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下降,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加对多种病原的易感性,对当前的养鸡业发展危害极大。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流行的新特点1.1发病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以前,根据临诊经验和有关报道,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但近几年来,最早临床上可见1周龄以内的雏鸡,晚者可见于产蛋鸡群。病程有的可达两周以上,与常见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程1周左右有延长的趋势。1…  相似文献   

2.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母源抗体高低不一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日龄的 2 76群鸡母源抗体以及免疫前后抗体的检测 ,了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对IBD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从而找出最佳免疫时机  相似文献   

3.
流行特点在笔者所收治的所有病例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见于14~105日龄的鸡,14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最轻,18~42日龄  相似文献   

4.
吴毅 《中国畜禽种业》2013,9(8):140-14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法氏囊及其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大量坏死病理变化为特征。1流行特点发病鸡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一般侵害2~11周龄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日龄雏鸡连续5d口服金丝桃素粉剂后,进行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BC-6/85),评价该药物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金丝桃素粉剂按每天333.9~11330mg/kg体重的剂量连续口服给药5d,能有效地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病,优于对照药物高免卵黄抗体,而且其预防效果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疆农业科学》1993,(2):86-86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是一种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多发生于3-10周龄鸡.1日龄雏鸡爆发本病的报道很少。1992年3月我们在乌鲁木齐市遇到一起1日龄雏鸡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病例,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目前临床可见最早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300日龄的产蛋鸡群亦可发生,但以3~6周龄幼鸡最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5~6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大量病毒存在于粪便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范方胜 《农技服务》2014,(3):125-125
<正>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群最容易发生的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通过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有效的措施。而适合首次免疫(简称首免)的日龄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种鸡场种鸡免疫状况不同,雏鸡的母源抗体也不相同,所以首免日龄亦不同。本文主要介绍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首免日龄的确定方法。1、鸡新城疫的首免日龄①母源抗体的影响。种鸡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由卵黄传递给雏鸡,称为母源抗体。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保护力高,但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16,(1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甘波罗病、鸡腔上囊炎或鸡传染性囊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及肌肉出血等。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雏鸡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腺病毒、鸡球虫等病原易感性显著增加,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对养鸡场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疾病防治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与防制一、发病特点 1.发病日龄向两端延伸,以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发生在3~6周。近年来,IBD发生有向两端延伸的趋势。最早发病是6日龄,最迟的是145日龄蛋鸡。  相似文献   

11.
正夏季,由于气候高热潮湿蓟县部分养鸡场出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这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生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温度较高,湿度大。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最小发病日龄为5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210日龄。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10~20%。本文就一例817肉鸡法氏囊病诊断和治疗阐述如下。1发病情况新建鸡舍,817肉鸡,8500只,16日龄,7d新支120,14d法氏囊(2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以法氏囊和肾脏病变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雏鸡。该种疾病会严重损害鸡中免疫系统,导致出现免疫抑制,使得其他致病菌侵入身体,出现继发性感染。该种疾病是严重危害及养殖产业传染性疾病。本文主要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高疾病防控质量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链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所引起的,表现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坏死,发病率高、病程短.临床上该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本病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病毒株对3周龄以上鸡超过20%死亡率;另一方面,雏鸡在早期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长期免疫抑制.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种疗法或维持治疗方法能改变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感染过程. 一、病例介绍 1.发病症状 70团某养殖户饲养10日龄罗曼雏鸡3 000多羽,暴发传染病,死亡率高.病初鸡群精神尚好,之后发现少数雏鸡突然死亡,鸡群精神萎顿、腹泻、颤抖、极度虚弱,食欲逐渐消失,脱水严重,直至虚脱而死.  相似文献   

14.
<正>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不仅破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使淋巴细胞严重损失,而且还导致免疫抑制,是鸡病中的“艾滋病”。 鸡对此病最易感染,在自然情况下本病主要侵害14~80日龄鸡,尤其是21~45日龄鸡。若当地有强毒存在,将使其感染提前。本病可通过污染病毒的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目前本病作为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该病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该病对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该病发病率商,死亡率一般为5%~15%.能够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荫、球虫等病原更易感,使马立克,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的传染病。鸡一旦感染IBD后,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免疫接种抗体反应降低,对多种疫病增加易感性。因此说该病是养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法氏囊病的主要发病特点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高发;发病年龄渐宽,从5日龄左右到90日龄左右均有发生;疫苗品种众多,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发病率高,病程短,可诱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9.
一、流行特点(一)发病日龄变宽,非典型病例增多且常反复发病第1次免疫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3日龄发病,最长可延长到150多日龄的蛋鸡.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2~3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病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损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 ,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为特征。本病不仅能造成雏鸡的大批发病和死亡 ,而且增加了雏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 ,现已被认为是鸡的仅次于鸡新城疫和鸡马立克氏病的第三大疫病。1 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 ,只有鸡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2~ 15周龄的鸡 ,3~ 6周龄的鸡最易感此病。本病往往突然发生 ,传播较快 ,一旦发现病鸡 ,同一鸡舍的鸡在短时间内都会被感染。病鸡是传染源 ,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2 1 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