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苏北水网地区发展“三水”(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增加肥料饲料来源与解决农村沼气原料不足的问题,近两年我们对“三水”的生长习性、放养技术进行了定位观察与综合试验.1983年利用农家沼气池进行了以“三水”为原料的发酵产气试验,并结合进行室内辅助试验.现将部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熊猫粪和竹子叶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方法]分别以熊猫粪和竹子叶为原料,在30℃下进行批量式恒温沼气发酵试验,比较熊猫粪和竹子叶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结果]熊猫粪沼气发酵时间为40 d,原料产气率为50 ml/g,TS产气率为121 ml/gTS,VS产气率为123 ml/g VS;竹子叶发酵时间为92 d,原料产气率为83 ml/g,TS产气率为168 ml/g TS,VS产气率为197 ml/g VS。[结论]两种原料均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竹子叶的产气潜力和降解效果明显好于熊猫粪,但熊猫粪的发酵时间仅为竹子叶发酵时间的2/5,表明经过大熊猫消化后的熊猫粪更易于发酵。  相似文献   

3.
邱凌 《农友》2002,(11):27-27
加入沼气池的发酵原料,经沼气细菌发酵分解,逐渐地被消耗或转化。如果不及时补充新鲜原料,沼气细菌就会“吃不饱”、“吃不好”,产气量就会下降。为了保证沼气细菌有充足的食物,并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产气正常而持久,就要不断地补充新鲜原料,做到勤加料,勤出料。  相似文献   

4.
不同池型沼气池产气性能及运行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莆田市忠门镇月埔村选择3户农户建造两种户用沼气池进行周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埋武常温沼气池产气量基本上同气温成正比,在沼气发酵原料不饱和状态下,沼气产量还受沼气发酵原料的影响;两种池型沼气池产气和运行效果不同,ZWD型沼气池比水压式沼气池运行效果好,池容产气量高18.7%。  相似文献   

5.
户用沼气池装入原料和菌种,启动使用后,加强日常管理,控制好发酵过程条件,是提高产气率的重要技术措施。要使自家的沼气池经久不衰地产气好,产气旺,必须把沼气池当做有生命的生物体看待,不能当做垃圾坑,什么东西都往里倾倒。应按照沼气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加强沼气池的科学管理。一、经常搅拌以提高产气率沼气池运行后,经常搅拌沼气池内的发酵原料,能使原料与沼气细菌充分接触,促进沼气细菌的新陈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哈密瓜皮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的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方法]以哈密瓜皮为发酵原料,在恒温30℃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的TS产气潜力、VS产气潜力、日产气量、产气速率、pH等指标.[结果]整个发酵过程哈密瓜皮总产气量3 575 ml,TS产气潜力为782 ml/g(TS),VS产气潜力874 ml/g(VS),且发酵前后pH变化不大,维持在沼气发酵的较佳范围内.[结论]哈密瓜皮具有较好的产气潜力,是沼气发酵原料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沼气池能否常年正常运行,持续不断地供应充足的沼气和无公害的沼肥,关键问题是对它进行科学的日常管理,经验是"三分建池,七分管理"。只有日常管理好,才能稳定均衡供气、供肥。因此,在沼气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和调整发酵条件,维持发酵产气的稳定性,使自家沼气池产气好,产气旺。要达到以上效果,应按照以下操作要点做好沼气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农村户用沼气池不同发酵原料产气量,促进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分别采用富氮原料、富碳原料和常规对照三种发酵原料,分析不同类型原料沼气池的产气量、部分理化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富碳原料和富氮原料均可生产沼气且基本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但富氮原料发酵产气速度快,持续时间短;而富碳原料发酵产气速度慢,持续时间长。富碳原料产气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和富氮原料,且更易受低温影响。气温变化是影响当前农村户用沼气产气量的第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轮载避害     
孙广宪 《福建农业》2004,(11):33-33
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沼气池内发酵料液温度在15℃以上,只耍如酸碱度适宜、沼气发酵菌多等其它条件配合得好.就能发酵产气。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产气速率相应提高。对于地埋式户用沼气池来讲,沼气发酵温度受地温的直接影响.而地温又受气温的影响。冬季气温较低.由于农村沼气池发酵原料的多样性,以自然温度发酵的农村户用沼气池,若要提高冬季的产气量,就必须加强越冬管理,对沼气池采取防寒保温增温措施.确保正常产气,简单地说,就是要“吃饱肚子。盖好被子”。其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通过改变接种物的不同比例,在35℃的条件下研究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物与玉米秸秆的比例为1∶10时产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小型沼气发酵装置上进行了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通过改变接种物的不同比例,在35℃的条件下研究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物与玉米秸秆的比例为1∶10时产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洋桔梗秸秆的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及其产沼气特性,以洋桔梗秸秆为原料,在30℃下进行了批量式恒温沼气发酵试验。结果表明,洋桔梗秸秆沼气发酵时间为22 d,原料产气率为70.79 mL/g,原料TS产气率为361.56 mL/g,产气潜力与多种花卉秸秆相当,高于大部分植物性原料。  相似文献   

