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验证鱼用烂鳃灵在室内小面积范围内对肠炎菌、烂鳃菌、赤皮菌的抑制效果,尤其是针对烂鳃菌的抑制效果。我们进行了小面积感染治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施:选用8口水泥试验鱼池。面积每口为2m~2,深度1m,排灌方便。 2.试验鱼种:选用新邵县鱼苗场的当年健康草鱼种,体长10—14cm,体重为43.2—65.0g。试验期间,投喂的饵料均为颗粒膨化饵料。 3.试验菌种:采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的萤光假单胞杆菌(赤皮菌)、鱼害粘球菌(烂鳃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肠炎菌)菌株。分别用细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健鱼宝对肠炎菌、烂鳃菌、赤皮菌的抑制效果,我们进行了小面积的感染治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施:选用8口水泥试验池,每口面积为2m~2,水深1m,排灌方便。 2.试验鱼种:选用当年健康草鱼种,体长10—14cm,体重为43.2—65.0g。试验期间鱼种均投喂膨化饲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健鱼宝对肠炎菌、烂鳃菌、赤皮菌的抑制效果,我们进行了小面积的感染治疗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施:选用8口水泥试验池,每口面积为2m~2,水深1m,排灌方便。 2.试验鱼种:选用当年健康草鱼种,体长10—14cm,体重为43.2—65.0g。试验期间鱼种均投喂膨化饲料。  相似文献   

4.
肠炎病是由点状气单胞杆菌侵入引起的,此病多发于草鱼、青鱼、鲤鱼等,流行季节为每年的3~10月,8~10月主要危害当年鱼种,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死亡率一般在30%~50%,当年的草鱼种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0%以上,是制约草鱼种培育的重要因素。过去草鱼肠炎病常用磺胺等药物内服与含氯  相似文献   

5.
草鱼常见病有两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则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6.
赤皮病也叫赤皮瘟、擦皮瘟、出血性腐败病,由荧光极毛杆菌侵染鱼体所致,是草、青鱼成鱼阶段和鱼种的主要疾病之一,鲤鱼也有发生。此病全年都有发生,以春末夏初较为常见,多与烂鳃、肠炎病并发,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7.
2011年4-8月我们接诊了多起水产病例。我们发现危害草鱼的已不是传统的草鱼"三病",即烂鳃、肠炎、赤皮等,而是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新三病")。经过我们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以吃水草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各类精饲料。现将草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草鱼发病病原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9.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出血病是严重危害草鱼的常见病。引起这几种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季节气候与水温。为了掌握南宁市池塘水温与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出血病发生流行的规律,我们于1966、1967、1971、1974、1975、1979等年对广西水产研究所池塘的水温与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出血病的发生流行进行了观察记录,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抑菌试验筛选出4种方剂用于防治草鱼种烂鳃病、肠炎和赤皮病,室内感染试验和鱼池试验表明,4种方剂均有较好效果,病死率显著下降、存活率和产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第二,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的治疗: 这三种病单独发生或并发,甚至与病毒性出血病并发。近几年发现二龄草鱼肠炎病多数是细菌寄生引起,容易治愈:而当年草鱼种与春片鱼种,多数是病毒寄生引起,用磺胺、抗菌素等类药物治疗无效;如  相似文献   

12.
草鱼“新三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4~6月我站接诊了多起水产病例。我们发现危害草鱼的已不是传统的草鱼"三病",即烂鳃、肠炎、赤皮等,而是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新三病")。经过我们的诊治,减少  相似文献   

13.
渔工 《海鲜世界》2002,(2):38-39
鱼类鳃病,按其致病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烂鳃病、真菌性烂鳃病(又称鳃霉病)、寄生虫性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是常见的传染性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严重危害草鱼鱼种、成鱼,一旦暴发,草鱼死亡率高达60%以上,同时也严重威胁青鱼、鲢鱼和鳙鱼。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迅  相似文献   

14.
草鱼是目前池塘养殖中的主要混养对象之一,然而,草鱼又是发病率很高的鱼种。常见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三病。在危害草鱼中尤为严重。在此,向广大养鱼户们介绍利用“土法免疫”来预防草鱼“三病”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恶化,草鱼养殖病害由传统的"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等)发展为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草鱼"新三病"给养殖生产带来更大危害,发病后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用石灰乳与“三黄一莲”综合防治草鱼肠炎、赤皮、烂鳃三病,效果良好,现将药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株洲市水产研究所和长沙农校等单位协作,对草鱼“四病”(烂鳃、肠炎、赤皮和病毒性出血病)进行了防治研究,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11月株洲市科委召开了鉴定会,作了阶段性技术鉴定。当草鱼发生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的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疗效可达90%以上。方法是:  相似文献   

18.
生态防治疾病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在水产养殖上采用生态防治的方法,培育大规格的草鱼种或采取两头放养,避开高温季节,提高了草鱼种的成活率,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南昌地区历来在成鱼饲养阶段草鱼的成活率仅约35%。为了解决草鱼养殖中的“三病”(赤皮、烂鳃、肠炎),我们参照外地经验提出了生态防治草鱼传染性疾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控制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赤皮病和肠炎病这四种疾病的发生,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于2016年在松江试验片立项进行《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与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三联灭活疫苗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试验,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赤皮、肠炎、烂鳃是草鱼常见病,多为并发流行,能引起草鱼大批死亡,危害很大。1987年我们试用鱼乐消毒剂与烟叶进行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发病鱼池为我场9号成鱼池,面积3亩,平均水深1.5米,共投放各类鱼种1422尾,其中草鱼618尾。6月25日池中的草鱼开始发病,每天死鱼1—3尾,病鱼症状以烂鳃为主,部分病鱼并发赤皮病或肠炎病。连续两次用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没有减少死鱼。相反死鱼尾数还有所增加。 7月4日起,每天用鱼乐消毒剂250克混于凉面糊内搅匀,再拌和在50公斤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