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瓠瓜是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重要的瓜类蔬菜作物,耐热性是当前瓠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6份瓠瓜种质在高温和常温条件下的植株外部形态,并测定其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叶片质膜透性和叶绿素荧光,发现采用外部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可以正确评价瓠瓜的耐热性。研究认为,浙蒲8号的耐高温能力最强,JI7182的耐高温能力最差,其余4份材料居中。本研究为瓠瓜种质的耐热性鉴定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瓜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瓜的耐热性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获得了强耐热黄瓜材料3份,热敏黄瓜材料11份。以上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均可用作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所得耐热材料将为黄瓜耐热育种打下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耐高温的番茄种质资源,以20份番茄品种为材料,测定番茄苗期质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以评价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坐果率与质膜透性呈负相关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正相关性。01568、01206和01217三个品种为耐热材料。  相似文献   

4.
水稻种质资源开花期耐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6份中国水稻(Oryza sativa L.)核心种质资源、18份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及6份自选恢复系为材料,在开花期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以相对结实率为指标,对水稻种质资源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差异,筛选出新的耐热型水稻材料6份。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培育耐热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水稻恢复系,对36份水稻恢复系在抽穗开花期进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不同水稻恢复系的结实率及其结实率下降率达显著水平;36个水稻恢复系按耐热能力聚类可分为4类,其中泸恢17、RHTR20、R1862和泸恢602属强耐热性水稻恢复系,可直接利用其配制耐高温杂交稻新组合,也可作为培育耐高温水稻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种质资源多项生理指标的研究,鉴定耐热性种质材料。以7个猕猴桃种类的17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蛋白含量(protein)、PPO活性和PAL活性等8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耐热系数作为衡量耐热性的指标,将8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对17份猕猴桃种质资源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筛选出了华特、米良1号耐热性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探讨鉴定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方法,测定13份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在37℃/27℃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和12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11个指标在不同种质间表现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均大于10%,13份种质资源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将原有的13个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1.54%,对13份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表现强耐热的材料有3份,3份材料表现耐热,4份材料表现不耐热,3份材料表现热敏感;建立黑叶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的数学模型:D=0.019 76+0.623 98AsA+0.152 92H_2O_2-0.142 79SOD-0.214 34PPO。该耐热性评价体系可广泛用于黑叶不结球白菜种质耐热性的快速鉴定和预测。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9):1029-1034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越南北部山区当地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和10个引物对从越南和老挝北部山区3个省收集的21份玉米种质材料即12份普通玉米和9份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21份玉米种质材料中可以检测到108个ISSR片段,其多态性为100%.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值为0.10~0.39,每条引物平均为0.24;分辨力为14.29~0.48,平均每条为4.48.除ISSR-TI以外,所有ISSR引物在13份玉米材料中均产生特异性片段.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使用70%的遗传相似性作为切割点,建立了玉米种质材料系统树,21份玉米种质材料被分为3大类.不同玉米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2~0.90.[结论]IssR标记可提供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信息,对越南玉米种质材料的收集、保护和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Vu  Van  Liet  Nguyen  Thi  Thuy  Linh  Nguyen  Thi  Thuy  Vu  Thi  Bich  Hanh  
Pham
  Quang  Tuan  Nguyen  Thi  Phuong  Thao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0-0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越南北部山区当地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和10个引物对从越南和老挝北部山区3个省收集的21份玉米种质材料即12份普通玉米和9份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21份玉米种质材料中可以检测到108个ISSR片段,其多态性为100%。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值为0.10~0.39,每条引物平均为0.24;分辨力为14.29~0.48,平均每条为4.48。除ISSR-T1以外,所有ISSR引物在13份玉米材料中均产生特异性片段。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使用70%的遗传相似性作为切割点,建立了玉米种质材料系统树,21份玉米种质材料被分为3大类。不同玉米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2~0.90. 【结论】ISSR标记可提供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信息,对越南玉米种质材料的收集、保护和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越南北部山区当地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技术和10个引物对从越南和老挝北部山区3个省收集的21份玉米种质材料即12份普通玉米和9份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21份玉米种质材料中可以检测到108个ISSR片段,其多态性为100%。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值为0.10~0.39,每条引物平均为0.24;分辨力为14.29~0.48,平均每条为4.48。除ISSR-T1以外,所有ISSR引物在13份玉米材料中均产生特异性片段。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使用70%的遗传相似性作为切割点,建立了玉米种质材料系统树,21份玉米种质材料被分为3大类。不同玉米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2~0.90.【结论】ISSR标记可提供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信息,对越南玉米种质材料的收集、保护和育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省南繁区玉米锈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创制的玉米种质材料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成株期抗锈性鉴定。结果表明,海南省南繁区玉米锈病病原菌为玉米多堆柄锈菌;对161份玉米种质在散粉期进行抗锈性鉴定可知,有100份玉米种质表现为高抗和抗病,21份种质表现为感病,14份玉米种质表现为高感。