13.
郭永霞 《河南农业》2011,(11):15-15
农作物秸秆是很好的沼气发酵原料,据测算。在室温条件下秸秆的产气率可达到0.25mL/kg,产气效果与畜禽粪便相当。随着农村家庭散养殖数量较少,传统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池急需找到替代原料,而农户的秸秆资源丰富,正好把其作为沼气的发酵原料。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秸秆沼气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彭爱华  董兵 《河南农业》2013,(13):23-24
新建成或已大出料的沼气池,经过检验确定不漏水、不漏气之后,即可向池内投入发酵原料。从投料到沼气池能够正常稳定产气燃烧的过程称为沼气发酵启动。在沼气池正常产气使用期间要进行科学的运行管理,使沼气池稳定产气,发挥预期的效益。一、沼气发酵启动沼气发酵启动是人工制取沼气的关键环节,根据沼气发酵原理,采用  相似文献   

15.
三、沼气池的日常管理沼气池启动使用后,要想经久不衰地产好气,产气旺,必须加强沼气池的日常管理。1.勤加料,勤出料加入沼气池的发酵原料,经沼气细菌发酵分解,逐渐地被消耗或转化。如果不及时补充新鲜原料,沼气细菌就会吃不饱、吃不好,产气量就会下降。根据一般家庭日常用气量和常用沼气发酵原料的产气量,户用沼气池正常启动使用2~3个月后,每天应保持20公斤左右的新鲜畜禽粪便入池发酵。三结合沼气池,每天有3~5头猪或1头牛的粪便入池发酵即可满足需要,平时只需加适量的水,以保持发酵原料的浓度。2.强化沼气池的越冬管理沼气池要越冬时,要…  相似文献   

16.
探索了牛粪沼气发酵的产气量和产气周期与不同总固体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是农村户用沼气确定最优发酵、提高发酵原料利用效率的关键.采用可控型恒温发酵装置,在30℃条件下,以牛粪作为发酵原料,以常温沼气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质量分数分别为14%、12%、10%、8%、6%、4%、2%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总固体质量分数为8%的原料利用率最高,产气高峰出现的时间较早,产气量较大,干物质产气率与总固体质量分数不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厌氧技术研究了菇渣作原料进行沼气发酵的细菌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产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初期,产酸菌是优势类群;发酵中期以后,纤维分解细菌逐渐成为优势类群;发酵后期,甲烷菌数略高于发酵初期。产气效果菇渣优于稻草。  相似文献   

18.
正沼气池启动后,加强日常管理、控制好发酵过程是提高产气率的重要技术措施。要使沼气系统长时间内产气好、产气旺,必须做好"三分建池,七分管理"。1.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沼气池建好后,由于一些农户缺乏沼气技术知识,管理使用不当,致使新建的沼气池在既不漏水又不漏气的情况下,产气缓慢或产气点不着火,甚至不产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原料酸碱度失衡当沼气池内p H值过低时,沼气微生物不能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19.
周文富 《农家致富》2013,(15):46-47
秸秆沼气技术是采用秸秆厌氧发酵原理,以秸秆为沼气发酵原料,不改变强回流户用沼气结构并以此为载体,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加入生物菌剂堆沤后填入沼气池中,像正常沼气池一样产气、出气的清洁能源技术。与传统畜禽粪便为发酵原理的沼气技术相比,秸秆沼气技术具有产气率高、产气持续时间长、燃烧热值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沼气池经过一冬的“休眠”,到春天后,发酵原料已经乏了,能分解产生沼气的有机物已经消耗完毕。这时如果不换新的发酵原料,沼气池基本上是不产沼气了。即使个别沼气池产气,产气量也达不到正常的使用要求,满足不了炊事用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