易才刚刚起步,碳汇项目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偏高的交易成本,非标准化的自愿交易市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不到位都制约了森林碳汇交易的进一步发展.欲突破瓶颈,首先要放宽国内碳汇市场交易的条件,扩大申报主体的范围,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扩大具有碳吸收功能的森林类型和参与交易的森林项目类型;调整相关法律,建立相应法律责任.其次要完善我国森林碳汇交易的法律构成,明确交易的参与主体、交易的对象、采用要件登记生效方式订立合同,细化合同内容;最后要建立强制性减排约束机制,对强制减排进行项目管理,实行全民碳信用法律制度,并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标准来实现判定、计算、检测和检查碳汇储备.  相似文献   

6.
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发展农业碳汇项目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整体把握与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即增强全社会的农业碳汇意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碳汇市场,进行科技创新,为农业碳汇市场的有效、规范的运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梅山地区传统村落对地域环境的适应性,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主体适应性视角出发,以安化县大安村为例,研究传统村落对地域环境的复杂适应性。结果表明,人地系统、人居系统、人业系统和人文系统四大系统的协调适应使得大安村独具地域特色,但由于村落主体与外界环境的交换作用,大安村呈现出复杂的适应性特征,建议从提升村民自然适应能力、推进居住系统适应性改造、振兴梅山文化和重视产业经济活化利用效能等四个方面作为适应性调适策略,以期为梅山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和发展提供经验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原理,认为生物质作为循环农业运行模式这一复杂适应系统的适 应性主体,相互之间不断地进行生态、技术和经济交换,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生态流、技术流和经济流在循环 农业运行模式中的流动特征以及三者的联系,建立了循环农业运行模式运行机制下的生物质生态、技术与经济效益 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以促进生物质利用在循环农业运行模式中有效 运行。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是动态的有规律的受限生成的复杂适应系统.该系统各种因素间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复杂的整体状态.但是教与学的真正动力却非来自于外在的复杂形态,而是隐匿其中的内在主体适应性造就的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是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寻找其动力源头,揭示其行为规律和运作机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碳汇核算的计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森林碳汇进行研究和管理,促进碳汇市场的发展,本文在经济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收集了1990—2007年林木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和采伐量的数据,通过蓄积量转换法建立了森林碳汇核算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邻年份的森林生物碳储量C(k+1)、C(k)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98,调整后R2=0.997,模型的F值为6581.48,对应的P值为0.00,表明模型成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值法进一步求出了森林碳汇的最优核算价格为10.11~15.17美元/t,略高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碳税价格。本文通过计算还指出,要使我国森林由于经济发展而采伐消耗的碳储量最小,每年应采伐消耗的蓄积为4.26亿m3,这一结果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本文对碳汇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建议碳汇核算应采用影子价格,把社会、经济发展对碳汇的影响,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碳汇的影响纳入核算范围,促进碳汇市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碳汇林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静  高岚  周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200-205
在种植碳汇林增加森林碳汇成为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之一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广东省碳 汇林的经营现状,根据碳汇林营造时期、经营时期以及后期市场交易的特点,将广东省碳汇林经营主体在经营时所 面临的风险总结为环境、过程和市场三大类,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了风险控制对策院加大宣传力度,在碳汇林经营 中实现经营主体与农户双赢;增加保险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扩充融资渠道,保障碳汇林顺利经营;完善碳汇信息平 台,建立健全碳汇市场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2.
唐钊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3):103-106
林业碳汇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功能,促进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农增收等非碳利益也日益受到重视。中国正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持,并借助林业碳汇开拓林业生态服务市场,林业碳汇和资产收益扶持的融合发展已具备基础。考虑到一些贫困人口主要在少数民族聚集的生态脆弱地区,林业碳汇收益扶持具有明显的多重效益。中国需要从林业碳汇产权明晰、金融支持、制度保障和纠纷解决等方面来完善林业碳汇收益扶持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草原破坏严重,草原资源矛盾突出,牧区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同时,我国在草原碳汇方面发展缓慢,所涉及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冲突严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社会环境监管能力不强、政府组织结构权力分散和协调能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文章对现阶段我国草原碳汇补偿缺失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草原碳汇补偿中协同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现阶段在草原碳汇补偿中存在涉及主体过多,补偿义务不明确等问题,最后,根据所分析结果提出了在草原碳汇补偿协同创新中政府、企业和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相互协同的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采用自下而上研究思路,将供应链主体行为与宏观系统特征涌现结合起来.将供应链分为创新型与模仿型,进行主体行为建模;运用遗传算法模拟主体演化进程,并在SWARM平台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凸显创新在供应链演化中的重要作用,证实个体简单自主行为能够导致系统复杂宏观特征涌现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系统的复杂适应特征,从CAS理论的角度对土地系统脆弱性的演化机制进行分析,从系统层、子系统层、主体层多个层次分析了各个主体在影响土地系统脆弱性的产生及演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结果表明,在土地系统脆弱性的演化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起到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其会使土地系统脆弱性呈现出2个演化方向;而政府通过积极管理,采取合适的调控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土地系统脆弱性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各国纷纷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有效减排途径,随着工业减排空间逐渐减小,对于减排的研究和实践逐渐转向农业。农业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减少农业碳排放、增加农业碳汇意义重大。总结了澳大利亚在发展碳汇农业方面的最新政策动向,其具体做法包括征收碳税、建立碳交易机制、进行碳补偿和推动低碳农业技术开发等。借鉴澳大利亚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情,我国发展碳汇农业一是要在非农领域针对高碳产业征收碳税;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碳交易和补偿机制;三是要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四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农村社区治理的复杂性特征和演化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社区治理系统具有动态演进性、结构层次性、作用非线性和模式多元性的特征。同时指出,治理系统主体的信用分派和规则发现是推动农村社区治理系统不断演化的两个机制,而影响这两个机制的主要因素是权力分配和社会资本,并提出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要管理措施、合理运用宗族关系和积极培养乡土精英等治理措施,以期有利推动农村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碳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森林碳汇市场的购买者很少,需求不足,形成了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购买者的买方寡占市场,严重阻碍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在分析森林碳汇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森林碳汇的绿色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9.
减少农业碳排放,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故厘清农业碳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本文基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汇以及农业低碳发展驱动因素3个维度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首先,明确了农业碳排放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常见的测算方法,同时基于时序演变、空间分布、效率特征、减排路径等视角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其次,界定农业碳汇的基本概念,进而引申出森林碳汇、土壤碳汇和海洋碳汇并介绍各自的测算方法,而后则围绕农业净碳汇与碳汇市场化展开重点阐述;最后,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探讨影响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前者着眼于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而后者则侧重于户主的内在因素和农户面临的外部环境。针对未来农业碳问题的研究方向,本文认为可重点围绕以下4个方面,即农业碳达峰的科学预测与差异化减排路径设计、农业减碳固碳潜力的科学评估与实现路径探讨、农业碳市场的构建与碳汇价值变现的思路探索以及农户低碳生产技术供需匹配探究与其制度优化。  相似文献   

20.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是实现森林碳汇功能和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历程和发展现状,分别从项目存量、碳减排量、碳汇交易、项目主体关系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国际国内林业碳汇项目运行的现状、典型模式及项目推进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构建林业碳汇大数据、优化碳汇计量和方法学、培养和储备碳汇复合型人才、防范碳汇减量风险和市场风险、强化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和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