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县自1994年以来,一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996年开始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目前,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约40万亩,软盘抛秧面积7万亩,由于传统的旱育秧技术操作繁杂,往往因某一环节不到位,便影响秧苗素质,发生黄苗、死苗现象,较大程度延缓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2000年春季,按照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以简化旱育秧操作程序为目的,引进“葵花”牌水稻壮秧剂7吨,在全县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
旱育秧是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早管理的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目前澜沧县有稻田面积1.97万hm^2,2011年旱育秧推广面积达1.24万hm^2,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3%,常年单产4 432.5 kg/hm^2,全县水稻单产难以全面突破6 000 kg/hm^2。据2009年至2012年对全县水稻种植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部分农户对壮秧剂产品的性质不了解,旱育秧技术掌握不当,在旱育秧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在黔北地区推广多年来,在水资源日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其起苗前繁重的浇水工作和起苗时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已经影响到了人们对水稻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了水稻生产的种植面积,不适应当前水稻生产。为解决此问题,通过2014年、2015年的探索、试验,研究出了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该技术与传统水稻旱育秧技术相比,具有劳动强度低、起苗速度快、操作简单、节水省力等优点。从苗床地选择、营养泥制作发酵、苗床厢的制作、精细播种、苗床管理、大田移栽起苗等方面总结水稻旱育秧快速起苗育秧技术,以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旱育秧是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早管理的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安岳县2010年旱育秧推广面积达45.83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70.1%。在近年来旱育秧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发现一些常易出现的问题,已影响到该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应引起技术干部和农户的高度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省榕江县山区和半山区旱育秧的面积越来越大,为了继续推广和巩固旱育秧的育秧技术,使该技术在半山区得以应用,为了解沼液在水稻生产上的作用及效益,2006年进行了沼液在水稻旱育秧上施用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6.
平昌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33万hm~2以上,生产上以旱育秧为主要育秧方式,旱育秧面积超过1333.33hm~2。近年来,全县水稻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增多,旱育秧规模成片、面积较大,一旦育秧失败,将会造成巨大损失。为有效提升全县旱育秧水平,切实保护水稻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失,推动全县水稻生产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平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多年推广旱育秧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水稻旱育秧规范育秧技术。  相似文献   

7.
旱育秧是旱地或稻田进行旱整地、湿播种、早管理的一种节本型、集约化的育秧新技术,深受农民欢迎.安岳县2010年旱育秧推广面积达45.83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70.1%.  相似文献   

8.
推广水稻旱育技术引领农民增产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是农村水稻种植的一项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育秧模式。2008年,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推广面积3892.61万m^2,实现了穗大粒多,稳产高产,每667m^2平均产稻谷630kg左右,其栽培技术及增产效果,给适合推广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的地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岳池县地处川东丘陵区,水稻面积56万多亩(1亩=1/15公顷,下同),系水稻生产大县.自2001年起,在旱育秧上配套旱育保姆物化产品,效果非常显著.至2007年,旱育秧面积已占育秧面积的七成左右,加速了旱育秧技术的推广,为水稻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技术引起操作简便、管理方便,同时省水省工省种并高产增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由于其秧苗素质较好,植株较为粗壮,具有良好德大田分蘖速度以及解释性,非常适合于在山区进行应用。本文分别对山区水稻旱育秧苗床的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促进水稻旱育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水稻旱育秧是近几年推广最普遍、面积最大的育秧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由于烂秧的普遍发生,影响了部分农民的积极性。经多年探索,总结分析了旱育秧烂秧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在苗床的选址、培肥、病虫防治、管理等一系列方面采取新的科学措施,把烂秧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旱育秧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秧技术包括塑料软盘旱育秧和无盘旱育秧技术,该技术在我市推广面积大、时间长,已是十分成熟的实用技术,具有简单易学、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劳动力、提高产量等优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近年来我市推广率一直在95%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推广面,现把水稻旱育秧的关键技术作一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介绍水稻旱育秧的发展史,育苗技术与苗期管理、大田移栽以及大田管理等水稻旱育秧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旱育秧苗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态水稻的旱育秧综合高产相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供了有效依据,从水稻旱秧苗的苗床制作、育秧、培肥及秧苗苗床的相关管理技术方面入手,介绍了与生态水稻的旱育秧综合高产相配套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旱育稀植是国家科委在全国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种植技术。由于推广速度慢,农民对旱育秧生产认识不足,出现育出秧不想管、不想栽的被动局面,且出现烧苗、死苗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促使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完成旱育秧和抛秧及苗床建设。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播栽培的效益评价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不经过育秧、移栽栽培过程。将稻种直接撒播在本田中,然后收获水稻的栽培法。我市推广早稻直播栽培已有十多年历史,随着旱育秧、除草剂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不断完善提高,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之一。实践证明,水稻直播栽培法省工省力、操作简单、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深受田多劳少地区种粮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平罗县种植水稻9.61万亩,其中采用旱育稀植技术栽培1.64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17%。2005年平罗县旱育秧666.8亩,插植4.0万亩,面积的扩大,将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但目前水稻旱育秧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必须加以改进才能使推广工作顺利进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秧具有省劳力、省水、省秧田、早播、早发、早熟、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关键性的科学育秧方式。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结合旱育秧的特性、特点,以及在高海拔地区推广情况,从苗床准备、播种技术、苗床管理、适龄壮秧等方面阐述了旱育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覆盖物对单季稻旱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松源镇于1995年引进水稻旱育秧技术推广项目.几年来。已累计推广2300hm^2.增产稻谷1500t。目前.推广应用面积占全镇水稻播种面积的30%以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从旱育秧推广实践看.农户在选用苗床覆盖物上品种多样,效果不一,不同苗床覆盖物,其秧苗素质不一样.为选择最适苗床覆盖物.培育多蘖矮壮秧.根据山区特点,在本镇大济村特设立单季稻旱育秧苗床采用不同覆盖物对秧苗素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寒地水稻旱育苗技术配套措施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寒地育苗技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温床育苗技术"(1951年)为代表,60年代研究推广"塑料棚湿润育苗技术"(1958年),70年代开始研究推广旱育秧,但由于防病解决不了,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1981~1983年日本水稻高产专家藤原长作到黑龙江省传授旱育秧栽培技术,同时用敌克松防病取得成功,使"寒地水稻旱育移植栽培技术"于1984年正式立项推广,黑龙江垦区1985年之后旱育移植栽培的水稻面积迅速增加,针对旱育苗配套措施的研究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