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合理控制棚内温湿度 草莓扣棚后,生长期间温度控制在10℃~28℃为宜,湿度70%左右,通过加盖草苫、放风、喷水调节。生长各期温度具体控制如下:扣棚初期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夜温10℃~15℃;现蕾期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温8℃~10℃;开花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温5℃以上。果实成熟白天以  相似文献   

2.
<正>1黄瓜生长习性1.1温度温暖气候更适宜黄瓜生长,在大棚种植过程中,要将棚内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白天最佳温度为28℃左右,夜晚最佳温度为17℃左右,适宜黄瓜生存的土壤温度为23℃左右,若需低温炼苗,则可将温度调控在3℃左右[1]。  相似文献   

3.
夏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夏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变化特征,为指导农事生产及大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棚附近裸地为对照,对单栋、三连栋、六连栋3种结构塑料大棚内外的夏季小气候进行了为期14 d的观测,同时对晴天、阴天、多云3种典型天气状况下3种结构塑料大棚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大棚相对照度为54%~79%,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负相关;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1~3.8℃,但晴天夜间单栋大棚气温会出现轻微的"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气温日较差高于棚外4.0~10.2℃;0~20 cm土层地温平均增温1.6~3.4℃;棚内地温日较差大于棚外2.6~13.9℃,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负相关;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棚外1%~5%,但全天各观测时次棚内减湿与增湿现象并存,白天以减湿为主,夜晚则出现增湿现象。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150 cm光照、气温、空气湿度的相关方程。【结论】夏季单栋、三连栋、六连栋3种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差异显著,这种差异在晴天、阴天、多云天3种典型天气状况下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1温度管理大棚温度管理有2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前后,适宜温度白天为14℃~17℃,夜间不低于5℃,主要管理是保温;二是果实膨大期,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7℃,要防止白天因气温太高而伤害桃树,白天注意放风通气降温。2调节湿度桃树喜空气干燥。棚内相对温度萌芽期为70%~  相似文献   

5.
日光大棚促成杨梅提早成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杨梅Myrica rubra为试材,研究了日光大棚温度和湿度变化,及其对丁岙梅开花、果实发育和促成果实提早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1~5月中午前后棚内平均气温可达20.8~33.3 ℃,比棚外高11.4 ℃.寒流期间棚内气温比棚外高4.8~7.0 ℃,当棚外气温下降到-3.0 ℃时,棚内仍可保持在1.0 ℃.棚内20 cm深处地温稳定在12.0~14.0 ℃,比棚外高5.0~6.0 ℃.棚内空气湿度多在85%以上,比棚外高4%~5%.棚内适宜的温、湿度促成杨梅提早15 d和19 d萌芽和开花,果实生长发育期也相应提前,成熟期则提早14 d.大棚覆膜时间以12月底为宜,提前覆膜对更早成熟无相应效应.棚内单产8.865 t*hm-2,比棚外增长19.62%,经济效益提高4.2~5.7倍.还对有计划建立杨梅大棚栽培进行了讨论.图2表3参10  相似文献   

6.
1高脚苗 棚内高温高湿易形成高脚苗,因此,管理上要控水、降温,促进根系生长,抑制胚轴伸长.一般喜温蔬菜白天控制温度在15℃~20℃,夜间12℃~16℃;喜凉蔬菜白天8℃~10℃,夜间5℃~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夏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对单栋塑料大棚夏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对比分析棚内外小气候特征。[结果]棚内透光率为76%~7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1~2.9℃,晴天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22:00~06:00棚内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2~1.1℃;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明显高于棚外10℃,阴天则为5℃;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3种典型天气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2.2~4.2℃;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最高温度棚内较棚外增温达15~16℃,最低气温增温则仅为1~2℃,日较差达13~14℃;3种典型天气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低于棚外3%,但8:00~18:00棚内湿度平均低于棚外8%,其他时次棚内湿度则平均高于棚外3%。[结论]该研究为农业工作者指导夏季大棚生产提供切实的小气候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1 温湿度调节 1.1 温度调节。草莓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所 需的温度不同,应掌握前期高、后期低的原 则。草莓各生育时期适宜大棚温度如下:苗 期,白天28℃-30℃,夜间12℃-15℃; 现蕾期,白天25℃-28℃,夜间10℃: 花期,白天22℃-25℃,夜间8℃-10℃; 果实膨大期,白天20℃-25℃,夜间7℃ -8℃:采收期,白天20℃-23℃,夜间 5℃-7℃。  相似文献   

