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小桐子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SR-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小桐子基因组DNA完整性好,纯度较高,可作为SSR分子标记的模板。同时,对影响小桐子SSR-PCR扩增的d 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及Mg2+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小桐子SSR-PCR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模板DNA 100 ng,d NTPs 0.2 mmol·L~(-1),Taq DNA聚合酶100 U·m L~(-1),引物0.6μmol·L~(-1),Mg~(2+)1.5 mmol·L~(-1)。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 min,51~53℃(退火温度随引物不同而改变)退火1 min,72℃延伸2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2.
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简单、稳定的丝瓜总酚提取和测定体系,对丝瓜果肉总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福林-酚比色测定方法进行优化。丝瓜果肉与80%乙醇在比例为1∶10、40℃下超声波提取30min,总酚的提取效果较好。在测定波长750nm、0.5mol·L~(-1) Na2CO3体积3mL、0.5mol·L~(-1)福林-酚体积1.5m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0min时,总酚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6279 X+0.0273(R2=0.9947),说明此方法能够简便、准确、快速的测定丝瓜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芒果基因组DNA为模板,选择正交设计试验对控制DNA保守序列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CDDP-PCR)的4个因素(模板DNA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Mg~(2+)DNA聚合酶用量)进行正交试验,构建了较佳的芒果CDDP-PCR反应体系,含0.50 U Mg2+DNA聚合酶、0.40 mmol·L~(-1)d NTPs、1.00μmol·L~(-1)引物、0.50 ng·μL~(-1)模板DNA,加双蒸水使得总体积达20.00μL.对比四因子对PCR反应的影响,影响最强的因素是含Mg2+的DNA聚合酶,影响最弱的因素是模板DNA.利用供试的20个芒果品种验证了该体系的稳定性和可行性,21条CDDP引物均可扩增出明晰整齐的条带.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高质量的火龙果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比较了CTAB-SDS法和SDS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2种提取方法均获得约23.1 kb的DNA片段。其中,CTAB-SDS法获得的DNA提取上清液颜色为淡黄色,提取总DNA的量为7.4~7.7 mg·kg~(-1),OD_(260/280)值在1.81~1.95之间,OD_(260/230)值在1.26~2.03之间, DNA平均质量浓度为0.51 g·L~(-1)。SDS法获得的DNA提取上清液颜色为深棕黄色,提取总DNA的量为3.5~4.15 mg·kg~(-1),OD_(260/280)值在1.52~1.68之间,OD_(260/230)值在1.35~1.53之间,DNA平均质量浓度为0.075 g·L~(-1)。可见,CTAB-SDS法提取DNA的片段较完整,纯度较高,可直接用于后续实验操作,更适用于火龙果根系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建立了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强化奶粉中维生素 A,D_3,E,K_1的方法。采用部分纯化的脂肪酶水解样品,在0.05 mol·L~(-1)、pH7.6的磷酸缓冲液中.36°±1℃反应4 h,加10 mol·L~(-1)氢氧化钠终止酶反应后用已烷提取。选用μ-Bondapak C_(18)为色谱柱,98%的甲醇为流动相,紫外265 nm,荧光 EX 325 nm、EM 480 nm 双通道检测。保留时间分别为4.875,9.00,10.58,15.45 min。维生素 A,D_3,E,K_1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64 ng/20 μL,0.25 ng/20μL,5 ng/20μL,0.7 ng/20 μL,回收率分别为90.5%~103.6%,88.4%~95.6%,91.7%~98.8%,91.5%~99%。讨论了一些实验因素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几种强化奶粉的维生素 A,D_3,E,K_1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高品质的DNA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酚类、糖类和脂类物质,从中提取高品质的DNA比较困难。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简称SDS)法、改良CTAB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简称CTAB)法、SDS-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SDS-PVP)法和TIANGEN试剂盒法对大豆MON 89788、小黄豆、豆腐及大豆油中的DNA进行提取,对试验过程中的蛋白酶K、RNA酶A的浓度进行优化,并对DNA浓度及纯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豆MON 89788、小黄豆和豆腐,用SDS法提取的DNA的D_(260 nm)/D_(280 nm)值在1.8左右,DNA产量最高,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的D_(260 nm)/D_(280 nm)值在1.8左右,用TIANGEN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的D_(260 nm)/D_(280 nm)值在1.75左右,2种方法的DNA产量均比SDS法低,而用SDS-PVP法与CTAB法提取的DNA含有较多杂质。综合分析可知,大豆油的最佳DNA提取方法为改良CTAB法。  相似文献   

7.
