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了解短乳杆菌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用MRS培养基从鸡的消化道分离到乳酸杆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试验,证明该菌为短乳杆菌.用短乳杆菌饲喂本地肉仔鸡后检测其肠内容物SIgA滴度.结果显示,该菌对肠道粘膜有较强的粘附力,能提高鸡肠黏膜的SIgA滴度.本试验表明,短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肉鸡嗉囊病是发生在鸡嗉囊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该病包括软嗉病和硬嗉病两种。软嗉病又称嗉囊卡他,是嗉囊黏膜表层的炎症,以嗉囊显著膨胀和柔软为特征;硬嗉病又称嗉囊阻塞病,以食物积滞于嗉囊内,造成嗉囊膨大坚硬为特征。嗉囊病多发于2个月内的幼鸡。一、软嗉病1.发病原因及病征该  相似文献   

3.
鸡有益乳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杆菌选择培养基(LSCM)从鸡直肠内容物中分离出五株革兰氏阳性杆菌,分别是嗜酸乳杆菌2株(LB1、LB2)、唾液乳杆菌液亚种1株(LB3)、短乳杆菌1株(LB4)、发酵乳杆菌1株(LB5)。五株菌对雏鸡安全,对小白鼠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昆明地区青贮上米秸秆乳杆菌进行调查.从12份样品中,共分离到55株乳杆菌,鉴定出12个种.其中短乳杆菌及干酪乳杆菌两个种占43.6%,确认为是青贮料中的优势种群.本文还从青贮料中分离鉴定出:食果糖乳酸杆菌、绿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亚麻那乳杆菌等4个种,现作一并报道.  相似文献   

5.
云南泡酸菜中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杆菌在泡酸菜发酵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从青菜不同发酵阶段的14份泡酸菜样品中,分离培养出52个乳杆菌培养物,除5株未鉴定到种以外,鉴定为17种共46株乳杆菌,其中6种尚未见到由泡酸菜分离鉴定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泡酸菜中乳杆菌的种类,并从其中选择优良菌种,以便将来应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从笼养蛋鸡十二指肠内容物中分离乳酸菌,经过革兰氏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和糖发酵生化鉴定乳酸菌种属。结果显示,分离出16株革兰氏阳性菌,经抑菌试验选出7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乳杆菌保加利亚种,耐盐乳杆菌,嗜淀粉乳杆菌,坎氏乳杆菌,食淀粉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耐热亚种,肠膜明串球菌乳脂亚种。  相似文献   

7.
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提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28-3229
[目的]探索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培养制备试验菌株。在45只肉鸡雏苗中投喂添加由单一德氏乳杆菌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土霉素,在55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鸡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德氏乳杆菌的数量。[结果]从肉鸡肠黏膜上分离培养得到6株菌,均为G+菌,生理生化鉴定表明,S2为嗜酸乳杆菌,S4为德氏乳杆菌乳亚种,S6为德氏乳杆菌德氏亚种,S1、S3和S5为粪肠球菌。在投喂冻干菌粉30d后德氏乳杆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同时,由于德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肠道中的鸡伤寒沙门氏菌数量下降最明显。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有任何影响。[结论]德氏乳杆菌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肉鸡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8.
饲喂乳杆菌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60羽依沙褐雏鸡饲喂鸡源乳杆菌,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24.0%,人工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后,饲喂杆菌组死亡率同未饲喂乳杆菌相比,死亡率降低了20%。表明鸡源乳杆菌制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9.
为获取具有抑菌活性的海南文昌鸡源乳酸菌,笔者以海南文昌鸡的肠道粘膜及内容物为样品分离乳酸菌。通过菌株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过氧化氢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乳酸菌;而后利用乳酸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及其抑菌试验从中筛选出热带动物肠道源抑菌乳酸菌。本研究共获得17株乳酸菌,分别为13株植物乳杆菌和4株粪肠球菌,其中植物乳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均有较高抑制作用,有一定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粪肠球菌抑菌效果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海南文昌鸡源植物乳杆菌S4-1综合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畜禽肠道益生菌制剂开发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鸡的嗉囊疾病中常见的有硬嗉症或软嗉囊疾病(嗉囊下垂)两种.这两种病有时同时发生,有时由一种病引起另一种病。硬嗉症又称嗉囊阻塞,任何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但最易发生的是幼鸡.轻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生长发育迟缓、成年鸡则产蛋量下降或停产,重者则造成死亡。软嗉囊病.多发生于2个月内的小鸡,往往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近年来,德宏州的养鸡户每年都有零星发生,特别是规模养殖户,给养鸡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中药添加剂对鸡肠道消化酶及微生物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饲料中添加黄连、大豆,来研究中药添加剂对鸡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添加0.5%黄连和10%大豆的饲料喂养可提高鸡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饲喂黄连的鸡,其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比对照组少,双歧杆菌比对照组多;饲喂大豆的鸡,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比对照组多,大肠杆菌比对照组少。  相似文献   