9.
王凯 《当代农业》2014,(21):33-33
草莓入冬开始田间管理,以扣膜保温为主。除大棚、小拱棚双重覆盖保温外,还可以采用叶面覆盖等保温措施。温湿度管理棚内草莓定植后初期要求白天维持25~30℃,夜间以12~17℃为宜,有利于提早开花结果结果期白天棚温不超过20~25℃,夜间不低于5℃(温度调控目标为10℃);相对湿度以50%为宜。以换气透风来调节温湿度。追肥棚内草莓追肥掌握薄肥勤施原则,一般用0.5%复合肥进行喷施,定植活棵后施1次轻肥,到采收20天左右,再追施1次,还可用0.2%磷酸二氢钾液加0.4%尿素液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0.
陈丹  范万新  梁萍  梁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9-3630,3674
对桂南地区春季塑料大棚内外的光温湿特征的观测分析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仅为52%~5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3~2.6 ℃,多云天气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棚内20:00~6:00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1~1.2 ℃;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高于棚外7~9 ℃,阴天高3 ℃;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 ℃;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效果阴天与多云天气接近,增温2~3 ℃,晴天地表0 cm负增温1.2 ℃;晴天及多云天气棚内12:00~16:00前后地表温度达到40 ℃以上;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高于棚外2%~4%,但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棚内空气湿度低于棚外4%~8%,以晴天影响大,阴天小.  相似文献   

11.
一、品种选择 可选用中甜1号、金美丽等早熟品种. 二、播种育苗 1.棚内制钵 育苗前搭好竹架大棚.营养钵选用直径10厘米,高10厘米的塑料套.每亩大田灌钵1 000~1 500个. 2.适时播种 播种期一般在1月中旬左右.每亩用种量为15~20克. 3.苗床管理 幼苗出土前不要通风揭膜,当幼苗出土70%以上时,撤除地膜.出苗至1叶1心前,晴天上午8点后揭开拱棚草帘透光,傍晚盖上.1叶1心至2叶1心期,要控制水分进行炼苗,防止徒长.2叶1心后,一般白天温度掌握在22~28℃,夜晚8~10℃.整个苗期要注意防寒保温和揭膜通风降湿.  相似文献   

12.
<正>手机尾号为5491的用户问:大棚番茄在越冬时栽培最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是多少合适?专家解答:大棚番茄若夜间温度不能保证10~12℃时,应加盖草帘保温。阴雪天气,适当揭盖,令植株接受散射光。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0~30℃,夜间1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影响黄瓜瓜果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对2015年5月26日—6月22日大棚内外小气候和黄瓜生长量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建立了棚内、外太阳总辐射强度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白天棚内气温高于棚外,温差在1.2-4.9℃,最大值出现在12:00;夜间(19:00—5:00)棚外温度比棚内高1℃左右,温差最大值1.2℃(出现在21:00—23:00)。(2)9:00—13:00,棚内相对湿度低于棚外相对湿度,11:00—13:00差值最小,13:00相对湿度最低;14:00开始上升,19:00差值达到最大,整个夜间棚内湿度均高于棚外相对湿度,并持续到次日8:00;夜间棚内80%以上时间的相对湿度≥95%,较棚外明显偏高。要注意夜间大棚的通风降湿,以防治病害等发生蔓延。(3)黄瓜相对生长量与棚内小时积温、前一天太阳总辐射累积量有较好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1.严把温度关。大棚西红柿生长温度是10~35℃,月平均温度为20~25℃的季节最适宜生长。白天,上午温度23~28℃,最高不得超过35℃;下午逐步降温至23℃时闭棚。夜间温度15~18℃为好。昼夜温差以10~13℃为宜,温度低于10℃生长受到抑制,低于5℃植株停止生长。当温度达到1~2℃时,植株、果实均遭受冻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新旧膜棚内小气候差异及其对樱桃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千禧樱桃番茄为研究材料,对新旧膜棚内冬春季大棚密闭保温时段和春夏季全天通风时段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比观察樱桃番茄生育期并记录测定两种棚膜栽培条件下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新旧膜棚内均可比外界提高日均温近3 ℃,且两者差异不明显;冬春季晴好天气下,大棚密闭的白天时段,新膜比旧膜增温效果好;其余时段无论晴雨或大棚开闭与否,两者增温、保温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季节或通风与否,旧膜的棚内湿度均显著低于新膜,平均偏低3.6%,旧膜在降湿防病方面有一定作用;新旧膜棚内光照差异明显,新膜棚内太阳辐射平均值比旧膜棚高20.6%;在新膜条件下,可以不同程度地将樱桃番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提前3~5 d;果实大小和病果数受新旧膜影响差异显著;单果质量、果实含糖量以及果实产量等其他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温度调控 温室果树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10℃以上,但不同树种要求适宜温度不同。桃树白天18℃~20℃,夜间5℃;李树白天14℃~22℃,夜间7℃~10℃;杏树白天12℃~22℃,夜间7℃;甜樱桃白天20℃~22℃,夜间5℃~7℃;葡萄白天18℃~28℃,夜间15℃。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坐果。  相似文献   

