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亮 《果农之友》2012,(11):22-22
露地草莓采摘后,植株即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匍匐茎大量发生、新茎分枝生长加快、新幼株形成,为全年营养生长的第2个高峰期。管理上如果放松,对草莓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直接影响来年产量与品质。因此,草莓果采后,应及时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芳德 《中国蔬菜》2011,1(23):42-43
1为什么今年栽培的草莓缓苗慢,不扎新根?答:草莓是浅根系作物,不耐干旱,喜欢冷凉的环境。有菜农反映,在山东的内陆地区,自9月初开始栽植的草莓苗生长缓慢,到11月上旬,有的植株叶片浓绿,但没有新根;有的植株叶片出现干边,不扎根;还有的植株叶片先发黄、变褐,然后成片的死棵。  相似文献   

3.
在草莓植株年生长周期中,休眠与花芽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在秋季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其花芽开始分化。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植株进入休眠,花芽分化也随之停止。据此认为花芽分化与休眠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而且花芽分化的停止也是由休眠引起的。但事实上,草莓植株从生长状态进入休眠状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休眠状态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以单位面积累积的太阳辐射量为指标,在草莓不同生育阶段(坐果前和坐果后)设置不同的灌溉频率处理,研究不同供水条件下草莓叶片的光合生理变化和产量、品质差异以及前期干旱胁迫、后期复水后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坐果前5.0 MJ/m2和6.0 MJ/m2胁迫处理下的草莓植株在坐果后的充分灌溉下(3.0 MJ/m2)可恢复至无胁迫水平,但7.0MJ/m2的灌溉频率则会对植株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而无法恢复;坐果后5.0MJ/m2的灌溉频率会使草莓的叶片光合能力以及产量和果实品质受到影响而显著降低,保证草莓植株坐果后生长不受水分胁迫影响的临界灌溉频率是4.5 MJ/m2。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草莓9月中下旬定植,12月中下旬开始采摘,一般在翌年5 月下旬采摘结束。利用夏秋季草莓采摘后的温室架面和空闲时间生产佛手瓜,3月下旬将佛手瓜苗定植在温室南侧,由于植株前期生长缓慢,几乎不影响草莓生长,佛手瓜6月上旬~ 10 月下旬采收。这种栽培模式充分发挥了温室立体栽培效益,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正> 辽宁省丹东市郊区花园公社是闻名省内外的草莓沟。当地农民对栽植草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5年草莓产量达26万斤,草莓收入占该公社总收入的70%,高产地块亩产可达2500斤以上。自1973年以来,植株开始成片死亡,且一年重似一年,产量逐年下降,近几年仅收获几万斤。残留下的植株大部份也生长不正常。  相似文献   

7.
《果农之友》2007,(8):49-49
1 清除匍匐茎 草莓匍匐茎的生长会消耗植株大量的营养,减少植株必要的营养积累,不仅影响花芽分化和翌年产量,也降低草莓的越冬能力。因此,草莓采后要随时摘除匍匐茎。在草莓繁殖圃里。不但要把母株后期发生的匍匐茎摘除,还要将过早形成的匍匐茎苗和延伸的匍匐茎摘除.为入秋后增生的匍匐茎留足空间。同时,在草莓采后,还要摘除部分老叶,只留植株上刚显露的幼叶2~3片。  相似文献   

8.
寒地草莓植物学特性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质量的草莓苗的花芽分化研究,表明草莓苗的质量对草莓的花芽分化有影响,各品种草莓4片叶、5片叶、6片叶植株花芽分化进程相似,都早于3片叶植株3d。到雌蕊分化开始时,5片叶和6片叶草莓的花芽分化进程较4片叶和3片叶的提早3~9d。定植时新茎粗度在0.84cm以上的草莓植株,花芽分化时期和进程差异小,新茎粗度在0.65cm以下的植株花芽分化进程慢。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草莓生产发展迅猛,栽培面积居世界各国之首。露地栽培、保护地半促成栽培、保护地促成栽培等生产技术已广泛用于全国各地的草莓生产,效益显著。1草莓植株冷藏抑制栽培原理把越冬休眠后的植株放置于冷库中在低温条件下贮藏,强制其继续保持休眠状态,以抑制其花芽萌发生长。待需要时再满足其生长结果条件,以达到人为调节草莓供应期,这种栽培方式称为草莓植株冷藏抑制栽培。草莓植株具有很强的耐低温能力。在-2~3℃温  相似文献   

10.
《果农之友》2007,(7):50-50
1 清除匍匐茎 草莓匍匐茎的生长会消耗植株大量的营养,减少植株必要的营养积累,不仅影响花芽分化和翌年产量,也降低草莓的越冬能力。因此,草莓采后要随时摘除匍匍茎。在草莓繁殖圃里,不但要把母株后期发生的匍匍茎摘除,还要将过早形成的匍匍茎苗和延伸的匍匐茎摘除,为入秋后增生的匍匍茎留足空间。同时,在草莓采后,还要摘除部分老叶.只留植株上刚显露的幼叶2~3片。  相似文献   