12.
健康犬肠道乳酸杆菌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健康犬的肠道中分离并鉴定出5株乳酸杆菌,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肠乳杆菌1株、发酵乳杆菌1株。根据其耐胆盐、生长表现等特性选择2株嗜酸乳杆菌(D1-3、D4-3),作进一步的耐酸性、粘附性、抑菌作用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D1-3和D4-3菌株能耐受高达6.0g/L的胆盐以及pH值低至2.0的酸性环境,对犬肠粘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白鼠无毒性。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体介导质粒DNA法转染藏鸡成纤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pofectin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质粒DNA转染藏鸡成纤维细胞,通过优化重组质粒转染细胞的各种参数以寻求最佳的转染条件。结果表明:6孔培养板中细胞汇合度达70%~80%时,用2μL脂质体介导1.5μg重组质粒转染10 h即可获得较满意的转染效率。说明Lipofectin能有效介导质粒pEGFP-N3转染藏鸡成纤维细胞,转染率与细胞生长汇合程度、脂质体包被质粒的浓度比例及转染时间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主要地方鸡种及土杂鸡生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云南3个主要地方鸡种及土杂鸡生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整个饲养阶段,土杂鸡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明显高于地方鸡种。盐津乌鸡、武定鸡的各项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茶花鸡生长速度最差。但经济效益分析中,由于不同鸡种市场价格存在差别,地方鸡单价高,其经济效益反而高于土杂鸡,经过综合比较,茶花鸡为最好,其次分别为武定鸡、盐津乌鸡,土杂鸡最差。另外,全价配合饲料、舍饲等条件下,几个地方鸡种生长速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杨小进  张华菲  何希宏  刘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14-3315,3326
[目的]研究4株乳酸杆菌在体外对3种常见致病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株乳酸杆菌(L1、L2、L3、L4)分别与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观察拮抗结果。[结果]4株乳酸杆菌对3种致病菌都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其中L1的拮抗作用强于其他3株乳酸杆菌;当将致病菌的菌落数提高一个数量级时,L1仍可将3种致病菌杀死,拮抗作用仍十分显著。[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用乳酸杆菌直接进行微生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蛋白水解力的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对8种乳酸菌共计37株菌在适宜温度下发酵脱脂复原乳(NFS:11%)产生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嗜热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的蛋白水解力较高,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303.87mgL-1(147.85~466.59mgL-1)而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的蛋白水解力较低,一般为50mgL-1左右,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LB-1,3-1及瑞士乳杆菌LH的蛋白水解力最高,适宜于制作干酪。蛋白水解力随着发酵酸度及菌体生物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乳球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变化不大。另外,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1与嗜热链球菌ST-1发酵乳样的氨基酸分析表明,天冬门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等是嗜热链球菌生长需要的氨基酸,均可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分解乳蛋白提供。  相似文献   

17.
乳品中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杆菌在乳酸发酵工业和许多传统食品的制造上有很大意义.为认识和开发这一资源,笔者对云南省乳品中的乳杆菌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各种乳制品的88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29种,共217株乳杆菌,其中有8种乳杆菌尚未见到从乳品中分离鉴定的报道,本研究基本查清云南省乳品及其自然发酵剂中乳杆菌的种类,其中许多菌株产酸、产香等性能良好,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乳杆菌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瑛  张娅  刘锐  曾丹  黄玮  姜和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2):294-296
对不同来源的乳杆菌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研究了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供试乳杆菌的表达产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拮抗作用,抑菌环直径达到1.6~2.1 cm;对白色念珠菌的拮抗作用相对较弱,抑菌环直径仅1.1~1.4 cm。不同pH生长测试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比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酸能力强,对乳杆菌表达的乳酸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纯培养物分别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乳酸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物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作用效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同时,还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两种乳酸菌发酵液以及乳酸、盐酸、乙酸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受pH值影响显著。在pH8.0到pH11.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加,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显著下降;乳酸、乙酸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抑制作用强于无机酸(盐酸),其中,乙酸的抑制作用最强,且随其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