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次生林、人工橡胶林为例,对pH值、有机质等12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对3种林型土壤肥力差异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型间土壤pH值差异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有机质、全N、水解N、速效K差异达0.05的显著水平.NH4-N、NO3-N、全P、有效P、全K、缓效K、CEC差异达0.01的极显著水平.3种林型土壤肥力指标空间变异系数顺序为:全N>有机质>NH4-N>NO3-N>有效P>缓效K>速效K>水解N>CEC>全P>全K>pH值.3种林型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次生林>人工橡胶林>季节雨林.  相似文献   

2.
文昌市沙壤区人工林土壤养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文昌市沙壤区选取5种人工林,对其不同土壤层(0~20、20~40、40~60和60~100 cm)的pH、有机质、全N、全P、全K、NH_4~+-N、NO_3~--N、有效P和速效K等主要土壤养分组成因子进行分析,并评价和比较了5种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养分(NH_4~+-N、NO_3~--N、有效P、速效K)含量随土层深度由上往下呈明显减少趋势;各林分土壤速效K含量均处于极低水平;木麻黄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NO_3~--N和速效K含量在5种人工林中最低,但其全K和有效P含量最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NO_3~--N、NH_4~+-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5种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大小依次为: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相思林木麻黄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土壤肥力指标与当归品质和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为当归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土壤肥力主要因子与当归品质和产量主要指标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云南地区当归品质主要指标阿魏酸含量为1.56~2.42 mg/g,产量主要指标单株鲜重为38.95~257.26 g。当归阿魏酸含量、单株鲜重与土壤全N、速效K、有机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与土壤速效P含量呈负相关。土壤肥力因子中对当归阿魏酸含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速效K,最小的是有机质;对当归单株鲜重影响最大的是全N,最小的是速效P。【结论】土壤肥力指标对当归品质及产量影响较大是速效K、全N,其次是速效P、有机质。  相似文献   

4.
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陕西苹果主产区27个优质苹果基地县中的15个县,选取10年生左右的丰产果园采集48个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养分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主产区丰产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在调查的48户果园中,有机质含量≥1.0%的果园占96%;除宝塔和白水县的2个果园土壤全N含量偏低外,其余果园土壤全N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76 g/kg;土壤速效N含量>50 m g/kg的果园仅占29%,含量较高,其余果园土壤中的速效N含量偏低;土壤全P全K含量丰富,速效P、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均达到绿色果品产地土壤肥力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土壤肥力指标与当归品质和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为当归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土壤肥力主要因子与当归品质和产量主要指标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云南地区当归品质主要指标阿魏酸含量为1.56~2.42 mg/g,产量主要指标单株鲜重为38.95~257.26 g.当归阿魏酸含量、单株鲜重与土壤全N、速效K、有机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与土壤速效P含量呈负相关.土壤肥力因子中对当归阿魏酸含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速效K,最小的是有机质;对当归单株鲜重影响最大的是全N,最小的是速效P.[结论]土壤肥力指标对当归品质及产量影响较大是速效K、全N,其次是速效P、有机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法研究收获幼龄胶园间作作物香蕉和葛藤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除速效N含量上升外,收获香蕉、葛藤后,胶园土壤全K、全P、全N、有机质、速效K和速效P年平均含量相比空白对照均出现下降,尤以速效磷、速效钾下降最为明显。收获香蕉后土壤p H值和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而收获葛藤后,土壤含水量和p H值均出现下降。这说明,间作作物香蕉和葛藤被收获后易导致土壤N、P、K等养分流失,土壤肥力明显下降,为防止土壤肥力退化,应做好胶园水土保持、保留地表植被、收获间作作物后及时施加有机肥和氮磷钾等无机肥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长沙县“百里茶廊”6个茶叶基地的土壤pH,有机质,全N、P、K,有效N、P、K以及缓效钾等指标的土壤肥力状况,并以此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这6个茶叶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县“百里茶廊”6个茶叶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均属于中等水平,土壤pH值偏低,全N、全P含量偏低,有机质含量和有效N、P、K含量中等,全K和缓效K含量较高,并据此提出了该地区高产优质茶园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氮素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连栽桉树人工林对土壤氮素的影响,以不同栽植代数(1、2和3代)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研究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氮素(全氮(T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质量分数的分布及其季节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氮素质量分数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其在表层土壤均呈现富集现象,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且NH~+_4-N质量分数均高于NO~-_3-N质量分数。