结果显示,不同玉米种质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加强玉米种质抗锈性研究对玉米锈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240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使用180 mmol∕L Na Cl进行盐胁迫处理,测量株高、根长、干重等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玉米种质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在180 mmol∕L Na Cl溶液处理下,不同玉米种质的生长均受到抑制。根据隶属值将240份玉米自交系分为4类,其中耐盐玉米材料24份(10%),中度耐盐玉米材料96份(40%),中度盐敏感玉米材料96份(40%),盐敏感玉米材料24份(10%);从中筛选出10份候选耐盐和10份候选盐敏感材料进行进一步的耐盐性鉴定,发现玉米自交系SPL02的隶属值最高,为0.876 9,评价为耐盐材料;玉米自交系Mo17的隶属值最低,为0.165 0,评价为盐敏感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种质资源耐盐评价及优良耐盐玉米新品种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机理,采用玉米抗丝黑穗病田间接种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研究了贵州玉米地方种质丁布含量与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30份玉米种质材料中,高抗材料、抗病材料和中抗材料分别为6份、7份和6份,感病材料和高感材料分别有10份和1份;萌发7d的玉米幼苗丁布含量与丝黑穗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4 6,p=0.000 1),表明,丁布是贵州玉米地方种质抗丝黑穗病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11份苦瓜种质为材料,于夏季高温下田间种植,在苗期和坐瓜初期分别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VC、POD、SOD等耐热性指标,综合评价其生理效应,并以此筛选出了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苦瓜种质对这8项耐热指标的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时期(苗期和坐瓜初期)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丙二醛、POD、SOD这6项指标的差异显著,而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则差异不显著。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可提取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为SOD、丙二醛、叶绿素、脯氨酸;第2主成分为可溶性糖和POD;第3主成分为可溶性蛋白和VC;它们对苦瓜耐热的贡献率和因子得分存在差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苦瓜在苗期和坐瓜初期的耐热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筛选出综合耐热性最好的种质1份、耐热性较好的种质8份、不耐热的种质2份。这为进一步开展苦瓜耐热种质创新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较好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为抗病玉米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同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发病两种方法,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南方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性鉴定。【结果】通过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南方玉米锈病材料5份、纹枯病材料11份、大斑病材料4份和小斑病材料6份,中抗4种病害材料1份,高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材料2份以及兼抗3种病害材料22份。【结论】参试的种质材料对广西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较丰富,其中一些材料具有多抗性。这些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对广西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可拓宽抗性基因遗传基础,是今后开展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热感指数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分别对冬、春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筛选耐热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热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冬小麦材料采用延期播种、春小麦材料种植在温度有显著差异的地理环境下,人为致使小麦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根据不同环境处理的千粒重值计算冬、春小麦各个材料的热感指数。依据热感指数,对来自中国不同小麦生态区和国外不同地区和组织的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包括688份冬小麦和637份春小麦,分别进行耐热性评价。热感指数小于0.5为极耐热材料、大于等于0.5小于1为中等耐热材料、大于等于1小于1.5为中等热敏感材料、大于等于1.5为极敏感材料。【结果】冬小麦和春小麦热胁迫处理组灌浆期平均最高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91℃和7.09℃,且热胁迫处理组千粒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根据热感指数分级评价结果,极耐热冬、春小麦材料31和48份,占供试材料的4.51%和7.54%;极敏感冬、春小麦材料19和58份,占供试材料的2.76%和9.11%;其余大多数材料为中间类型(中等耐热材料和中等热敏感材料)。从中国小麦生态区域的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南部麦区(西南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耐热性整体高于来自北部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的冬小麦材料。对于春小麦,来自新疆春冬麦区的材料耐热性最强,平均热感指数为0.70,且其中88.00%的材料属于耐热材料(极耐热材料或中等耐热材料);此外,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春小麦平均热感指数为0.88,也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来自CIMMYT的人工合成六倍体材料耐热性最弱,平均HSI为1.18,其中69.58%的材料为热敏感材料(中等热敏感材料和极敏感材料)。【结论】采用延期播种或在高温的地理环境下种植能使小麦在灌浆期遭遇高温胁迫。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1 325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耐热性鉴定,综合考虑正常条件下的产量潜力和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性,筛选出优异耐热资源103份,可用于相应生态区小麦的耐热性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气候室设定极端高温条件下,对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8份处于扬花灌浆期的水稻种质进行耐热性鉴定,并结合大田自然条件下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对参试水稻种质进行耐热性筛选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极端耐热种质3份,分别为zy11、zy18和zy67。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质资源抗穗腐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穗腐病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于2009~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52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共筛选出高抗材料74份、抗病材料55份、中抗材料275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4.18%、10.54%和52.68%;其余118份均为感病和高感材料,占22.60%。因此,应加大力度搜集,鉴定与评价玉米种质资源,为抗病育种提供核心抗源。  相似文献   

20.
玉米芽期抗旱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芽期抗旱性强的材料,为玉米抗旱性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19.2%的PEG-6000水溶液为水分胁迫剂,对44份玉米种质进行芽期抗旱性鉴定,测定其萌发指数和抗旱指数。[结果]44份玉米种质中芽期抗旱性极强的有5份,抗旱性强的20份,其余19份均为中等抗旱性材料。显著性测验分析表明,N4号、N54-1号和武鸣1号3份种质萌发指数和抗旱指数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种质。[结论]44份玉米种质芽期抗旱性均较好,可作为玉米抗旱性育种的种质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