施锌对冬小麦亚细胞镉分布和镉化学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施锌(Zn)对冬小麦镉(Cd)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冬小麦品种矮抗58,试验共设置了2个Cd水平(0、5μmol·L~(-1))和4个Zn水平(0、2、8和15μmol·L~(-1)),通过营养液试验,研究了施Zn对Cd胁迫下冬小麦Cd吸收、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物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Zn能够减轻Cd对冬小麦生物量的毒害作用。同时,根和地上部Cd含量随Zn浓度提高而降低。另外,施Zn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幼苗各个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增加了冬小麦根中1 mol·L~(-1)NaCl提取态和体积分数2%醋酸提取态Cd的含量。在Cd浓度为5μmol·L~(-1),Zn浓度为2和8μmol·L~(-1)时,冬小麦地上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Cd所占的比例增加;在Cd浓度为5μmol·L~(-1),Zn浓度为8和15μmol·L~(-1)时,冬小麦根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Cd所占的比例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去离子水提取态Cd所占比例随Zn浓度增加而降低,体积分数2%醋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随Zn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施Zn通过调节冬小麦亚细胞Cd分布和Cd的化学形态,促进了冬小麦体内活性Cd向惰性Cd的转化,减轻了Cd对冬小麦的毒害效应,降低了冬小麦根部Cd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提取新鲜和干燥珠子参根茎基因组DNA的最佳方法,分别采用CTAB法、改良CTAB法、改良SDS法和高盐低pH法分别提取新鲜和干燥的珠子参根茎DNA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ISSR-PCR扩增检测DNA质量。结果表明,采用4种方法均可从珠子参根茎中提取出DNA,但提取效果差别较大。CTAB法提取的新鲜根茎DNA浓度最大为487.52 ng·μL~(-1),高盐低pH法提取的干燥根茎DNA浓度最低为92.63 ng·μL~(-1);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其A260/280值为1.92和1.76,其他方法提取的DNA其A260/280值均小于1.8。从新鲜根茎提取的DNA浓度高,纯度好,质量优于干燥根茎提取的DNA;对于干燥根茎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效果最好,提取的DNA可用于后续ISSR-PCR实验。  相似文献   

9.
<正>不要滥用"浓度"。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其单位为mol·m~(-3)或mol·L~(-1)。单位为g·L~(-1)的应称质量浓度;单位为1的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应称质量(体积)分数;单位为mol·kg~(-1)的应称质量摩尔浓度。慎用"含量"。含量不是物理量,其含义不确切:商品标志上的含量指质量或体积;科技文献中的含量包括了有关混合物组成的各个量,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浓度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7S(β-伴大豆球蛋白)对IPEC-J2(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A(对照组)、B(1 mg·m L~(-1)7S)、C(5 mg·m L~(-1)7S)、D(10 mg·m L~(-1)7S)、E(5 mg·m L~(-1)7S+1μmol·L~(-1)SP600125)、F(5 mg·m L~(-1)7S+1μmol·L~(-1)SB202190),24 h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收集细胞用ELISA法检测NO、5-HT、IL-6和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JNK、p-p38、Bcl-2蛋白表达量,用PCR法检测Bad、Bax、Bcl-2、Bcl-xL和Caspase-3 m RNA相对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C组和D组的IPEC-J2细胞活性极显著降低(P 0. 01),E组和F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C组(P 0. 05),说明7S促进炎性细胞因子NO、5-HT和IL-6的分泌,降低IL~(-1)0的分泌,添加抑制剂使细胞因子NO、5-HT和IL-6分泌减少,IL~(-1)0的分泌增多;同时7S促进p-JNK、p-p38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添加抑制剂可抑制p-JNK、p-p38蛋白表达,使Bcl-2蛋白表达增高。Bcl-2/Bax m RNA比值随7S浓度增加而降低,Bax/Bcl-xl比值随7S浓度增加而升高,Caspase-3 m RNA相对表达量随7S浓度增加而升高。添加抑制剂后Bcl-2/Bax比值增高,Bax/Bcl-xl比值降低,Caspase-3 m RNA降低。结果表明,7S通过p38/JNK MAPK信号通路引起仔猪肠上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1.