(2)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TN、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均随桉树栽植代数的增加而减少,1~3代桉树林0~20 cm土层的TN、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均低于马尾松人工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栽植代数桉树人工林土壤TN、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3)连栽桉树人工林土壤TN、NH~+_4-N和NO~-_3-N质量分数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TN质量分数由大到小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NH~+_4-N质量分数由大到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NO~-_3-N质量分数由大到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4)桉树人工林土壤TN、NH~+_4-N和NO~-_3-N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各土壤养分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荔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荔县冬枣产区土壤肥力状况,采集了303个有代表性枣园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硝态N、铵态N、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有效Mn、有效Zn、有效Cu等指标,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图,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枣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H值在各个采样点间的变异性较小,其余土壤肥力指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并且偏度和峰度>0,属于右偏态尖峰型;整体来看,大荔枣园土壤pH偏碱性,碱解N含量较为丰富,有效P含量中等偏低,速效K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壤碱解N、有机质规律一致,东北区域低、其他区域高;有效P含量北部高南部低;除东北部少数区域外,土壤速效K含量普遍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质、速效K、有效Fe和有效P是影响冬枣园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上游不同海拔森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白龙江上游迭部林区设置试验样地12个,对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63~9.10,土壤有机质含量1.32~29.53%,土壤全量N、P、K含量分别为0.11~3.13、0.47~4.79、8.70~14.70g/kg,速效N、P、K含量分别为43.80~625.96、0.85~17.13、43.80~625.96mg/k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增大,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减小,土壤全N、全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全P含量在海拔3 090m以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海拔3 200m以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与速效N、速效P、速效K、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全K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全N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各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速效N含量与土壤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速效P含量与全P含量、速效K含量与全K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丘岗地区7种类型水稻土的肥力状况,并选取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速效K、缓效K、有效Si、有效Zn含量和土壤pH共11项肥力指标,采用Fuzzy综合评判法,对湖南水稻土的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土壤偏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全K、碱解N含量较高,全N、全P含量一般,有效P、速效K、有效Si和有效Zn含量较低,有效S含量较丰富.供试水稻土土壤肥力质量高低不等:祁阳的灰泥田土壤肥力质量水平较高,达二级;宁乡的红黄泥和河沙泥、祁东的紫砂泥、醴陵的麻沙泥和湘潭的紫泥田水稻土壤肥力质量水平中等,为三级;株洲的黄泥田土壤肥力质量最低,仅为四级.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通海杞麓湖流域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森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与肥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上处于偏低、缺乏状态;全N含量比较高,速效P属于极缺乏水平.土壤肥力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森林土壤的有机质、速效N、速效P、pH值基本上代表了土壤自然肥力的水平,对土壤肥力有正向负荷;速效K、C/N影响土壤肥力水平,对土壤肥力为逆向负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麦大田试验,探讨城镇污泥在不同施用条件下对麦地农田土壤理化指标、土壤肥力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处理后的城镇污泥之后,土壤中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的含量都得到了提升,土壤容重降低,持水性增强,理化性质得以改善。虽然施用污泥会向土壤中引入重金属,但在严格控制污泥自身重金属含量的情况下施用,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估,其对土壤生态环境损害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宜兴市大浦镇湖滨公路以东50hm2蔬菜地耕层土壤养分及pH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8种不同土壤因子的空间变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全P、全N、NH+4-N、速效P和速效K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结构,其中,速效P经对数转化后符合线性有基台模型,NH+4-N经对数转化后符合线性无基台模型,其他均符合指数模型;全P、NH+4-N、速效P和速效K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和全N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8种土壤因子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土壤NH+4-N的变程最大,为1226m,速效P和速效K的变程分别是587和498m,其他土壤因子变程为84~201m。  相似文献   

15.
