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珠蚌通过手术作业后,通常须经2—3年的培育,才能育成合格的商品珍珠。要培育出高品位的优质珍珠,手术操作只是珍珠优质的一个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育成工作的好坏。一、优质珍珠养殖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环境育珠蚌只有生活在一个比较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蚌体才会生长良好。对育珠蚌来说,“适合而又稳定的环境”主要是由水域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所构成。 (一)优良育珠水域的非生物环境 1、水域的热力状况育珠蚌必须依靠太阳辐射形式的能量流来维持其生命,珍珠质沉积的速度亦随蚌的生活水温的升高而加快。所以育珠蚌珍珠质沉积量S,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两种育珠蚌即池蝶蚌和三角帆蚌进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生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蛛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至2005年4月,池蝶蚌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所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的育珠蚌,显示出较大的经济优势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产科技》1988,(1):48-48
选择适龄的手术蚌和适龄的育珠蚌,可使育珠蚌插片后,分泌的珍珠质快,珍珠成长快。  相似文献   

4.
育珠蚌在15-30℃的水温范围内,生长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夏秋季节是蚌体、珍珠生长的关键时期。抓好夏秋季育珠蚌的管理,对提高珍珠产量、质量和养蚌育珠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夏秋季管理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四):育珠蚌的养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2):26-27
1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长,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1.1水面大小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米2以上。尤其是封闭式静水体的水面,如果水面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1.2水深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水过浅,水温变化大,影响水质的稳定性。水过深,则下层水温低,影响营养物质循环,饵料生物难于满足育珠蚌的要求,对育珠蚌生长不利。1.3水源水源…  相似文献   

6.
周国勤 《水产养殖》2004,25(2):10-11
0 引言。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引导调整水产养殖业的养殖品种结构,淡水珍珠池塘养殖又成为新的热点品种之一。淡水珍珠池塘养殖中育珠蚌的饲养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而育珠池的施肥技术则是育珠蚌饲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药物对育珠蚌的影响问题,在理论上这是一条有助于探索调节育珠蚌体素质、加速珍珠囊形成和提高珍珠质量的有效途径。高山治夫(1963)使用5%卵磷脂液(Phosphatidylcholine)注射育珠蚌,结果发现蚌体的营养状态、代谢功能有显着好转,用以处理小片,  相似文献   

8.
池蝶蚌育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蝶蚌原产日本琵琶湖,日本以该蚌培育优质淡水珍珠产品享誉世界珍珠市场。近年来,我国主要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因近亲繁殖,引起种质退化严重,育珠性能下降,育珠蚌抗病力低,培育的珍珠产品颗粒小、质量差,从而造成珍珠品位低,经济效益差。为此,我市于1997年底,引进池蝶蚌原种,1998年繁殖成功。  相似文献   

9.
珍珠采收通常采用杀蚌取珠的传统工艺,其方法是杀死育珠蚌,然后从蚌内珍珠囊袋里取出珍珠,采用该工艺时一只育珠蚌只能培育一次珍  相似文献   

10.
珍珠自古以来就与玛瑙、翡翠等誉为珍珠宝贝,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出口商品。近年来,在苏南、浙江等一带流行“三小”(小蚌、小片、小工具)育珠,其究竟有何好处与弊端,现提出一些看法。 珍珠是由珍珠囊的表皮细胞分泌的碳酸钙结晶及壳角蛋白而形成。珍珠囊是分泌珍珠质的机构,而细胞小片又是珠囊的物质基础,细胞小片的活力直接影响到珍珠的质量。珍珠囊是由插入外套膜的细胞小片与育珠蚌结缔组织愈合后裂殖而形成,是具有分泌珍珠质机能的囊状物。小片插入育珠蚌结缔组织,在适宜的水温下5~7天后,小片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河蚌本是一种埋栖生活的软体动物,但作过育珠手术的育珠蚌,必须悬吊在水层中进行珍珠的育成养殖。这样,易被多种敌害生物丛附于贝壳上,给育珠蚌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因此,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定期进行洗刷除害。这种洗刷除害  相似文献   

12.
提高珍珠质量,养好育珠蚌是基础,所以必须重视育珠蚌的管理。蚌是低等软体动物,它的生理活动,例如滤水量、摄食量、氨氮排出量、耗氧量等随水温变化有很大的差异。水质和水中浮游生物量也随温度光照而变化甚大。因此,育珠蚌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有核再生珍珠(图见彩中插2)培育是采用活蚌取珠的方式,即用开壳器将珠蚌撑开,在珍珠囊中活体取珠,利用珍珠囊上皮细胞重新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新珍珠,这样一只育珠蚌可循环多次利用,资源利用率高,省工、省本,养殖周期短,年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利用培育有核钮扣珠的珠蚌作为再生珠育珠蚌,活蚌取珠后培育有核再生珠。由于培育钮扣珠的珠核形状规则,大小一致,其形成的珍珠囊大,因此培育的有核再生珠大小均匀,规格大,珍珠光滑细腻,珠光强、质量好,适宜加工成多种新奇饰品。目前,该有核再生珠已成为国内外珠商抢手货,市场价5万~10万元/千克之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养殖的淡水珍珠,如何提高质量,已成为当前淡水育珠的重要课题。我们从几年来的淡水养殖珍珠的生产实践认识到,人工育珠的质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育珠蚌的种类,暂养蚌的饲养管理,制片与插片技术,育珠蚌的饲养管理好环等都影响人工淡水珍珠的质量。现就以上几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育珠蚌的种类淡水育珠蚌的种类,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珍珠蚌,背瘤丽蚌等。一般来说,以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育成珠的质量比其他蚌的质量好,尤其是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对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研究结果。方法是把石蜡制成的核和一块细胞小片插入蚌的外套膜中,在不同时期取样,进行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珍珠囊的形成是细胞小片细胞先形成一层“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由于细胞小片是异体细胞(来源于供片蚌),因而受到育珠蚌(受体蚌)细胞的“识别”而被排斥,结果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与基部的细胞脱离,造成死亡并溶解.其后育珠蚌结缔组织最内层细胞再转化为上皮细胞,形成一层“次生珍珠囊”上皮细胞。所以在珍珠囊形成过程中,插入小片细胞和育珠蚌结缔组织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位置变化的同时,还有细胞“识别”的现象。在水温20℃左右条件下珍珠囊形成约需30天;在尾部插核的蚌,珍珠囊形成比在中部插核的要快;5月手术的珍珠囊形成比10月手术的要快。  相似文献   

16.
育珠蚌实施手术后,就进入了珍珠的培育阶段,这阶段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生产实践上饲养管理的前期工作是必须在实施手术前就做好。如饲养水域的选择,吊养工具的准备等。在整个育珠蚌的养殖期间必须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实行科学管理,满足育珠蚌生态和生理的需要,以期达到快速培育优质珍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育珠蚌对环境的改变具有适应性,但若超过其适应范围,就会对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甚至是生存产生危害。所以,养蚌育珠生产管理就是对水质环境进行适当的人为调控,为育珠蚌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空间,惟有如此,才可能实现珍珠的优质高产,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过去曾有人认为:在河蚌育珠手术操作中,用小片进行异体移殖(例如:以褶纹冠蚌为制片蚌,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培育珍珠)由于不是同属的蚌,亲缘较远,两种蚌的细胞内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小片作为异种蛋白送入母蚌(育珠蚌)体内,因而游走细胞因趋化作用而吞食小片组织细胞,而成为脓浆,致使育珠蚌内布满脓泡而无珍珠。某些单位曾由于进行小片异体移殖而出现了育珠蚌有30—50%,甚至100%的脓泡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