以珍珠彩桂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采用丛生芽诱导途径,建立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启动培养基为木本植物培养基(WPM)+2.0 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0.5 mg·L~(-1)赤霉素(GA3)+6.5 g·L~(-1)琼脂+30 g·L~(-1)蔗糖,启动率高达86.4%;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PM+4.0 mg·L~(-1)6-BA+2.0 mg·L~(-1)6-糖基氨基嘌呤(KT)+0.5 mg·L~(-1)GA3+6.5 g·L~(-1)琼脂+30 g·L~(-1)蔗糖,继代周期25 d,增殖系数高达5.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WPM+3.0 mg·L~(-1)3-吲哚丁酸(IBA)+6.5 g·L~(-1)琼脂+30 g·L~(-1)蔗糖,培养30 d后生根,生根率达89.5%。炼苗后,移栽到珍珠岩∶蛭石∶泥炭土体积比为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早产儿维生素D(Vitamin D,VD)营养状况,指导临床对早产儿补充维生素D。方法选取120例早产儿及120例足月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_3浓度。结果早产儿组血清25-(OH)D_3平均浓度为(23.48±3.47)nmol·L~(-1),显著低于足月儿组(36.82±8.13)n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家口地区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应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剪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剪根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剪根长度(剪去总根长的2/3、1/2、1/3)和3种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细胞分裂素(6-B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对杉木幼苗水培生根的影响,并优化生根条件。[结果]剪根处理可增加侧根数,但主根停止生长;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BA对侧根生长的影响不同,但作为生长素信号均可促进植物侧根生根。其中,IBA浓度对侧根数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侧根长生长效果显著。[结论]侧根生根数最优方案为:剪根1/3长度+50 mg·L~(-1) 6-BA+200 mg·L~(-1) NAA;侧根长最优方案为:剪根1/3长度+25 mg·L~(-1) 6-BA+100 mg·L~(-1) NAA+50 mg·L~(-1) IBA。  相似文献   

14.
以大花蕙兰原球茎为材料,从培养时间、基本培养基、糖浓度、培养方式及切割方式5个方面探讨了原球茎增殖、分化及离体保存的问题。结果表明,2个月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越显著,但培养2个月后,原球茎增殖不明显,分化却持续增加;1/2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而3MS基本培养基利于原球茎保存;糖浓度的高低对原球茎增殖与分化影响显著,2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保存,50 g·L~(-1)蔗糖适于原球茎增殖,而原球茎分化成苗应选用30 g·L~(-1)白糖;在3种培养方式中,固体培养利于原球茎分化,液体振荡培养利于原球茎增殖,液体静置培养利于原球茎离体保存;片状切割法利于原球茎增殖与分化,整体剥离接种法利于原球茎保存。即以2.0 mg·L~(-1) 6-BA+0.1 mg·L~(-1) NAA为激素组合时,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5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并以液体振荡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增殖;以片状切割法接种原球茎于1/2MS+30 g·L~(-1)白糖的培养基添中并以固体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分化成试管苗;以整体剥离法接种原球茎于3MS+20 g·L~(-1)蔗糖培养基中并以液体静置方式培养时利于原球茎保存。上述结论为大花蕙兰试管苗快速繁殖与离体保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盐卤水样品中分离出一株藻种MEM25,经形态学检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小球藻Chlorella sp..以IMET1作为对照组对MEM25进行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光照、温度条件下MEM25的D_(750 nm)和Fv/Fm均高于IMET1.当试验条件分别为盐度7.0%、光照250μmol·m~(-2)·s~(-1)、温度35℃条件时,MEM25的D_(750 nm)分别为初始浓度的12.2、5.2、10.6倍.在模拟户外条件培养试验中MEM25的干重为1.88 g·L~(-1),蛋白质含量为53%,分别是IMET1的2.58和1.66倍.在户外培养试验中MEM25的最高浓度为12.65×10~7个·mL~(-1),最大日增长量为3.31×10~7个·mL~(-1),细胞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9.5%,必需脂肪酸C18∶3占总脂含量的34.7%.  相似文献   

16.