17.
对桂南地区春季六连栋塑料大棚内外的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多云天气和阴天为40%、晴天仅为37%;棚内透光率对地温影响较明显,在晴天及多云天气气温较高的10:00~18:00时地温出现"温度逆转"现象,最大降幅达7~13 ℃,但透光率对棚内气温影响不明显;棚内日平均气温增加0.9~2.1 ℃,晴天增温最大,阴天增温最小;棚内各土层平均增温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20 cm土层增温1.8~2.2 ℃,但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出现负增温,晴天高达3.7℃、多云天气也为1.8℃.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大棚内外离地150 cm处的光照与气温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8.
桂南地区冬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桂南地区冬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给农事生产及大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3种常见结构塑料大棚内外的冬季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大棚内相对照度为70%~80%,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反相关;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3~3.2℃,但晴天夜间18:00~6:00单棚出现0.3~0.9℃的轻微"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气温日较差高于棚外2.3~7.9℃;0~20 cm土层地温平均增温3.2~3.5℃;棚内0 cm地温日较差大于棚外-11.4~1.4℃,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反相关,除了多云天的单棚及阴天的单棚与三连栋棚内日较差稍大于棚外外,其它情形棚内日较差均小于棚外;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棚外3%~23%,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正相关.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150 cm光照、气温、空气湿度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9.
豫南草莓大棚栽培气象条件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人为控制其最佳上市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方法]对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大棚草莓进行对比试验,观测其品质和产量发生的变化。[结果]经过遮阳处理的大棚,气温低、日照少、光照强度差,因而草莓花芽分化早而快;而未进行遮阳处理的大棚因其棚内气温高、光照强,较经处理的大棚草莓分化日数平均多6 d。草莓在开花期,应当提前加温、加光处理,并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0℃以上,湿度应适当降低,最好能控制在60%以下。大棚草莓在果实膨大期如果环境温度高,则小果多,所以此期应通过通风、棚外喷水等人工调控技术适当降低棚内温度。大棚草莓灰霉病发病率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白粉病发病率与棚内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确定了延长草莓果实膨大期,提高大果比例,促进增产增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塑棚地栽鹤望兰冬季小气候特点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9年 1月 2 7~ 2 8日、2月 1~ 2日 ,7~ 8日塑料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是 :棚内光照强度平均透光率 36 .3%~ 47.7% ,晴天只有 3h达到鹤望兰生长要求 ,而新膜及清洁膜面能有效提高膜内光强 ;无滴长寿保温膜覆盖大棚 ,新棚内白天适宜温度持续 6h~ 5h ,棚外仅有 4h~ 5h ;棚内相对湿度比棚外高出11%~ 48% ,仅有 1.5h~ 4.5h为适宜时段。该研究为鹤望兰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