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为均 《内陆水产》2003,28(2):33-33
鱼种能够安全越冬,不仅使当年的生产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给来年的生产带来更大的好处。所以有必要了解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种能够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1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这是引起鱼种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主要有:池水清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不够;越冬池水底淤泥过多,有机物大量分解消耗氧气;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土壤保水力差,结冰后,水位下降过大,造成缺氧。鱼种规格小、体质差鱼种规格小(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够越冬期间消耗,因而出现…  相似文献   

2.
李果 《科学养鱼》2001,(2):14-14
鲤、鲫、编、鲢、鳙等目前广为养殖的水产品均属温水性鱼类,当水温低于7-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其新陈代谢能量来源于其自身体内积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鱼种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到次年春季,体重减轻,体内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耗过半,有的甚至消耗绝大部分。加强冬季管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对来年的再生产和稳产、高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鱼种越冬用发生死亡的原因 1.鱼种规格小、体质差 鱼种规格小(体长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满足在越冬期自身基础代谢的…  相似文献   

3.
一、秋季强化培养培育健壮、肥满、规格大且整齐的鱼种,是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首要措施。秋季鱼种大量摄食,积累营养以供越冬消耗。所以应进行强化培育,多投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如豆饼、菜籽饼等,使鱼种膘肥体壮。另外,在鱼种生产过程中,如果到了秋季,鱼种规格还小或大小参差不齐,体质差,那么,必须调整密度,适当稀放,对小规格鱼种进行强化培育,通过供应充足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注意防病治病等措施,使鱼种达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二、适时拉网并塘。越冬鱼种并塘时间不宜太早,太早水温过高,鱼种游动活跃,拉网并塘时容易受伤。同时鱼种还未停  相似文献   

4.
鱼种越冬问题是我国北方淡水养鱼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一些北方省市利用网箱在水库进行鱼种越冬,获得成功。鱼种在水库网箱中越冬,不仅可提供大量春片鱼种和2龄大规格鱼种;还可以把当年培育的小规格鱼种再进行培育,而且鱼种越冬密度大、成本低、成活率高、方法简便易行,又可减轻越冬池塘的负担。鱼种网箱越冬的技术主要有:1.越冬水体的选择水质良好、冰下有效水深大于两米、冬季水位稳定的水库都可进行鱼种网箱越冬。设置越冬网箱要选择背风向阳、日照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2):25-25
鱼种的越冬工作常易被养鱼户所忽视,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现就鱼种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1水中缺氧这是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缺氧的原因有:(1)水质清瘦,水中的浮游植物太少,以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够消耗;(2)放养鱼种密度过大、池水过浅或水中有机物过多,消耗大量氧气,引起缺氧;(3)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和产生有害气体。1.2鱼种规格体质瘦弱鱼种越冬期间,体质消耗大,长时间越冬体重减轻10%~15%,体质瘦弱的鱼种,体内养分不够越冬消耗。1.3管理不善并塘…  相似文献   

6.
鱼种越冬是渔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根据各地实践调查,鱼种越冬成活率不高,一般在50-80%,有的甚至还不到30%。究其原因:一、鱼种规格小,大都体长不超过10厘米,体重不足25克。由于体内贮存营养少,往往经不住漫长的越冬消耗,鱼体逐渐虚弱萎瘪致死。二、放养密度大,一般亩平都超过3万尾。由于鱼种多、耗氧量大、饵料消耗也大,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我区鱼种生产基地和养殖专业户培育的鱼种在越冬期间成活率很低,有的个别鱼池内鱼种规格偏小,体质很差,在水下全部死光,也有的鱼池鱼种在越冬期体质消耗很大,小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5%~20%,甚至25%~30%,大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0%~15%。这些...  相似文献   

8.
鱼种秋季强化培育措施鱼种规格大小与体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种越冬成活率。生产实践证明,鱼种规格越小、膘体越瘦,其越冬成活率越低。进入秋季,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种生长由增加体长为主转入到增加体重为主,大量积蓄营养物质,以备越冬消耗所需。因此,必须抓好鱼种...  相似文献   

9.
鱼种在越冬期间,总要死掉一部份,各地鱼种越冬成活率从50—80%不等,其主要原因,一是内因:即鱼种规格小,体长2—3寸,不到4寸,体重不足25克(半市两),体内贮存的脂肪、醣类等营养少,不够漫长越冬期间的消耗,体质逐渐虚弱,萎瘪而死,或易受病害侵袭而死,规格愈小,成活率愈低,如果鱼种的体重超过50克(1市两),其成活率达90%以上;体重不足10克,一般成活率在50%以下。另一个是外因:诸如池塘条件欠佳,缺水、缺氧;放养过密,缺饵肥;鱼体受外伤,感染得病等等。从我多年来实践的经验,如能根据实际情况,认真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牛红华 《科学养鱼》2001,(12):25-25
一、网箱结构与要求箱体规格为5米×5米×2.5米,网目2.3~3.0厘米,由3×2聚乙烯网线编织,双层网套装使用。采用毛竹作框架,规格为5.1米×5.1米。网箱使用前,认真检查有无破洞,防止发生跑鱼。二、鱼种入箱及放养密度鱼种入箱规格10~14厘米。鱼种规格过小,越冬成活率不高;鱼种规格过大,特别是池塘培育的鱼种,不适应网箱生活。池塘培育的鱼种进行网箱越冬,入箱前,至少要经过两次拉网锻炼,出塘时间在池塘水温10℃左右进行。网箱培育的鱼种在水库水温10℃左右进行并箱。鱼种的出塘、并箱应选择晴暖、风…  相似文献   