蚯蚓体内恩诺沙星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恩诺沙星对蚯蚓的生态毒理,建立了用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蚯蚓体内恩诺沙星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0.1 mol·L~(-1)磷酸液(pH12)+乙腈=1+3(V/V)作为提取液,脱脂,浓缩,再用流动相溶解。液相色谱条件: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450nm。流动相:0.025 mol·L~(-1)磷酸/三乙胺缓冲液(pH3.0)+乙腈=83+17(V/V)。恩诺沙星标准曲线范围5~500ng·mL~(-1),对其进行3种浓度回收率测定,回收率在81%~88%之间,平均回收率为84.5%,变异系数10%以内,恩诺沙星的最低检出限为2ng·g~(-1)。对蚯蚓进行恩诺沙星滤纸染毒,浓度分别为0.16、1.6、16、32μg·cm~(-2),每个浓度设置4个平行,对照为不加恩诺沙星的超纯水,48 h后检测各个浓度下蚯蚓体内恩诺沙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3、16.81、113.32、120.83μg·g~(-1)。可见,蚯蚓对外源恩诺沙星有较好的吸收,但当外源药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恩诺沙星的吸收量将不再无限制增加,且趋于稳定,验证了该测试方法是简单、快速、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樟树干叶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硅胶干燥的樟树幼叶为材料,用改良的CTAB法进行DNA提取实验,并以樟树新鲜嫩叶为对比。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3%可溶性PVP粉与材料充分研磨,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2%的β-巯基乙醇,能有效地去除材料中的多酚类物质;用氯仿/异戊醇(24∶1)提取裂解液2次所获得的上清,加入1/20体积5 mol/L的NaC l,并用无水乙醇沉淀DNA,可以有效地去除多糖的干扰,所提取的DNA产率和纯度均较高。尽管干叶提取的DNA的平均产率(373 ug/g)和纯度(A260/A280比值为1.54~1.92)比鲜叶提取的DNA的平均产率(467 ug/g)和纯度(A260/A280比值为1.6~1.9)略低,但两者的RAPD-PCR扩增的条带都清晰、稳定、明亮,完整性好。  相似文献   

18.
金线莲蒴果进行无菌播种成熟期为40~60 d,播种培养基为1/2MS+AC1 g·L~(-1)+香蕉泥100 g·L~(-1)+蔗糖20 g·L~(-1)+琼脂5 g·L~(-1)。增殖培养材料顶芽优于茎段,2个品种间增殖培养基激素最适浓度和配比存在差异。适合金线莲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活性炭1 g·L~(-1)+香蕉泥200 g·L~(-1)+蔗糖20 g·L~(-1)+琼脂5 g·L~(-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分别用0.4mol·L~(-1)、0.6 mol·L~(-1)、0.8 mol·L~(-1)的NaCl处理3个月季品种的叶片,并于处理后24 h、48 h、72 h测定盐害指数。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0.4 mol·L~(-1)时,各月季品种叶片受盐害症状不明显,盐害指数相差较小,不宜作为月季耐盐性筛选浓度;而NaCl浓度为0.8 mol·L~(-1)时,各月季品种的叶片迅速受害,盐害指数相差很大,故可用于大批量月季品种的快速粗略的耐盐性筛选;而NaCl浓度为0.6 mol·L~(-1)时,各月季品种的受害速度适中,盐害指数差异大且相对稳定,是筛选月季耐盐品种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不同浓度浸种溶液处理对大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以大葱种子为试材,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ACC、GA、CaCl_2溶液进行浸种处理,测定大葱种子发芽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外源处理都有助于提高种子的活力水平,加快发芽速度。经3种不同浓度的试剂浸种处理之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优于对照组;ACC、GA和CaCl_2溶液促进种子发芽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μmol·L~(-1),200μmol·L~(-1)和10mmol·L~(-1),综合比较认为20μmol·L~(-1)的ACC浸种处理对促进种子发芽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