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引入国外油菜资源389份。直接利用于生产的有胜利油菜(从日本引入后定名)、农林43号。间接利用的资源,70年代以前主要是胜利油菜及其衍生种,共育成油菜新品种80个,年种植最大面积累计达1500万亩以上;70年代中期至今以引进优质资源为主,共育成常规、杂优等类油菜新品种19个,年种植最大面积累计达6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
油菜甘杂1号的选育及产量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耐冻性差,是油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遗传途径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既能解决甘蓝型油菜的抗冻性问题,又能取得较丰富的遗传资源材料。我所由80年代起开展了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并选育出了优质耐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甘白油菜,...  相似文献   

3.
1铜仁地区“双低”优质油菜生产的现状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气候属温暖温润的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在139--I6.2℃,年降水量1100~1372mm,无霜期为275~285d,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适宜于油菜的生长发育,是全省油菜生产的重要产区之一c油菜是铜仁地区主要油料作物,同时也是种植面积大,覆盖面宽,受益面广的经济作物。常年播种面积4.5万hm2(公顷)左右,平均单产约90kg/667m2,总产6.1万t左右,产值约13亿元。我区油菜品种以甘蓝型油菜为主,白菜、芥菜型仅少量栽培。优质油菜品种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最先引…  相似文献   

4.
通过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了甘兰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油研1号”和甘兰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2号”。经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其丰产性好,产量稳定,适应性强,熟期适宜,抗逆性较好,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审定通过:列为贵州省推广良种。  相似文献   

5.
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双低、高产、抗(耐)病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8号(原代号“黔杂8009”)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1999-2001年两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两年全省1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70.56kg/667m^2,较对照油研7号增产10.22%,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点次为62.5%,最高产量213.00kg/667m^2。通过重庆市2002-2004年度区试,平均产量127.50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32%;已经进入重庆市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6.
用“自交混繁”法生产油菜良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正行  朱仁栋 《种子》1990,(5):60-61
一、油菜原种生产的特点甘兰型油菜属常异花授粉作物,在隔离条件差时,群体内极易迁入新的基因。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油菜品种,一般都是杂交育成,与自花授粉作物相比,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群体内遗传基础复杂,基因的重组和性状的分离是很难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高寒山区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推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小锋  罗新青  李俊仁 《种子》2003,(5):116-117
油料是青海省的主要作物,全省种植品种绝大部分为产量低、品质差的白菜型油菜品种,主要分布在气候冷凉的高寒山区。多年来,在白菜型油菜育种方面,沿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手段,新品种增产幅度低,尤其在品质上没有改善。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推广优质专用型品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我们承担了高寒山区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推广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引进和选育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在晚熟、中晚熟白菜型油菜种植区推广,从而达到较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和改善种植地区油料品质的目的。通过六年的实施,引进和选育的品种增产幅度达22.9%~77.6%,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吴健 《耕作与栽培》1999,(5):13-13,32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面,平均海拔1000m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酸性黄壤分布面积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香高味浓,发展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政府也十分重视,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全省继烤烟、油菜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作物支柱产业。70年代我省茶叶是大发展时期,面积达3.62万hm2,80年代下降为2.83万hm2,90年代以来又开始大发展,目前达4.24万hm2,比80年增加1.4万hm2,年产量1.65万t,比80年代仅上升0.59万t,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落较大,效益不够…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泰  李爱民  惠飞虎 《种子》2005,24(6):79-81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油菜育种目标主要以高产、多抗为主,80年代以后品质育种逐渐得到了重视.但由于优质基因的导入,带入了国外品种的遗传背景,造成育成品种品质提高产量下降,表现出品质与产量之间的矛盾.我国科学家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杂交油菜细胞质不育系育性不彻底,给油菜生产带来了一定的不安全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以提高优质常规油菜产量为突破口,培育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安全性好、适应性广的常规甘蓝型油菜品种,以实现常规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提高,为油菜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全省优质油菜杂交种推广步伐,筛选出适合我省春油菜种植的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系),2002年从省内外征集了8个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系),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其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全省双低油菜品种(系)示范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毛晓峰  石建尧 《种子》1998,(4):59-59,67
我国是油菜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油菜生产大国,菜籽抽是居民的主要食用油之一。我国的抽菜生产分布很广,几乎东西南北中都有种植,其中集中产区在长江中下游的贵州、四川、湖北、安证、江西、江苏等省份,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0%以上,自70年代以来,杂交优质油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油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有了较大提高,纵观浙江省油菜生产现状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征1生产概况1.It种面积与分布我国油菜生产面积约为667万公顷,占世界油菜面积的1/3,比1985年增加30%左右,产量提高34%,国家计划到2000年将油菜面积发展到733万公顷,油…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贵州省开始引进杂交油菜种植,取得成功,推广迅速,现全省已达150万亩左右。杂交油菜亩产均达125~15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175~200公斤以上。1985年全省油菜籽产量平均亩产58公斤,到1990年夏收全省平均产量达76公斤,其中以杂交油菜为主的156.85万亩油菜高产栽培示范面积,总产达1.7亿公斤,占全省4.3亿公斤总产的40%。而且,种植杂交油菜,采用以育苗移栽为主体的一套技术,促进了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为实现“稳定面积,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西藏第一大经济作物,既是当前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又是主要的养地作物之一.2002年以前昌都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油菜品种大多属农家品种,品种严重退化,产量低、品质差.严重影响了昌都地区油菜生产及农牧民群众的收入.为此,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推广种植双低一高优质油菜,不仅能解决对食用油的需求,增加群众收入,而且能为粮食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质肥料,还能为牲畜提供良好的饲料,有利于发展农牧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14.
油菜含油量研究及高油分育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甘功勋  林树春 《种子》1997,(1):31-33
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选育高油分品种是油菜生产和科技发展的方向,贵州农学院油料研究室的研究表明:含油量的变异远小于种子产量的变异;于代尤其是F1代与母本会油量至高度正相关;黄籽油菜比黑籽含油正高;同时育成了“黄白一号”“黄油89-4“贵油Dhy”等高含油量品种(系)。选育油菜高含油量品种的主要途径是:甘兰型油菜在杂交育种中要选用高含油量的亲本,尤其是母本;白菜型油菜可进行正向混合选择;在选择过程用黄将作指示性状进行连续选择。  相似文献   