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肥岛”的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和检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荒漠中灌木"肥岛"效应对荒漠土壤肥力的作用强度。【方法】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胡杨(Populos euphraticu)灌丛林及周边过渡带中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含量;通过计算富集率和构建土壤肥力指数模型评价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过渡带和灌丛下的土壤p H均呈碱性,且随土壤深度增加碱性增强;土壤中全N、全P、全K和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富集率表明,在胡杨灌丛,土壤OM、全N、全P、全K、和速效养分含量都表现为EB1,且EB在垂直剖面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40cm深度土壤聚集效果最为显著,其中有机质、全K、速效N、速效K富集率相对较大。SFI模型标明,绿洲-荒漠过渡带灌丛下的土壤肥力状况明显高于灌丛间过渡带。【结论】胡杨灌丛下存在典型的灌丛"肥岛"现象,灌木的长期生长能够增强土壤空间异质性的作用,改善灌丛下土壤养分结构和肥力水平,使土壤沙化程度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兴安落叶松林的生产机理,文章以大兴安岭地区现有不同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壤农化分析的常规方法对各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pH、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土壤pH除溪旁兴安落叶松林pH在中性范围,其它显酸性;土壤水分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型的表层土壤因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养分指标均有明显的差异,其它兴安落叶松林土壤肥力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云雾山典型草原处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也是草原火灾多发区,试验比较了未烧地与新烧地、火烧后3 a和火烧后11a土壤有机碳(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土壤深度为50 cm,每10 cm一层,比较了4个样地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新烧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2)火烧后3 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3)火烧后11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全N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SOC、全P和速效K含量除了0-10 cm层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土层均显著增加.(4)4个样地的土壤剖面各层从上到下SOC、土壤全N、全P和速效K含量呈递减趋势.(5)3个火烧样地土壤表层(0-10 cm)的pH值和未烧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城市土壤的肥力质量,服务于城市土壤健康管理。以京北城区环线公路绿化带附近的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表层0~10 cm土壤的颗粒组成和养分指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以砂粒为主,其含量高达71.74%,黏粒含量仅为4.04%,土壤质地主要为砂土及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土壤pH值在8.01~8.97范围内,属微碱性到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81 g.kg-1,全N平均含量为0.81 g.kg-1,有效P平均含量为29.16 mg.kg-1,速效K平均含量高达252.22 mg.kg-1;土壤养分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程度不同,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有效P>速效K>NH4+>NO3->全N>全P>全K;不同环路区域的土壤养分水平有明显差异,其中北二环路区域除全K和速效K外,其他养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由市中心向外辐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草地土壤中的全N、有效P及全K含量显著高于空地土壤。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不同矿区废弃地土壤肥力与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取样测定了云南兰坪铅锌矿、开远煤矿、个旧锡矿废弃地土壤的营养元素(N、P、K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Pb、Zn、Cu、Ni)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估了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3个废弃地土壤肥力水平较低。全N、有效P、速效K,有机质等土壤肥力指标等级大都为Ⅲ和Ⅱ级;全P、全K、碱解N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15%~0.019%、0.12%~0.46%和4.99~38.05mg·kg^-1。3个废弃地土壤肥力大小顺序为煤矿废弃地〉锡矿废弃地〉铅锌矿废弃地。(2)3个废弃地土壤全Pb22.99-8816.34mg·kg^-1,全Zn57.05-36995.2mg·kg^-1,全cu60.42~3339.69mg·kg^-1,全Ni124.94-656.11mg·kg^-1;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很低,除铅锌矿废弃地有效Pb为166.56mg·kg^-1外,其余都〈50mg·kg^-1。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铅锌矿废弃地污染指数Zn〉Pb〉Cu〉Ni,锡矿废弃地污染指数Cu〉Zn〉Pb〉Ni,且都达到重度污染程度,而煤矿废弃地仅Ni达到中度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铅锌矿和锡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达到重度污染等级,而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为轻度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20.
分析、评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后对茶园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在浙江省武义县茶园有机替代示范区采集51个有机肥和3个沼液施用监测点的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肥力指标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速效钾含量偏低,土壤酸化仍比较严重。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NY/T 853—2004标准。武义县有机替代示范区的茶园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但应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酸碱度,减少氮肥施用,增施磷、钾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