11.
甜查理草莓脱毒苗在广西南宁半露地栽培生长性状优良,植株生长健壮,开花结果早,连续开花5~6序,无断茬。9月底至10月初定植,果实成熟期在12月初至翌年3月底,果实品质优,植株抗性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新植幼苗采用遮阳网保护7~10d及12月中旬采用半封闭式的大棚设施保护,解决本地区草莓定植期高温容易造成幼苗被灼伤及植株生长后期的低温阴雨潮湿天气造成烂果及植株病害等问题。通过引种观察并总结出适合本地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抗病、早熟草莓新品种'紫金久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假植时期与短日照低温处理对草莓物候期、生长与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假植与短日照低温处理均可以促进'紫金久红'草莓花芽分化与物候期的提前,同时均可显著提高草莓的第一花序花果数以及单果重与早期产量;假植促进了草莓植株的营养生长,而短日照低温处理虽在前期抑制了草莓植株的生长,但后期草莓植株的长势却优于非短日照低温处理。因此,假植与短日照低温处理都值得在草莓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草莓枯萎病的发生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枯萎病在草莓定植后3周左右开始发生。田间发病常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一个高峰出现在第1次喷施“九二0”1周后;另一个高峰出现在11月底覆盖薄膜后1周左右,盖薄膜之后,地温骤升,病菌迅速生长蔓延,导致植株集中发病枯死。草莓与水稻轮作能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以前1年发病较严重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索非亚是我国新引进的草莓品种,经中国农科院草莓课题组栽培繁殖并观察其生长结果表现,认为是一个优良的草莓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繁殖力强,春栽一株母株,当年可分生匍匐茎子苗150株。果色艳丽,果个特大,据中国农科院草莓课题组资料,一级序果平均重29.5克,单果重75克,特大单果重可达137克,是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完成花芽分化后,刚要进入休眠之前就开始采取保温等措施,使其不进入休眠,让植株正常生长,提早现蕾、开花和结果的栽培方式。可使草莓提早到12月上旬陆续上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宁玉’草莓生长发育及相关基因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基因诊断草莓在干旱逆境条件下生长状态的可行性,以‘宁玉’草莓为试材,调查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特点以及与生长素合成、脱落酸合成、花果发育、色素合成相关的10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旱条件下草莓均可完成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生命周期,所选基因也都行使并完成了其调控功能。与对照植株相比,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50%~65%土壤持水量)条件下,草莓植株的物候期较对照(80%土壤持水量)提早,而在严重干旱胁迫(35%土壤含水量时)条件下延缓,随着干旱胁迫条件的加重,草莓植株、叶片、果实明显变小,果实着色加深。每个基因在不同干旱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都与相应的物候期以及生长发育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相一致,但所选基因在几种干旱条件下其表达开始的早晚、表达水平的高低以及表达相应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存在不同。在轻度和中度干旱条件下,这些基因的表达时间提早,但持续时间较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而在重度干旱条件下,这些基因的表达开始的时间较对照延缓,表达水平较低但持续时间拉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基因的表达信息可以提前推断草莓植株在不同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态,了解干旱胁迫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为是否需要提早采取管理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内生菌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草莓的促生作用,为该拮抗菌在草莓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实验分析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落生长以及菌丝形态的影响,并利用离体草莓叶片鉴定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分析菌株P2-1对草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具有强烈的拮抗活性,抑制率达到66.38%,抑菌带为0.76 cm。菌株P2-1代谢产物具有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菌株P2-1能在草莓叶片定殖,处理10 d后仍可维持在4.07×108CFU左右。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能促进草莓植株生长,使草莓株高、根长、湿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提高24.83%、40.74%、28.88%和55.69%。【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P2-1对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草莓促生作用,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补光光质对日光温室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以LED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补光光质对草莓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红、蓝混合光为4∶1处理的草莓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果实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其叶片纵横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日光温室草莓以红光∶蓝光为4∶1进行补光,最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增加草莓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促进部分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的改善,补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材,研究在日光温室垄栽行距为15 cm时,不同株距栽植的草莓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产值的差异,以确定红颜在日光温室内栽培适宜的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植株距为15 cm的草莓植株生长特性和果实品质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产量高,尤其是前期产量较高,生产效益突出,说明红颜草莓可在日光温室内进行高密度栽培。  相似文献   

20.
张耿 《花卉》2010,(7):14-14
红掌花的生长发育,先经过单轴生长阶段(包括幼年相及营养生长相),之后,进入合轴生长阶段(花器开始生长)。文献资料显示,开始栽培后,积温需达2143℃,才能促使第一次开花。单轴生长阶段,植株增生一片叶所需之积温,随着叶序提升,自680℃逐渐减至280℃。反之,合轴生长阶段则由330℃(第1叶)逐一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