15.
如皋地处长江中下游,属高沙土农业大市,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在品种上存在产量不稳、品质欠优的状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低芥酸优质油菜品种要求也越来越高,寻求更多适合我市生态条件的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发展优质油菜生产成为当务之急.1999年我市分别引进6个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以原生产当家品种秦油2号为对照,比较了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为全市油菜品种更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研3号(原杂09)系我所近年育成的早熟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于1991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注册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该品种早熟性突出,全生育期平均仅198天。在1989~1990年全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亩产228.8公斤,平均亩产131.7公斤,比对照增产18.4%。在1990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  相似文献   

17.
宋晓荭  侯生英 《种子》2006,25(7):99-100
油菜是我省主要农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已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90%为优质杂交油菜,即低芥酸、低亚麻酸、高含油量。杂交油菜在我省油料作物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种子纯度是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种子纯度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油菜种子纯度仍然制约着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这已引起种子生产、管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我省杂交油菜制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项质量监督措施,以供种子生产、管理及检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早熟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云油杂10号、种都油998和科乐521)是由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入,经过多年筛选试验和田间鉴定而推广应用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示范应用面积达2.9406万hm~2。早熟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的示范应用大大提高了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保山市的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功勋  林树春 《种子》1997,(3):40-41
“贵杂二号”系以S_(A6)A为母本,“贵油5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甘兰型中早熟隐性核不育低芥酸杂交油菜新组合,株高适中,株型坚凑,综合性状较好,1992年~1995年分别参加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示范,1995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在一般大田生产条件下,公顷产2200kg左右,芥酸含量2%以下,含油量30%~39%,适宜在贵州省中部、中西部中等肥力田土种植,累计示范面积已达3000多公顷。  相似文献   

20.
张瑞茂 《种子》2003,(5):82-85
综合论述了我国油菜产业的现状并具体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优质油菜产业的措施建议;并对“三高两低”高效型优质油菜的含义、开发意义及应用前景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介绍了一个典型的“三高两低”高效型优质黄籽杂交油菜代表品种——油研九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