11.
鱼种的秋季强化培育鱼种规格大小与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生长实践证实,鱼种规格越小,越冬成活率越低。进入秋季,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种生长由增加体长为主转入增加体重为主,大量积蓄营养物质,以备越冬消耗所需。因此,必须抓好鱼种的秋季培育管理,特别...  相似文献   

12.
李玉柱 《科学养鱼》2006,(12):23-23
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多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克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克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克的82%,30~50克的86.5%,50克以上的94.2%。规格小的鱼种含脂肪和蛋白质均低,不足越冬期的消耗  相似文献   

13.
(1)鱼种小、体质差: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难以在漫长越冬期蓄积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其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水霉等疾病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4.
郑亚平 《科学养鱼》2003,(12):46-46
一、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1.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这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2.鱼种规格较小。越冬期间,多数鱼类基本不摄食,不大活动,新陈代谢缓慢,主要依靠积存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规格较小的鱼种,因体内脂肪积存量也较少,经过一个冬季的能量消耗,到次年春天,鱼的体质严重下降,易引起死…  相似文献   

15.
160~300尾/公斤的小规格鱼种在16.5~18℃这种低温环境下经过6个月越冬,出池后以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快、繁殖代数少、子代鱼少、单尾价格低、便于运输而深受养鱼户喜欢,但如何提高小规格鱼种越冬成活率一直是工作的难点。我场经过几年工作,使小规格鱼种越冬成活率从45%提高到72.1%,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益。现将低温越冬技术要点介绍给大家。一、池子消毒鱼种进池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对池子进行消毒,一般50平方米左右的池子用漂白粉1.5~2.5公斤或生石灰10~15公斤,以能清除青苔和池子碱  相似文献   

16.
我市尚志镇红光村农民程德发精心钻研养鱼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摸索出一种投资少、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驯化养殖二令鱼的模式。即把一令小规格鱼种养成成鱼越冬,翌年春天卖大规格鱼种。他已连续几年收入稳定在4~5万元,1997年,他经营的30亩池塘,投入一令小规格鱼种500kg,产量7500kg(除去越冬减重),平均亩产250kg,预计纯收入5.09万元,亩纯收入1691元。投入产出比为1:1.30,其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清整池塘,石灰消毒:每年4月25日左右卖完  相似文献   

17.
正在冬季寒冷的北方,渔业生产者常常遇到鱼种越冬难、死鱼现象严重等诸多难题。笔者在多年的渔业生产活动中,根据养殖经验,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出北方越冬期鱼种死亡主要是水体严重缺氧,鱼种规格小、体质差,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低,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如何将鱼种安全的越冬,本人认为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清塘消毒鱼种越冬的准备工作应在每年10月份前后进行,越冬池大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尽量选取排灌方便,面积10亩以上,水源好、保水性强,水深保持2m左右的池塘。准备放养越冬鱼种的池塘,在鱼种投放前应先清  相似文献   

18.
鱼种场生产鱼种,一般都需等到来年春放时才能卖出。所以,如何保证鱼种顺利越冬,成为鱼种场养鱼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套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成功经验。 一、培育体质健壮的鱼种,保证鱼种规格 越冬前要加强鱼种的饲养管理,投喂一些高质量的精饲料,努力提高鱼种规格和肥满度。生产实践证明,相同水体环境,肥满度相同的鱼种,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同样条件下,规格相同,而肥满度高即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鸡西市地处半山区,穆棱河纵贯全市,绝大多数养鱼水面分布在穆棱河沿岸。因土质含沙量大,不能修建鱼种越冬池,以往城郊农民养鱼只好到外地购进鱼种。不但成本高、成活率低,而且由于鱼种规格小抵抗力弱,容易发生鱼病。由于鱼种问题解决不好而影响农民养鱼积极性。1984年,柳毛中心村的农民刘会显利用自家房山头旁边的小沙坑注入水进行鱼种越冬试验,竟获得意外成功。坑内越冬的鱼种成活率达到80%以上。他的具体做法是用小水泵每天  相似文献   

20.
杨成训 《齐鲁渔业》2002,19(10):34-34
一、选择合理越冬塘越冬塘应背风向阳、环境安宁、水质良好、排灌自如、管理方便。塘底平坦无渗漏,面积2亩左右,水深2m以上。二.强化追膘选大规格健壮鱼种,提前强化喂精饲料,增加鱼种体内脂肪积累,使之膘肥体胖适应越冬消耗。三、清塘施肥秋末冬初,按常规用生石灰等简易方法清塘消毒杀菌;每亩施有机肥250~500kg,以利肥水越冬。四.科学并塘选大规格无病伤的健壮鱼种进行2~3次拉网锻炼。转运井塘投放应在晴天进行,操作要小心,以免碰伤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