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青海省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平衡施肥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海耕地及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种植业结构、肥料施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平衡施肥技术研究进展及物化产品在生产中应用.针对青海高原地区农田状况,建议增施有机肥,改良培肥地力,提高有效水分利用,加强施肥技术体系研究,提高耕地质量,达到标准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点,分析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措施,从而为实行农田养分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光辉  毛伟  张炳宁  张月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47-1350,1470
根据2001~2008年耕地土壤监测点资料,对扬州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耕地环境质量现状、土壤肥力质量现状、肥料投入状况、农田养分平衡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耕地质量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耕地土壤的养分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贵州省土壤养分等级划分标准的制定和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贵州省36个县(市、区)共计162716个耕地土壤样品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贵州省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集中在26~42 g/kg、1.5~2.3 g/kg、11~22 mg/kg和100~180mg/kg;贵州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中上水平,速效钾含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分析结果对掌握贵州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养分利用管理和作物高产稳产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田土壤肥力现状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了解且末县农田土壤养分现状,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州农业技术开发中心土肥站在县、乡农技站配合下,在该县八乡一场耕地上采集农化样,分析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项目。通过土壤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化验汇总,基本上摸清了该县目前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布规律,为全县科学种田提供了科学依……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及其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神木市耕地质量状况和主要养分空间分布情况,通过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综合指数计算法等,对全市耕地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神木市耕地三至十等地均有分布,平均质量等级为8.81等,高、中、低等级耕地占神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08%、29.09%、67.83%。神木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其中全氮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平均含量处于中低等或中等水平。神木市耕地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大耕地的保护、管理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耕地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8.
回顾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内外耕地质量管理上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GIS在耕地地力评价、耕地适宜性评价、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土壤养分管理及施肥推荐等方面的应用,提出GIS在耕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
张建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3):414-417
在贵州选取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区县,根据耕地土壤类型,利用GPS定位,采集300个土壤样品,开展喀斯特山区县级农田土壤养分变异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下,耕地总体有机质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幅大(分别为3.81~82.65 g/kg、21.84~325.94 mg/kg、0.64~89.72 mg/kg、30.80~481.28 mg/kg),酸碱反应覆盖范围宽。两种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差异明显,养分的高量水平与低量水平差异达显著水平。5种土壤养分中,有效磷含量分布呈现出较高的均质性,其余4种养分分布格局较为复杂,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黑土区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林龄农田防护林土壤水分养分状况的变化,评价农田防护林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不同林龄LA(26 a)、MA(31 a)、HA(36 a)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以弃耕地(KY)为对照,分析不同林龄杨树农田防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杨树防护林带的建设增加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加大了土壤密度,提高了土壤p H;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随着防护林林龄的增加土壤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通过分析肥城市长期定位耕地1998年至2004年的土壤养分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土壤养分指数权重,应用ArcGIS软件制图与空间分析功能,利用SAS软件对养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4年间肥城市长期定位耕地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养分指数时空变异规律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壤养分指标的时间变异规律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时间延续呈上升趋势,最大上升幅度分别达3.20 g kg-1、15.29 mg kg-1、40.07 mg kg-1,土壤碱解氮平均维持在76.67 mg kg-1左右;其空间变异规律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县域大部分区域均趋于升高,仅有小部分区域趋于降低;土壤养分指数的时空变异规律呈增长趋势,有41.31%的区域上升,仅9.05%的区域降低.研究明确了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方向和区域,对现代农田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和区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农田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南方农业过于分散的农田经营管理体系和施肥现状,以浙江绍兴东湖镇独树村为研究区域,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养分研究法和推荐施肥模型,研制和开发出适于南方土壤及作物体系的土壤养分管理和决策信息系统平台,实施田块或田畈为基本单元的村级信息化农田养分全程管理,进行推荐施肥,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推荐施肥示范方各农户水稻产量大部分达到每亩450~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3.
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土壤和肥料两大农业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流失、肥料资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建立和健全耕地保护法、增施有机肥料,耕地保育、研制新型化学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和加强土壤肥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贵州省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参考,从数量、质量、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等方面介绍了贵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了贵州山区耕地质量较差、坡耕地面积较大及分布范围较广、耕地撂荒严重、优质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大耕地执法力度;完善耕地目标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强化职能部门和群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加强耕地规划和用途管理制度,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力度,推进耕作层剥离利用步伐;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贵州省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土壤和肥料两大农业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耕地减少、肥料资源紧缺、化肥利用率低、不合理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建立和健全耕地资源保护法、增施有机肥料,保育耕地、加强土壤肥料基础性研究工作、研制新型化学肥料、改进施肥技术和实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试论贵州耕地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收集到的有关贵州耕地利用的资料,作者对贵州耕地的质量、利用现状及国家对耕地利用的政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现阶段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数量下降,利用不合理,造成耕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加重,耕地总体质量下降。为此,作者提出了从政策上引导农民爱护耕地,保障农民在保护耕地中应得的利益,鼓励各级科研、农技部门研究示范推广保护耕地各项新技术等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以贵州省为例的土壤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应用.系统利用Visual Basic6.0及Map Objects2.2为开发软件;以1999年贵州省1:25万行政区划图为系统底图,建立空间数据库;以1 820组农业土壤样品、近1万多个重金属环境检测数据,建立属性数据库;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分析评价模型,获得贵州省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系统的开发应用,为进一步加强贵州省农业土壤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 【方法】 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 【结果】 (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 【结论】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郊区区(县)域内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农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农田水利、土壤污染、农业生产基本情况等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时查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掌握全市耕地地力及质量状况,为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利用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